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鼎背后那些事(65)】临安: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实现城乡同质饮水
日期:
2020-11-24 10:23
来源:
区治水办
浏览量:

杭州,因水而兴,一座“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201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坚定、大干大治,目标准、行动快、成效显。2016—2019年,杭州已连续4年夺得“大禹鼎”,2020年首次斩获“银鼎”。振奋人心的是,在2019年全省“五水共治”考核中,杭州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位列11个设区市之首,这无愧于“治水模范生”的美誉。

为全面展示“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效,我们特推出《银鼎背后那些事》专栏。今天推出第六十五篇《临安: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实现城乡同质饮水》。

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区域狭长,地形地势陡峭,东西落差近1800米。囿于各种客观因素,临安的农村饮用水一度存在工程覆盖面不广、建设标准不高、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018年以来,临安连续三年将农饮水达标提标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以“坚持城乡同质标准,落实县级统管责任”为目标,着力破解地域面积广、资金投入大、建设难度大等三大难题,累计提升农业饮水人口28.4万人,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成效显著。

▲告岭联村水厂

在资金保障方面,除财政保障建设资金外,由农村水务公司牵头,进行经营性融资,按照“谁投资谁收费”的原则,确保偿债来源。为落实县级统管责任,区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农饮维养专项预算资金,补助标准位列全省前列。

针对区域地势地貌,临安设计了管网扩网、联村供水、单点工程三种供水模式,通过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建设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项目101个,埋设管道总长度4000余公里,逐渐建成“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供水新格局。同时,切实抓好项目长效运行管理,督考一体,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岛石联村水厂

▲湍源单村供水站

管网扩网工程,充分利用现有5座城镇水厂供水能力和新建(扩容)城镇自来水厂,做到应扩尽扩,最大限度向农村进行管网扩网。累计建成乡镇水厂1座,完成管网扩网供水工程33个,惠及人口15.8万人。联村供水工程以已建的水库(山塘)为供水水源,合理确定供水范围,打破地域界限,新建跨镇村的规模化供水工程。累计建成联村水厂12个,惠及人口7.81万人。对地处偏远、人居分散、水源条件有限的行政村或自然村,采取单村单点集中供水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标准化提升改造。累计完成单点供水工程55个,惠及人口4.8万人。

▲水厂净水设备建设

▲一体化净水设备

成立区农村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全区18个镇街200余个行政村44万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进行管理。设立临安、於潜、昌化、昌北4个营运分公司,按照城市水厂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开展专业化服务。基于GIS、GPS技术,打造“智慧管理系统”,充分集成水厂、供水站及关键压力点数据,实现可视化且量化的巡检、养护、维修等业务操作和监管,做到位置偏远的供水站“无人操作、有人值守”,从根本上做到提供给用户24小时“放心水”。

所有农饮工程安装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按量收费。通过推广刷卡用水、水费预存及微信、支付宝缴纳水费等方式,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水费缴纳,办理各项用水业务。

▲临安区农饮水指挥调度智慧监管平台

延伸阅读

面对3126.8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东西落差近1800米的地形地势和涉及18个镇街208个行政村的28.4万需提升农业人口,临安是如何克难攻坚的?

建在水池上的水厂

龙岗水厂作为区域内西水东调工程,配套主管网西起清凉峰镇,东至玲珑街道,全长80余公里,东西贯穿329、330国道沿线9个镇街,设计日供水规模15万吨/天,总投资8.9亿元,为省内供水规模最大的乡镇水厂。按常规设计方案,如此规模的水厂占地面积需100亩以上,但实际建设占地仅用32亩。为了能在仅有的厂区范围内布下2.5万吨容量清水池、净化设备、加药间等一应建设内容,大胆创新,用一体化设备代替传统土建净水工艺,且采用一体化设备叠加于清水池上的双层设计,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

▲龙岗水厂

藏在深山中的水厂

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势特点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珍贵,而地块选择是水厂建设的关键,水厂选址既要考虑地理位置和高程匹配,又要符合建设用地要求,地块选择难上加难。石瑞水厂的厂址选在水源地下游100米处的一处小山坡上,厂区土方开挖耗时3个月,开挖方量达到13万方,几乎搬平了两座山,是省内开挖方量最多的联村水厂。

▲石瑞水厂

“无中生有”的水厂

千洪水厂供水水源为甘溪水库,合适的水厂位置为水库下游泗洲湾处,但经过测量,周边均为农保田。为避开周边农保田,选址经反复现场踏勘,最终在水源地下游寻得一处荒滩地,符合用地要求,将滩地靠河道侧筑起堤防,“生”出了一块700平方米的平地,解决了水厂用地问题。

▲千洪水厂

为引源头活水来

指南村位于临安东天目山麓,太湖源头,依托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展村落景区建设,“红叶指南”成为临安旅游“金名片”。而水量水质的保证是村庄持续发展的前提。指南村位于海拔550米的指南山上,唯一水源为山顶溪水。将溪水引至供水站,需铺设引水管3180米,因山势陡峭,所有材料搬运都需要经过人工搬运,其中1000米须途经陡峭岩石峭壁,引水管采用悬崖支架吊装方式,是管道铺设最险的单点水站。

▲指南供水站

驴背上的水厂

几头毛驴各自驮了两袋建筑材料,沿着陡峭的山路,慢慢前行,这是金毛坞水厂建设中的场景。由于水厂建在山顶上,上山道路坡度太陡,运输车辆上不了山,驴队便成了“运输主力军”,“背”出了一个个大山里的水厂。

▲金毛坞水厂

水从山下来

革命老区清凉峰镇马啸片,村庄依山而建,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因区域范围缺少水库等蓄水工程,村民饮水大多以引山溪水为主,属于“靠天喝水”。为确保当地村民“喝水无忧”,突破增压供水级数限定,将饮用水送到落差250米的山上,采用八级增压供水方式,将马啸片纳入龙岗水厂供水范围,是省内增压级数最高的供水区域。

分享:
字体: [

]
打印
【银鼎背后那些事(65)】临安: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实现城乡同质饮水
发布时间:2020-11-24 10:23:59
信息来源:区治水办
浏览量:

杭州,因水而兴,一座“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201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坚定、大干大治,目标准、行动快、成效显。2016—2019年,杭州已连续4年夺得“大禹鼎”,2020年首次斩获“银鼎”。振奋人心的是,在2019年全省“五水共治”考核中,杭州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位列11个设区市之首,这无愧于“治水模范生”的美誉。

为全面展示“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效,我们特推出《银鼎背后那些事》专栏。今天推出第六十五篇《临安: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实现城乡同质饮水》。

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区域狭长,地形地势陡峭,东西落差近1800米。囿于各种客观因素,临安的农村饮用水一度存在工程覆盖面不广、建设标准不高、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018年以来,临安连续三年将农饮水达标提标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以“坚持城乡同质标准,落实县级统管责任”为目标,着力破解地域面积广、资金投入大、建设难度大等三大难题,累计提升农业饮水人口28.4万人,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成效显著。

▲告岭联村水厂

在资金保障方面,除财政保障建设资金外,由农村水务公司牵头,进行经营性融资,按照“谁投资谁收费”的原则,确保偿债来源。为落实县级统管责任,区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农饮维养专项预算资金,补助标准位列全省前列。

针对区域地势地貌,临安设计了管网扩网、联村供水、单点工程三种供水模式,通过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建设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项目101个,埋设管道总长度4000余公里,逐渐建成“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供水新格局。同时,切实抓好项目长效运行管理,督考一体,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岛石联村水厂

▲湍源单村供水站

管网扩网工程,充分利用现有5座城镇水厂供水能力和新建(扩容)城镇自来水厂,做到应扩尽扩,最大限度向农村进行管网扩网。累计建成乡镇水厂1座,完成管网扩网供水工程33个,惠及人口15.8万人。联村供水工程以已建的水库(山塘)为供水水源,合理确定供水范围,打破地域界限,新建跨镇村的规模化供水工程。累计建成联村水厂12个,惠及人口7.81万人。对地处偏远、人居分散、水源条件有限的行政村或自然村,采取单村单点集中供水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标准化提升改造。累计完成单点供水工程55个,惠及人口4.8万人。

▲水厂净水设备建设

▲一体化净水设备

成立区农村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全区18个镇街200余个行政村44万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进行管理。设立临安、於潜、昌化、昌北4个营运分公司,按照城市水厂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开展专业化服务。基于GIS、GPS技术,打造“智慧管理系统”,充分集成水厂、供水站及关键压力点数据,实现可视化且量化的巡检、养护、维修等业务操作和监管,做到位置偏远的供水站“无人操作、有人值守”,从根本上做到提供给用户24小时“放心水”。

所有农饮工程安装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按量收费。通过推广刷卡用水、水费预存及微信、支付宝缴纳水费等方式,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水费缴纳,办理各项用水业务。

▲临安区农饮水指挥调度智慧监管平台

延伸阅读

面对3126.8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东西落差近1800米的地形地势和涉及18个镇街208个行政村的28.4万需提升农业人口,临安是如何克难攻坚的?

建在水池上的水厂

龙岗水厂作为区域内西水东调工程,配套主管网西起清凉峰镇,东至玲珑街道,全长80余公里,东西贯穿329、330国道沿线9个镇街,设计日供水规模15万吨/天,总投资8.9亿元,为省内供水规模最大的乡镇水厂。按常规设计方案,如此规模的水厂占地面积需100亩以上,但实际建设占地仅用32亩。为了能在仅有的厂区范围内布下2.5万吨容量清水池、净化设备、加药间等一应建设内容,大胆创新,用一体化设备代替传统土建净水工艺,且采用一体化设备叠加于清水池上的双层设计,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

▲龙岗水厂

藏在深山中的水厂

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势特点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珍贵,而地块选择是水厂建设的关键,水厂选址既要考虑地理位置和高程匹配,又要符合建设用地要求,地块选择难上加难。石瑞水厂的厂址选在水源地下游100米处的一处小山坡上,厂区土方开挖耗时3个月,开挖方量达到13万方,几乎搬平了两座山,是省内开挖方量最多的联村水厂。

▲石瑞水厂

“无中生有”的水厂

千洪水厂供水水源为甘溪水库,合适的水厂位置为水库下游泗洲湾处,但经过测量,周边均为农保田。为避开周边农保田,选址经反复现场踏勘,最终在水源地下游寻得一处荒滩地,符合用地要求,将滩地靠河道侧筑起堤防,“生”出了一块700平方米的平地,解决了水厂用地问题。

▲千洪水厂

为引源头活水来

指南村位于临安东天目山麓,太湖源头,依托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展村落景区建设,“红叶指南”成为临安旅游“金名片”。而水量水质的保证是村庄持续发展的前提。指南村位于海拔550米的指南山上,唯一水源为山顶溪水。将溪水引至供水站,需铺设引水管3180米,因山势陡峭,所有材料搬运都需要经过人工搬运,其中1000米须途经陡峭岩石峭壁,引水管采用悬崖支架吊装方式,是管道铺设最险的单点水站。

▲指南供水站

驴背上的水厂

几头毛驴各自驮了两袋建筑材料,沿着陡峭的山路,慢慢前行,这是金毛坞水厂建设中的场景。由于水厂建在山顶上,上山道路坡度太陡,运输车辆上不了山,驴队便成了“运输主力军”,“背”出了一个个大山里的水厂。

▲金毛坞水厂

水从山下来

革命老区清凉峰镇马啸片,村庄依山而建,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因区域范围缺少水库等蓄水工程,村民饮水大多以引山溪水为主,属于“靠天喝水”。为确保当地村民“喝水无忧”,突破增压供水级数限定,将饮用水送到落差250米的山上,采用八级增压供水方式,将马啸片纳入龙岗水厂供水范围,是省内增压级数最高的供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