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临安区“课堂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8年)从纸面计划到校内有效落地,我区责任督学聚焦“课堂转型”,开展“监督+引领”,推动区域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深度变革,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学校把课堂转型列为核心工作,制订完整的“课堂转型”推进方案,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督学在入校指导和推动课堂转型过程中,见证“以学为本”理念在各校扎根开花。
模式创变,从“教师主导”到“学为中心”重构课堂生态。锦城一中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展示评比;西天目小学组织跨学科的赛课堂展示、赛教学设计、赛作业设计等三赛活动 ;博世凯小学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从学科逻辑到生活逻辑,从学科世界到生活世界,打破学科壁垒,转型“学为中心”的课堂。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特点,昌化教育辅导站创新提出“陪伴式学习”理念,打造“四维一体”“伴学课堂”教学模式,聚焦探索“有效课堂/作业”。青山初中以“改课”为重点推进课堂转型,开设三类“第二课堂”,分层课堂辅导;钱锦学校开展“学科分层走班”教学。锦城二中严控“逆向备课”入口关;科技初中创新“分层目标设计+关键事件预设+梯度作业规划”模式;横畈小学聚焦备课质量提升,创新开展“精研备课之道”专题研修活动。
联盟聚力,从“单校探索”到“集群攻坚”放大课改效能。马啸小学、颊口小学等昌化片6所小规模学校建立线上平台,158位教师共研“伴学案”“个性化的伴学单设计”“伴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将微项目嵌入伴学课堂”。昌化督学中心每月组织课改研讨会,通过课例分析、师生反馈数据采集、专家三维评估(评学/评教/评方案),科学推动项目迭代。从“经验传承”到“平台孵化”激活内生动力,各校积极链接资源,拓展思路,助力教师成长。於潜二中积极开展“八个一”工程(优质课/反思/课题等)锤炼青年教师,打造“凤凰讲坛”多元平台;锦城四中以中考命题、研题、说题研究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评价能力;锦城六中将关注点转向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晨曦西小学组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研修;衣锦小学汇编“学本课堂”和“牧式教学”优秀教学案例集,推广实践成果。
场域拓展,从“教室围墙”到“无边界学习”延展育人空间。各校重视协同实践,积极拓展育人场域。家校协同提升育人实效,通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凝聚育人共识。实践课程拓宽育人场域,於潜耕织园劳动课、天目山自然探秘、风之谷亲子游历等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真实情境,深化文化认同与综合素养。
临安区课堂转型已驶入深水区,但还是有部分学校存在教研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数智赋能不足等亟待突破的问题,区督学团队将持续以专业视角锚定方向,聚焦教研深化、技术融合与资源提效,为构建“轻负高质”新课堂生态保驾护航,让每一间教室焕发成长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