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市数字乡村现场会在临安召开。
临安是全省唯一同时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区县市,在数字乡村建设上承担着为全省先行探索的使命。
那么,临安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具体有什么亮点呢?都有哪些优秀做法?
去年以来,临安坚持数字赋能、系统集成,构建了“天目云农”的总体框架,全面打通14个部门数据,归集涉农数据4886万条,对接数据接口312个,形成特色应用场景32个。农民只需打开手机,田间地头的温度、湿度等一目了然,实现了“农田在乡下,大脑在手中”。
1.从“一间房”看临安数字乡村服务
农房管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我们从农民建房入手,让农房成为美丽乡村的靓丽风景、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撑。
点上,把建房“管起来”
创新推出“农房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从申请、审批、监管、办证到房屋注销的全周期闭环管理,通过平台审批农房2941件,发放不动产权证212本,相关经验被评为全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
线上,让民房“用起来”
建设全域旅游信息平台,实现精准营销、全域联动,为民宿发展导流赋能。
面上,让农房“醒过来”
以数字赋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鼓励村集体和农户以农用地、宅基地、劳动力等要素参与产业发展合作,推动农民变股民,实现“村民企”共富。
2.从“两棵树”看临安数字农业赋能
山核桃、竹笋是临安农民的“两棵摇钱树”,我们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传统农业从“看天吃饭”向“靠数增收”转变。
一手抓品牌,打造全国首个村落景区公共品牌临安“天目村落”,於潜镇从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中挖掘灵感,与阿里商学院合作,打造数字共享田园。河桥镇绑定唐昌首镇以及国漫狐妖小红娘等IP,动漫+科技+夜游的全新体验模式获央视点赞。
一手抓市场,全面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去年全区农产品网销额达53亿元。
全面打造“平安天目”治理品牌,用数智守护乡村。
第一张网”是农村小微权力运行“防火网”
探索清廉乡村建设智治模式、全力打造“天目护廉”平台,实现“监管无盲区、流程全留痕、风险有预警、公开阳光化”。目前已汇集89项政治生态评价指标,发出各类预警1.9万余条。
“第二张网”是基层管理网
打造“青和翼”数字治理平台,注册公益巡防员2.7万人、巡防打卡超过10万次、爆料问题2000余个,流转处置率达100%。
“第三张网”是自然灾害预警网
建立“地灾管理一张图,预警指挥一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评价,率先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试点和“浙江安全码”试点,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应急指挥中心,接入地质灾害等10个重点专网信息、1万余个视频监控、24个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全区1250平方公里的5706余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实现全覆盖。去年全区有效避让地质灾害16起。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