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安静的院中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桌子上一盏煤油灯,一盘三角形月饼。我坐在院中,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着草丛里传来蛐蛐的歌声,这场景,无比的熟悉,又那么的陌生,我的眼角不禁有些湿润,思绪也随着柔风飘向了远方。
在我读小学之前,每年中秋大家都会去太姥姥家过节。太姥姥四世同堂,大家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吃完饭,大家散场各自去自由活动了,而太太姥姥领着着我们几个小娃娃来到院中,院子里依旧还是那些“老朋友”,桌子和煤油灯是跟随太姥一起长大的,桌子已经摇摇欲坠,桌面刻画的条痕就像太姥姥脸上的皱纹。桌子上放着南瓜、豆沙,小火炉……如果你看到它们聚在一起,就说明又要做月饼了。“你们这些小娃娃记住啦,不久以后,做月饼的任务就是你们的事情了,你们好好看着,学会了以后教你们的孩子,还有你们的孙子!” 太姥姥一脸认真的说,而我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还天真的对太太姥姥说:“太姥,不是有你吗?”而太姥姥却一脸落寞的低下了头没说话。
开始做月饼了,只见太姥姥把蒸好的南瓜切块扔进盆,不停用手中的擀面杖敲打着,此时太姥姥枯瘦的手是那样有力,嘴里还絮絮叨叨的说着家乡话。不一会南瓜成了南瓜酱。接着就是往里面倒面粉,搅拌均匀以后变成一个大面团,紧接着就切成一个个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圆片,把揉成球状的豆沙放进去,团严实,再用掌心轻轻一压就做好了。我们几个孩子跟着太姥姥也做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发,月饼做好了,放进炉子烤。不一会,香气扑鼻而来,我们早已垂涎三尺,太姥姥见我们这幅“贪婪”的样子,赶紧端出了月饼。只是月饼的样子都是奇形怪状的,而我嘟囔着说:“我要三角形的”,太姥姥拿起切刀,给我切了三角形月饼并递给我,我一把抓过,顾不上烫不烫就往嘴里塞,南瓜的清香夹杂着红豆的香甜,形成了我记忆中独特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而今,又是一年中秋时,再次来到太姥姥家,村口已不见那个佝偻着背,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在等我了,能见的只是门口那把破旧的摇椅,旁边那张赏月时摇摇欲坠的桌子。穿过小桥径直走到厅堂,太姥姥的笑脸依旧那么温暖、慈祥。可是,她已经变成相框里的那个小人了,看似很近,却很遥远。我多希望可以拥有这台时光机,带着我去她在的时候,把没有说完的话跟她说,把已经做好的月饼带给她尝尝。让我再好好的,好好的看看她的模样。
夜深了,院子里蛐蛐依旧唱着歌,一张桌子,一盏煤油灯,一盘三角形月饼……
指导老师: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