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粒微尘,但她是学生心中的一道光,孩子们借着她的光走出了黑暗:她是一颗石子,但她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孩子们借着她的善良走出绝望;她是一位平凡的青小人,但她是学生口中的‘王妈妈’,孩子们借着她的大爱走出迷茫。
她热爱学生,视如己出。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王老师喜欢班主任工作,她说教语文不当班主任,就好像没有了灵魂,所以语文教到退休,班主任也当到退休。
那一年,她是506的班主任,有一天,她发现一个女孩子的座位空着,像往常一样,她马上联系家长,家长在在电话里中告诉她,因为老家有急事要处理,他们夫妻俩都已经回老家了,孩子托付工地上一个单身男工友照顾,听闻此话,王老师大吃一惊,脑补了很多画面,她一面批评了家长心太大,一面赶紧问清他们出租屋的具体地址,马上和同事换课,匆匆赶去找孩子。问人,打听,再打听,再问人,终于在昏暗的阁楼找到了还在睡懒觉的孩子。她把孩子带回学校,给她吃了早饭,让她进教室学习。放学后,考虑孩子安全,和家长电话沟通后,她把孩子带回了家,因为孩子学习基础差,学习上缺乏动力,在照顾这孩子其间,傍晚或周末时,王老师有意带孩子去农林大食堂和大学生们一起吃饭,参观大学图书馆,游览美丽的大学校园,坐在东湖边的草地上和孩子聊生活,谈理想和生活关系每天晚上陪着她完成作业,给她听写,背课文,读英语。还给她买了新鞋子。半个月后,她的父母回来了,欣喜地发现孩子懂事了,爱干净了,能主动完成作业了,说话的声音响亮了,也爱笑了。家长满怀感激给老师送来了一些钱,说是孩子的生活费,王老师拒绝了,她说以后有事和她说,孩子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其实像这样因为父母有事要回老家,王老师把孩子带家里照顾的,除了这个孩子,还有父母要去郑州办事,王老师把孩子带回家照顾二十来天,父母要回昌化打山核桃,帮忙带回家一个星期的,在她看来,但凡她能帮的,那是一定要竭尽全力的,孩子好,那一切就都好了。
有个叫晓晓的二年级孩子,身患先天性心脏病,是善良的姑姑收养了她,当时急需手术,但因为姑姑家庭困难,手术一再被拖延,王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一面在学校组织师生捐款,一面联系希望工程结对子学校——杭州城市学院,寻求帮助,通过努力,晓晓的手术终于得以完成。现在长大的晓晓也成了一名优秀的老师,也许因为老师的爱温暖了她,所以她也要成为一个温暖他人的好老师。
她热爱课堂,潜心教学。她的课堂是快乐的,一个个字谜让孩子们牢牢记住字形,一个个有趣的比喻让孩子们哈哈大笑,从而认识不足,纠正错误,一个个小故事更是让孩子们变得更专注更懂事。在她的课堂里,在她温柔而不失激情的引导里,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快乐地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记得那个大课间,平时不爱运动的王老师一反常态,竟然跟着孩子们一起拍球,那篮球似乎特别淘气,胖胖的王老师迈着可爱的小碎步追着淘气的篮球,她的表情很丰富,动作很夸张,样子很滑稽,孩子们开心地笑着,乐着,议论着,这个大课间真是有趣极了。上课了,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的人”,要求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写作文,此时,孩子们都明白了王老师的用意,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她硬是“牺牲”了自己的光辉形象,那天孩子们的作文写得特别流畅,内容特别详实,语句特别生动。王佳怡写的《可爱的王老师》还在《今日临安》发表了。每一次孩子们要提笔写作业了,王老师那温柔的提醒总是会及时响起:什么“提笔就是练字哦”,什么“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点一滴做真人”,什么“堂堂正正中国人,方方正正中国字”,这些的话语,她的孩子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她常说字就像一个人,要站得正,为了提高孩子们写字质量,激发孩子们写好字的兴趣,她有事还会歪着嘴,斜着身子,跛着脚模仿一些孩子写出来的不好看字形,孩子们见了首先是笑得合不拢嘴,然后都会不约而同的检查自己的字,没写好的就悄悄地擦了重写,看到写得好的字,她总是及时送出表扬的大拇指。每次阅卷,总有老师夸她带的班级字写得漂亮,所带班级还在区写字比赛中拿了班集体一等奖。
她热爱公益,无私奉献。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只要对教育初心不改,对学生撒播爱的雨露,就一定能够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
假期里,她用自己的德识才学给青山湖街道的小候鸟们带来了快乐,王老师深情地诵读,浅显易懂的讲解让小候鸟们走进了浩瀚诗词王国,《伯牙绝弦》让孩子们感受知音的可贵,《望庐山瀑布》让孩子们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宿建德江》让孩子体验孟浩然的思乡之情。
公益课上,她带领孩子们编写《节约粮食远离浪费》的手抄报,走上街头,走进餐馆,向叔叔阿姨讲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发放宣传单100余份,这个系列活动在还上了中国蓝新闻,小候鸟们和一张张漂亮的手抄报也在杭州电视台“新闻六十分”和浙江卫视中露脸了,节约粮食,远离浪费,适量点餐,光盘行动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心中萌发。她协助街道组织五水共治征文活动,指导孩子撰写好家风的文章。作为一个好家风的专题在各村各街道广播里播出。
疫情期间,王老师还积极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测体温,站岗放哨,维持秩序,在横畈市地村为村民服务两周。
为育桃李拓荒土,愿将心血写春天,多年来,王老师的育人效果,教学成绩和高尚品格.赢得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尊重。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两鬓渐白,王老师却永守着胸中的誓言——潜心教育一线,最真师心爱学生,最美师德乐公益,用师爱为孩子撑起一片无雨的晴空。在小学语文和班主任岗位上,她不断实践、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