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师生文苑 >
四月的小农场
阅读: 时间: 2025-04-17 08:46 来源: 青云初中 发布:徐国梁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节一过,校园东西北角的" 竹耕农场"就热闹起来了。这是我们青云初中最特别的课外拓展课,每周三下午,这里就成了我们亲近自然挥洒汗水的乐园。

起先,这块黄泥巴地实在不争气——雨天粘得像麦芽糖,能把球鞋底都扯掉;晴天又硬得像块石板,锄头砸下去直冒火星。卜老师蹲在地头,用力捏碎一块板结的土疙瘩,苦笑着摇头:"这泥巴啊,可以当砖头用。"

有一天,徐老师在校门外看见王伯伯在笋园里搬砻糠,心里有了主意。经商量,王伯伯非常支持,答应把没搬完的砻糠无偿送给我们。那是个难忘的周末。同学们拿着垃圾桶、编织袋,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一趟趟地把砻糠运回学校。王刚最卖力,一个人就搬了七趟,校服后背都汗湿透了。"这可是改良土壤的宝贝!"张明抓起一把砻糠向我们解释,"它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肥力呢!" 随后,大家抢着抡锄头,未及半小时,便都气喘吁吁地歇在边上。唯张明还在坚持,他父亲是菜农,见识广。他教我们辨土——黄褐色的尚可,黄白板结的便是瘦土,须得多施有机肥料。

我们按照网上查来的方法,把砻糠和发酵好的鸡粪拌进土里。林小雨认真地做着记录:"砻糠改良土壤的原理是增加孔隙宽度,利于根系生长,促进微生物活动……"没过几天,这块倔强的黄土地竟然变得松软蓬松。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打理,如今的小农场渐渐热闹起来。一些种子和秧苗陆续种下,黄瓜、豇豆、四季豆、番茄、丝瓜,还有羊角蜜甜瓜。在花卉区,月季的嫩枝上鼓着密密麻麻的花苞,40多盆矮牵牛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开笑脸,90多个品种的菊花母株挺直腰杆等待着扦插。新买的鲁冰花苗才三寸高,却已经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洋桔梗的种子刚播下,我们就天天蹲在地上盼着它们破土;冬天种下的蚕豆,拼命地开出一朵朵黑白相间的花朵。

王磊下载了专业的气象APP,根据天气预报安排浇水。且编制了"植物生长记录表",每天午休都要来测量藤蔓长了多少。同学们发现,林小雨负责的有一棵瓜苗迟迟不长,还黄叶,原来她浇水太勤,根须沤烂了。张明悄悄分她两株,嘱咐道:"苗如人,溺爱反害之。"这话被语文老师听去,竖起大拇指夸比教育专家说得更在理。

这个四月,我们不仅学会了改良土壤、查阅农时、观测天气,更懂得了生命成长的奥秘。在这片小小的农场里,我们用双手触摸大地的心跳,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快乐,更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四月的风吹过农场,带着泥土的芬芳、嫩叶的清香,还有我们青春的欢笑。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正孕育着无限可能。我们播撒了希望的种子,更期待五月的鲜花烂漫,还有茁壮成长。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05069790号-1
临安教育局主办 联系电话:0571-63721154
杭州瑞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33018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