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麓的“创业”故事
——档案见证高水平小康路系列报道之七
日期:
2020-06-18 10:20
来源:
今日临安
浏览量:

上世纪90年代,山沟沟走出了临安旅游。说起临安旅游,天目山景区具有代表性的地位,从生态资源变成生态景区,天目山不仅多了一重身份,也带动了天目山麓一帮村民的“逆袭”。

张银福就是这样一位。他见证了临安旅游从生态旅游到乡村旅游再到村落景区的升级,也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泥腿子的“逆袭”

张银福,出生于1956年,他的家就在距离天目山景区500米左右的位置,是一幢两层楼的黄泥夯起来的房子。

张银福没上过学,自小在泥土里“打滚”。“一天干到晚,才能拿到2毛钱。”张银福说,因为长时间劳动,他一天能吃下三斤米饭,但往往填不饱肚子。

变化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6年,天目山被列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可以适当发展旅游,但不能大力宣传旅游,当时的门票(资源费)是2元/人。尽管如此,天目山还是以佛教文化悠久和生态环境绝佳,吸引了不少游客。

张银福的弟弟常年在外跑供销,认识很多上海人。在他的引荐下,两位陈姓的游客在张银福家住下了。此后几年,断断续续有外地游客住在张银福家。“他们都喜欢到山上玩,我家离得又近,一年到头能赚个1000块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张银福没想到一个土房子居然能赚到这么多钱。

1996年,天目山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从中受益。因此,政府也鼓励当地村民搞农家乐,作为天目山旅游发展的配套。

张银福积极响应,筹钱重新建房,设计有19个房间,都是一室一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银福苑农家。“也多亏了政府的支持,他们带我到宁波、南京、山东等地促销推广,还邀请中央电视台来采访宣传。”张银福颇为感激。“30几块一天包吃住,一年能赚两三万元,种田哪能挣到这么多钱。”

游客多到住不下

2004年,天目山旅游资源进行了特许经营,由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景区的经营。

因景区拓展需要,2007年,大华集团对天目村部分农田进行征收。这次,张银福又受益了。“3亩多田全被征用了,拿到30多万元的补偿款。”张银福说,这笔钱就是他第二次改造农家乐的启动资金。

“游客多得接不完,有时候一个房间要挤10几个人。”拿到补偿款后,张银福决定继续扩大农家乐经营。“只要天目山景区有游客来,那农家乐也一定会有生意。”

果然,天目山每年都会给张银福带来新的客人。据张银福介绍,当时每年有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到天目山举办科普夏令营。天目山风景区把这些学生都安排在天目村农家乐,农家乐对学生给予适当优惠。

不仅新顾客源源不断,老顾客就像候鸟一样一到夏天就会“飞”来。“以前大家都是冲着景区来的,现在很多人冲着农家乐来。”张银福告诉记者,外地游客比较青睐农家乐的包月服务,一个月1500元左右,包三餐和住宿,住上一两个月。

这是乡村旅游的雏形。像张银福一样,天目村很多村民都成了乡村旅游的参与者,也是获利者。

女承父业 打造“高配版”农家乐

张银福的女儿张燕在天目山区长大。她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家里那泥筑的房子连卫生间也没有。自从天目山景区开发后,家门口的马路拓宽了,自家开了农家乐、住上了小洋房,还有了两辆私家车。

2009年,张燕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乡经营农家乐。“家里农家乐生意太忙,需要我回去帮忙,而且在家可以陪伴父母。”张燕说,她也看到了变化,以前景区带动农家乐,现在农家乐拉着景区跑。这意味着要做得更好,才能留得住游客,甚至把游客介绍到景区。

2017年,天目山镇以白鹤、月亮桥、徐村、天目四个行政村为主体,统一打造天目山村落景区。去年,“天目月乡”示范型村落景区落成。这更坚定了张燕提升农家乐的决心,“虽然我们比不上精品民宿,但整个天目山镇的环境越来越好,吸引来的中高端游客也更多,我们必须改造提升,打造‘高配版’农家乐”。

今年年初,张燕投入60万元把客房翻新,重新更换了家具、电器等。4月19日,银福苑农家乐重新开门迎客。尽管疫情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但银福苑平均日接待游客量在60人以上。

记者手记:

天目山景区是我区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与天目山景区一样,上世纪90年代,太湖源、浙西大峡谷、白水涧等都实现了从生态资源到景区的转变。不仅带来了门票收入,还带动了农家乐的兴起。

2003年开始,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区结合自身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开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旅游特色村建设,农家乐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渐进入视野。

随着去景点化旅游的发展,我区又抓住乡宿3.0和全域景区化机遇,通过基础建设和市场化运作,让升级版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反哺”当地居民和传统的生态景区。

分享:
字体: [

]
打印
天目山麓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20-06-18 10:20:17
信息来源:今日临安
浏览量:

上世纪90年代,山沟沟走出了临安旅游。说起临安旅游,天目山景区具有代表性的地位,从生态资源变成生态景区,天目山不仅多了一重身份,也带动了天目山麓一帮村民的“逆袭”。

张银福就是这样一位。他见证了临安旅游从生态旅游到乡村旅游再到村落景区的升级,也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泥腿子的“逆袭”

张银福,出生于1956年,他的家就在距离天目山景区500米左右的位置,是一幢两层楼的黄泥夯起来的房子。

张银福没上过学,自小在泥土里“打滚”。“一天干到晚,才能拿到2毛钱。”张银福说,因为长时间劳动,他一天能吃下三斤米饭,但往往填不饱肚子。

变化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6年,天目山被列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可以适当发展旅游,但不能大力宣传旅游,当时的门票(资源费)是2元/人。尽管如此,天目山还是以佛教文化悠久和生态环境绝佳,吸引了不少游客。

张银福的弟弟常年在外跑供销,认识很多上海人。在他的引荐下,两位陈姓的游客在张银福家住下了。此后几年,断断续续有外地游客住在张银福家。“他们都喜欢到山上玩,我家离得又近,一年到头能赚个1000块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张银福没想到一个土房子居然能赚到这么多钱。

1996年,天目山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从中受益。因此,政府也鼓励当地村民搞农家乐,作为天目山旅游发展的配套。

张银福积极响应,筹钱重新建房,设计有19个房间,都是一室一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银福苑农家。“也多亏了政府的支持,他们带我到宁波、南京、山东等地促销推广,还邀请中央电视台来采访宣传。”张银福颇为感激。“30几块一天包吃住,一年能赚两三万元,种田哪能挣到这么多钱。”

游客多到住不下

2004年,天目山旅游资源进行了特许经营,由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景区的经营。

因景区拓展需要,2007年,大华集团对天目村部分农田进行征收。这次,张银福又受益了。“3亩多田全被征用了,拿到30多万元的补偿款。”张银福说,这笔钱就是他第二次改造农家乐的启动资金。

“游客多得接不完,有时候一个房间要挤10几个人。”拿到补偿款后,张银福决定继续扩大农家乐经营。“只要天目山景区有游客来,那农家乐也一定会有生意。”

果然,天目山每年都会给张银福带来新的客人。据张银福介绍,当时每年有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到天目山举办科普夏令营。天目山风景区把这些学生都安排在天目村农家乐,农家乐对学生给予适当优惠。

不仅新顾客源源不断,老顾客就像候鸟一样一到夏天就会“飞”来。“以前大家都是冲着景区来的,现在很多人冲着农家乐来。”张银福告诉记者,外地游客比较青睐农家乐的包月服务,一个月1500元左右,包三餐和住宿,住上一两个月。

这是乡村旅游的雏形。像张银福一样,天目村很多村民都成了乡村旅游的参与者,也是获利者。

女承父业 打造“高配版”农家乐

张银福的女儿张燕在天目山区长大。她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家里那泥筑的房子连卫生间也没有。自从天目山景区开发后,家门口的马路拓宽了,自家开了农家乐、住上了小洋房,还有了两辆私家车。

2009年,张燕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乡经营农家乐。“家里农家乐生意太忙,需要我回去帮忙,而且在家可以陪伴父母。”张燕说,她也看到了变化,以前景区带动农家乐,现在农家乐拉着景区跑。这意味着要做得更好,才能留得住游客,甚至把游客介绍到景区。

2017年,天目山镇以白鹤、月亮桥、徐村、天目四个行政村为主体,统一打造天目山村落景区。去年,“天目月乡”示范型村落景区落成。这更坚定了张燕提升农家乐的决心,“虽然我们比不上精品民宿,但整个天目山镇的环境越来越好,吸引来的中高端游客也更多,我们必须改造提升,打造‘高配版’农家乐”。

今年年初,张燕投入60万元把客房翻新,重新更换了家具、电器等。4月19日,银福苑农家乐重新开门迎客。尽管疫情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但银福苑平均日接待游客量在60人以上。

记者手记:

天目山景区是我区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与天目山景区一样,上世纪90年代,太湖源、浙西大峡谷、白水涧等都实现了从生态资源到景区的转变。不仅带来了门票收入,还带动了农家乐的兴起。

2003年开始,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区结合自身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开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旅游特色村建设,农家乐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渐进入视野。

随着去景点化旅游的发展,我区又抓住乡宿3.0和全域景区化机遇,通过基础建设和市场化运作,让升级版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反哺”当地居民和传统的生态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