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要求,区委农办推出《缩小“三大差距”》专栏,聚焦各地各部门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深度挖掘在推进缩小“三大差距”上的创新做法和生动实践,助力打造共同富裕临安样板。
金马村坐落于锦北街道北部,沿着长西线行进,一侧是碧水蜿蜒、推窗见峰的田园诗画,另一侧是机械轰鸣、客商往来的产业高地。近年来,金马村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契机,通过政府主导建设金马工业平台,村集体提供优质要素,企业入驻经营,不断探索村企共建、工农融合的新路径。
攻坚土地重整激活“工业基因”
作为临安“一核三园”主平台之一,金马工业平台建设用地需求紧迫,征农房、迁厂址、移坟穴、除违建,一项项征迁重任落在金马村肩上。面对工业用地需求,村两委上演“极限操作”,通过走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讲政策,解决重点户、关键户,最大限度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2个月完成征迁面积656亩,刷新“金马速度”。 清明节一早,金马村村口的大巴车准时发车。“新墓地远,好在村里每年清明、冬至派车接送,这份心意比啥都强!”村民李阿姨的话,道出村两委的破题智慧:用温情化解土地腾挪之痛。同时,为确保征地农民“老有所养”,村里先后多次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目前已办理1500余人,覆盖率达55%。 土地要素得到保障,平台建设随之不断提速,从“十余年滞缓”到“一年成势”,目前金马工业平台核心区块已陆续吸纳26家优质企业,整合土地3.87平方公里,年产值突破120亿元,已然成为打造“产业强区”的重要引擎。 共建村企联动织密“服务网络” 便企服务“零距离”:为进一步优化助企服务,金马村委设“政企联心”暖心服务站,打造金马园区企业职工“15分钟生活圈”;实施“党员包保、全程服务”工作机制,深入企业面对面讲政策、问需求、解难题;联合审管办等职能部门,推进部门资源下沉,为企业提供便捷零距离服务。 跨域协作“新范式”:金马村联合龙马村、上东村等成立杭州临安祥合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与钱王物业共同成立杭州临安鑫驰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围绕金马产业平台,为园区提供专业化安保、保洁等服务,打造大物业服务格局,目前合作企业达10家,签约金额40万余元。 企业反哺“深融合”:以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多家企业自2017年多次向金马村展开捐赠,用于村庄基础建设,累计捐赠金额达250万元。集议事、培训、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礼堂就是村企共建的成果,金马村党委委员金鑫感慨道:“村里不少基础设施都有企业助力的痕迹,这是村企共生的指纹,真正做到将‘乡村所需’链接‘企业所能’”。 转型村民转身撬动“业态升级” 得益于园区发展,就业岗位持续增多,200余名村民转型产业工人或物业服务人员,实现挣钱就在“家门口”。“以前种地看天,现在上班看表。” 村民郑大哥从竹农转型为车间分拣员,月薪从3000元跃至6000元。这样的“职业转身”正在金马村批量上演,早晚高峰的村道上,电动车流与穿着工服的人群,奏响产村融合的晨昏交响曲。 据统计,金马村外来人口高峰时可达5000人。工业平台带来的人流,催生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重构了乡村的生活节拍,以餐饮、零售店为主的50余家个体户围绕园区兴起。农房租赁市场潜力大,村内现出租农房1000余间,主要用于园区工人居住。“单间月租一般500元,好租得很,我家一年能多赚好几万的租金,最多的一户光租金收入就二三十万呢!”村民郑大哥望着园区林立的厂房,语气笃定“机器转起来,人就不会走。”工业平台的脉搏,跳动在每个人的生活里。 村民的工装与田园的绿意相映,园区的灯火照亮山峦的轮廓。金马村以“金石可开、马到成功”之势,依托工业平台建设,有效破解土地要素的制约,推动服务下沉、产村共融,书写缩小“三大差距”的“强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