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日期:
2010-08-11 16:34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6)

  教育

  【概述】 2005年,全市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1834人;小学68所,初中31所,普高4所,职高4所,完全中学2所;另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6所,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进修学校、电视中专、技工学校、特殊学校各1所。在校中小学生71562人,其中小学生34666人,初中生20966人,高中生15930人。中小学教职工4660人,其中专任教师4082人,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5%、98.90%、97.05%、85.28%。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破解“就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快临安市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临安市外籍来临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推动全市教育改革。教育局配合市政府完成《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98%,学前第四年入园率3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99.96%;初中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92.1%,普高和职高的比例大致相当。成人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超额完成市政府为教育局下达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指标。完成后备劳动力培训6100名,“双证制”学历教育毕业生733 名。
  昌化中学被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天目外国语学校被评为省三级重点中学,高中教育综合实力增强。新增许可证幼儿园3所,2所中心幼儿园通过杭州市农村示范中心幼儿园评估验收。昌南初中、晨曦小学、锦城四中、横溪小学被评为省示范学校,有省市级示范小学19所,示范初中15所。河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於潜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列为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河桥成校被评为省一级成校。新增龙岗、马啸2个省教育强乡镇,共有省教育强乡镇20个,占乡镇总数的80%;共有杭州市教育强乡镇23个,占乡镇总数的90%;锦城街道通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验收。
  高考上线率、重点率与上年相比有新的突破,普高上线率95.61%,上线万人比为62.03;职高学生参加高校考试上线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39 .71%。普高重点率为13.9%,重点线万人比为9.13,名列七县市(区)第4位,2名考生跻身省文科前100名。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全国赛区获奖7人,省赛区获奖27人,杭州市赛区获奖116人。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出台《临安市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临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案(试行)》。举办《心灵之约》中小学生大型器乐演奏会,城南小学六年级学生滕佳辰代表浙江省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少儿钢琴赛,跻身前8名,获二等奖。於潜镇中心幼儿园作品《竹趣》参加浙江省“幼儿园民间教育玩具展”获二等奖。在杭州市第二届中小学创意设计大赛中,选送作品566件,获一等奖11人、二等奖22人、三等奖47人,教育局获杭州市科技教育优胜奖。交口少科院4名学生参加杭州市“学军杯”电脑机器人比赛获一等奖。
  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62所学校心理辅导站被评为临安市合格站。开展创“文明学校”和“绿色学校”活动,7月22日《杭州日报》以《临安六万学子争当绿色卫士》为题,报道临安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市建设的情况。举办“亲子运动会”、“健康宝宝”评比活动,在学前教育中起到导向作用。
  组织召开临安市第四届教科研工作会议,原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等专家来临安讲学。杭州市第十七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中获奖论文37篇,合格论文17篇,成绩名列杭州七县市(区)前列;杭州市第二十届职教论文评比中获奖论文10篇,合格论文4篇;杭州市第二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获奖5项,合格3项;杭州市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成果评审中获奖4项。“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被列为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3只课题被列为浙江省2005年教学专项课题,8只课题被列为杭州市2005年规划课题。
  全年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7人,控制在最低限度,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临安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没有发生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制订《临安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评估细则》,制订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分期分批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总务主任、分管领导进行业务培训,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全市中小学(单位)预算外收入纳入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式管理并进行集中核算,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和财务管理。教育局招商引资任务为内资300万元,外资15万美元,实际完成内资1350万元,外资15万美元。

   【制订《临安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评估细则》】 在全面进行中小学食堂改造的基础上,2005年,制订并实施《临安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评估细则》,该《细则》共8大类、35项、63条,并分级管理。根据评估细则要求,对89所学校食堂进行全面评估,A级3所、B级17所、C级69所。

   【创建绿色学校】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原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强市、名城、胜地”建设,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自2001年起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城南小学、青山初中为省级绿色学校,昌化中学、青山初中、城南小学、乐平小学、天目高级中学、西林小学、玲珑中心小学、西天目中心学校为杭州市级绿色学校,42所学校为临安市级绿色学校。

  【举办“心灵之约”中小学生大型器乐演奏会】 2005年9月22日,市教育局在人民广场举办“心灵之约”中小学生大型器乐演奏会。600余名学生参加演奏,活动分为序篇、民乐篇、西乐篇、尾声篇四大板块,包括《云南民歌》、《战马奔腾》、《彩云追月》、《快乐的童年》等10个经典曲目。乐器有古筝、笛子、二胡、钢琴、长笛、铜管、葫芦丝等,形式分齐奏、重奏、独奏、联弹、合奏等,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展示了中小学生的才艺。

学前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1834人,教职工939人,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975人,教职工130人。新增许可证幼儿园3所,总数28所。等级幼儿园24所,其中甲级幼儿园3所,乙级幼儿园4所,丙级幼儿园9所,丁级幼儿园7所。太湖源镇中心幼儿园、西天目乡中心幼儿园通过杭州市农村示范中心幼儿园评估验收,全市共有杭州市农村示范中心幼儿园7所。

   【出台《临安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6月3日,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乡镇、街道社会事业工作会议上,下发《临安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临政发〔2005〕179号)。《意见》提出全市城镇和农村学前事业发展新思路,制订全市幼儿园布局规划,明确市、乡两级政府及部门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举办全市幼儿亲子运动会】 2005年5月28日,市教育局在锦城中心幼儿园举办全市幼儿亲子运动会,39个家庭参加最后决赛。运动会本着“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的宗旨,开展趣味性亲子游戏和竞赛性体育亲子游戏活动,增进亲情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学前教育改革起到导向作用。

  【举办健康宝宝评比活动】 2005年10月30日,市教育局、市卫生局联合举办全市“健康宝宝”现场比赛,共评出“全能宝宝”34人、“聪慧宝宝”28人、“才艺宝宝”20人,出色家庭3户,优秀组织奖3个。1400多名幼儿参加预赛。

义务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有小学68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小学毕业生6808人,在校学生34666人,教学班896个;初中毕业生7382人,在校学生20966人,教学班448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99%;“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为92.1%。随着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速度的加快,义务教育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的基础上向均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17所小学进行小班化教育试验。

高中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有普通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共184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490人,在校学生9756人,毕业生3154人。 有职业高中4所,120个教学班,招收新生2364人,在校学生6174人,毕业生2268人。高等职业学校上线906人,其中高职785人,普通高校121人。中职技校电子应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

成人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有12个,职工教育专职教师31名,职工教育全员培训率达47%。职工参加岗位培训9606人次,其中资格培训3357人次,适应性培训3702人次,技术等级培训1788人次;参加继续教育4202次。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完成各类教育培训达76316人次,占劳动力总数30%。全面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教育培训任务。参加农民素质提高教育培训30834人,实现再就业5187人。参加农民“双证制”学历教育培训958人,参加后备劳动力培训6100人。创建於潜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河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个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创建杭州市示范成校1所。

  【启动“农民信箱工程”】 省农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于2005年11月17日在临安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临安开展试点工作。12月8日临安市“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启动仪式暨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在教育局举行。市农业局、教育局、团市委共同制订《关于联合推进“农民信箱工程”建设试点市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於潜、高虹、河桥、湍口四个乡镇为试点单位,《方案》推出一个开全省先河的举措:以学校为基地,让学生做“农民信箱”的宣传员、家长申请注册的发动员、信箱信息的助理操作员;学生与乡镇(街道)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信息员一起做好农户的申报注册服务工作。在短时期内四个试点乡镇共发申请表格4000余份,有效注册达3160个,这项工作受到茅临生副省长的肯定,通过学生培训推进农民信箱的工作将在全省推广。

改善办学条件

  【概况】 2005年,财政预算内事业费为183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2%,超过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9.57%。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初中2594.1元,小学2472.9元;年实际生均公用经费为初中134.3元,小学88.84元,达到 “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4492.3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863.2万元,高教费690万元。
  中小学在建项目29个,其中2005年开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83304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147万元,当年完成投资4500万元,竣工建筑面积69065平方米。衣锦小学、晨曦小学、大峡谷中心学校、呼日小学投入使用;完成颊口初中一期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撤销顺溪初中并入颊口初中。昌化职高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验楼建设,启动体育馆、田径场建设。锦城四中、昌化镇中、玲珑中心小学、洪岭小学、石瑞小学、对石小学、横塘小学8所学校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

  【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制定全市“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教育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4~2005年立项并列入投资计划的食宿改造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1593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341万元,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受教育资助学生人数1825人,资助金额113万元;享受爱心营养餐工程人数687人,投入经费10.53万元;农村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教师人数794人,培训经费25.9万元。

  【中小学财务集中核算】 2005年,全市加强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的建设,在原有教育分中心的基础上,新设於潜片、昌化昌北片两个网点,充实5名工作人员。全市中小学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小学(直属单位)共计99个独立核算单位财务全部进教育分中心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完善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


   【概况】 2005年,全市4082名专任教师中,幼教、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为88%、99.95%、98.90%;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为97.05%、85.28%;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75.79%、63.32%。
  录用师范院校毕业生94名,招考录用有合格学历的优秀社会青年42名,继续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全年两次认定教师资格共133名。选派两名教师去淳安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全市250名申请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经临安市、杭州市两级教师职称评审组评审,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33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14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04人。首次对玲珑、青山、河桥三所中心幼儿园副园长进行公开招考,有18名教师参加竞岗。调入锦城街道、於潜镇、昌化镇教师继续实行公开竞岗,73名教师参加32个岗位的竞争。
名师名校长工程全面推进,举办首届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首次开展“十佳校长”、“十佳教师”评选活动。

   【“双十佳”评选】 市教育局党委决定,自2005年始,每两年评选一次“十佳校长”、“十佳教师”。通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查、党委审批等程序,首次评选出“十佳校长”、“十佳教师”,并在教师节进行表彰。(童裳胜)
   【电大工作】 2005年,临安电大招生659人,其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417人、浙江大学远程教育68人、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64人、绍兴文理学院51人、中专59人;完成非学历培训600余人;毕业学生796人,其中本科生67人、大专生520人、中专生209人。
  完成省电大、杭州市教育局评估专家组对学校开展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评估验收,评估等级为杭州地区各县市中唯一一所优秀分校,学校被杭州电大评为“先进办学单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网站被省电大评为“三星级网站”。李震、吴昌瑛两位教师通过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考核验收;青年教师刘周洲通过团市委组织的公开竞聘,选拔为太湖源镇团委书记。25年校史——《开放时代,创业历程(1979~2004)》编撰工作启动。(洪萍)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教 育
发布时间:2010-08-11 16:34: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6)

  教育

  【概述】 2005年,全市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1834人;小学68所,初中31所,普高4所,职高4所,完全中学2所;另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6所,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进修学校、电视中专、技工学校、特殊学校各1所。在校中小学生71562人,其中小学生34666人,初中生20966人,高中生15930人。中小学教职工4660人,其中专任教师4082人,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5%、98.90%、97.05%、85.28%。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破解“就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快临安市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临安市外籍来临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推动全市教育改革。教育局配合市政府完成《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98%,学前第四年入园率3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99.96%;初中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92.1%,普高和职高的比例大致相当。成人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超额完成市政府为教育局下达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指标。完成后备劳动力培训6100名,“双证制”学历教育毕业生733 名。
  昌化中学被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天目外国语学校被评为省三级重点中学,高中教育综合实力增强。新增许可证幼儿园3所,2所中心幼儿园通过杭州市农村示范中心幼儿园评估验收。昌南初中、晨曦小学、锦城四中、横溪小学被评为省示范学校,有省市级示范小学19所,示范初中15所。河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於潜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列为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河桥成校被评为省一级成校。新增龙岗、马啸2个省教育强乡镇,共有省教育强乡镇20个,占乡镇总数的80%;共有杭州市教育强乡镇23个,占乡镇总数的90%;锦城街道通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验收。
  高考上线率、重点率与上年相比有新的突破,普高上线率95.61%,上线万人比为62.03;职高学生参加高校考试上线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39 .71%。普高重点率为13.9%,重点线万人比为9.13,名列七县市(区)第4位,2名考生跻身省文科前100名。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全国赛区获奖7人,省赛区获奖27人,杭州市赛区获奖116人。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出台《临安市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临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案(试行)》。举办《心灵之约》中小学生大型器乐演奏会,城南小学六年级学生滕佳辰代表浙江省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少儿钢琴赛,跻身前8名,获二等奖。於潜镇中心幼儿园作品《竹趣》参加浙江省“幼儿园民间教育玩具展”获二等奖。在杭州市第二届中小学创意设计大赛中,选送作品566件,获一等奖11人、二等奖22人、三等奖47人,教育局获杭州市科技教育优胜奖。交口少科院4名学生参加杭州市“学军杯”电脑机器人比赛获一等奖。
  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62所学校心理辅导站被评为临安市合格站。开展创“文明学校”和“绿色学校”活动,7月22日《杭州日报》以《临安六万学子争当绿色卫士》为题,报道临安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市建设的情况。举办“亲子运动会”、“健康宝宝”评比活动,在学前教育中起到导向作用。
  组织召开临安市第四届教科研工作会议,原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等专家来临安讲学。杭州市第十七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中获奖论文37篇,合格论文17篇,成绩名列杭州七县市(区)前列;杭州市第二十届职教论文评比中获奖论文10篇,合格论文4篇;杭州市第二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获奖5项,合格3项;杭州市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成果评审中获奖4项。“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被列为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3只课题被列为浙江省2005年教学专项课题,8只课题被列为杭州市2005年规划课题。
  全年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7人,控制在最低限度,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临安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没有发生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制订《临安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评估细则》,制订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分期分批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总务主任、分管领导进行业务培训,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全市中小学(单位)预算外收入纳入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式管理并进行集中核算,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和财务管理。教育局招商引资任务为内资300万元,外资15万美元,实际完成内资1350万元,外资15万美元。

   【制订《临安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评估细则》】 在全面进行中小学食堂改造的基础上,2005年,制订并实施《临安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评估细则》,该《细则》共8大类、35项、63条,并分级管理。根据评估细则要求,对89所学校食堂进行全面评估,A级3所、B级17所、C级69所。

   【创建绿色学校】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原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强市、名城、胜地”建设,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自2001年起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城南小学、青山初中为省级绿色学校,昌化中学、青山初中、城南小学、乐平小学、天目高级中学、西林小学、玲珑中心小学、西天目中心学校为杭州市级绿色学校,42所学校为临安市级绿色学校。

  【举办“心灵之约”中小学生大型器乐演奏会】 2005年9月22日,市教育局在人民广场举办“心灵之约”中小学生大型器乐演奏会。600余名学生参加演奏,活动分为序篇、民乐篇、西乐篇、尾声篇四大板块,包括《云南民歌》、《战马奔腾》、《彩云追月》、《快乐的童年》等10个经典曲目。乐器有古筝、笛子、二胡、钢琴、长笛、铜管、葫芦丝等,形式分齐奏、重奏、独奏、联弹、合奏等,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展示了中小学生的才艺。

学前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1834人,教职工939人,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975人,教职工130人。新增许可证幼儿园3所,总数28所。等级幼儿园24所,其中甲级幼儿园3所,乙级幼儿园4所,丙级幼儿园9所,丁级幼儿园7所。太湖源镇中心幼儿园、西天目乡中心幼儿园通过杭州市农村示范中心幼儿园评估验收,全市共有杭州市农村示范中心幼儿园7所。

   【出台《临安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6月3日,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乡镇、街道社会事业工作会议上,下发《临安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临政发〔2005〕179号)。《意见》提出全市城镇和农村学前事业发展新思路,制订全市幼儿园布局规划,明确市、乡两级政府及部门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举办全市幼儿亲子运动会】 2005年5月28日,市教育局在锦城中心幼儿园举办全市幼儿亲子运动会,39个家庭参加最后决赛。运动会本着“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的宗旨,开展趣味性亲子游戏和竞赛性体育亲子游戏活动,增进亲情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学前教育改革起到导向作用。

  【举办健康宝宝评比活动】 2005年10月30日,市教育局、市卫生局联合举办全市“健康宝宝”现场比赛,共评出“全能宝宝”34人、“聪慧宝宝”28人、“才艺宝宝”20人,出色家庭3户,优秀组织奖3个。1400多名幼儿参加预赛。

义务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有小学68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小学毕业生6808人,在校学生34666人,教学班896个;初中毕业生7382人,在校学生20966人,教学班448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99%;“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为92.1%。随着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速度的加快,义务教育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的基础上向均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17所小学进行小班化教育试验。

高中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有普通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共184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490人,在校学生9756人,毕业生3154人。 有职业高中4所,120个教学班,招收新生2364人,在校学生6174人,毕业生2268人。高等职业学校上线906人,其中高职785人,普通高校121人。中职技校电子应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

成人教育


   【概况】 2005年,全市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有12个,职工教育专职教师31名,职工教育全员培训率达47%。职工参加岗位培训9606人次,其中资格培训3357人次,适应性培训3702人次,技术等级培训1788人次;参加继续教育4202次。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完成各类教育培训达76316人次,占劳动力总数30%。全面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教育培训任务。参加农民素质提高教育培训30834人,实现再就业5187人。参加农民“双证制”学历教育培训958人,参加后备劳动力培训6100人。创建於潜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河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个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创建杭州市示范成校1所。

  【启动“农民信箱工程”】 省农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于2005年11月17日在临安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临安开展试点工作。12月8日临安市“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启动仪式暨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在教育局举行。市农业局、教育局、团市委共同制订《关于联合推进“农民信箱工程”建设试点市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於潜、高虹、河桥、湍口四个乡镇为试点单位,《方案》推出一个开全省先河的举措:以学校为基地,让学生做“农民信箱”的宣传员、家长申请注册的发动员、信箱信息的助理操作员;学生与乡镇(街道)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信息员一起做好农户的申报注册服务工作。在短时期内四个试点乡镇共发申请表格4000余份,有效注册达3160个,这项工作受到茅临生副省长的肯定,通过学生培训推进农民信箱的工作将在全省推广。

改善办学条件

  【概况】 2005年,财政预算内事业费为183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2%,超过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9.57%。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初中2594.1元,小学2472.9元;年实际生均公用经费为初中134.3元,小学88.84元,达到 “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4492.3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863.2万元,高教费690万元。
  中小学在建项目29个,其中2005年开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83304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147万元,当年完成投资4500万元,竣工建筑面积69065平方米。衣锦小学、晨曦小学、大峡谷中心学校、呼日小学投入使用;完成颊口初中一期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撤销顺溪初中并入颊口初中。昌化职高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验楼建设,启动体育馆、田径场建设。锦城四中、昌化镇中、玲珑中心小学、洪岭小学、石瑞小学、对石小学、横塘小学8所学校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

  【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制定全市“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教育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4~2005年立项并列入投资计划的食宿改造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1593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341万元,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受教育资助学生人数1825人,资助金额113万元;享受爱心营养餐工程人数687人,投入经费10.53万元;农村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教师人数794人,培训经费25.9万元。

  【中小学财务集中核算】 2005年,全市加强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的建设,在原有教育分中心的基础上,新设於潜片、昌化昌北片两个网点,充实5名工作人员。全市中小学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小学(直属单位)共计99个独立核算单位财务全部进教育分中心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完善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


   【概况】 2005年,全市4082名专任教师中,幼教、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为88%、99.95%、98.90%;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为97.05%、85.28%;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75.79%、63.32%。
  录用师范院校毕业生94名,招考录用有合格学历的优秀社会青年42名,继续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全年两次认定教师资格共133名。选派两名教师去淳安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全市250名申请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经临安市、杭州市两级教师职称评审组评审,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33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14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04人。首次对玲珑、青山、河桥三所中心幼儿园副园长进行公开招考,有18名教师参加竞岗。调入锦城街道、於潜镇、昌化镇教师继续实行公开竞岗,73名教师参加32个岗位的竞争。
名师名校长工程全面推进,举办首届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首次开展“十佳校长”、“十佳教师”评选活动。

   【“双十佳”评选】 市教育局党委决定,自2005年始,每两年评选一次“十佳校长”、“十佳教师”。通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查、党委审批等程序,首次评选出“十佳校长”、“十佳教师”,并在教师节进行表彰。(童裳胜)
   【电大工作】 2005年,临安电大招生659人,其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417人、浙江大学远程教育68人、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64人、绍兴文理学院51人、中专59人;完成非学历培训600余人;毕业学生796人,其中本科生67人、大专生520人、中专生209人。
  完成省电大、杭州市教育局评估专家组对学校开展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评估验收,评估等级为杭州地区各县市中唯一一所优秀分校,学校被杭州电大评为“先进办学单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网站被省电大评为“三星级网站”。李震、吴昌瑛两位教师通过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考核验收;青年教师刘周洲通过团市委组织的公开竞聘,选拔为太湖源镇团委书记。25年校史——《开放时代,创业历程(1979~2004)》编撰工作启动。(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