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看天喝水到“好水自来”
日期:
2020-06-16 08:52
来源:
今日临安
浏览量:

有些地方旱季缺水、雨季浑水,有些地方却是清澈的山泉水在龙头下无节制地流淌……水资源的不平衡,体现在农村,往往是这两种尴尬。临安也是如此,尤其是前者,在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表现得愈发明显。

河桥镇泥骆村位于山区,由于村里地势起伏大、且住户分散,形成了相对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两种模式。住得偏远些的,基本上是各家各户自己上山找水源,极少数人家甚至引了四路水,有山上引的,也有自己打的井水,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时时有水。而且没有消毒设施和专业设备,水质也得不到保障。

泥骆村的情形很有代表性。根据2018年的调查,临安全区298个行政村中,由自来水厂集中供水的仅77个村。44万农业人口中,54%通过单村单点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17%通过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分散式供水没有什么净化措施,就说占比例最高的单村单点集中式供水工程,数量多达534处,其中有净化设备的仅50处,配备消毒设备的供水点仅265处(设备能正常使用的只有90处),收取水费的85处。

其实,由政府主导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在临安始于2003年,为何多年来无法实现集中供水,仍是“村自为战”?原因多种多样,一是农村人口占80%以上,各村各户地势高高低低,从西到东海拔落差1000多米,集中供水成本高、建设难度大。二是建设资金取决于补助和与村集体经济,补助多、村集体经济状况好,村里的建设标准就会高些,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缺乏造血功能。三是后续没有落实管护机制,设备得不到保养和更新,没几年就瘫痪了。

泥骆村经过多年的农饮水工程建设和提升后,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水喝”,而是怎样喝“好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为这个难题画上句号。单村单点供水工程按建筑工程部分结算审计价的80%予以补助,设计费、监理费全额补助,让泥骆村得以“按需设计”:以吉坞水库为水源,新建泥骆供水站、清水池,新铺输配水管网,并安装一体化净水设备、智能水表和水质在线监控系统等,总投资150余万元。建成后,供水规模达160吨/天,年最大取水量5.85万立方米,基本满足泥骆村1058人的生活用水需求。

以前,泥骆村的水龙头接在户外,现在直接接到灶头。虽然用水要抄表收费,每吨一块五,但村民普遍表示消费得起,水经过净化消毒,用起来放心,也不会开着龙头浪费水了。

泥骆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验收于2018年年底,因为是杭州市林水局“百千万”活动蹲点服务的示范重点项目,该局曾于2019年6月回访,跟踪农饮水工程后续管理。可喜的是,供水现场的LED屏上实时滚动着水的浊度、余氯等指标,老百姓喝的水“从源头到龙头”都有全链条全过程监督管理。

把时间拉回当下,2018年的534处单村单点集中式供水工程,经过达标提标,仅余111个,其中就有泥骆村。这111个供水站就是一个个小型水厂,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加装实时监控,实行24小时自动化管理,实现净化到位、管护到位、监管到位。到2020年底,全区298个行政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100%,水质达标率达到90%,供水保证率达到95%,彻底告别看天喝水,走进了“好水自来”的时代。


分享:
字体: [

]
打印
如何从看天喝水到“好水自来”
发布时间:2020-06-16 08:52:10
信息来源:今日临安
浏览量:

有些地方旱季缺水、雨季浑水,有些地方却是清澈的山泉水在龙头下无节制地流淌……水资源的不平衡,体现在农村,往往是这两种尴尬。临安也是如此,尤其是前者,在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表现得愈发明显。

河桥镇泥骆村位于山区,由于村里地势起伏大、且住户分散,形成了相对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两种模式。住得偏远些的,基本上是各家各户自己上山找水源,极少数人家甚至引了四路水,有山上引的,也有自己打的井水,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时时有水。而且没有消毒设施和专业设备,水质也得不到保障。

泥骆村的情形很有代表性。根据2018年的调查,临安全区298个行政村中,由自来水厂集中供水的仅77个村。44万农业人口中,54%通过单村单点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17%通过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分散式供水没有什么净化措施,就说占比例最高的单村单点集中式供水工程,数量多达534处,其中有净化设备的仅50处,配备消毒设备的供水点仅265处(设备能正常使用的只有90处),收取水费的85处。

其实,由政府主导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在临安始于2003年,为何多年来无法实现集中供水,仍是“村自为战”?原因多种多样,一是农村人口占80%以上,各村各户地势高高低低,从西到东海拔落差1000多米,集中供水成本高、建设难度大。二是建设资金取决于补助和与村集体经济,补助多、村集体经济状况好,村里的建设标准就会高些,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缺乏造血功能。三是后续没有落实管护机制,设备得不到保养和更新,没几年就瘫痪了。

泥骆村经过多年的农饮水工程建设和提升后,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水喝”,而是怎样喝“好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为这个难题画上句号。单村单点供水工程按建筑工程部分结算审计价的80%予以补助,设计费、监理费全额补助,让泥骆村得以“按需设计”:以吉坞水库为水源,新建泥骆供水站、清水池,新铺输配水管网,并安装一体化净水设备、智能水表和水质在线监控系统等,总投资150余万元。建成后,供水规模达160吨/天,年最大取水量5.85万立方米,基本满足泥骆村1058人的生活用水需求。

以前,泥骆村的水龙头接在户外,现在直接接到灶头。虽然用水要抄表收费,每吨一块五,但村民普遍表示消费得起,水经过净化消毒,用起来放心,也不会开着龙头浪费水了。

泥骆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验收于2018年年底,因为是杭州市林水局“百千万”活动蹲点服务的示范重点项目,该局曾于2019年6月回访,跟踪农饮水工程后续管理。可喜的是,供水现场的LED屏上实时滚动着水的浊度、余氯等指标,老百姓喝的水“从源头到龙头”都有全链条全过程监督管理。

把时间拉回当下,2018年的534处单村单点集中式供水工程,经过达标提标,仅余111个,其中就有泥骆村。这111个供水站就是一个个小型水厂,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加装实时监控,实行24小时自动化管理,实现净化到位、管护到位、监管到位。到2020年底,全区298个行政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100%,水质达标率达到90%,供水保证率达到95%,彻底告别看天喝水,走进了“好水自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