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绘就共富底色
日期:
2022-11-24 11:22
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临安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寻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把生态优势作为发展优势,依托生态优势促进共同富裕,形成“以生态促共富、依共富优生态”良好格局。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临安连续七年获得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优秀,连续五年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杭州市首位,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3位,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以提升。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首批“美丽浙江体验地”等60多项国家级、省级生态环保荣誉。

一、以减污降碳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镇街空气质量大比武,组建了大气办、部门、镇街三级巡查队伍,同时综合使用在线监测预警、走航车、雷达扫描等线上技术,加强线上+线下问题巡查交办第一时间处置反馈。开展夏季绿剑大气环境专项帮扶执法行动,对全区323家涉VOCs排放企业全面摸排全区涉VOCs排放企业突出问题,逐项整改销号。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严格危废处置,开展土壤监管,积极进行创建“无废细胞”。抓深抓实七张问题清单工作我区“七张清单”连续4个月排名全市第一。2022年1-9月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7%,满意率95%以上。

二是推进低碳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探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路。创新推进太湖源镇与5个社区、村省级低(零)碳试点建设,抓好2个杭州市级低碳镇建设,凝练试点成果。太湖源镇打造零碳机关,发布全国首张数字化农产品碳标签——天目水果笋碳标签。湍口镇在凉溪村投资建设亚运碳汇林,中水回用光伏发电项目成效显著。积极争取第二批省级试点,目前,潜川镇、白牛村、后营村、指南村、天目村、迎丰村等已通过省级第二批(零)碳试点的初步审核。

二、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动实现三方共赢

一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天目·青绿实践站”,打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紧密型联合体。会同农业农村局、清管局、龙岗镇等单位组建联合巡查组,多部门联合开展自然保护地巡查行动。完成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发现了1种全球新物种白盖鸡油菌,1种中国新记录苔藓植物和2种浙江新记录苔藓植物。举办迎亚运“遇见临安·北纬30度生物基因库”新闻采风活动;利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博物馆开展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扩大临安生物多样性影响力

二是探索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共同富裕新路。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生态核”的吸附辐射效应,合理规划保护区周边生态旅游资源,带动社区农家乐发展与农产品销售,为周边社区发展激活内生动力,破解了传统的“靠山吃山”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让村变景、由景致富。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周边村民就业,聘用当地村民为护林员既解决了社区居民就业,也使他们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民间生力军,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根本的农户、社区(村)、政府三方共赢模式,促进周边群众共同富裕。

三、以助企纾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践行“六员”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结合区“三下沉三服务三提升”有关工作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生态环保服务,当好环境普法“宣传员”、环评审批“协办员”、企业环保“体检员”、污染防治“指导员”、乡村振兴“服务员”和复工复产“帮扶员”的角色,根据企业、基层实际需求点单叫号,由相关支部精准上门服务,实现了由“坐堂接诊”到“跑堂问诊”再到“对症开方”转变。今年以来,我局党员干部走访服务企业720余家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390个,以“体检”的形式为企业和群众排查环境风险隐患220余处。

二是优化审批方式,让项目加速落地。完成临安区复合装饰材料生产基地6家装饰纸生产企业“打捆环评”项目审批,这也是杭州首个“打捆环评”项目。并配套出台了《临安区小微企业打捆环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靠前服务,在前期环评编制阶段对环评质量充分对接的基础上,提前解决项目环评审批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以“店小二”的姿态和“马上办”的效率,为企业提供全面专项指导,缩短项目前期时间,以便项目快速投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临安分局供稿)


分享:
字体: [

]
打印
以绿色发展绘就共富底色
发布时间:2022-11-24 11:22:42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浏览量:


临安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寻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把生态优势作为发展优势,依托生态优势促进共同富裕,形成“以生态促共富、依共富优生态”良好格局。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临安连续七年获得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优秀,连续五年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杭州市首位,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3位,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以提升。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首批“美丽浙江体验地”等60多项国家级、省级生态环保荣誉。

一、以减污降碳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镇街空气质量大比武,组建了大气办、部门、镇街三级巡查队伍,同时综合使用在线监测预警、走航车、雷达扫描等线上技术,加强线上+线下问题巡查交办第一时间处置反馈。开展夏季绿剑大气环境专项帮扶执法行动,对全区323家涉VOCs排放企业全面摸排全区涉VOCs排放企业突出问题,逐项整改销号。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严格危废处置,开展土壤监管,积极进行创建“无废细胞”。抓深抓实七张问题清单工作我区“七张清单”连续4个月排名全市第一。2022年1-9月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7%,满意率95%以上。

二是推进低碳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探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路。创新推进太湖源镇与5个社区、村省级低(零)碳试点建设,抓好2个杭州市级低碳镇建设,凝练试点成果。太湖源镇打造零碳机关,发布全国首张数字化农产品碳标签——天目水果笋碳标签。湍口镇在凉溪村投资建设亚运碳汇林,中水回用光伏发电项目成效显著。积极争取第二批省级试点,目前,潜川镇、白牛村、后营村、指南村、天目村、迎丰村等已通过省级第二批(零)碳试点的初步审核。

二、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动实现三方共赢

一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天目·青绿实践站”,打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紧密型联合体。会同农业农村局、清管局、龙岗镇等单位组建联合巡查组,多部门联合开展自然保护地巡查行动。完成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发现了1种全球新物种白盖鸡油菌,1种中国新记录苔藓植物和2种浙江新记录苔藓植物。举办迎亚运“遇见临安·北纬30度生物基因库”新闻采风活动;利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博物馆开展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扩大临安生物多样性影响力

二是探索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共同富裕新路。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生态核”的吸附辐射效应,合理规划保护区周边生态旅游资源,带动社区农家乐发展与农产品销售,为周边社区发展激活内生动力,破解了传统的“靠山吃山”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让村变景、由景致富。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周边村民就业,聘用当地村民为护林员既解决了社区居民就业,也使他们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民间生力军,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根本的农户、社区(村)、政府三方共赢模式,促进周边群众共同富裕。

三、以助企纾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践行“六员”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结合区“三下沉三服务三提升”有关工作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生态环保服务,当好环境普法“宣传员”、环评审批“协办员”、企业环保“体检员”、污染防治“指导员”、乡村振兴“服务员”和复工复产“帮扶员”的角色,根据企业、基层实际需求点单叫号,由相关支部精准上门服务,实现了由“坐堂接诊”到“跑堂问诊”再到“对症开方”转变。今年以来,我局党员干部走访服务企业720余家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390个,以“体检”的形式为企业和群众排查环境风险隐患220余处。

二是优化审批方式,让项目加速落地。完成临安区复合装饰材料生产基地6家装饰纸生产企业“打捆环评”项目审批,这也是杭州首个“打捆环评”项目。并配套出台了《临安区小微企业打捆环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靠前服务,在前期环评编制阶段对环评质量充分对接的基础上,提前解决项目环评审批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以“店小二”的姿态和“马上办”的效率,为企业提供全面专项指导,缩短项目前期时间,以便项目快速投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临安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