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三生有幸,生命中总会遇到一些贵人,好老师一定是其中之一。
初见他,是三十六年前,那时他刚师范毕业,我正读小学四年级。“欺生”是我们对付新老师惯用的伎俩,听说有个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要来,几个“讨债鬼”早就预谋着怎么给新老师来个“下马威”。商量半天,“唱反调”被举手表决通过了,可我们的“小算盘”到底还是失算了。
“同学们,我姓胡,我上课有四个特别严格(一字一顿),谁也不能违反,包括我自己:一是和谁坐一起听课随意;二是站着听还是坐着听自便;三是上课内容不好听悄悄话随便;四是下课铃响进出教室自由。”
多么匪夷所思的四个规矩!小伙伴们目瞪口呆,这胡老师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我们之前定下的“阴谋诡计”瞬时没了用武之地。更神奇的是,一堂课下来,不要说讲悄悄话了,大家连屁股都没动一下——目光全部聚焦在胡老师的身上,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耳朵更是高高竖起倾听着胡老师的讲解,唯恐漏听他的一词一句。
这就是胡老师,胡周国老师,我的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记忆中的他,课内课外,永远是笑眯眯又很睿智的样子,从没有疾言厉色,也没有“谆谆教导”,更没有“清规戒律”,一直“没大没小”,和我们厮混在一起。
大家都喜欢胡老师,也喜欢他的语文课,他风趣幽默的表达和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就像一根无所不能的缰绳紧紧拴住了我们的心。尤其是他的故事课,细腻的朗读,详尽的解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欲罢不能,短短二十分钟的读报写字课(故事课时间)早已成了所有人共同的期盼,每天大家都眼巴巴地等待这故事时刻。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胡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传》……他个人珍藏《福尔摩斯侦探集》里的故事更是被我们听个底朝天,精巧的构思,曲折的情节,严密的推理都是我们课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小伙伴们都爱上了都喜欢上了阅读,大家都想方设法去借阅书籍,有时直接去胡老师那里蹭书看,有时同学之间相互调换着看,有时干脆翻山越岭到隔壁乡镇(来回二十多里地)的图书馆里借书看。正是从那时起,我这个懵懵懂懂的山里放牛娃,放牛时也会不忘记带上一本书,在田野中,在山沟里,在溪涧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憧憬着,放牛娃从那一刻起也有了自己的春天。
课外时间,胡老师也有三个法宝:一起玩、松开手、想法玩。知道我们这些“讨债鬼”好动,对于我们 “鸡飞狗跳”的日常,他是一点儿也不着急。这不,班级第一届斗鸡大赛很快就在他精心策划下隆重开赛,男同学是选手,女同学做裁判,他担任裁判长,比赛热火朝天,妙趣横生。于是乎,第一届跳绳大赛、第一届双人推手大赛……相继举行。时隔三十多年,我至今仍记得选手们不甘人后的拼争,人仰马翻的窘态,也清晰记得胡老师“执法如山”的神采。胡老师和我们一同打乒乓、垫排球,比赛引体向上……那情形仿佛就在昨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正的师爱就是要让孩子快乐成长,为孩子幸福奠基。胡老师,他犹如我生命中的那一道光,指引着、温暖着我坚毅前行。他在我心里播撒下了一颗好读书、爱运动的种子,让我养成了静得下来、动得起来的终身习惯,读书时如此,工作时也一样;我在高考时报考的学校是师范,填报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也正是受了他的影响。
如沐春风般的陪伴总是让人记忆犹新,了无痕迹的师爱仁心始终刻骨铭心。多年以后,幸运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也矢志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一样的老师:聪慧睿智,幽默风趣,儒雅和蔼,云淡风轻。
我愿沿着胡老师的教育足迹,努力行走在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