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为基层治理配上“最强大脑”
日期:
2020-08-11 08:48
来源:
临安区
浏览量:

构建“瞭望哨”、做优“新临居”、推广“微法庭”,推动数字治理向基层延伸,切实形成“大数据+网格化”的治理格局。

——摘自全委会报告

 

城市治理的立足点在基层。临安乡村面积广,为突破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探索构建起乡村治理“五治四联”新机制。今年以来,我区继续加快创新基层治理的脚步,结合“城市大脑”建设,依托“瞭望哨”、“新临居”、“微法庭”等载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基层治理体系的融合,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瞭望哨,一般解释为观察敌情的哨所,而我区创新开发的社会稳定“瞭望哨”工程,则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据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借力城市大脑,实现大数据汇聚,并通过对舆情、社情等涉稳信息规律性特点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而为防范处置涉稳事件提供信息支撑。简而言之,该工程的开发是为了让基层治理更加“耳聪目明”,显著提高发现问题与风险的能力。

经过几个月的研发,目前,“瞭望哨”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系统已接入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十余类数据。“从运行情况来看,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社会矛盾隐患进行识别、分类、研判,及时发现苗头,并根据轻重缓急,实行五色预警,初步效果开始显现。”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健全运行机制,真正发挥“瞭望哨”作用,提前一步,将矛盾消解于未然。

随着临安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外来人口逐渐成为城市中越来越庞大的群体,由此产生管理难题也不断凸显。今年,我区依托“新临居”平台,深入推进“新临安人服务管理一件事”改革,运用大数据思维解决小网格治理问题,探索实行更有效的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家住玲珑街道夏禹桥村的王大伯拥有7间出租房,近段时间,他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以前租客要租房,登记好人员信息后,我还要跑到警务室或者派出所去申报居住登记。”王大伯说,现在直接扫码、足不出户就能申报,免去了奔波的麻烦,方便多了。

“简单来说,在前期试点的12个村、社区内,每间出租房都单独设有二维码,并安装了电子封条,租客或者房东扫码进入‘新临居’系统,申报基本信息后,网格员和派出所会进行核实,同时系统会对出租房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从而筑起精密智控流动人口闭环管控网。”区公安分局基层基础管理大队大队长杨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在全区所有的村、社区推广,并推动数据互通融合,形成找组织、找住房、找工作、找学校、找医生、找救助、找维权、找律师等八大模块,“新临安人”手机点点就能查询到相关信息,实现精准服务。

自2018年9月首个“微法庭”在板桥镇上田村成立以来,如今,全区共设有140个。一个个微缩版的法庭,通过“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调解模式,将诉讼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从而形成了“纠纷从哪里来,调解回哪里去”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临安实践。

“微法庭”通过整合村社干部、网格员、乡贤等力量,依托移动微法院、浙江ODR、庭审直播等三个智能化平台,实现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及时就地化解纠纷、提供智能司法服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协助法院送达执行、提升干警能力水平。“近两年来,‘微法庭’在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收获了一定成效。”区人民法院“微法庭”工作室主任陈艳菊表示,今后将在扩面的基础上注重提质增效,制定统一工作标准,实行星级评定,推动“微法庭”规范化建设。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数字赋能 为基层治理配上“最强大脑”
发布时间:2020-08-11 08:48:54
信息来源:临安区
浏览量:

构建“瞭望哨”、做优“新临居”、推广“微法庭”,推动数字治理向基层延伸,切实形成“大数据+网格化”的治理格局。

——摘自全委会报告

 

城市治理的立足点在基层。临安乡村面积广,为突破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探索构建起乡村治理“五治四联”新机制。今年以来,我区继续加快创新基层治理的脚步,结合“城市大脑”建设,依托“瞭望哨”、“新临居”、“微法庭”等载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基层治理体系的融合,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瞭望哨,一般解释为观察敌情的哨所,而我区创新开发的社会稳定“瞭望哨”工程,则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据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借力城市大脑,实现大数据汇聚,并通过对舆情、社情等涉稳信息规律性特点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而为防范处置涉稳事件提供信息支撑。简而言之,该工程的开发是为了让基层治理更加“耳聪目明”,显著提高发现问题与风险的能力。

经过几个月的研发,目前,“瞭望哨”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系统已接入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十余类数据。“从运行情况来看,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社会矛盾隐患进行识别、分类、研判,及时发现苗头,并根据轻重缓急,实行五色预警,初步效果开始显现。”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健全运行机制,真正发挥“瞭望哨”作用,提前一步,将矛盾消解于未然。

随着临安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外来人口逐渐成为城市中越来越庞大的群体,由此产生管理难题也不断凸显。今年,我区依托“新临居”平台,深入推进“新临安人服务管理一件事”改革,运用大数据思维解决小网格治理问题,探索实行更有效的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家住玲珑街道夏禹桥村的王大伯拥有7间出租房,近段时间,他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以前租客要租房,登记好人员信息后,我还要跑到警务室或者派出所去申报居住登记。”王大伯说,现在直接扫码、足不出户就能申报,免去了奔波的麻烦,方便多了。

“简单来说,在前期试点的12个村、社区内,每间出租房都单独设有二维码,并安装了电子封条,租客或者房东扫码进入‘新临居’系统,申报基本信息后,网格员和派出所会进行核实,同时系统会对出租房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从而筑起精密智控流动人口闭环管控网。”区公安分局基层基础管理大队大队长杨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在全区所有的村、社区推广,并推动数据互通融合,形成找组织、找住房、找工作、找学校、找医生、找救助、找维权、找律师等八大模块,“新临安人”手机点点就能查询到相关信息,实现精准服务。

自2018年9月首个“微法庭”在板桥镇上田村成立以来,如今,全区共设有140个。一个个微缩版的法庭,通过“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调解模式,将诉讼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从而形成了“纠纷从哪里来,调解回哪里去”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临安实践。

“微法庭”通过整合村社干部、网格员、乡贤等力量,依托移动微法院、浙江ODR、庭审直播等三个智能化平台,实现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及时就地化解纠纷、提供智能司法服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协助法院送达执行、提升干警能力水平。“近两年来,‘微法庭’在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收获了一定成效。”区人民法院“微法庭”工作室主任陈艳菊表示,今后将在扩面的基础上注重提质增效,制定统一工作标准,实行星级评定,推动“微法庭”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