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协作路 助力新发展
日期:
2021-01-07 08:49
来源:
临安区
浏览量:

为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10月,杭州市正式启动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按照统一部署,余杭、下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钱江新城管委会与临安组成了区县(市)协作第二协作组,创新实施“区市、区镇、镇街、村社”四级协作机制,助力临安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实现区市共同繁荣。

协作共建的十年,也是临安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十年。我区完美收官“十三五”,形成了主城区及三大新城、副中心城市、中心(特色)镇、中心(特色)村空间结构布局,临安活力更强、产业更优、生态更美、城乡更靓、人民更富。

项目引领 结对共建成效显

 自2011年,第二协作组启动工作以来,已经历两轮协作。第一轮协作方为余杭、下城,第二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2019年钱江新城管委会又接过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接力棒”,以余杭为组长单位,形成了“3帮1”的更强协作局面。

据统计,两轮协作累计为临安增加直接资金7.7亿元,实施协作项目233个,带动相关项目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其中第二轮协作落实资金4.8亿元,实施项目82个。

我区按照东、中、西发展格局,和协作单位结对共建谋发展。其中,余杭区结对我区西部6个镇、东部4个镇街,重点建设昌化镇双塔大桥、滨江南路和昌化溪治理等一大批集镇基础性配套项目。下城区结对我区中部4个镇,重点建设於潜镇逸逸平台三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南扩等项目,并帮助园区招引优质企业。目前,於潜产业平台已入住企业85家,年产值突破50亿元。钱江新城管委会结对我区东部4个镇街,重点扶持高虹镇、太湖源镇,推进“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太湖源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还协同我区一起探索村庄经营、文旅结合和生态经济方面的有效做法。

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区县(市)协作形成了项目引领、全面推进的发展新局面。

资源共享 加速融杭一体化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动融杭进程,全面对接融杭政策。特别是临安成为杭州第十区后,各协作单位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杭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

在交通方面,打通了杭州绕城西复线、轻轨16号线、科技大道等融杭主动脉,推进了华浪线、高后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了青山湖街道风笑岭道路改扩建等一批交通项目。在产业方面,余杭临安两地共同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不断增强我区的产业承载力和创新力。同时,各协作单位还引导和转移了杭氧、杭叉等一批优质企业和产业在临安落地。在人才方面,四地通过举办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社区学院结对互助,以及互派机关干部、老师、医生等挂职交流,加强人力资源紧密协作。

为满足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方面的融杭需求,各地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我区镇村民生设施水平。目前,青山湖街道大园新城幼儿园、河桥镇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杭州医学院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已建成投用。另外还建成了锦北街道上东文化礼堂、太阳镇凤凰广场等一大批镇村文化设施项目,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消薄增收 擦亮生态“金名片”

 为打赢消薄增收攻坚战,在协作单位的帮助下,我区多渠道、多形式地抓好消薄增收工作,持续推动群众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从“补血”到“造血”,我区利用协作资金2.87亿元,完成了青山湖科技城人才公寓、板桥镇百孚竹制品园、太阳镇五金小微园等重点消薄项目,实现了全区村集体经济从“3005”到“3020”的大转变。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农村观光农业、高端民宿、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736元增长到33536元,年均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1:1,产业对农民收入的支撑力越来越大。

我区拥有优质的山水资源禀赋。在第一轮协作致力推进全域景区化的基础上,第二轮协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擦亮临安的生态品牌。在与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完成了14个镇的立面改造、道路提升、景观打造等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集中资源打造了“八线十景”,形成一批示范型村落景区。截至目前,红叶指南、龙门秘境、文武上田、天目月乡、湍口温泉、古韵河桥等6个示范型村落景区已创成国家3A级景区。

正是这十年“亲密无间”的区县(市)协作,成为临安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城乡统筹的“金钥匙”、区域沟通的“友谊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区县(市)协作启动之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协作单位的合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重要窗口”展现“头雁风采”贡献更大力量。

分享:
字体: [

]
打印
十年协作路 助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7 08:49:55
信息来源:临安区
浏览量:

为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10月,杭州市正式启动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按照统一部署,余杭、下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钱江新城管委会与临安组成了区县(市)协作第二协作组,创新实施“区市、区镇、镇街、村社”四级协作机制,助力临安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实现区市共同繁荣。

协作共建的十年,也是临安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十年。我区完美收官“十三五”,形成了主城区及三大新城、副中心城市、中心(特色)镇、中心(特色)村空间结构布局,临安活力更强、产业更优、生态更美、城乡更靓、人民更富。

项目引领 结对共建成效显

 自2011年,第二协作组启动工作以来,已经历两轮协作。第一轮协作方为余杭、下城,第二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2019年钱江新城管委会又接过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接力棒”,以余杭为组长单位,形成了“3帮1”的更强协作局面。

据统计,两轮协作累计为临安增加直接资金7.7亿元,实施协作项目233个,带动相关项目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其中第二轮协作落实资金4.8亿元,实施项目82个。

我区按照东、中、西发展格局,和协作单位结对共建谋发展。其中,余杭区结对我区西部6个镇、东部4个镇街,重点建设昌化镇双塔大桥、滨江南路和昌化溪治理等一大批集镇基础性配套项目。下城区结对我区中部4个镇,重点建设於潜镇逸逸平台三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南扩等项目,并帮助园区招引优质企业。目前,於潜产业平台已入住企业85家,年产值突破50亿元。钱江新城管委会结对我区东部4个镇街,重点扶持高虹镇、太湖源镇,推进“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太湖源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还协同我区一起探索村庄经营、文旅结合和生态经济方面的有效做法。

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区县(市)协作形成了项目引领、全面推进的发展新局面。

资源共享 加速融杭一体化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动融杭进程,全面对接融杭政策。特别是临安成为杭州第十区后,各协作单位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杭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

在交通方面,打通了杭州绕城西复线、轻轨16号线、科技大道等融杭主动脉,推进了华浪线、高后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了青山湖街道风笑岭道路改扩建等一批交通项目。在产业方面,余杭临安两地共同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不断增强我区的产业承载力和创新力。同时,各协作单位还引导和转移了杭氧、杭叉等一批优质企业和产业在临安落地。在人才方面,四地通过举办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社区学院结对互助,以及互派机关干部、老师、医生等挂职交流,加强人力资源紧密协作。

为满足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方面的融杭需求,各地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我区镇村民生设施水平。目前,青山湖街道大园新城幼儿园、河桥镇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杭州医学院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已建成投用。另外还建成了锦北街道上东文化礼堂、太阳镇凤凰广场等一大批镇村文化设施项目,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消薄增收 擦亮生态“金名片”

 为打赢消薄增收攻坚战,在协作单位的帮助下,我区多渠道、多形式地抓好消薄增收工作,持续推动群众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从“补血”到“造血”,我区利用协作资金2.87亿元,完成了青山湖科技城人才公寓、板桥镇百孚竹制品园、太阳镇五金小微园等重点消薄项目,实现了全区村集体经济从“3005”到“3020”的大转变。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农村观光农业、高端民宿、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736元增长到33536元,年均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1:1,产业对农民收入的支撑力越来越大。

我区拥有优质的山水资源禀赋。在第一轮协作致力推进全域景区化的基础上,第二轮协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擦亮临安的生态品牌。在与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完成了14个镇的立面改造、道路提升、景观打造等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集中资源打造了“八线十景”,形成一批示范型村落景区。截至目前,红叶指南、龙门秘境、文武上田、天目月乡、湍口温泉、古韵河桥等6个示范型村落景区已创成国家3A级景区。

正是这十年“亲密无间”的区县(市)协作,成为临安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城乡统筹的“金钥匙”、区域沟通的“友谊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区县(市)协作启动之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协作单位的合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重要窗口”展现“头雁风采”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