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增收“光明”路
日期:
2020-08-14 08:45
来源:
临安区
浏览量:

於潜镇光明村是一个拥有480户1350余人的普通村庄,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没有特色鲜明的自然风光。从2017年起,光明村经过集体化经营、公司化改革、市场化运营到景区化运营,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集体增收之路。

 

政府搭台 唱响稻田之歌

光明农场观赏长廊,一颗颗形状各异的南瓜挂在廊上,村民史生林正在整理南瓜枯萎的叶子。说起现在,他喜笑颜开:“我三亩半的田都在这里,以前是种竹笋的,收成也不好,荒废了好几年。2017年我把这里的地流转给集体了,700元一亩,现在我一年有八九个月都在农场帮忙干活,150元/天,除草、插秧、施肥,年终也有个两三万能赚……”

2017年3月,光明村申报了区里在推进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扶持项目,村集体流转了350亩当时已退化严重的竹林以及250亩山地,种上水稻、果树等改良土地,建立了光明农场。

2018年,光明农场水稻面积持续扩大,到了稻谷成熟的季节,村集体通过政府搭台,举办了首次“秋收大会”。“那天来了好多人,村里也是第一次这么热闹,大家在稻田里体验打稻,割稻,都玩得非常开心……”回忆起秋收大会的场景,村委主任徐旭明自豪地说,2018年村集体净收从2017年的17万元,增加到40万元。

光明村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试点,光明村党总支书记周潮滨回忆说:“当时觉得合作社经营范围有限,为壮大集体经济,我们抓住2019年我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试点的契机,成立了光明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不仅扩大了经营范围,还节省了生产成本……”。享受到了公司化改革的红利,光明村2019年村集体净收入增加到了100万。

 

以山水为基 打造田园综合体

“经朋友介绍了解到光明农场,发现这里的整体基础配套和这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我们公司契合,它的生态环境好,交通也便捷。”杭州嘉和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沈超群说。

今年3月,光明农场与嘉和瑞农业正式签约,开启市场化运作之路,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包括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农场实现了订单式农业,产业从农场向村庄延伸,辐射农户的各类农产品,带动农户参与,促进餐饮、住宿发展。

光明农场翻稻田,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希望依托光明村的农业产业,做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村落景区。”沈超群对于光明农场的打造有自己的思考,“以农业为主,跟进做好农产品的销售,让这个村落景区拥有更多产业支撑,走得更稳更长久……”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看着光明村的三年蜕变,於潜镇党委委员吴毅感慨道:“好的村庄经营,机制创新很重要,而拥有一个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的村集体班子是前提!”。

“2017年发大水,光明农场刚刚种下的水稻遭遇冲滩,村里的书记、村委主任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带领村里的党员们下地修复水稻田……”吴毅说,大米种出来了,销售却遇到了难题,这时候,依然是村集体班子一马当先推销、售卖,背着五、六十斤大米上五六层楼给客户送货,“有公心才会有公信”。

光明村村民们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路。“我家以前是养猪的,后来新农村建设,考虑到村庄环境因素,在村集体协调下,转而种小香薯了。”张银芳是村里的小网红,从刚开始的种30多亩地小香薯,到现在的120余亩,一年十多万斤小香薯,销路不愁,“外地游客来体验挖小香薯很方便,这两年的秋收大会,又带动了很多生意。以后我打算开一家民宿,让游客进来也有个吃饭落脚的地方,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村集体增收“光明”路
发布时间:2020-08-14 08:45:39
信息来源:临安区
浏览量:

於潜镇光明村是一个拥有480户1350余人的普通村庄,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没有特色鲜明的自然风光。从2017年起,光明村经过集体化经营、公司化改革、市场化运营到景区化运营,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集体增收之路。

 

政府搭台 唱响稻田之歌

光明农场观赏长廊,一颗颗形状各异的南瓜挂在廊上,村民史生林正在整理南瓜枯萎的叶子。说起现在,他喜笑颜开:“我三亩半的田都在这里,以前是种竹笋的,收成也不好,荒废了好几年。2017年我把这里的地流转给集体了,700元一亩,现在我一年有八九个月都在农场帮忙干活,150元/天,除草、插秧、施肥,年终也有个两三万能赚……”

2017年3月,光明村申报了区里在推进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扶持项目,村集体流转了350亩当时已退化严重的竹林以及250亩山地,种上水稻、果树等改良土地,建立了光明农场。

2018年,光明农场水稻面积持续扩大,到了稻谷成熟的季节,村集体通过政府搭台,举办了首次“秋收大会”。“那天来了好多人,村里也是第一次这么热闹,大家在稻田里体验打稻,割稻,都玩得非常开心……”回忆起秋收大会的场景,村委主任徐旭明自豪地说,2018年村集体净收从2017年的17万元,增加到40万元。

光明村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试点,光明村党总支书记周潮滨回忆说:“当时觉得合作社经营范围有限,为壮大集体经济,我们抓住2019年我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试点的契机,成立了光明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不仅扩大了经营范围,还节省了生产成本……”。享受到了公司化改革的红利,光明村2019年村集体净收入增加到了100万。

 

以山水为基 打造田园综合体

“经朋友介绍了解到光明农场,发现这里的整体基础配套和这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我们公司契合,它的生态环境好,交通也便捷。”杭州嘉和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沈超群说。

今年3月,光明农场与嘉和瑞农业正式签约,开启市场化运作之路,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包括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农场实现了订单式农业,产业从农场向村庄延伸,辐射农户的各类农产品,带动农户参与,促进餐饮、住宿发展。

光明农场翻稻田,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希望依托光明村的农业产业,做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村落景区。”沈超群对于光明农场的打造有自己的思考,“以农业为主,跟进做好农产品的销售,让这个村落景区拥有更多产业支撑,走得更稳更长久……”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看着光明村的三年蜕变,於潜镇党委委员吴毅感慨道:“好的村庄经营,机制创新很重要,而拥有一个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的村集体班子是前提!”。

“2017年发大水,光明农场刚刚种下的水稻遭遇冲滩,村里的书记、村委主任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带领村里的党员们下地修复水稻田……”吴毅说,大米种出来了,销售却遇到了难题,这时候,依然是村集体班子一马当先推销、售卖,背着五、六十斤大米上五六层楼给客户送货,“有公心才会有公信”。

光明村村民们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路。“我家以前是养猪的,后来新农村建设,考虑到村庄环境因素,在村集体协调下,转而种小香薯了。”张银芳是村里的小网红,从刚开始的种30多亩地小香薯,到现在的120余亩,一年十多万斤小香薯,销路不愁,“外地游客来体验挖小香薯很方便,这两年的秋收大会,又带动了很多生意。以后我打算开一家民宿,让游客进来也有个吃饭落脚的地方,未来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