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从小学到初中教我的老师很多,有严厉的李老师,温柔的郑老师,和蔼的张老师等许多老师。但最令我难忘的却是幽默风趣的彭老师。彭老师教了很多年书,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不管什么时候总是笑眯眯的,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虽然他个子并不高,但彭老师却有“三高”,分别是“学问高”“要求高”和“血压高”。
先说学问高,彭老师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我们班窗台曾经那一溜书都是彭老师的藏书呢!老师自己呢,也每天看书,基本上都是要看到十一点半左右。就连督班的时候,也总是像个雕塑一样,在那里静静的捧一本书看,一动也不动,安静极了,才听见一些翻书声。
因为看的书多,所以老师经常对一些事有独到的理解。就像上次老师讲《回忆鲁迅先生》的时候,其中有一段是关于鲁迅先生和萧红“开玩笑”。鲁迅先生先似乎“假装”不认识萧红,对她道:“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于是作者萧红认为鲁迅先生是在开玩笑,就连教材编者都认为鲁迅先生就是在开玩笑。但彭老师却有不一样的见解。他认为那是因为鲁迅先生校对《海上述林》入了迷后,忘了周围的一切。所以才会恍惚间应激反应式地对萧红说好久不见。但等他反应过来后,又觉得自己说的太夸张了,毕竟人家上午才来过。然后“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但萧红和编者都以为鲁迅先生是在开玩笑,却没有想到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而彭老师知道,是因为他不仅有心理学的学问,更有类似的经历,所以他对鲁迅先生这种情况看得比萧红和编者更清楚。由此可见彭老师的学问之高深,阅历之丰富,感情之细腻。
除此之外老师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研究也很深。每次上课的时候,他总会给我们讲一些汉字的结构、含义、用法等非常实用的知识。在他口里,每一个汉字都有莫大的学问,每一个汉字都像一个个有生命的活物。因为是太熟悉这些字了,太爱这些字了。因为热爱,老师的字写的也不赖,全班同学都以得到他写的私人订制书签为荣呢。
而要求高呢,是说彭老师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都很高。先说对别人的要求高,记得上学期,他老师要求我们每人至少写两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在我们看来是一种比较困难的创作类型。它虽短小精悍,哲理却蕴含其中。但他不准抄袭各种寓言版本,还要我们在对生活细节的理解基础上,在结尾加上寓意才能构成一篇新的寓言。
彭老师不仅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更高。我们仅仅只是一个人写两篇寓言故事,而彭老师的目标却是想将我们写的寓言言故事加以整合,并编出一本书来。要出一本书可谓是麻烦至极,光我们和六班写的各种参差不齐的寓言言故事就够彭老师头疼好一阵子了。更别提还有各种手续流程要走。出书的难度可谓是比我们写故事的难度翻了不知多少倍。
彭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周三个中午都要练字,并且他每天都会过来给我们讲解几个不同类型的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老师说,我们练字是不会间断的。听说老师带的上一届,就是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中午都还是在练字的呢,彭老师希望我们坚持练三年,每天学习几个字,日积月累总会是有长进的。
彭老师还常常个别指导我们练字。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教一个字的写法,老师弯腰在我座位边,一笔一画认真的写着,边写还边讲:“这个字是应该上窄下宽的,这是它的大体轮廓,你看,这样子写出来就好看一些。”老师每写完一个字都还要多看一眼,再写第二个,第三个......我心里暗想,老师他这是想把最好的字展示给我看呀!
最后再谈一谈血压高。当老师嘛,有几个身体健健康康的呀。血压高纯粹就是被气的。毕竟当老师,哪个班还没有几个难管的调皮鬼专门气老师的呀?所以一般老师的身体基本都好不到那里去。有次听到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谈话,班主任开玩笑说,他们放假的时候血压还是正常的,一开学上班工作一个个血压都升高了不少。虽然彭老师有时候也血压高,也会被气到吐血的样子,但是彭老师为了身体更健康,已经在运用他那心理学的手段在调节自己的情绪了,听说他最近的血压已经在慢慢地下降了。
老师,谢谢您为教育奉献一生,谢谢您为了我们这些不是很听话的学生呕心沥血。
这就是我的“三高”老师彭老师。
指导教师 彭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