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积极探索山区共富新路径
日期:
2022-11-29 14:29
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杭州市临安区持续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深入实施“天目·共富+”八大新路径,打造 20 个标志性项目,培育赋能乡村和“内生”发展能力的长效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走深走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绘就山区共同富裕新图景。

共富产

集中力量搞优质大项目,增加村企合作的覆盖面、收益率和成功率。同时,通过资本运营,以“飞地”形式,让更多村参与国有优质经营类项目建设,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率更高、收益规模更大和收益更可持续。临安国资平台城投集团与辖区 101 个行政村及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三方协议”,通过建设江桥路“共富广场”,预计每年可为101 个行政村村集体增收1000 万元以上。

新锦集团、城投公司、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等国有企业聚焦山核桃亮牌与竹产业振兴两大行动,增长山核桃产值1亿元,竹笋产值年增长1亿元以上;科投公司整合全区165个村1.55亿元扶持资金,合作开发人才公寓、小微企业产业园等项目,合作村年收益在800万元以上。鼓励各村以多种方式组建强村公司。截至目前,已成立的141家强村公司,承揽工程项目约 392个,村集体获利约2564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460万元。

共富旅

通过“天目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村庄经营模式改革,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切入点,激活村庄设、招商、运营、保障等关键环节,探索一条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百姓收益的乡村共同富裕新路子。四大国有公司和18个镇街的绿富公司承担起村庄经营的建设任务、运行任务和招引任务,有序推进总投资16亿元的龙门秘境等八线十景建设,实现18个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为村集体增收4700余万元。建立“天目安宿”数字化平台,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年增长8%。

共富农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探索农业农村资源资产流转经营新模式,实现山林、土地资源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逐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增强农民多元增收能力。创建山核桃林农一件事集成服务系统,发展智慧农业、感知农业和精准农业。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农业集聚区、采摘体验点、美丽农林牧渔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预计带动民宿和农副产品销售增收5亿元。

共富销

打造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天目山宝”,构建标准化农品体系。线上,打造虚拟主播“小山宝”,统一销售 “天目山宝”系列农产品;线下,建成配送中心,提供农产品直供直销配送业务。打造“综合型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直接对接;打造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大绿色食品认定力度;加大与“浙农码” 融合,一键查询农产品产地、生产主体、检测记录等,提升农产品质量“公信力”。

共富贷

引入金融“活水”,加快形成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新格局。为强村公司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强村贷”,强村公司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贷款,享受5年总规模5亿元的免息贷款。

5年内面向低收入农户、老年人、新农人创业群体等推出“富民贷”。目前已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4.5亿元。上线“浙里担”,为农业主体建立起一座信用数据库;为山核桃、竹笋两个主导产业提供“农证贷”;为全区政策性农业担保信贷规模达到 3 亿元。

共富岗

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组织65 家企业与13个村结对共建“联盟共富岗”,优先安排结对村村民到企业就业;利用数字平台,打造“数字共富岗”;将各村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产业共富岗”;构建“技能共富岗”,加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目前,已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活动近百场,受训人次达2万余人。

共富班

开展农村电商系列培训、农民“双证制”培训等,培养了一批具有带货能力的农产品营销网红、“村嫂”主播、“新农人”领头雁,激发共富内生动力。通过产业人才学院培育技能人才、城乡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 程,培养“新农人”领头雁和农创客,建立全区212 名民间匠人信息库,组建成立民间匠人工会;推动产业工人技能和收入双提升,增强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能力,新增技能人才一万余名。

共富享

创新实施“天目医享”项目,通过“集中”优质资源并高效配置,“放大”医疗服务均衡效应,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截至目前,“巡回诊疗”共派出医务人员 2824 人次,服务3854人次。谋划实施“天目颐养”项目,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常态化运营纳入镇街考核。在助餐服务方面,累计建成村实体老年食堂59家、培育送餐企业和社会组织18家,服务覆盖17个镇街267个村社,年均助餐服务达50余万次。 厘清各镇街村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底数,制定《临安区嵌入 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争取 2022 年完成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5.1 万平方米,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
字体: [

]
打印
临安区积极探索山区共富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29 14:29:34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浏览量:


杭州市临安区持续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深入实施“天目·共富+”八大新路径,打造 20 个标志性项目,培育赋能乡村和“内生”发展能力的长效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走深走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绘就山区共同富裕新图景。

共富产

集中力量搞优质大项目,增加村企合作的覆盖面、收益率和成功率。同时,通过资本运营,以“飞地”形式,让更多村参与国有优质经营类项目建设,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率更高、收益规模更大和收益更可持续。临安国资平台城投集团与辖区 101 个行政村及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三方协议”,通过建设江桥路“共富广场”,预计每年可为101 个行政村村集体增收1000 万元以上。

新锦集团、城投公司、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等国有企业聚焦山核桃亮牌与竹产业振兴两大行动,增长山核桃产值1亿元,竹笋产值年增长1亿元以上;科投公司整合全区165个村1.55亿元扶持资金,合作开发人才公寓、小微企业产业园等项目,合作村年收益在800万元以上。鼓励各村以多种方式组建强村公司。截至目前,已成立的141家强村公司,承揽工程项目约 392个,村集体获利约2564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460万元。

共富旅

通过“天目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村庄经营模式改革,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切入点,激活村庄设、招商、运营、保障等关键环节,探索一条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百姓收益的乡村共同富裕新路子。四大国有公司和18个镇街的绿富公司承担起村庄经营的建设任务、运行任务和招引任务,有序推进总投资16亿元的龙门秘境等八线十景建设,实现18个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为村集体增收4700余万元。建立“天目安宿”数字化平台,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年增长8%。

共富农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探索农业农村资源资产流转经营新模式,实现山林、土地资源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逐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增强农民多元增收能力。创建山核桃林农一件事集成服务系统,发展智慧农业、感知农业和精准农业。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农业集聚区、采摘体验点、美丽农林牧渔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预计带动民宿和农副产品销售增收5亿元。

共富销

打造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天目山宝”,构建标准化农品体系。线上,打造虚拟主播“小山宝”,统一销售 “天目山宝”系列农产品;线下,建成配送中心,提供农产品直供直销配送业务。打造“综合型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直接对接;打造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大绿色食品认定力度;加大与“浙农码” 融合,一键查询农产品产地、生产主体、检测记录等,提升农产品质量“公信力”。

共富贷

引入金融“活水”,加快形成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新格局。为强村公司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强村贷”,强村公司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贷款,享受5年总规模5亿元的免息贷款。

5年内面向低收入农户、老年人、新农人创业群体等推出“富民贷”。目前已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4.5亿元。上线“浙里担”,为农业主体建立起一座信用数据库;为山核桃、竹笋两个主导产业提供“农证贷”;为全区政策性农业担保信贷规模达到 3 亿元。

共富岗

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组织65 家企业与13个村结对共建“联盟共富岗”,优先安排结对村村民到企业就业;利用数字平台,打造“数字共富岗”;将各村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产业共富岗”;构建“技能共富岗”,加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目前,已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活动近百场,受训人次达2万余人。

共富班

开展农村电商系列培训、农民“双证制”培训等,培养了一批具有带货能力的农产品营销网红、“村嫂”主播、“新农人”领头雁,激发共富内生动力。通过产业人才学院培育技能人才、城乡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 程,培养“新农人”领头雁和农创客,建立全区212 名民间匠人信息库,组建成立民间匠人工会;推动产业工人技能和收入双提升,增强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能力,新增技能人才一万余名。

共富享

创新实施“天目医享”项目,通过“集中”优质资源并高效配置,“放大”医疗服务均衡效应,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截至目前,“巡回诊疗”共派出医务人员 2824 人次,服务3854人次。谋划实施“天目颐养”项目,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常态化运营纳入镇街考核。在助餐服务方面,累计建成村实体老年食堂59家、培育送餐企业和社会组织18家,服务覆盖17个镇街267个村社,年均助餐服务达50余万次。 厘清各镇街村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底数,制定《临安区嵌入 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争取 2022 年完成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5.1 万平方米,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