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句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安徽淮北也不例外。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这里一个特殊的习俗——二月二送老雁馍。
一大早,我就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忙活,原来是在和面。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要做什么。妈妈告诉我,在正月十五到二月二这段时间,出嫁的女儿都要做老雁馍送给父母。这个“老雁”可不是真的大雁,而是用面粉做成的馍馍,是我们那里的传统风俗。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习俗,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帮妈妈一起做。制作老雁馍可是个技术活,需要精心制作每一步。除了面粉,妈妈还准备了粉丝、韭菜、芹菜、馓子、鸡蛋等食材。我帮妈妈擀皮,把面团擀成大小适中、厚度刚好的面皮。然后,妈妈把调好的馅料放进面皮里,巧手捏成一只可爱的大雁形状。接着,我们用黑豆做眼睛,用剪刀剪出嘴巴,再用梳子按出翅膀和羽毛,最后用红颜料在头部、翅膀两侧和尾巴上点上红点,寓意着吉祥和喜庆。
妈妈告诉我,送老雁的风俗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与民谣有关,人们认为女儿送老雁馍可以为长辈消灾避祸,祈求平安。虽然现在人们不再相信这些迷信的说法,但送老雁馍的风俗依然被保留下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另一种说法是,老雁在民俗中是女儿的象征,送老雁馍体现了出嫁女儿对父母的挂念和感激之情。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送老雁馍不仅包含了美味的食物,更寄托了出嫁女儿对娘家的深深祝福和爱意。
指导老师: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