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董德民
日期:
2025-04-14 16:12
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浏览量:

单位名称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法定代表人董德民
住所  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横潭路89号
开办资金(万元)2260.0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2262.34期末数(万元)2397.66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调查自然资源,组织环境监测,保护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组织或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集科研监测、资源保护、科普宣教、社区共建于一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85470361855X举办单位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本单位在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下,严格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活动,具体有关情况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本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单位严格按照章程要求进行落实,各级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权限,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各项重要决策均按照章程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合法性和合理性。各科室严格按照章程要求有序开展工作,确保科学性和规范性。章程规范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各个科室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理论上的权责对应也更加明确,有效推动了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的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制定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负责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林长制,强化值班巡查,注重消防队员实战训练和演练。防患于未“燃”,确保全年未发生火警火灾。同时加大排查力度,做好督查迎检工作。坚持做好联防联控工作。为确保省际森林资源的安全,2024年以来,保护区每季度开展一次浙皖清凉峰联合巡护执法行动,并组织了二次联合引水灭火实战演练,浙皖三地的联防协作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图斑核查工作。保护区根据上级遥感监测图斑信息,2024年共完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管系统6个点位、浙江省自然保护区核心区7个图斑点位、浙江省林业空间管理系统21个点位核查工作。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根据《杭州市临安区2023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和《关于开展2023年全区松材线虫病疫木“即现即清”工作的通知》,及时制定方案,全年完成疫木清理31.95吨,清理加拿大一枝黄花50余万株。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分别对侯龙公路边坡、昌化林场建设工地及局工程项目现场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每月完成二篇安全生产动态信息上报。二是完善社区管理。做好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对物业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分类知识的指导,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协调社区关系,主动上门及时化解矛盾。加强保护区人才培养。2024年共招录3名保护区工作人员并完成新聘用事业人员初任培训,工作人员均定期开展各类培训辅导,极大提升政治素质、业务水平。(3)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撰写并上报2024年华南梅花鹿、阳彩臂金龟抢救保护、疫源疫病监测等省级专项资金项目、2024年保护区管护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度杭州市临安区“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项目、2024年生态环境补偿资金项目的建设方案,目前各项目均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紧抓科研监测。已完成保护区龙塘山和顺溪坞片区的红外相机数据采集工作,共采集数据16万张,获得有效动物照片1.2万张。首次发现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大黄花虾脊兰的分布点,同时还发现保护区大磐山忍冬、米面蓊、藏酋猴等保护区新记录种。争取样地建设。2025年拟建立1个1公顷的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森林样地和2条动物监测样线,目前已完成前期调查准备工作。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第五届野生动物监测及动物声学学术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和墙报展示,撰写的相关研究论文已被《兽类学报》和《生命世界》期刊杂志刊出。(4)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完成3个保护片区的补充调查,完成浙江清凉峰苔藓植物名录名录更新,共计340种;采集并筛选样品145个、图片320张;完成优势种分析,并对26个难以区分的标本进行切片镜检;编撰《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苔藓植物100种》,对常见苔藓植物进行了科学描述,配置了生态图片;制作完成苔藓植物宣传视频(片场4分钟);实验室筛选出苔藓优势种中含有的4种有经济价值的成分。与浙江自然博物院合作完成2024年度野外灯诱调查工作,获取4只阳彩臂金龟成虫;在保护区内完成80处人工巢的搭建,并从实验室人工繁育的幼虫中选取30只野外放归至顺溪坞片区;完成阳彩臂金龟基因组测序几图谱建库工作。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完成千顷塘片区全域58台红外相机的电池和存储卡更换工作,读取并分析半年数据照片,模型估算得到梅花鹿种群数量在317.48±70.78只;在千顷塘北部布设25台红外相机,读取数据后模型估算得到梅花鹿数量为7.8±17.52只;在实施栖息地改造的童玉等5处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调查显示大源塘区域梅花鹿种群最高;在毛山林区野外放归雌性梅花鹿4头;组织举办浙江清凉峰生物多样性保护暨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技术培训会。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合作在干坑林区建设1处100*100m的固定样地,完成样地内乔灌草等植物、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和鸟兽监测工作。与浙江省林科院合作针对千顷塘51处红外相机位点,分别完成了10*10m的样方建设和植物调查工作。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在保护区童玉、千顷塘水库、干坑林区以及大源塘等地选取了3类栖息地,完成15个20*20m样地的乔灌草植物调查工作。(5)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2024年建设龙塘山生物多样性体验馆,辅以多媒体设施设备,增强互动体验;完善提升清凉峰标识标牌,包含中英文相结合的语音解说系统,提升了保护区国际化水平。制作科普宣传资料。保护区拍摄及制作了清凉峰宣传片、清凉峰坚守保护等人物故事、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推介等清凉峰科普宣传片;编撰梅花鹿绘本故事5册,还出版《人与生物圈》杂志《天目山-清凉峰》专辑1200册。(6)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科普等活动。保护区依托清凉峰科技馆、清凉峰野外博物馆开展夏令营、绿动清凉峰、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爱鸟周、生物多样性宣传日、全国生态日等科普宣教活动并广泛传播。截至目前,在各大媒体发表录用信息30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23篇次、省级89篇次,此外还完成“浙江清凉峰”公众号改版,新增栏目“博物课堂”。(7)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以“两规划一计划”为工作引领,以名山带富为目标,以名山效应为基础,2024年梳理上报清凉峰名山公园工作要点6项,重点实施浙西天路户外圈-8300提升改造项目、风之谷户外运动大本营旅游等9个项目。同时配合做好“诗画名山浙里行·文化卷”主题活动。(8)党的建设:加强党建工作。领导班子自觉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落实区委“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确保党员旗帜鲜明紧跟党的步伐。一年来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课4堂,外出考察学习3次,持续开展党员应知应会学习12个月,全年开展党员谈心谈话23人次,及时了解党员心理动向,组织老党员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和会议,增强老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塑造清正廉洁的党风。一年来,局领导班子不忘初心,严守清正廉洁底线,落实清廉机关“六个一”活动,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1次,建党节之际邀请区委党校吴马峰副校长上党课1次,全体28名党员交流了党纪学习教育学习心得,党员的政治素养、党性修养、纪律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塑造廉洁奉公的政风。局领导班子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高效务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党务工作谋划在前,年初对党日活动、三会一课进行全面梳理,按季度归类,一月一主题(廉政主题、植树主题、生态日主题等)统筹全年计划,开展《条例》解读培训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5次,提升管理局的形象和服务效能。塑造清廉勤俭的家风。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一年来,局领导班子组织廉政家访5次,赴西溪湿地“西溪廉韵”廉洁家风教育专线考察学习,实现廉家书全覆盖,组织签订了党员廉洁自律承诺书和党员规范言行承诺书,完成全员廉情档案信息填报工作,依法依规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做好廉清单、廉预警、廉排查等工作。(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现有在编人员32名,编外人员13名。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财政投入资金3067.9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和日常公用经费及项目支出等。(四)取得的社会效益:通过深入一线,持续深化双线“三服务”活动的开展,推进了防汛防台、河长制、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管护和科研监测能力得到增强,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华南梅花鹿等重点保护对象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能力水平得到提升,扩大了清凉峰保护区的影响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护区资源丰富多样,很多动植物研究保护需要专精人才的长期耕耘,随着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还需要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高专业水平的人才加入保护区的队伍。
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清凉峰管理局将持续聚焦“一流保护区建设”目标,以“党建红”绘就“生态绿”,围绕“强保护、重科研、拓宣教、促和谐、优服务、带队伍”的总思路,持续推进“保护立区、科教兴区、和谐建区”战略,以最实的举措加强内部管理,为高质量推进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清凉峰力量。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和党管人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监测体系:开展不同类群监测指标构建,加快华南梅花鹿栖息地修复工程和种质基因库构建。三是提升融合发展:深化名山公园建设,全力助推乡村共富,着力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筹备2025年世界生物圈大会,做好各项科普宣传工作,全面展示绿色浙江、生态临安实践案例。五是完成总规修编:全面完成总规报批落地并启动一期可研项目,推动保护区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2月1日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开办资金由867万元变更为2260万元。2024年12月20日办理了住所变更登记,住所由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唐昌街710号变更为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横潭路89号。
相关资质认可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编号C3300114890有效期永久;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编号C3300114891有效期永久;3.《使用林地许可证》有效期永久;4.《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7年9月2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1.2024年浙江省自然保护地管理评估优秀等次;2.2024年3月获杭州市临安区森林火灾扑救技能竞赛二等奖;3.2024年9月获临安区十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地;4.2024年9月获“杭州市现代化生态治理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4-14 16:12:31
信息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浏览量:

单位名称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法定代表人董德民
住所  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横潭路89号
开办资金(万元)2260.0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2262.34期末数(万元)2397.66
宗旨和业务范围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调查自然资源,组织环境监测,保护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组织或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集科研监测、资源保护、科普宣教、社区共建于一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85470361855X举办单位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本单位在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下,严格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活动,具体有关情况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本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单位严格按照章程要求进行落实,各级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权限,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各项重要决策均按照章程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合法性和合理性。各科室严格按照章程要求有序开展工作,确保科学性和规范性。章程规范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各个科室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理论上的权责对应也更加明确,有效推动了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的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制定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负责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林长制,强化值班巡查,注重消防队员实战训练和演练。防患于未“燃”,确保全年未发生火警火灾。同时加大排查力度,做好督查迎检工作。坚持做好联防联控工作。为确保省际森林资源的安全,2024年以来,保护区每季度开展一次浙皖清凉峰联合巡护执法行动,并组织了二次联合引水灭火实战演练,浙皖三地的联防协作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图斑核查工作。保护区根据上级遥感监测图斑信息,2024年共完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管系统6个点位、浙江省自然保护区核心区7个图斑点位、浙江省林业空间管理系统21个点位核查工作。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根据《杭州市临安区2023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和《关于开展2023年全区松材线虫病疫木“即现即清”工作的通知》,及时制定方案,全年完成疫木清理31.95吨,清理加拿大一枝黄花50余万株。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分别对侯龙公路边坡、昌化林场建设工地及局工程项目现场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活动,每月完成二篇安全生产动态信息上报。二是完善社区管理。做好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对物业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分类知识的指导,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协调社区关系,主动上门及时化解矛盾。加强保护区人才培养。2024年共招录3名保护区工作人员并完成新聘用事业人员初任培训,工作人员均定期开展各类培训辅导,极大提升政治素质、业务水平。(3)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撰写并上报2024年华南梅花鹿、阳彩臂金龟抢救保护、疫源疫病监测等省级专项资金项目、2024年保护区管护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度杭州市临安区“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项目、2024年生态环境补偿资金项目的建设方案,目前各项目均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紧抓科研监测。已完成保护区龙塘山和顺溪坞片区的红外相机数据采集工作,共采集数据16万张,获得有效动物照片1.2万张。首次发现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大黄花虾脊兰的分布点,同时还发现保护区大磐山忍冬、米面蓊、藏酋猴等保护区新记录种。争取样地建设。2025年拟建立1个1公顷的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森林样地和2条动物监测样线,目前已完成前期调查准备工作。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第五届野生动物监测及动物声学学术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和墙报展示,撰写的相关研究论文已被《兽类学报》和《生命世界》期刊杂志刊出。(4)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完成3个保护片区的补充调查,完成浙江清凉峰苔藓植物名录名录更新,共计340种;采集并筛选样品145个、图片320张;完成优势种分析,并对26个难以区分的标本进行切片镜检;编撰《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苔藓植物100种》,对常见苔藓植物进行了科学描述,配置了生态图片;制作完成苔藓植物宣传视频(片场4分钟);实验室筛选出苔藓优势种中含有的4种有经济价值的成分。与浙江自然博物院合作完成2024年度野外灯诱调查工作,获取4只阳彩臂金龟成虫;在保护区内完成80处人工巢的搭建,并从实验室人工繁育的幼虫中选取30只野外放归至顺溪坞片区;完成阳彩臂金龟基因组测序几图谱建库工作。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完成千顷塘片区全域58台红外相机的电池和存储卡更换工作,读取并分析半年数据照片,模型估算得到梅花鹿种群数量在317.48±70.78只;在千顷塘北部布设25台红外相机,读取数据后模型估算得到梅花鹿数量为7.8±17.52只;在实施栖息地改造的童玉等5处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调查显示大源塘区域梅花鹿种群最高;在毛山林区野外放归雌性梅花鹿4头;组织举办浙江清凉峰生物多样性保护暨华南梅花鹿野外放归技术培训会。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合作在干坑林区建设1处100*100m的固定样地,完成样地内乔灌草等植物、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和鸟兽监测工作。与浙江省林科院合作针对千顷塘51处红外相机位点,分别完成了10*10m的样方建设和植物调查工作。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在保护区童玉、千顷塘水库、干坑林区以及大源塘等地选取了3类栖息地,完成15个20*20m样地的乔灌草植物调查工作。(5)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2024年建设龙塘山生物多样性体验馆,辅以多媒体设施设备,增强互动体验;完善提升清凉峰标识标牌,包含中英文相结合的语音解说系统,提升了保护区国际化水平。制作科普宣传资料。保护区拍摄及制作了清凉峰宣传片、清凉峰坚守保护等人物故事、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推介等清凉峰科普宣传片;编撰梅花鹿绘本故事5册,还出版《人与生物圈》杂志《天目山-清凉峰》专辑1200册。(6)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科普等活动。保护区依托清凉峰科技馆、清凉峰野外博物馆开展夏令营、绿动清凉峰、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爱鸟周、生物多样性宣传日、全国生态日等科普宣教活动并广泛传播。截至目前,在各大媒体发表录用信息30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23篇次、省级89篇次,此外还完成“浙江清凉峰”公众号改版,新增栏目“博物课堂”。(7)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以“两规划一计划”为工作引领,以名山带富为目标,以名山效应为基础,2024年梳理上报清凉峰名山公园工作要点6项,重点实施浙西天路户外圈-8300提升改造项目、风之谷户外运动大本营旅游等9个项目。同时配合做好“诗画名山浙里行·文化卷”主题活动。(8)党的建设:加强党建工作。领导班子自觉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落实区委“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确保党员旗帜鲜明紧跟党的步伐。一年来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课4堂,外出考察学习3次,持续开展党员应知应会学习12个月,全年开展党员谈心谈话23人次,及时了解党员心理动向,组织老党员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和会议,增强老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塑造清正廉洁的党风。一年来,局领导班子不忘初心,严守清正廉洁底线,落实清廉机关“六个一”活动,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1次,建党节之际邀请区委党校吴马峰副校长上党课1次,全体28名党员交流了党纪学习教育学习心得,党员的政治素养、党性修养、纪律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塑造廉洁奉公的政风。局领导班子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高效务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党务工作谋划在前,年初对党日活动、三会一课进行全面梳理,按季度归类,一月一主题(廉政主题、植树主题、生态日主题等)统筹全年计划,开展《条例》解读培训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5次,提升管理局的形象和服务效能。塑造清廉勤俭的家风。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一年来,局领导班子组织廉政家访5次,赴西溪湿地“西溪廉韵”廉洁家风教育专线考察学习,实现廉家书全覆盖,组织签订了党员廉洁自律承诺书和党员规范言行承诺书,完成全员廉情档案信息填报工作,依法依规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做好廉清单、廉预警、廉排查等工作。(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现有在编人员32名,编外人员13名。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财政投入资金3067.9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和日常公用经费及项目支出等。(四)取得的社会效益:通过深入一线,持续深化双线“三服务”活动的开展,推进了防汛防台、河长制、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管护和科研监测能力得到增强,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华南梅花鹿等重点保护对象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能力水平得到提升,扩大了清凉峰保护区的影响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护区资源丰富多样,很多动植物研究保护需要专精人才的长期耕耘,随着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还需要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高专业水平的人才加入保护区的队伍。
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清凉峰管理局将持续聚焦“一流保护区建设”目标,以“党建红”绘就“生态绿”,围绕“强保护、重科研、拓宣教、促和谐、优服务、带队伍”的总思路,持续推进“保护立区、科教兴区、和谐建区”战略,以最实的举措加强内部管理,为高质量推进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清凉峰力量。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和党管人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监测体系:开展不同类群监测指标构建,加快华南梅花鹿栖息地修复工程和种质基因库构建。三是提升融合发展:深化名山公园建设,全力助推乡村共富,着力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筹备2025年世界生物圈大会,做好各项科普宣传工作,全面展示绿色浙江、生态临安实践案例。五是完成总规修编:全面完成总规报批落地并启动一期可研项目,推动保护区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2月1日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开办资金由867万元变更为2260万元。2024年12月20日办理了住所变更登记,住所由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唐昌街710号变更为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横潭路89号。
相关资质认可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编号C3300114890有效期永久;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编号C3300114891有效期永久;3.《使用林地许可证》有效期永久;4.《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7年9月2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1.2024年浙江省自然保护地管理评估优秀等次;2.2024年3月获杭州市临安区森林火灾扑救技能竞赛二等奖;3.2024年9月获临安区十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地;4.2024年9月获“杭州市现代化生态治理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