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遍及全国三分有一的人群,呈现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美好憧憬。健身贵在坚持,重在保养,效在到位。原由越位则损,事与愿违;缺位则微,“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到位,才能恰到好处,功至竟成。
(一)
“生命在于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成为自觉行动,他们从“要我运动”变为“我要运动”,并体会到健身的偌大益处。由于体育运动领域广阔、日趋发展的门类科学,如何遵循科学,把握要领,提高成效有待不断探索。现就健身中常见的某些侧面予以切磋。
一、运动认知务求到位。体育运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向大自然作斗争,以及长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升华的产物。进行体育运动是创造健康生命价值的文明创举,也是人们共谋共享的幸运福祉。体育运动的根基在“动”,因而人们在认知上,往往容易把运动等同于行动、活动、劳动,行为上误解为“能动则动”、“动动就好”的偏见。客观而言,虽然动与不动相比,动比不动为好。但仅拘囿于某些局部的、单一的某项劳动,恐难完全取代体育运动,此“动”并非彼“动”。体育运动真正的含义,在于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包括心肺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促进和调节身体量变、质变的主观动力。也就是要在运动的短少时间内,提升心率、增加代谢率,让体内热量得到消耗,达到运动的应有成效。劳动与运动的区别,在于“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什么要积极推倡抗阻健身?缘由人体肌肉是力量的源泉,又是新陈代谢的“发动机”。人的器官都会衰退老化,唯有肌肉不仅不会老化,而且还具练增废退,失而复长的特性。抗阻锻炼能够改善不良身姿,保持旺盛生机。现代医学对老年人以“失智”、“失能”为特征的衰退老化,唯以创举抗阻锻炼和改善营养为医治良策。从健康理念而言,肌肉干瘪是人们在健身中,被经营忽略而又无可奈何的残败,老年人要注重捍卫肌肉的持久战。
二、健身要领务须到位。跑步运动简便易行。健身跑都以健身或减肥为目的,尽管目的各不相同,而时间、强度却千篇一律,成效将难预期。跑步的要领除出步、呼吸、姿势之外,尚须把好“四个时间段”。一是“心脏适应期”。起跑的5-8分钟间(视各人年龄、体质、速度不同而相异),心脏为适从机体运动需作适应性调整。此时,心跳显著增快,心脏泵血加剧,并伴有疲惫、乏力或难以支撑的感觉,跑者应及时减速降强。此后,心脏、心搏、泵血等将随之恢复正常。二是“糖原消耗期”。跑步在20分钟以内,主要能量由体内贮存的糖原提供,它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三是“脂肪消耗期”。跑步20分钟以上,体内糖原大部分耗尽,新的能源是脂肪。脂肪分解为甘油、脂肪酸,再经过氧化、代谢,一部分转变为糖提供能量。因此,以健身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否则,对提高心肺功能起不到应有作用。跑时越长、效果越好。以减肥为目的的慢跑,要超越20分钟以上,才能有助于脂肪消耗。四是“跑步风险期”。慢步健身跑一般无碍风险。跑步风险的临场信号是突感胸闷。此时应高度警惕,立即停步休息。风险的诱因是步伐加速,引发心率加快、耗氧量激增,遂此顿发意外风险。据专家调研认为:出现风险规律性的里程:“全马”在37公里左右,“半马”在16至20公里之间,10公里的“小马”在7公里前后。前车之鉴,以儆效尤。
运动要领缺失屡见不鲜。人们的日常呼吸,也存在到位与否之嫌。空气是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内含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氧气约占20.95%。由液态空气分馏而成的氧气,则是人类呼吸所必须的气体,通过周而复始地吐故纳新,维持、促进生命发展。人的呼吸功能:吸气时,膈收缩下降,胸腔向下伸展;呼气时,膈松驰,恢复原位,胸腔又缩小。呼吸的方式:分为以肋骨运动为主进行呼吸的,称谓“胸式呼吸”;以膈和肌肉运动为主者,称谓“腹式呼吸”(也称深呼吸)。腹呼吸的吸入量每次可达2500至3000毫升(男子的肺活量为3500毫升),腹呼吸比胸呼吸每次可增吸氧气6-7倍。采取腹式呼吸的主要益处:第一、改善人体机能。膈下降,胃、肝、脾、肠等机体得到温柔按摩,改善肠胃功能。第二,扩大肺活量。吸气鼓腹,呼气收紧,促进肺胞扩张。尤其是习惯于“轻呼缓吸”的“白领”和老人,可以增强呼吸能量,有效防范呼吸系统的疾病。第三,增强有氧代谢。有氧代谢能力的强弱,是以吸氧量大小、并取决于身体机能水平。如果肌肉的储氧量下降,将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势必影响运动能力。
三、动作规范务必到位。跑步简单易行,但并非是单纯的“力气活”。跑步姿势与成绩密切相关。健身跑姿势各有其所,则又相形见绌。健康谚语提示:“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颇具哲理。跑步姿势必应抬头、挺胸。它的好处:可以扩张胸围,增加肺活量,提升血液的含氧量,减缓疲劳,加速体力恢复;可以减轻背部压力,提升心肺功能,避免脊柱弯曲及颈椎炎症;可以塑造肢体健美,充满活力,精神焕发,彰显朝气蓬勃。尤其是处于呼吸量加大、心跳频率加剧、氧气需求量激增之际,如果身躯凹胸,恰恰与上述需求相悖,将造成血液含氧量降低,心脏跳动受抑等不良后果。
此外,运动程序亦须规范——运动必先热身。热身是健身的前提和基础。“基础不牢,上动下摇”。正确、充分的热身是有效防止运动损伤的前提。它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协调肢体、舒展经络,为达预期的前沿准备,更在于让体内的胶原蛋白,这一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相融协调。因为胶原具有粘性,它与温度呈负相关,外界越冷,肌肉的粘度越大,赖以热身进行相调相融。尤其是冬季运动开始时,肌肉发出的能量,要以很大一部分用于克服粘性。如果不做热身,就容易致使肌肉和韧带拉伤。所以健身跑的起步应该先慢走,再快走,然后过渡到慢跑、快跑。
(二)
“健康是创造生命价值的渊源”。期求身心健康,务须科学锻炼。由于老年人群的年龄、体质、健康和情趣、爱好、擅长等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健身的途径、方式,应有广泛的选择,尽力达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择善而从,力避勉强。据有关专家为老年人健身创设的“运动金字塔”,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实用性,特予推荐。
该塔设置目的:维持基本运动能力,活动力所能及,不求勉强从事,简化单一姿态时间,培养活动兴趣。全塔共分五层,由浅入深,层层升级。最底层是日常体能活动:如走路、登楼梯、做家务、购物等。次数:每天数次;强度:适度;时间:每项累积30分钟以上。
第二层是牵伸运动:指任何把身体拉长的运动。如体操、拉松筋骨、瑜伽、八段锦等。因为牵伸可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减少伤痛,使机体轻松自如,增加老年人平衡能力。次数:每周3-7次;强度:伸展至有点紧拉感;时间:每项动作持续30秒;6-10项。
第三层是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可改善老年人心肺功能和糖脂代谢。有氧运动强度大小分为:最低强度,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如跳交谊舞、下楼梯、平地骑车等;中强度:如跑步、羽毛球、上楼梯、广播操等;大强度:如跳绳、游泳、登山、打篮球等。次数:每周3-5次;强度:适度或激烈;时间:20分钟以上。
第四层是肌肉练习,又称抗阻运动。如重量训练、仰卧起坐,弹力棒、拉力带等等。抗阻可以让老人肌力、肌耐力、肌肉容量增加,刺激骨形成,减少骨丢失,改善糖脂代谢。特别有利于II型糖尿病和中老年高血压。次数:每周2-3次;强度:略超肌肉负荷;时间:每组重复8-12次,1-3组。
第五层是静态活动:如写字、看书、看报、看电视等。老年人要养成“猴子屁股坐不住”的习惯,尽量缩短静态时间。
如何把握频率,要因人而异,遵循超量恢复原理,每天或隔天一次都可,但要避免过量运动或者骤动骤停,做到动静结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览广识,募仿践行。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临安支行退休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