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目山镇镇桂芳桥文化礼堂,第三届“萤火探客 绿意夏课”暑期帮帮团活动正火热开展。今年,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来特色扎染课程,以“非遗+科学”的创新形式,为镇村校联动的暑期托管注入全新活力。
当扎染艺术遇上乡野课堂:在文化礼堂的长桌上,浙理工志愿者陈玉玲正教孩子们用橡皮筋捆扎白布。“扎得越紧,花纹越奇妙!”10岁的俞俊之把布团捆成小粽子,浸入蓝靛染缸时,眼睛瞪得圆圆的。这是帮帮团新开设的“浙里扎染”特色课,大学生们把专业实验室搬进了乡村课堂。
四方联动新机制:本次活动构建起“镇村校家”四方协同机制:镇政府统筹协调,村委会提供场地支持,理工大选派专业志愿者,家长积极参与。共建立起藻溪、闽坞、桂芳桥、横塘4个营地,66名学生参加。
每块布都有故事:染好的布片晾在竹竿上,像一面面蓝色旗帜。11岁的洪芊语得意地展示他的作品:“我捆了玻璃珠,染出来全是小月亮!”孩子们把扎染布做成了乡土主题文创手帕,这些作品将在月底的结营成果展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