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年鉴(2008)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8159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13185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52元,增长1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78元,增长13.4%。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7平方米和70平方米;每百户手机用户分别为196部和171部,分别增加7部和25部;每百户拥有电脑分别为75台和22台,分别增加11台和10台;每百户拥有汽车分别为14辆和8辆,均增加3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36亿元,增长1.8%;人均储蓄余额12796元,增长1.7%。
【物价走势】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3%。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主要呈现"五升三降",食品类价格上涨1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3%,居住类价格上涨4.5%,是主要的上涨行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2.4%、2.4%和2%。农资价格上涨8.1%,上升6.4个百分点。杭州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6%,上升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7%,缩小1.4个百分点。
(杜丽君)
人口和计划生育
【概况】 2007年,全市共出生4034人,其中,一孩出生3341人,二孩出生681人,多孩出生12人,人口出生率7.67‰,人口自然增长率1.16‰,计划生育率97.7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1.5,统计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临安市被评为杭州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参加省举办《决定》知识竞赛,回收问卷5600余份,开展《决定》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邀请浙江省传化婚育新风艺术团到锦城街道联合村、板桥乡高湾村等地演出9场次,发放宣传光盘55份、宣传小册子12000余册,80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临安市委党校为基层干部讲授人口理论课6场次。邀请南京人口管理学院陶勃教授作《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辅导讲座,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180余名党政主要领导、计生干部听讲。"7?11"世界人口日,市人口计生局、市文广新局联合在临安剧院举办"宣传中央《决定》、共建品质之城"大型演出活动。
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干部实绩和政绩考核内容,完善分线、分类目标考核评估制度,加强工作过程管理,实行暗访、年终考核各占50%分值计算。在各类评先创优活动中,共审核166个单位、85人,对10个不合格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全市有18个乡镇(街道)和部门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获优胜奖,7个乡镇(街道)获单项优秀奖,其余乡镇(街道)及签约部门获达标奖。
在乡镇机构综合改革中,11个人口计生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单设计生办公室,15个规模小的乡镇(街道)实行计生与社会事务合署办公。於潜镇、河桥镇各新增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员2人。在於潜镇、昌化镇筹建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市人口计生局组织业务知识培训10场次,培训基层计生干部1200人次,有45名专职干部、28名村服务员参加杭州市专业技术职称考试。
【村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7年,临安市村规模调整后,新建村设立村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村民委员会下设机构,负责处理该村人口和计生日常事务,业务上接受乡镇(街道)计生办(或社会事务办)指导和考核。每个村按规模大小配备1至3名计划生育服务员,实行"县管、乡聘、村用"管理体制。
【市计生指导站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验收】 2007年,投入资金150万元,改装市计生指导站主体医疗用房,增设温馨咨询室,改善手术室、康复室、宣教中心等办公条件,配备计算机管理系统、视听电教设备及彩色B超仪。制订《市计生指导站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实施方案》,业务量比上年增长15%。为18个乡镇(街道)开展"查孕查环查病"等免费服务36000余人次,为25个企业的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8000余人次,发现各类患者5900余名,并提供转诊服务。省人口计生委主任章文彪、副主任宋贤能到临安调研,市计生指导站规范化建设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市计生指导站被评为浙江省人口计生系统"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太湖源镇计生服务站干部杨益被评为浙江省基层站所行风建设先进个人。
【流动人口综合协调机制形成】 在市人口计生局与公安、综治、工商等部门共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临安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形成职责明确、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明确公安流动人口协管员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明确公安协管员在信息采集、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服务诸方面的职责。市人口计生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召开会议布置落实,各乡镇(街道)与相关派出所信息交换开展良好。8月,市人口计生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分局联合对锦城街道横潭村、锦城砖瓦厂、临安商贸城等10余个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情况进行专项督查。10月,开展以"关爱流动人口、共创健康计生"为主题,宣传咨询、健康讲座、租房排查为内容的"流动人口计生宣传服务月"活动,共发放资料4万份、避孕药具2万余份,现场咨询500余人次。
【规范社会扶养费征收管理】 2007年,市成立由人口计生、监察、法院、综治、财政、税务、公安、工商、审计、卫生、交通、建设等14个部门为成员的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实行例会和专题协调会议等工作制度,探索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点问题的工作机制。市人口计生局加强计划生育干部法制培训和执法证管理工作,对法律文书实行网上审核,对历年违法生育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完成2000年以来的违法生育对象数据信息录入工作。10月,市人口计生局召集征收任务重、情况复杂的乡镇(街道)征求意见,组织人员赴余杭、桐庐等地学习考察,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并建立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例集体审议制度。全市应征社会抚养费89例,应征金额287.51万元,已征56例,已征金额175.15万元,兑现率60.92%,结案率47.19 %。
【开展第三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2007年,制作《"十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回顾》及《指导站规范化建设》专题片,在临安电视台每天播出"亲情计生、品质生活"形象广告片,每周滚动播出有关计生政策,在"一报二台"开设《民情半月谈》等宣传专栏5期。规范人口计生标语193条,清理不符人性关爱标语338条,更新736条。创建生育文化示范点33个,板桥乡、太湖源镇等4个乡镇被确定为杭州市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星级示范"乡镇,锦城街道生育文化园、大峡谷镇婚育文化风情苑被评为杭州市生育文化示范园区,生育文化建设稳步发展。推进"人口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未来目标人群的宣传教育,浙江林学院师生到市人口计生局、市计生指导站及锦城街道社区调研,撰写人口理论与发展论文20余篇,有 1200余名学生参与"性与生殖健康"问卷调查。市人口计生局为浙江林学院各分院领导、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举办人口计生形势与政策讲座。
【婚孕前管理与服务】 2007年,以"走进育龄群众、服务育龄群众"为主题,加强婚孕前检查宣传,逐村培训育龄妇女,发放婚孕前检查资料5000余份。10月,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举办随访业务知识讲座6场、"女性健康知识讲座"12场。"5?29"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期间,市人口计生局与藻溪镇共同举办 "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生育关怀活动,80余人参与。调整25个城区药具发放点布局,规范26个乡镇供应点,共发放避孕药具领取证8000余本、药具5万余份。设立"亲青服务室",开通青春健康咨询热线,向500余名青少年提供咨询服务,紧急救助300余例。杭州市计划生育协会与临安市人口计生局、临安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 6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
【建立人口计生网上信息交流制度】 2007年,市人口计生局与市卫生局横向协调,建立人口计生网上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人口计生信息共享互通。市人口计生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报告单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信息档案管理的通知》,修改《统计信息核对制度》、《统计报表和网络数据填报规范说明》和《乡镇信息反馈要求》,规范信息收集、核对、填报、反馈等过程管理。加强日常指导,在目标管理考核中增设"出生当月上报及时率",每季网上查询出生信息。10~12月,组织乡镇计生干部统计信息专项检查,建立乡镇间信息互查制度,确保数据准确、真实,从源头上遏制瞒报、漏报现象。
(施黎华)
老龄工作
【概况】 2007年末,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76196人,占总人口14.47%。其中,65周岁以上47650人,70周岁以上33832人,90周岁以上606人,百岁以上3人。
出台《临安市优待老年人规定》,发放浙江省老年人优待证7386本。与市司法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和市残联等联合成立老年法律保障联动机制,市司法局"148"和法律援助中心负责法律咨询解答。处理老年人来信、来访78件,结案率和反馈满意率100%。慰问特困老年人450人、90周岁以上老年人606人和全国老年单项先进获得者6人,发放慰问金42万元。
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40次,累计参与3517人次。组织老年摄影爱好者参加杭州市"夕阳红"、"和谐老龄"和临安市 "品质临安"、"我爱我家"、"创业者风采"等摄影比赛9次,有11人次24幅作品获奖。临安市老年电大被杭州市老龄办和杭州市老年电大评为先进单位。
【出台《临安市优待老年人规定》】 2007年10月,《临安市优待老年人规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发。该《规定》明确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优待证可免费乘坐市内各路公交车和免费游览市区各景点,对9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00元,对百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补贴300元。
【庆祝浙江省第20个老年人节】 2007年10月19日,市老龄办在临安剧院举办第一届临安市老年电大"庆祝浙江省第20个老年人节"文艺晚会,104名老年电大学员参加演出,自创自演舞蹈、太极拳(剑)、拉丁舞、大合唱、越剧等12个节目。
【老年电大教育】 2007年,临安市老年电大共招收学员5100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1%,开设歌咏、舞蹈、戏剧、摄影、老年时装、太极拳(剑)等9个班;召开老年电大教育工作座谈会4次;组织老年电大教育班到杭州市下城区老年电大考察。 (伊 春)
关心下一代工作
【概况】 2007年,市关工委与市图书馆联合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小读者签名、爱心捐书、野生动物科普展、"精彩片段共欣赏"小学生文摘征集、"寻找美丽的中华"图书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图片展、未成年人教育影片展播、听故事大王讲钱王故事等活动,有100余名小读者签名,近100位小读者捐赠上千册书,征集文稿100余篇。动员老同志就近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法制教育讲师团的离退休老同志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实行"菜单式"授课,全年宣讲300余场次,近5万名青少年受到教育。全年筹集资金60余万元,资助大学生65人、高中生6人、初中和小学生200余人;争取资金10万元,资助特困学校4所;为6名特困学生牵线搭桥落实结对资助。表彰先进集体17个、先进个人39人、优秀特困学生"奋飞奖"获得者38人。
【关爱民工子女 】 2007年11月15日,市关工委与市图书馆在玲珑中心小学联合举行助学活动,为该校800名外来民工子女捐赠800套学习用品和800本参考书。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关工委主任郑丁全等30余人参加捐赠仪式。郑丁全对外来民工子女提出希望,并倡议全社会要"关爱民工子女,共享一片蓝天"。
【举行帮困助学捐赠仪式】 2007年 8月15日,在大华集团举行临安市关心下一代大华基金帮困助学捐赠仪式,临安市副市长冯镭、市关工委主任郑丁全、大华基金总裁陈振华、大华建设集团总经理陈小华等及57名特困大学生、60余名特困中小学生、30名教师和家长代表参加,大华基金出资45万元,资助57名在校大学生和60名中小学生。
(俞 展)
残疾人工作
【概况】 2007年,全市有乡镇(街道)残联26个,福利企业残联8个,残疾人专门协会4个,村级残疾人协会651个。
市残联出资76.28万元,为508名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免费复明手术。出资30余万元,为28名下肢截肢残疾人安装假肢,为16名有听力障碍残疾人验配助听器,向100余名下肢瘫痪残疾人赠送轮椅,为300余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药品。
发放扶持资金63万元,为103名残疾人贴息23.15万元。举办各类残疾人种养业培训班8期、职业技能和素质培训班3期,528名残疾人参加培训。集中安置112名残疾人就业。举办第三届残疾人就业交流会,现场招聘30人。青山湖街道聋哑人陈刚获全国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美发项目第四名。
出资20万元,改造18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走访慰问33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19.86万元。出资24.07万元,临时救助183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资助237名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25.15万元。为7960名持证残疾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对全市生活不能自理的重残人员实行三级托管的建议列入200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4月,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全年共接待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38件,其中,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4件,结案率100%。发挥法律援助残疾人工作站作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98次,代书法律文书25人次。完成市、乡两级残联规范化建设任务,临安市成为全国基层残联规范化建设首批达标县(市)。
是年,市残联获杭州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单位称号。
【首次开展市、乡两级残联同步换届】 2007年,市残联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和中国残联、省残联统一部署,首次开展市、乡两级残联同步换届。26个乡镇(街道)均按照规定要求和程序召开残联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镇(街道)残联主席团和出席市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推举产生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会。12月24~25日,市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128名正式代表参加会议,其中,残疾人和残疾亲友代表72人,占代表总数的56.3%。大会听取市残联第四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洪潮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市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为主席团主席,市残联第四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洪潮、市民政局局长许立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楼金山为主席团副主席,推举洪潮为第五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王录娟、陈华兵为副理事长,聘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苗强、市政协主席陈法生为市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助纳入政府实事】 2007年,市政府将"因瘫痪在床、双目失明等生活不能自理贫困重度残疾人员按月发放生活护理补助费"列入年度十件实事之一。市残联起草《临安市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助办法》,征求乡镇(街道)残联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意见,修改6次。4月9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下发《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安市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要求,市残联组织人员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申报、公示和审核,最后,确定984名重度残疾人享受补助。5月17日,市委、市政府在市会议中心举行临安市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助费发放仪式。
【"光明行动"简化申请手续】 2007年,市残联与市卫生局简化申请手续,凡经定点医院检查适宜手术且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的白内障患者,均可凭医院诊断书向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残联提出救助申请,经审核即可到定点医院接受免费复明手术。全年有508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残疾人辅助器具按个性化配置】 2007年,市残联制订《临安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规定》,对残疾人配置辅助器具作出明确规定。需要使用辅助器具补偿功能,且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可根据残疾特点和辅助器具需求状况向市残联提出配置申请,市残联采取实物或补贴等不同方式进行配置,满足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个性化需求。
【建立残疾人手工编结基地】 2007年,市残联引进上海绿色工艺编结有限公司,建立残疾人工艺编结就业基地,解决年龄偏大、下肢残疾程度较重,以及智力、精神残疾等人员就业。通过外加工形式,向社区、乡镇(街道)和家庭延伸,让行动不便残疾人在家实现就业。120余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实现就业。
【残疾人专门协会成立】 2007年11月17日,市残联召开残疾人专门协会成立大会,成立市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智残(精残)亲友会4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各专门协会通过民主选举方式,选举产生出各专门协会第一届主席团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委员。
【残疾人文体工作】 2007年5月19日,市残联在华特集团公司举办临安市第三届福利企业文艺会演,万马、万利、华特、华顺等9家福利企业和市特殊学校30多名残疾人参加演出。10月20~21日,市残联组织20名残疾人青少年参加杭州市残疾人青少年游泳、田径锦标赛,获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8枚,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俞海霞)
民族工作
【概况】 2007年末,临安市有少数民族26个,少数民族人口6147人,占全市总人口1.15%,其中,畲族451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73.5%。全市有太湖源镇众社村、於潜镇逸逸村和铜山村、太阳镇浪山村和枫树岭村5个少数民族村(见表32),基本特点是小聚居大散居,以畲族为主,部分畲族群众以畲族语为日常交流用语,少量少数民族群众能唱山哈歌。一些湖南、贵州、四川、广西为主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婚嫁到昌化、岛石、大峡谷、横路、千洪、青山湖、横畈、高虹、板桥、三口等乡镇(街道)。
组建《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浙江片临安编纂工作小组,完成全市畲族古籍整理编纂工作。春节前,慰问20户少数民族贫困户,每户慰问金500元。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到临安慰问锦南街道柯家村雷永明、太湖源镇众社村蓝金娣、蓝柏松3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分别送去慰问金500元和被子1条。杭州市10位中外名医到太湖源镇众社村开展B超、心电图、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等义诊。
宗教工作
【概况】 2007年末,临安市有宗教活动场所116处。其中,佛教场所44处(开放寺院5处,固定处所39处),佛教人士164人;基督教场所71处,信众1.5万人;天主教场所1处,信徒130人(见表33~表34)。宗教团体有市佛教协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市基督教协会。天主教管理组织为爱国会筹备小组。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