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年鉴(2008)
概 述
【概况】 2007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4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竹产业26.3亿元,山核桃产业14.4亿元,木材产业2.96亿元,花卉苗木产业2.25亿元,森林旅游产业0.72亿元,野生动物开发利用产业0.68亿元,银杏、板栗、山茱萸、木本药材等其他经济林产业0.22亿元。申报省、杭州市级林业项目28个,新增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个,新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个、市级林业示范园区12个、高产高效示范基地46个,新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家。注册"天目笋干"、"天目雷笋"、"临安山核桃"3个证明商标和"天目手剥笋"集体商标,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3个。开展山核桃政策性互助保险试点工作,投保农户4199户。
临安市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国际竹藤组织培训基地、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竹木强县、浙江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市等称号。市林业局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机关综合考评满意单位等荣誉。
【临安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2007年5月9日,在第四届城市森林论坛暨"国家森林城市"命名仪式上,临安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荣誉的县级市。临安市自2005年启动 "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工作以来,以"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点,先后编制多项规划,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城乡绿化一体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区绿化美化、兴林富民等五大工程,关停一大批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印染、造纸、电镀企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55%,江、河、湖水岸绿化率达82%,公路主干道绿化达82.9%,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9平方米,城市森林的自然度达到0.52。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12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市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绿化示范村"、"园林绿化村"和"林业生态经济双赢村" 70个,森林旅游景点19个。
【白沙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典型】 2007年,由15家中央新闻媒体组成的林权制度改革采访团,对太湖源镇白沙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7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浙江白沙靠山吃山,25年走出现代林业新思路》为题报道白沙村林权改革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播放,中央七套制作专题节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媒体发表大幅的宣传文章,《中国绿色时报》、《农村信息报》等行业报头版头条刊登白沙林改文章。
【首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在临安举行】 首届中国杭州竹笋节由杭州市政府主办,杭州市农办、杭州市林水局、临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竹笋节包括开幕式、经贸洽谈、竹笋推介、产业论坛、竹乡风情摄影比赛、竹乡农家生态游、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内容,其中开幕式和产业论坛由临安市人民政府承办。2007年11月13日,在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举行开幕式,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为开幕式发来贺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林,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王良仟,省林业局领导出席开幕式。14日,举行中国杭州竹笋产业高端论坛暨2007国际竹子研讨会,来自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科院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150名专家就竹笋产业发展和现状作演讲和学术交流。
【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到临安市考察】 2007年4月,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古珍博士带领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卢旺达、荷兰等8个国家代表组成的中国竹业考察团到临安市考察。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太湖源镇万亩竹笋基地、白沙村新农村建设和康鑫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听取有关竹子专家对全市竹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的讲解,对临安市重视竹产业的栽培与加工利用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林场协会会长沈茂存到临安调研国有林场工作】 2007年6月,中国林场协会会长、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沈茂存一行3人到临安市就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及现代国有林场规划建设问题进行调研。沈茂存一行实地考察昌化林场、天目山林场,听取临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征求对即将出台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参考提要》的意见和建议。(盛恩浩)
绿化造林
【概况】 2007年,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20632亩,是省年度任务18000亩的114.6%,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完成封山育林8815亩,中幼林抚育32729亩,培育造林用苗221亩。完成山核桃生态化经营示范林12237亩,改造雷竹退化林14158亩、毛竹低产林12236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54.16公里,完成阔叶林发展项目3034亩。全面完成省级公益林分类补偿试点工作,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杭徽高速景观林带改造工程。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锦城街道石桥村、高虹镇新德村、横路乡谢家村桥、潜川镇高坪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4个(太湖源镇梅家村、太阳镇大地村、藻溪镇闽坞村、乐平乡七坑村)、临安市园林绿化村14个、生态经济双赢村15个、花园式单位10家,累计完成省绿化示范村10个、杭州市园林绿化村15个、临安市园林绿化村43个、临安市花园式单位66家。
(盛恩浩)
【省级公益林分类补偿试点工作】 2007年,按照基本档、提高档两类标准对全市省级重点公益林进行分类补偿。全市有23个乡镇(街道)、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有天目山林场等26个单位有提高档公益林,面积47.18万亩,占省重点公益林面积48%,涉及村庄175个,占省重点公益林总村庄数50%。基本档面积511755亩,占省级重点公益林总面积的52%。(叶苏芳)
【森林公园管理】 2007年,建立森林公园联系员制度,定期上报公园建设和经营情况。太湖源省级森林公园和昌化省级森林公园建立森林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太湖源森林公园完成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昌化森林公园制订完成省级森林公园的总体实施方案。
【启动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市创建工作】 2007年6月,临安市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浙江林学院、省林业局、杭州市林水局的有关专家,以及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林业局负责人出席会议,审定并原则通过《临安市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规划以现代林业体系建设为框架,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理念,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提升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到2015年,全市形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管理先进、内涵丰富的现代林业体系,辐射、带动浙江省乃至全国林业现代化建设。该《编制大纲》的通过标志全市创建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市工作正式启动。
(朱永军)
资源保护
【概况】 2007年,全市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蓄积量13.36万立方米,毛竹174.5万支。加强林木采伐和流通管理,制定《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规定》、《毛竹采伐和流通管理办法》,采伐证全部实行网上开证。全市共办理征占用林地项目115起,征占用林地215.7公顷。加强野生动植物管理,完成猎捕证验审,验审率96%以上。建立东坑金钱松自然保护小区,在林家塘金钱松保护小区内安装避雷针,保护古树名木免受雷电攻击。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临安市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全年发生森林火灾4起,受害森林面积12.95公顷,受害率0.05‰。组织开展"禁种铲毒"、"绿剑一号"、"绿盾二号"等专项行动,查处各类森林刑事案件8起,林业行政案件519起。开展"十年无森林火灾乡镇、二十年无森林火灾村"评选活动,上甘街道、三口镇、千洪乡、新桥乡、大峡谷镇5个乡镇(街道)被评为"十年无森林火灾乡镇",锦城街道横街村等97个村被评为"二十年无森林火灾村"。(徐卫南)
【编制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2007年,为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市林业局组织开展全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规划一期建设用地2452.99公顷,二期建设用地2859.19公顷,预留远期建设用地5878.49公顷,基本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低丘缓坡林地的需求。全市确定10个区块为低丘缓坡重点开发区块,面积36.4平方公里,涉及低丘缓坡林地37735亩。 (傅惠昌)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通过专家审定】 2007年3月,临安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通过专家组的审定。审定组的专家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院、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林业局、浙江林学院、杭州市林水局等单位。临安市于2004年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旨在查清全市的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与分布情况,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分析调查间隔期森林资源变化动态,掌握森林资源消长规律和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403.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2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76.55%,活立木总蓄积858.9万立方米,乔木林林种结构合理,质量较好。与"九五"期间森林资源的调查数据相比,全市森林资源呈现良好地增长态势,无论是森林覆盖率还是活立木的蓄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林种结构趋向优化。
【开展林地保护管理法规宣传月活动】 2007年,开展以"规范林地征占用行为,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利用"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通过召开法规培训班、树立大型宣传牌、印发宣传手册、悬挂横幅等形式,对林地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对全市2006年以来林地征占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乱占滥用林地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共发放资料6600余份,张贴标语1万余张,查处案件86起。
【《临安市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2007年12月,临安市政府召开《临安市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成果评审会。审定组的专家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林业局、浙江林学院、杭州市林水局等单位。评审组认为方案分析评价准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指导临安市集体林森林经营,非常符合临安市林业发展的实际。临安市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始于2006年11月,历时1年时间。方案分基本情况、森林资源分析与经营评价、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森林功能区划与分类经营、森林经营规划、森林采伐设计、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森林游憩、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设施与经营能力建设、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11个方面。
(陈康民)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重点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三大工程建设。全市共投入森林消防建设资金356万元,购置扑救运兵车1辆、消防阻燃服装290套、风力灭火器4台、灭火水枪12支、二号工具、柴刀、工兵铲、锄头等1257把;新建生物防火林带54.16公里,面积1625亩;完成龙塘山无线中继台和清凉峰管理局座机的安装调试和天目山保护区视频监控与市森林消防指挥中心监控室的并网连接。
(梁建迎)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 2007年,全市发生各种病虫害面积67406亩。其中,山核桃花蕾蛆20090亩,干腐病10190亩,蚜虫7040亩,栗绛蚧240亩,梨园蚧160亩,瘿螨1410亩,叶螨3470亩,华竹毒蛾500亩,木尺蠖等食叶害虫23950亩,松材线虫病356亩,枯死松树254株。成灾面积356亩,成灾率0.108‰;防治作业面积66056亩,无公害防治面积64800亩,无公害防治率99%,其中山核桃食叶害虫物理防治率100%。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与日本松干蚧等目标虫种监测面积130.24万亩,监测率100%。花卉种苗产地检疫面积5325亩,产地检疫率达98.6%。 (詹森梁)
【林业种子种苗】 2007年,审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户55家,其中新审批生产经营户17家,全市持有效许可证的生产经营户150家。发放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54本、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55本。完成造林余缺苗调剂工作,调入木荷等阔叶树苗6万余株,国外松苗8万余株。
(梅爱君)
【8株银缕梅回归临安】 2007年1月,通过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办案追回的8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缕梅,被定点移植到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标本园,林学院专门制作石碑以志纪念。该批银缕梅原生长在马啸乡浙川村,被某村民非法采挖变卖。银缕梅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与恐龙同时代,距今已有约6500万年历史,是仅存中国的活化石树种,分布极少。 (陈有强)
林业产业
【概况】 2007年,全市共申报省、杭州市级林业项目28个,争取各类补助资金1530万元。验收合格林业示范园区12个,其中,毛竹笋材两用林示范园区5个,雷竹丰产高效示范园区2个,山核桃生态化经营园区5个。建成高产高效示范基地47个,其中,退化雷竹改造示范基地7个,毛竹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2个,笋干竹丰产示范基地8个,优良竹种引进推广示范基地2个,山核桃产业示范基地14个,香榧产业化示范基地4个。
全市竹笋投产面积88.7万亩,比上年增加3.2万亩,增长3.7%;竹笋总产量25.93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24%;产值6.02亿元,减少0.38亿元,下降5.9%。山核桃总产量1.05万吨,比上年增加2132吨;总产值14.4亿元,增加2.4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47.53亿元,增长12.3%,其中一产产值16.9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4100元。新增"三峰"竹地板、"世外桃源"山核桃、"浙福"水煮笋3个省名牌产品。完成天目笋干、天目雷笋、临安山核桃3个证明商标和天目手剥笋集体商标的申报工作。通过QS认证的山核桃、竹笋加工企业82家。新增於潜兴民竹笋专业合作社、横路谢家桥苗木专业合作社、於潜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浙昌石笋专业合作社5家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岛石湖山核桃产业合作社被评为浙江省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
(盛恩浩)
【《临安市香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2007年12月,《临安市香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规划》构建"一核、二带、三区、四旁"为重点的香榧产业区域布局:"一核"即建立以横畈镇为"核心"的良种壮苗繁育基地,"二带"即建立南、北两条高山香榧适生带,"三区"即建立东部退化竹林改造、中部低效林改造、西部山核桃林套种三大种植模式示范区;"四旁"即利用屋旁、地旁、路旁、溪旁闲置地散生发展香榧。规划到2020年,临安形成10万亩香榧林;到2028年,香榧产业年产值达6亿元,成为临安农民继竹笋、山核桃之后的第三棵"摇钱树"。
(沈振明)
【开展山核桃采收人身意外伤害互保救助】 2007年,由临安市山核桃产业协会牵头的山核桃采收人身意外伤害互保救助在全市展开。根据《临安市山核桃采收人身意外伤害互保救助章程》及《山核桃采收人身意外伤害互保救助实施细则》规定:凡属临安市范围内有山核桃的农户均可自愿以交纳互保金的形式参加互保救助。被救助对象包括户主、家人、雇工,包括意外伤害身故救助、意外伤害伤残救助、意外伤害住院医疗救助。每年交纳150元的互保金,发生意外每户最高可得到10万元经济补偿。
(刘 微)
【临安市被国际竹藤组织列为实习基地】 2007年,临安市被国际竹藤组织列为实习基地。国际竹藤组织是一个以保护环境、消除贫困、发展产业为宗旨,通过确定和实施以竹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全球性战略,提高竹藤资源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国际组织,与世界50余个国家的政府、私人和非营利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国际影响力日趋广泛。国际竹藤组织实习基地落户临安市后,将会有更多国家的学员到临安交流学习,共同促进全市竹产业、竹文化的发展。(盛恩浩)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