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机遇,提升品牌体系、升级产业链条、升维价值空间,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竞争力,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智库支持、全民共享”原则,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行动,构建从种子到农优产品、旅游商品及农业文化的全产业链,深化品牌标识、标准准入、优质生产、营销推广等体系,持续打响“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完善品牌发展格局,实现品牌全域联动、资源全域协同、价值全域提升,汇聚品牌集群优势,打造高附加值、高品质、高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
二、总体目标
以“驰名浙江、享誉长三角”为目标,围绕现代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全力优化“天目山宝”品牌发展战略、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增强品牌运营能力,形成鲜明的品牌辨识度,努力构筑享誉全国的品牌影响力。以“出山进城走向全国”为目标,实施“一年出浙江,三年出长三角,五年走向全国”的分步走发展战略:到2024年底,优化规划、制定政策、完善平台、搭建体系,聚焦核心产业,打造核心特色农业基地5个、建立“1+N(品牌旗舰店+授权门店)”网点格局,实现品牌产值达3亿元以上,品牌在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到2026年底,品牌全面覆盖主导产业核心品种,培育品牌门店20家以上,建成示范基地3万亩、产品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到2028年底,全面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向乡村覆盖,建成具有临安辨识度的乡村振兴品牌,争取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三、提升内容
1.亮特色。(1)提升规划。提升品牌策划设计,优化包装、IP等对外展示形象。(2)优化管理。严格准入管理,统一品牌的授权、管理、保护、品控、营销,实施严格的品牌使用和退出机制。设立品牌运营中心,加强培训指导、维权服务。加强品牌审查监督,完善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品牌健康发展。(3)突出重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3+2”(3是指3个具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2是指天目小香薯和高山蔬菜)重点发展模式,实现品牌体系良性发展。天目雷笋、天目笋干依托於潜、太湖源、高虹等竹笋交易市场,保持良好的商品属性,持续占据华东市场,逐步拓展全国市场。山核桃,按照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家庭林场20个,适度规模发展,打造生态绿色产业。临安天目小香薯,3000亩基地实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种植、分类,以农业政策性保险为依托,实行订单农业,实现源头控制、种植监管、销售统一、售后保障。高山蔬菜,以清凉峰、龙岗为核心,打造共富菜园5个,分级分类分档销售。
2.抓创新。(1)完善科研创新。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突出粮食、生猪种质资源和良种基地培育,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应用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加工端研发,支持农业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抢抓预制菜产业等新赛道,抓好产后保鲜环节,不断拉长产业链生命周期。加强消费端创新,聚焦特色农产品和美食,加强研发制作,积极推广“天目暖锅”等一批乡土菜肴。(2)兴农助力共富。推动共融发展,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千万工程”“幸福村社”“共富工坊”以及“天目叠翠吴越千年”文旅区域公用品牌联动叠加发展,形成“一镇一品”发展模式,做好“土特产”文章。强化利益联结,整合品牌公司、农合联平台,探索构建“品牌公司+农合联+村集体+农户”“品牌公司+农合联+基地”等联农增收新模式,实现品牌共建、利益共联,让更多农民分享产品溢价收入。吸引更多“农创客”参与品牌建设,计划每年开设品牌经营、营销等农创客培训班100人次以上、开设区级村播课程和推荐省市区等电商人才培训100人次以上,促进多元化就业增收,实现品牌提升、产业增效、农民致富。
3.严品质。(1)品牌质控。强化品牌标准,根据茶叶、天目雷笋、山核桃等主导产业产品特性,制定完善天目山宝系列产品标准,并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作为品牌准入优先条件。加强质量管理,建立“主体自检+质量承诺”“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第三方检验检测”的农产品质量抽检制度,依托“合格证、浙农码、浙食链”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2)品质供应。培育品牌基地,通过招引、扶持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一镇一品”布局、标准化生产的品牌示范基地1万亩以上。构建供应体系,持续完善城乡物流服务机构、村级物流服务配套网点建设,重点在於潜、天目山地区打造集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配送、初加工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中心2个;与市场化物流公司(邮政、顺丰等)合作,开通特色优质农产品48小时快供、直供通道。
4.拓市场。(1)拓宽线下渠道。按照“政府引导、平台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品牌+美食+旅游+文化”的营销思路,大力推进品牌馆建设,重点打造5家以上形象统一的授权门店(含旗舰店),并在宾馆酒店、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及明康汇等网点等设立专柜,开展品鉴体验活动。(2)做强线上平台。与网红MCN机构无忧传媒等形成战略合作,打造农产品“网红经济”。大力发展电商营销,充分利用京东、淘宝平台,以临安特色农产品为主打,在电商平台全面导入公用品牌形象,每年策划开展直播、短视频带货、网络专场、云上农博等在线系列营销活动。(3)加大宣传推广。强化媒体推介,邀请专业品牌策划团队,专题摄制品牌宣传片,策划“品牌走进+”系列活动,在新媒体平台及高铁、交通干道、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广告牌全天候宣传展播。与央媒、省级媒体开展品牌宣传战略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全方位推介我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努力放大品牌宣传效应。持续挖掘公用品牌文化元素,讲好品牌故事,举办品牌系列专场推广活动,让品牌走进省市机关、高校、科技城等,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同时结合山核桃开杆节、茶俗文化节、博览会等,每年推出3期以上大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推动更多特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大都市;常态化召开一次全国性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临安。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农业农村局、供销总社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形成品牌建设合力。
2.健全工作机制。由专班统筹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召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季度组织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存在困难问题,定期发布简报,督导工作进度,聚力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
3.强化督考激励。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评估制度,加强监督指导,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部门单位和属地镇街的重点工作考核。对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较大贡献的,给予先进表彰,加大项目扶持。
4.强化政策扶持。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品牌战略规划编制、品牌形象包装宣传、基地建设、门店开设、标准化体系打造、营销推广等。制定支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扶持政策,对参与开设旗舰店、门店(专柜)的,给予一定的建设或装修补助;对入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包装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包装制作费用补助;对积极参与公用品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扶持基金、开发金融产品等方式,给予品牌主体更多的信贷、保险优惠措施。推进品牌发展与农业、金融、商贸、科技等政策深度融合,形成整体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合力。
临安区“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