粮油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指导 > 粮油
我省主要冬绿肥的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5-11-08 14:49:04  作者:  来源:临安区
冬绿肥曾是我省早稻生产的主要有机肥源。近年来,冬绿肥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作为肥料提供作物养分和土壤有机质,形成物质良性循环的生态功能不断削弱。种植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的800多万亩,下降到2003年的138.13万亩,农田冬季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当前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据17个县(市、区)标准农田的地力调查结果,60%以上的标准田地力状况较差,在三等田以下。对此,亟需有针对性地采取种植绿肥等培肥改良措施来提高农田地力等级。为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质量建设,有效制止农田抛荒,扩大“绿色过冬”,先将我省主要的冬绿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紫云英 紫云英既可作为绿肥肥田,又可作为青饲料饲喂畜禽。当前正值紫云英播种季节,在播种技术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品种选择:一般中花类型可选用江西余江种,迟花类型可选用宁波大桥种、平湖大叶种和紫花5号等。丘陵地区也可选用一些早花类型的本地种。   晒种浸种:播种前应选择晴天的中午,将绿肥种子摊晒4-5小时,晒种后加入一定量的细砂擦种,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将选出的种子放入5%的腐熟稀人尿中浸种8小时,或放入0.2%的磷酸二氢钾液中浸种10-12小时,或放入0.1-0.2%的钼酸铵溶液中浸12-24小时,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紫云英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初播种。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若在生长旺盛的杂交晚稻田播种,应选在晚稻收割前20-25天播种,这样既有利于水稻成熟,又有利于草子出苗和生长。一般亩用种1.5-2公斤,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   田间管理:(1)凡是种绿肥的稻田,在播种前均要开好“十”字沟或“井”字沟以及田边的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实,田面不积水。播种后遇干旱天气,要灌一次"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既可满足紫云英种子对水分的需要,也能满足晚稻后期对水、气的要求,有利于灌浆结实。晚稻收割后,及时清沟,保证排灌方便。(2)一般出苗后每亩用250-300公斤稀薄粪水,结合抗旱浇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条件,加速幼苗生长。在12月上中旬,每亩施土杂肥400-5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30公斤,以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增施过磷酸钙是一项以小肥养大肥的重要增产措施。开春后每亩追施尿素2-4公斤,看苗施用,促平衡生长,为丰产搭架子。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2次,可提高鲜草产量20%。(3)紫云英主要有蚜虫、潜叶蝇、菌核病等病虫害,要及时对症喷药防治。 留种:选择排水好、土质带砂、肥力中等、非连作的田块作留种田。最好选品种好、产量高、种性纯、成熟晚的紫云英种子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可减少到1.5公斤左右。留种田不宜施氮肥,每亩增施1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和10-15公斤的草木灰,可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紫云英荚果的成熟期不一致,一般以种荚有80%变黑时收获最好。通常每亩可收种子50-60公斤。 二、黑麦草 整地:黑麦草的种子比较轻且小,所以需要精细整地。为保证植株根部发育良好,要深翻地,耕深不少于20厘米。翻地前,亩施优质粪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   播种:黑麦草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最迟不得晚于10月中旬。也可春播,即在3月底前播种。作刈草用的黑麦草亩播种量为2-2.5公斤,一般以条播为宜,也可撒播,行距20-30厘米。播种后覆土2-3厘米厚。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也可加适量化肥(标准氮10公斤),在缺磷的土壤上,每亩施用过磷酸钙15-25公斤,与有机肥拌匀耕翻作基肥。追肥则在冬季和早春施用,一般每次每亩施7.5-10公斤尿素。此外,每次刈割之后,都要追肥一次,每次亩施尿素6-8公斤。   田间管理: 苗期要及时中耕除草,天气干旱时要及时灌溉。开春后,黑麦草即可迅速生长而抑制杂草的生长。此外,要注意防治好粘虫和螟虫等虫害。 经济价值:利用黑麦草饲养食草畜、鱼、禽类动物,经济效益可观:每亩黑麦草可割草4-5次,产鲜草8000公斤以上,能育成1头牛或10只羊或100只肉兔,亩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可获纯利1000多元;以黑麦草养鹅,每亩可养150只,亩收入可达3700元,可获纯利1500多元;以草饲喂草食鱼类,不但可以省工省料,还可使肉嫩味美,经济效益明显,亩可获纯利1200元左右。 三、蚕豆 蚕豆是南方地区冬种主要作物之一。利用冬季气候温暖优势,发展冬闲田种植蚕豆,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选择良种: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 精细整地:选取土质肥沃、阳光充足地块。将土块耙碎,地面耙平,开深沟高畦,畦宽1—2米,高25厘米,沟宽35厘米。蚕豆忌酸性土壤,结合整地亩撒施生石灰30公斤。亩施腐熟牛猪粪10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草木灰30公斤,冬施或点施于种植行间。 适时播种:蚕豆播种适期为“立冬”至“小雪”期间,提早播种产量低,推迟播种则会影响来年春种作物。亩用种量8—10公斤,播种前用根瘤菌拌种。一般种植行距30厘米,株距12—18厘米,播种深度5—6厘米,播后覆薄土。 科学管理: 1、科学用水。蚕豆喜湿忌渍,应合理排灌。生长前期保持土壤湿润,利于种子发芽出土,扎根齐苗;生长中期土壤干爽,利于根系深生,多生侧根,茎叶粗壮;生长后期应注意防渍。 2、合理施肥。施肥以农家肥、磷钾肥为主。种子发芽出土后以腐熟人粪尿兑水10倍浇施,每3天施1次。当幼苗已长出5—6片真叶且高约6—9厘米时,以腐熟人粪尿兑水10倍加复合肥(每亩10公斤)浇施,在现蕾期、结荚期再施上述肥料各一次。花荚期前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进行,到了花荚期后,可以不用中耕培土。此外,蚕豆盛花初荚期,可以根外追施磷钾肥,保花保果,提高产量。 病虫防治:蚕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赤斑病和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等。对病害要以防为主,采用无病种子,科学施肥、用水等,发现病害应选用植保灵、托布津等对口农药防治。虫害应勤检查,发现虫害及时用乐果、蚜虱净等药剂防治。 四、豌豆 适时播种:我省属豌豆秋播地区,一般在10—11月播种。播种方式有条播、点播和撒播,条播行距一般为25—40厘米,点播穴距为15—30厘米,每穴2—4粒种子。播种量为5—15千克。 中耕除草,培土改肥:苗期生长较慢,需及时中耕除草,结合施少量速效氮肥和磷钾肥,以诱发根瘤菌生长。一般在苗高5—7厘米时中耕一次,越冬前进行第二次中耕。 清沟排水:豌豆不耐涝,要及时排干沟中水,防止沟中积水。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要预防为主,采用抗病良种。发现病害及时用硫磺粉等对口农药防治。防治豌豆象,采取种子熏蒸、烫种等。
加入收藏】 【打印】 【  】 【背景颜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