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是在课堂,那时,他的脸庞似乎还有些稚嫩,个子不算很高,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一颗虎牙,甚是觉得亲切。他便是我的“男神”老师——张老师。
我们学校处在临安区最偏远的村镇——岛石镇。当时的交通还不是很发达,没有如今这样宽敞的柏油路,记忆中进一趟城,需要三个多小时。而张老师并不是我们本地人,师范刚毕业的他还未满20岁,我们便成为了他的第一届学生,也因此感情就显得更加深厚。
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张老师一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所以哪怕是周末他也是在教师宿舍里度过,大概也是因为和我们年纪相仿,所以总感觉和他的距离不像和其他老师一样遥远,他会和我们写信谈心,会和我们说笑打闹,周末我们还会约上一些同学去找张老师玩,饭点到了,张老师还会亲自下厨,给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那个时候的他像极了一位大哥哥,呵护着底下的一群弟弟妹妹。
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山的关系最为亲密。张老师为了增长我们的见识,他会带我们去大明山游玩。一路上的公交车摇摇晃晃两个小时,车上张老师把大明山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对于要晕车的我,这次远足竟然丝毫没有让我觉得有任何不适。
张老师教授的是语文课。他也有严厉的时候,班里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而他就是那位手拿戒尺,但眼里有光的老师。他会因为学生犯错,把家长“请”到学校,进行家校配合教育;会因为学生考试成绩的进步,奖励一些零食或是一个漂亮的本子;也会因为某一次的失利,和学生在操场上谈心漫步许久。正因如此我们并不会因为他的严厉而感到害怕或者讨厌他,相反会因为他的奖罚分明变得更加喜欢他。在教学上,他更是一丝不苟,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篇教案,以至于每次在课堂上,他总能侃侃而谈,风趣幽默,把我们带入浩瀚的文学世界,一时间上课也成为了一种期待和享受。
他会鼓励我们互相合作学习,通过互相批改作文来提高写作技巧。张老师的作文课程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写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他教会了我如何组织思路,提出有力的论点,以及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技能不仅对我的考试有帮助,也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八年来一直扎根在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所以深知农村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这个初心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些年,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辛苦,也更能感受到来自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我希望我也可以像张老师一样,成为那个“手拿戒尺,眼里有光”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