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知识

珍稀物种组团“打卡” 临安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5-07-01 09:30:55  作者:       来源: 今日临安     点击率:

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随着临安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目前,在临安共有45个新记录物种,这些珍稀物种组团“打卡”亮相,展现了临安生态资源的多样性,也是临安生态保护的鲜活印证。

“拍到中华秋沙鸭的那一刻,我心里那个乐呵劲儿,简直比啥都高兴!”区农业农村局森林资源管理首席专家徐卫南,以一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与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初次相遇时的激动心情。

中华秋沙鸭,享有“鸟中大熊猫”美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全球现存数量不到5000只,想要近距离“一睹芳容”,着实是件难事。自2015年起,在天目溪首次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的“倩影”,此后,这群“贵客”已连续十年如期而至,来此越冬。

“除了中华秋沙鸭,天目溪流域还吸引了小天鹅、白头鹤、灰鹤、鸳鸯等其他冬候鸟的到来。”徐卫南介绍,它们对栖息地的环境十分挑剔,一方面说明临安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地民众的悉心呵护。以潜川镇西乐村为例,在相关部门和属地镇的指导下,村里不仅竖起了醒目的保护标识牌,还组织志愿者巡逻,积极宣传爱鸟护鸟知识,为中华秋沙鸭营造了一个安全的越冬港湾。

“现在老百姓的动物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发现受伤动物,都会主动报警或者联系我们。”徐卫南感慨道。不久前,於潜镇一名热心居民在路边发现一只圆头圆脑、全身灰褐色羽毛的鸟,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立即报了警。经派出所和保护站共同鉴定,确认这只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铦,俗称猫头鹰。

徐卫南提到,猫头鹰常在村庄附近筑巢,繁殖季节,常有幼鸟在学飞时落单。通常情况下,不必过度干预,这可能是大鸟在训练幼鸟独立生存,大鸟往往在远处默默观察。人类的贸然接近,反而会惊吓到大鸟。但如果幼鸟确定被遗弃,则需及时伸出援手。去年夏天,天目山镇西游村村民清理油烟管道时,意外发现三只小斑头鸺鸰(猫头鹰的一种)。因鸟妈妈一直没现身,村民不知如何照料,于是联系属地部门,希望小猫头鹰能得到妥善保护。

这三只小斑头鸺鸰还不满一个月,喂养和野化训练需要专业机构的支持。在区农业农村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爱心“接力”下,杭州动物园接收了它们,并与另外三只在临安救助的猫头鹰一同接受救护。历经三个月的育雏、护理,以及飞行、自主采食、捕食等训练,小家伙们掌握了野外生存技能,达到野外放飞条件。2024年8月,市、区相关部门在天目山保护区内举行野外放生活动,小猫头鹰振翅高飞,重回大自然的怀抱。

“救护野生动物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徐卫南说,过去一年,全区共接警救护各类野生动物121起,其中包括黑麂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白鹇、红隼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实际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远不止救护,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摸清家底”,是临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自2021年起,临安启动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全面掌握了兽类、鸟类等五大类群物种的情况,包括物种组成、分布、数量等。2024年,临安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展开全面调查,共收集到临安区6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资源数据,新发现大黄花虾脊兰和尖叶栎的分布记录。

随着生物多样性研究深入,临安“物种基因宝库”愈发丰富,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2种、野生植物65种。目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报告在整理中,《临安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研究》计划3月出版。“精准掌握野生动植物资源,能为野生动植物后续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工作更具针对性。”临安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厉亮介绍,比如对华南梅花鹿的调查,为野外放归奠定基础;对古树名木进行摸排,建成3个古树文化公园。

同时,临安对破坏行为“零容忍”。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去年年底,还联合区公安分局在两昌地区开展“清夹行动”,共收缴非法猎捕工具447件,宣传警示重点人员12人次。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和参与到野生动植物保护中来,我们通过微信平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去年还承办了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第43届‘爱鸟周’活动,市民反响热烈。”厉亮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覆盖面,强化联席会议成员间的协作配合,深入挖掘辖区内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内涵,提炼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成果,努力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提供实践样本。


加入收藏】 【 打印】 【     】 【 背景颜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