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街道“青和”共治体系 创成社会治理金名片
日期:
2024-12-02 09:20
来源:
今日临安
浏览量:

日前,在杭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展示中,青山湖街道《“青和”共治体系,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项目荣获一等奖。创新成果展示的背后,彰显的是青山湖街道在社会基层治理中,以“和”促治,以智融“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和”文化为出发点,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推动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创新打造“青和”共治体系,延伸构建“1268”全域智治新模式。


高空“慧眼”24小时巡检“揪”出安全隐患


“新白线上有火情!”日前,位于新白线的移动基站上高空热成像设备监测到一起烟雾预警事件,指挥中心调度员迅速作出反应,查看火情,结合实时监控立即作出判断,同时拿起对讲机呼叫横畈防区路面巡防的综合管理队员前往查明火因。

短短5分钟,综合管理队员就赶到现场,原来,是村民焚烧秸秆引起了大量烟雾。队员们随即将火扑灭,并将这一情况反馈到指挥中心,从接收任务到闭环处置完成,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

通过高空热成像设备实时监测,是青山湖街道数字化治理的一个手段。高空热成像设备可以实现对农村片区及森林覆盖区域烟雾、火点、村民焚烧秸秆、局域温度过高等情况实时预警监测,指挥中心调度员收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以最快速度将险情消灭于萌芽。目前,青山湖街道在辖区已安装了5处高空热成像智能设备,每个设备监测范围可达10公里,24小时全天候巡检。

青山湖街道依托数字赋能,以“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平台为轴,以实战实效为导向,充分结合临安区“天目慧眼”工程建设要求,着力打通数据孤岛,贯通“警网协同”、雪亮工程、110应急联动等系统平台16个,集成业务事项315项,归集数据项260余万条,处置事件220万余件,实现数据汇聚、信息流转等职能高效快捷运行,为基层治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数据显示,在充分运用“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统一调度平台后,青山湖街道促进事件线上流转效率提升80%,线下处置成功率提升25%。“用‘智慧’增进民生福祉,精准处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青山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单兵”到“合成”人人都是“管理员”


“为什么要往我们村里倾倒垃圾?”青山湖街道研口村的一位村民在发现有人利用小型客车在村中倾倒垃圾后,并没有急匆匆赶往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而是通过微信小程序“青山云卫士”中的“民呼我为”功能,将这一情况上报。

“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接收到这一信息后,立即将事件指派给“青和力”综合执法队员,队员在“青和治”治理端进行签收,并立即赶往现场。队员到达后,现场开具了相关文书,责令当事人清理垃圾,并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罚。

小小垃圾问题的背后,体现的是青山湖街道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大智慧”。街道通过打造“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青山云”服务端、“青和治”治理端,不仅拓展和强化了民生服务功能,还打通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通道,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人人都能是信息员、巡防员、网格员。此外,开通了“63781234青和热线”“63724724服务专线”等诉求途径,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从“单兵”到“合成”,才能更好地赋能基层治理。如何能凝聚这么多的力量?青山湖街道通过建强“青和力”综管队伍,做优“青和蓝”网格队伍,集成“青和协”调解队伍,整合“青和居”服务队伍,打造“青和企”联动队伍,着力构建出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一股股力量在守护社会平安、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构建起城市平安建设新路径,全面提高了区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也不断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涉企服务“一站集成”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不仅释放了平安建设“大能量”,还优化了营商“软环境”。

青山湖街道横畈产业园区共有企业294家,区域总人口超2.8万人。园区内企业众多,出租屋密集,人流物流集聚,治理压力大。

为了更好地提升营商环境,青山湖街道按照“监管+执法+服务”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理念,统筹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执法队伍,以及社会力量包括辖区商会等资源,组建并打造横畈产业园区社会治理服务站。

服务站与科技城管委会、需要参加会议的职能部门和企业,每月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政企会商,推动涉企监管从“多头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变,解决涉企问题从“单线作战”向“协同联动”转变。

此外,还充分发挥“一支队伍管园区”的优势,统筹联动,将分散的行政管理及服务职能集中由“一支队伍”行使,重点强化对园区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日常监管。立足“监管一件事”理念,向园区企业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企等问题,在执法中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全年,园区总警情数同比下降34%,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11.2%,企业满意度同比上升5.3%。


分享:
字体: [

]
打印
青山湖街道“青和”共治体系 创成社会治理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4-12-02 09:20:46
信息来源:今日临安
浏览量:

日前,在杭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展示中,青山湖街道《“青和”共治体系,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项目荣获一等奖。创新成果展示的背后,彰显的是青山湖街道在社会基层治理中,以“和”促治,以智融“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和”文化为出发点,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推动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创新打造“青和”共治体系,延伸构建“1268”全域智治新模式。


高空“慧眼”24小时巡检“揪”出安全隐患


“新白线上有火情!”日前,位于新白线的移动基站上高空热成像设备监测到一起烟雾预警事件,指挥中心调度员迅速作出反应,查看火情,结合实时监控立即作出判断,同时拿起对讲机呼叫横畈防区路面巡防的综合管理队员前往查明火因。

短短5分钟,综合管理队员就赶到现场,原来,是村民焚烧秸秆引起了大量烟雾。队员们随即将火扑灭,并将这一情况反馈到指挥中心,从接收任务到闭环处置完成,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

通过高空热成像设备实时监测,是青山湖街道数字化治理的一个手段。高空热成像设备可以实现对农村片区及森林覆盖区域烟雾、火点、村民焚烧秸秆、局域温度过高等情况实时预警监测,指挥中心调度员收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以最快速度将险情消灭于萌芽。目前,青山湖街道在辖区已安装了5处高空热成像智能设备,每个设备监测范围可达10公里,24小时全天候巡检。

青山湖街道依托数字赋能,以“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平台为轴,以实战实效为导向,充分结合临安区“天目慧眼”工程建设要求,着力打通数据孤岛,贯通“警网协同”、雪亮工程、110应急联动等系统平台16个,集成业务事项315项,归集数据项260余万条,处置事件220万余件,实现数据汇聚、信息流转等职能高效快捷运行,为基层治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数据显示,在充分运用“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统一调度平台后,青山湖街道促进事件线上流转效率提升80%,线下处置成功率提升25%。“用‘智慧’增进民生福祉,精准处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青山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单兵”到“合成”人人都是“管理员”


“为什么要往我们村里倾倒垃圾?”青山湖街道研口村的一位村民在发现有人利用小型客车在村中倾倒垃圾后,并没有急匆匆赶往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而是通过微信小程序“青山云卫士”中的“民呼我为”功能,将这一情况上报。

“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接收到这一信息后,立即将事件指派给“青和力”综合执法队员,队员在“青和治”治理端进行签收,并立即赶往现场。队员到达后,现场开具了相关文书,责令当事人清理垃圾,并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罚。

小小垃圾问题的背后,体现的是青山湖街道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大智慧”。街道通过打造“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青山云”服务端、“青和治”治理端,不仅拓展和强化了民生服务功能,还打通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通道,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人人都能是信息员、巡防员、网格员。此外,开通了“63781234青和热线”“63724724服务专线”等诉求途径,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从“单兵”到“合成”,才能更好地赋能基层治理。如何能凝聚这么多的力量?青山湖街道通过建强“青和力”综管队伍,做优“青和蓝”网格队伍,集成“青和协”调解队伍,整合“青和居”服务队伍,打造“青和企”联动队伍,着力构建出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一股股力量在守护社会平安、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构建起城市平安建设新路径,全面提高了区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也不断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涉企服务“一站集成”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不仅释放了平安建设“大能量”,还优化了营商“软环境”。

青山湖街道横畈产业园区共有企业294家,区域总人口超2.8万人。园区内企业众多,出租屋密集,人流物流集聚,治理压力大。

为了更好地提升营商环境,青山湖街道按照“监管+执法+服务”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理念,统筹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执法队伍,以及社会力量包括辖区商会等资源,组建并打造横畈产业园区社会治理服务站。

服务站与科技城管委会、需要参加会议的职能部门和企业,每月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政企会商,推动涉企监管从“多头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变,解决涉企问题从“单线作战”向“协同联动”转变。

此外,还充分发挥“一支队伍管园区”的优势,统筹联动,将分散的行政管理及服务职能集中由“一支队伍”行使,重点强化对园区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日常监管。立足“监管一件事”理念,向园区企业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企等问题,在执法中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全年,园区总警情数同比下降34%,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11.2%,企业满意度同比上升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