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的菜市场里,有位卖鱼的赵爷爷。他六十多岁了,头发白得像棉花,脸上总挂着和蔼的笑容,像冬天里的小太阳。
那天我去买菜,看见赵爷爷正忙着处理一条鲈鱼,忍不住停下脚步围观。他从泡沫箱里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称好重量后,轻轻把鱼按在砧板上。只见他举起刀背“咚”地敲了下鱼头,鱼立刻安静下来。接着,他抓起一把铁刷子,“唰唰”几下,鱼鳞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转眼间,那条鱼就脱下了灰扑扑的“外衣”,露出白嫩嫩的肚皮。最厉害的是剖鱼!赵爷爷的刀快得像闪电,三下五除二就挑出鱼鳃和内脏,最后把光溜溜的鱼装进袋子递给顾客。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连砧板都被他擦得亮晶晶的,准备迎接下一条鱼。
赵爷爷的摊子总是围满人,因为他不仅能把鱼处理得干干净净,还能按大家的要求切成鱼片、鱼块。有次一位阿姨要做酸菜鱼,他“嚓嚓”几刀就把鱼片得薄如蝉翼,周围的人都看呆了。
我好奇地问:“爷爷,您剖鱼怎么这么厉害呀?”他擦了擦手,笑眯眯地说:“我老家在海边,从小就和鱼打交道。九六年刚来深圳时,我剖一条鱼要折腾老半天,手还被鱼鳍扎破过呢!后来每天练啊练,三十年过去,闭着眼睛都能摸清鱼骨头的位置啦!
回家的路上,我捏了捏自己弹琴总偷懒的手指头,忽然明白了——赵爷爷的功夫不是天生的,是三十年如一日练出来的。就像老师常说的“熟能生巧”,弹琴不也一样吗?从那天起,我练琴时再也没抱怨过枯燥,因为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赵爷爷握着刀柄的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原来菜市场里藏着这么一位“高手”,他剖的不只是鱼,还教会了我坚持的意义呢!
指导老师:楼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