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8428214/2022-800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2-03-23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应急管理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日期:
2022-03-23 16:55
来源:
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量:

2021年以来,我局法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委法办的悉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系列工作部署聚焦应急体系升级、数字化改革、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重点任务,不断深化行政改革,加快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执法高压态势。促进了全区应急管理状况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下面,将我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法治工作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法制科,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对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有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认真纠正。聘请满江红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律师为我局法律顾问,对我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支持,并为我局提供法律方面的讲座。

二是加强组织实施。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局法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法,严格用法,规范执法,并将法治工作与全局2021年重点工作相结合。局领导小组围绕深化审批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普法宣传和案卷评审等法制相关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集中学习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专题研究依法行政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加强过程审查我局一直以来将法治基础工作作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加强规范性文件、合同、处罚案件的法制审查,加强执法证件管理目前法制审查行政处罚案卷308件,审查各类合同48件,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5并创新性的对规范性文件以动漫形式进行解读。组织执法沙龙暨执法案卷评查3次,组织重大处罚事项集体讨论83项;申请强制执行案件2件;统一使用浙江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实现处罚案件线上循环,统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围绕重点领域,全面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是持续开展隐患暗访曝光整改。完善临安区隐患暗访曝光视频服务采购程序,深化隐患曝光“五步法”实施。录制企业隐患曝光视频11期,发出交办单108个,排查隐患381处,目前已整改313处。开展暗访曝光隐患整改“回头看”工作,对2018年-2020年曝光的270家工贸企业实现全覆盖执法检查。

加强危化矿山行业安全监管。完成天目医药港化工集聚区《控规研究》、《风险评估报告》、《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等方案编制,优化危化品产业布局;完成园区三维场景模型数据采集及高位监控安装;开展矿山、危化品生产及使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共检查相关企业862家次,发现问题2272处;开展两轮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交叉执法检查、危化品生产企业许可回头看、矿山外包单位专项执法检查、6月危化品执法攻坚月、市局组团服务和区县交叉执法等多轮执法行动保持重点企业监管高压态势。加强新业态监管,联合多部门开展醇基燃料整治专项行动。

加强一般工矿企业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完成100家涉有限空间及喷涂作业场所企业两轮社会化服务,共排查整改隐患问题1156条。组织开展第二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操作培训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贯,500余家企业参与培训。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一是规范企业审批源头服务。严格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审核审查上报许可、备案等事项51家,核发注销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许可、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32家,审核完成易制毒化学品、应急预案等各项备案102家。积极推进“无证明化”和“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引导企业规范许可申报,完成率和实现率达100%。

二是加强安全评价执业行为监管。聘请省级专家对9家安全评价机构和51个法定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全覆盖。通过专项检查共发现一般法行为执业行为问题101安全评价报告标准规范引用错误报告质量问题12,已全部完成整改。

加强“双随机”等监管方式运用根据本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开展安全生产“双随机”执法检查13期,联合执法覆盖率53.84%(考核要求10%)、信用规则利用率100%(考核要求60%),安全生产检查各类企业544家次,出具各类执法文书1041份,立案调查248件,结案248件,罚款623.49万元。完成办理安全生产领域非事故行刑衔接案件两起

突出法治引领,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升级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任务。根据杭州市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对基层应急消防机构、职责、规范化建设、推进办法等进行明确,强势推进落实规范。

二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出台《关于做好全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专项预案牵头单位参加应急预案修编培训会议,截至目前,《杭州市临安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完成修编,50个专项预案中防汛防台抗旱、火灾事故、突发辐射、大面积停电等22个专项应急预案已修编完成,已完成征求意见19个,9个专项预案正在制定中。

三是强化社会救援队伍培育。出台《杭州市临安区培育支持社会救援队伍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全区4支社会救援队伍完成60万资金补助;从现有社会救援力量中遴选81名队员组建区应急救援突击队,树立队伍标杆,带动全区社会救援力量整体提升;今年汛期以来开展无准备拉练夜训,社会救援力量共110余人参加,提升突发事件响应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应急安全法治思维。

一是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围绕防灾减灾日、森林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结合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工作,开展“百场安全电影下乡”等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700余份,各类活动参与人数超3000人;开展“测测你的安全力”全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组织1.1万余人次参加。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组织各执法科室队所上门服务镇街和企业,发放新安法单行本3000册,面对面宣贯新安法;开展“学安法,保安全”逢查必考知识竞赛,全区共计25200人次

二是大力开展安全培训。持续推进我区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已完成线上培训23717人,线下培训26945人,培训通过人数共计23240人。继续抓好3类重点人员的培训,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521人次、安管员834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552人次。

三是全力打造安全体验基地。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署,通过改造提升建成临安党群服务中心、锦北街道上东村、於潜中学生命教育体验馆、龙岗灾后重建展示馆4家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打造集参与、演示、体验、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向公众普及应急安全知识的基地。

强化创新突破,加快智慧应急数字转型。

一是“防灾天目”迭代升级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求,完成搭建“防灾天目”总平台框架和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防治两大业务应用系统,并实现移动端打通,完成浙政钉工作台上架;该平台在今年梅汛期多轮强降雨和台风防御过程中得到实战检验,一键呼叫、动态信息上报、自动生成简报、短消息通知、数据汇总、实时预警等应用功能通过实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今年投入490万元,重点推进“防灾天目”二期建设,迭代升级应急指挥平台。

二是全力推进“短临预警”试点已完成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应对处置平台开发,构建短临预警、紧急叫应、一键指令、人员转移、抢险救援、快速复盘等六大场景,基本形成浙江省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指引、小流域山洪短临预警应对操作手册、地质灾害短临预警应对操作手册、城市内涝短临预警应对操作手册、短临极端天气人员转移工作指南、短临极端天气“五停”工作指南。目前极端天气灾害短临预警应用项目已纳入全省第一批数字政府“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项目。

三是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国家级试点工作。牵头完成我区全灾种风险隐患、承灾体、减灾能力和历史灾害调查,形成自然灾害“数据仓”,为我区自然灾害预警预测、综合研判和指挥调度提供数据基础。分别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会上作经验介绍发言。截目前,应急管理、住建、农业农村部门普查数据已通过省、市线上审核,并汇交至国家,城市内涝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地震和重点隐患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即将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局在法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形式还不够多样,成效还不够显著,全民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治意识仍有待提高。二是应急管理局作为新组建的部门,整合了多部门职责,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在用法治的思维统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探索提升安全监管实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是稳步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应急消防管理能力。督促指导部门、镇街完成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预案实战性。持续培育4支社会救援力量,开展社会救援力量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并做好管理考核指导镇街和部门、企业分别建设综合性、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

二是持续深化“防灾天目”场景应用。围绕数字化改革三张清单,找准出发点,厘清需求的痛点难点、应用场景建设以及最后需要形成体制机制,集中精力进行系统开发,重点拓展自然灾害防治和打造安全生产业务系统强化优势领域创新。深化“防灾天目”防汛防台应用场景以实战应用为出发点,加快“短临预警”平台和“防灾天目”平台的融合,依托“防灾天目”应用场景优势,实现短临预警处置快速闭环。

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组织开展全局法制和执法培训,增强全体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继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表、执法用语、执法办案流程。提升队伍形象,根据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要求,预计在明年将会统一着装,统一标志标识。

是积极开展应急法制宣传培训。并对接全年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贯工作,组织参与各类宣传活动。同时在“八五”普法宣传、“全国宪法宣传日”等重大法制宣传节点时间,组织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相应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738428214/2022-8003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2-03-23
杭州市临安区应急管理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23
信息来源: 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量:

2021年以来,我局法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委法办的悉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系列工作部署聚焦应急体系升级、数字化改革、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重点任务,不断深化行政改革,加快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执法高压态势。促进了全区应急管理状况持续稳定向好发展。下面,将我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法治工作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法制科,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对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有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认真纠正。聘请满江红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律师为我局法律顾问,对我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支持,并为我局提供法律方面的讲座。

二是加强组织实施。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局法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法,严格用法,规范执法,并将法治工作与全局2021年重点工作相结合。局领导小组围绕深化审批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普法宣传和案卷评审等法制相关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集中学习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专题研究依法行政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加强过程审查我局一直以来将法治基础工作作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加强规范性文件、合同、处罚案件的法制审查,加强执法证件管理目前法制审查行政处罚案卷308件,审查各类合同48件,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5并创新性的对规范性文件以动漫形式进行解读。组织执法沙龙暨执法案卷评查3次,组织重大处罚事项集体讨论83项;申请强制执行案件2件;统一使用浙江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实现处罚案件线上循环,统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围绕重点领域,全面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是持续开展隐患暗访曝光整改。完善临安区隐患暗访曝光视频服务采购程序,深化隐患曝光“五步法”实施。录制企业隐患曝光视频11期,发出交办单108个,排查隐患381处,目前已整改313处。开展暗访曝光隐患整改“回头看”工作,对2018年-2020年曝光的270家工贸企业实现全覆盖执法检查。

加强危化矿山行业安全监管。完成天目医药港化工集聚区《控规研究》、《风险评估报告》、《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等方案编制,优化危化品产业布局;完成园区三维场景模型数据采集及高位监控安装;开展矿山、危化品生产及使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共检查相关企业862家次,发现问题2272处;开展两轮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交叉执法检查、危化品生产企业许可回头看、矿山外包单位专项执法检查、6月危化品执法攻坚月、市局组团服务和区县交叉执法等多轮执法行动保持重点企业监管高压态势。加强新业态监管,联合多部门开展醇基燃料整治专项行动。

加强一般工矿企业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完成100家涉有限空间及喷涂作业场所企业两轮社会化服务,共排查整改隐患问题1156条。组织开展第二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操作培训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贯,500余家企业参与培训。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一是规范企业审批源头服务。严格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审核审查上报许可、备案等事项51家,核发注销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许可、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32家,审核完成易制毒化学品、应急预案等各项备案102家。积极推进“无证明化”和“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引导企业规范许可申报,完成率和实现率达100%。

二是加强安全评价执业行为监管。聘请省级专家对9家安全评价机构和51个法定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全覆盖。通过专项检查共发现一般法行为执业行为问题101安全评价报告标准规范引用错误报告质量问题12,已全部完成整改。

加强“双随机”等监管方式运用根据本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开展安全生产“双随机”执法检查13期,联合执法覆盖率53.84%(考核要求10%)、信用规则利用率100%(考核要求60%),安全生产检查各类企业544家次,出具各类执法文书1041份,立案调查248件,结案248件,罚款623.49万元。完成办理安全生产领域非事故行刑衔接案件两起

突出法治引领,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升级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任务。根据杭州市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对基层应急消防机构、职责、规范化建设、推进办法等进行明确,强势推进落实规范。

二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出台《关于做好全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专项预案牵头单位参加应急预案修编培训会议,截至目前,《杭州市临安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完成修编,50个专项预案中防汛防台抗旱、火灾事故、突发辐射、大面积停电等22个专项应急预案已修编完成,已完成征求意见19个,9个专项预案正在制定中。

三是强化社会救援队伍培育。出台《杭州市临安区培育支持社会救援队伍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全区4支社会救援队伍完成60万资金补助;从现有社会救援力量中遴选81名队员组建区应急救援突击队,树立队伍标杆,带动全区社会救援力量整体提升;今年汛期以来开展无准备拉练夜训,社会救援力量共110余人参加,提升突发事件响应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应急安全法治思维。

一是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围绕防灾减灾日、森林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结合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工作,开展“百场安全电影下乡”等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700余份,各类活动参与人数超3000人;开展“测测你的安全力”全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组织1.1万余人次参加。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组织各执法科室队所上门服务镇街和企业,发放新安法单行本3000册,面对面宣贯新安法;开展“学安法,保安全”逢查必考知识竞赛,全区共计25200人次

二是大力开展安全培训。持续推进我区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已完成线上培训23717人,线下培训26945人,培训通过人数共计23240人。继续抓好3类重点人员的培训,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521人次、安管员834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552人次。

三是全力打造安全体验基地。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署,通过改造提升建成临安党群服务中心、锦北街道上东村、於潜中学生命教育体验馆、龙岗灾后重建展示馆4家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打造集参与、演示、体验、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向公众普及应急安全知识的基地。

强化创新突破,加快智慧应急数字转型。

一是“防灾天目”迭代升级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求,完成搭建“防灾天目”总平台框架和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防治两大业务应用系统,并实现移动端打通,完成浙政钉工作台上架;该平台在今年梅汛期多轮强降雨和台风防御过程中得到实战检验,一键呼叫、动态信息上报、自动生成简报、短消息通知、数据汇总、实时预警等应用功能通过实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今年投入490万元,重点推进“防灾天目”二期建设,迭代升级应急指挥平台。

二是全力推进“短临预警”试点已完成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应对处置平台开发,构建短临预警、紧急叫应、一键指令、人员转移、抢险救援、快速复盘等六大场景,基本形成浙江省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指引、小流域山洪短临预警应对操作手册、地质灾害短临预警应对操作手册、城市内涝短临预警应对操作手册、短临极端天气人员转移工作指南、短临极端天气“五停”工作指南。目前极端天气灾害短临预警应用项目已纳入全省第一批数字政府“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项目。

三是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国家级试点工作。牵头完成我区全灾种风险隐患、承灾体、减灾能力和历史灾害调查,形成自然灾害“数据仓”,为我区自然灾害预警预测、综合研判和指挥调度提供数据基础。分别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会上作经验介绍发言。截目前,应急管理、住建、农业农村部门普查数据已通过省、市线上审核,并汇交至国家,城市内涝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地震和重点隐患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即将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局在法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形式还不够多样,成效还不够显著,全民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治意识仍有待提高。二是应急管理局作为新组建的部门,整合了多部门职责,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在用法治的思维统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探索提升安全监管实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是稳步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应急消防管理能力。督促指导部门、镇街完成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预案实战性。持续培育4支社会救援力量,开展社会救援力量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并做好管理考核指导镇街和部门、企业分别建设综合性、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

二是持续深化“防灾天目”场景应用。围绕数字化改革三张清单,找准出发点,厘清需求的痛点难点、应用场景建设以及最后需要形成体制机制,集中精力进行系统开发,重点拓展自然灾害防治和打造安全生产业务系统强化优势领域创新。深化“防灾天目”防汛防台应用场景以实战应用为出发点,加快“短临预警”平台和“防灾天目”平台的融合,依托“防灾天目”应用场景优势,实现短临预警处置快速闭环。

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组织开展全局法制和执法培训,增强全体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继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表、执法用语、执法办案流程。提升队伍形象,根据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要求,预计在明年将会统一着装,统一标志标识。

是积极开展应急法制宣传培训。并对接全年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贯工作,组织参与各类宣传活动。同时在“八五”普法宣传、“全国宪法宣传日”等重大法制宣传节点时间,组织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相应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