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味本草】金银花: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
日期:
2024-03-15 17:22
来源:
医政科
浏览量:

导语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模式”,推出“浙味本草”栏目,旨在传中医薪火,扬国医精粹,宣传推广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栏目邀你共同走进本草世界,感受浙产中药的神奇,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该篇内容选自陈永灿、王恒苍共同编写的图书《陈永灿说:诗词里的本草滋味》。

金银花

诗词里的“金银花

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

参差随意染,深浅一香薰。

雾鬓欹难整,烟鬟翠不分。

无惭高土韵,赖有暗香闻。

--清·王夫之《金钗股》

此诗标题“金钗股”,即金银花。一联“金虎”与“黄银”均指其花的颜色;《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虎象白色。“胎含素”,指其含苞待放之状;“瑞云出”,指其绽花盛开之态。二联写金银花的形态和香气,参差不齐的花枝上,开满黄白两色的花朵,花色深浅不同,都是用一种香料熏成。三联写金银花的藤蔓,其藤蔓盘曲,恰如妇人的雾鬓烟鬟。“欹难整”,写其倾侧垂挂之姿;“翠不分”写其朦胧暗碧之色。藤之蔓叶是雾鬓烟鬟,藤叶间的金银花就是簪戴其间的金钗股了。四联议论总结,金银花不愧有高士风韵,因有暗香徐徐传来。


01  关于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因其秋末老叶枯落时,叶腋间已萌新绿,凌冬不凋,故名“忍冬”。“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其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时常可见黄白之花共缠枝头,因此得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金末诗人段克赞曰:“有藤名鸳鸯,天生非人种。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中国大部地区均产金银花,而以山东产量较大,但是河南产的质量较佳,为道地产地。

中医学认为金银花气清香,味淡、微苦、甘,性寒,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清咽利膈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等。《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曰其“久服轻身,延年益寿”。《滇南本草》中记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痛,补虚疗风,久服延年。”清乾隆皇帝御用的宫廷秘方延寿丹里就有金银花的身影。

清代《费县志》中记载:“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可见金银花在古代已经被作为茶品贩卖了。金银花为药食两用中药,药性较为平和,甘寒清热不伤胃,芳香透达可祛邪,故可代茶饮用,防病保健。金银花比较适合夏秋季节天气较热时使用,不宜过量服用和冷饮,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据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宋徽宗年间,蔡京、高俅专权,刀兵、祸患、天灾皆至。苏州太平山白云寺的和尚靠挖野菜度日,山上蘑菇肥大鲜艳,质厚光滑,采回煮食,不久腹痛流痰,恶吐昏死。阳春三月,百草繁茵,其中一和尚想起豫章和尚云游用鸳鸯草治毒疮一事,想即使不能解蘑菇毒,也可一试。他便上山采回鸳鸯草给中毒者煮而食之,结果食者得救,怕苦涩而不食者一命呜呼。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夷坚志》记载:“中野菌者,急采鸳鸯草啖之,即今忍冬也。”忍冬、鸳鸯草即金银花。


02  饮食养生

金银菊杞饮

材料:金银花18朵,菊花6朵,枸杞子12颗,蜂蜜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菊花、枸杞子放人壶中,用开水冲泡,静待5分钟,水温合适时,调入适量蜂蜜,即可品饮。

本药茶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适合咽喉肿痛、心烦易怒、目赤眵多的人群饮用。


金银柠檬水

材料:金银花18朵,柠檬片1片,蜂蜜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柠檬片放入玻璃杯中,加入开水冲泡,静待5分钟,调入适量蜂蜜,即可品饮。

本药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牙龈肿痛、咽喉疼痛、咽干口渴的人群饮用。

来源 | 《陈永灿说:诗词里的本草滋味》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浙味本草】金银花: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
发布时间:2024-03-15 17:22:09
信息来源:医政科
浏览量:

导语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模式”,推出“浙味本草”栏目,旨在传中医薪火,扬国医精粹,宣传推广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栏目邀你共同走进本草世界,感受浙产中药的神奇,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该篇内容选自陈永灿、王恒苍共同编写的图书《陈永灿说:诗词里的本草滋味》。

金银花

诗词里的“金银花

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

参差随意染,深浅一香薰。

雾鬓欹难整,烟鬟翠不分。

无惭高土韵,赖有暗香闻。

--清·王夫之《金钗股》

此诗标题“金钗股”,即金银花。一联“金虎”与“黄银”均指其花的颜色;《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虎象白色。“胎含素”,指其含苞待放之状;“瑞云出”,指其绽花盛开之态。二联写金银花的形态和香气,参差不齐的花枝上,开满黄白两色的花朵,花色深浅不同,都是用一种香料熏成。三联写金银花的藤蔓,其藤蔓盘曲,恰如妇人的雾鬓烟鬟。“欹难整”,写其倾侧垂挂之姿;“翠不分”写其朦胧暗碧之色。藤之蔓叶是雾鬓烟鬟,藤叶间的金银花就是簪戴其间的金钗股了。四联议论总结,金银花不愧有高士风韵,因有暗香徐徐传来。


01  关于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因其秋末老叶枯落时,叶腋间已萌新绿,凌冬不凋,故名“忍冬”。“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其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时常可见黄白之花共缠枝头,因此得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金末诗人段克赞曰:“有藤名鸳鸯,天生非人种。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中国大部地区均产金银花,而以山东产量较大,但是河南产的质量较佳,为道地产地。

中医学认为金银花气清香,味淡、微苦、甘,性寒,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清咽利膈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等。《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曰其“久服轻身,延年益寿”。《滇南本草》中记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痛,补虚疗风,久服延年。”清乾隆皇帝御用的宫廷秘方延寿丹里就有金银花的身影。

清代《费县志》中记载:“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可见金银花在古代已经被作为茶品贩卖了。金银花为药食两用中药,药性较为平和,甘寒清热不伤胃,芳香透达可祛邪,故可代茶饮用,防病保健。金银花比较适合夏秋季节天气较热时使用,不宜过量服用和冷饮,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据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宋徽宗年间,蔡京、高俅专权,刀兵、祸患、天灾皆至。苏州太平山白云寺的和尚靠挖野菜度日,山上蘑菇肥大鲜艳,质厚光滑,采回煮食,不久腹痛流痰,恶吐昏死。阳春三月,百草繁茵,其中一和尚想起豫章和尚云游用鸳鸯草治毒疮一事,想即使不能解蘑菇毒,也可一试。他便上山采回鸳鸯草给中毒者煮而食之,结果食者得救,怕苦涩而不食者一命呜呼。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夷坚志》记载:“中野菌者,急采鸳鸯草啖之,即今忍冬也。”忍冬、鸳鸯草即金银花。


02  饮食养生

金银菊杞饮

材料:金银花18朵,菊花6朵,枸杞子12颗,蜂蜜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菊花、枸杞子放人壶中,用开水冲泡,静待5分钟,水温合适时,调入适量蜂蜜,即可品饮。

本药茶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适合咽喉肿痛、心烦易怒、目赤眵多的人群饮用。


金银柠檬水

材料:金银花18朵,柠檬片1片,蜂蜜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柠檬片放入玻璃杯中,加入开水冲泡,静待5分钟,调入适量蜂蜜,即可品饮。

本药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牙龈肿痛、咽喉疼痛、咽干口渴的人群饮用。

来源 | 《陈永灿说:诗词里的本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