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日期:
2010-08-11 15:47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5)文化·新闻


文化事业


【概况】 2004年,市文化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市有204支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村,开展活动近千场。组织元宵灯会、送文化下乡、“三江”歌手大赛、纪念市政协成立20周年等大型文艺活动。第三届“森博会”期间,主办“吴越风情”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协办森博会开幕式综艺晚会、鸡血石邮票首映式、森博会闭幕式暨全国三项铁人邀请赛等活动。民间艺术节目“猪八戒背媳妇”再次走出国门,参加法国尼斯狂欢节;《乐平蚕龙》、《五凤朝阳》参加“西博会”狂欢节,获最佳表演奖。
    文化下乡点多面广。全市分15个点,共演出40多个节目,送去3000幅书画作品、800册科技书籍,展出20余块图板,参加下乡活动人员近200人,观众近万人。引导企业参与文化下乡活动,免费送电影到全市三分之二自然村。
    市图书馆全年接纳读者8万人次,外借图书10万册(次),收集地方文献50种400册;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读爱国主义教育书”征文等10多次读书征文活动;调整藏书书库,选出几万种馆藏经典著作,实现开架借阅;做好资源共享工程,与杭州市图书馆通过虚拟专网连接,实现杭州地区九馆“一证通”。钱王陵园全年接待各类旅游团队953个,游客10?5万人次,门票收入66万元;对全市老年人和儿童实行免费游园,同时获得全市唯一一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完成临安剧院、市文化音像发行服务站、临安市越剧团三家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在杭州地区走在前列。
    文化市场以“标本兼治,长效管理”为目标,全年出动稽查人员205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户)4045家(次),立案查处违规经营单位54家,其中吊销许可证5家,没收非法出版物12922盒(册),非法电路板57块,赌博机13台,非法游戏机17台,取缔黑网吧等非法文化经营单位55家,取缔非法演出17次,联合执法22次;组织文化经营单位负责人法律法规培训10次,累计培训487人次。
    全年实施6处较大建设工地的施工跟踪调查,抢救性清理各建设工地发现的古墓葬31座,清理出土西汉至明清时期的瓿、壶、钵等各类器物95件,收缴取土工程中发现的唐代铜镜、新石器石钺等文物5件,征、采集香炉等流散文物24件。在已经加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三槐堂、?德堂、敦伦堂、陈家祠堂的维护;中止迫近康陵保护范围的石宕开采;实施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河桥老街的环境整治,恢复街区传统风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日报》纪念馆建成开馆,成为全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工作,昱岭关、天目窑、天目山和尚灵塔群、婆留井、陈家祠堂等五处较突出的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文本已呈报省政府,目前已通过省文物局初步审核。
    湍口镇投资70万元建造新文化中心楼,河桥镇投资20万元改建文化楼,西天目乡、横路乡分别投资40万元用于创建硬件设施。四乡(镇)均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验收。临安市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综合试点县。

【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 2004年7月30日,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肯定了近几年来全市文化工作的成绩,强调吴越文化名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名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出台《临安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若干意见》,为文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物质保障。

【《临安水龙》获全国“群星奖”】 2004年9月25日,在宁波大剧院揭晓的全国七个舞蹈类“群星奖”中,《临安水龙》榜上有名。“群星奖”是1991年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是专门奖励由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作者创作的文化艺术作品。2004年是全国“群星奖”评比制度改革的第一年,“群星奖”与少儿艺术专业奖“蒲公英奖”合二为一,纳入中国艺术节评奖,由每年评选一次改为三年评选一次,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000多个节目和作品角逐这一全国群众文化的最高奖项。“群星奖”是临安市群众文化艺术历史上获得的最高奖项,突出展示了临安民间艺术的内在实力。

【举办“吴越风情”广场文化艺术节】 “吴越风情”广场文化艺术节是森博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央视3台的“激情广场大家唱”、中国京剧院的“森嘉之声红色经典现代京剧演唱会”、“锦城之夜全市文艺汇演”三项活动组成。整个活动参与人次逾8万,为森博盛会营造了良好氛围。“激情广场大家唱”由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8次,扩大了临安对外宣传力度。

【举办杭州市第17届“三江”歌手大奖赛】2004年6月11日,杭州市第17届“三江”歌手决赛在临安剧院举行,有来自临安、淳安、富阳、建德、桐庐的27位歌手参赛。临安选手徐斌、陈秋晨等组合,桐庐县文化馆选送的陈安等组合获一等奖,同时临安市还获得2个二等奖、1个优秀组织奖和辅导奖。为办好这次大赛,市文化局先分锦城、玲珑、於潜、昌化昌北四片进行预选赛,马啸、太阳、藻溪、玲珑、上甘、青山等乡镇(街道)还举行了乡镇预选赛,参赛人数达500余人。4月29日,在临安剧院举行临安市“十大歌手”决赛。

【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 此次普查以“查清资源、明确方向、搞好规划、规范管理”为目标,内容包括民间戏曲表演艺术、民间造型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制作和技艺等方面。普查涉及全市26个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均成立包括分管领导、文化站长、老艺人、村干部等人员组成的普查小组。为提高普查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专程聘请省、市专家前来授课。100多名普查员对全市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地毯式的普查。据不完全统计,采访老艺人2000余人次,收录民间艺人89位,灯彩表演45个,民间造型艺术44个,民间灯彩表演节目种类300余个;发现许多极具保护价值的项目,如西天目“九龙灯”、板桥“人龙”、东天目“花灯”、昌化“罗汉”以及昌化民间编织工艺等;取得昌北民歌民谣、湍口睦剧和目莲戏等一批濒临失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编辑成《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料普查汇编》(临安卷)。

【《猪八戒背媳妇》赴法国表演】 2004年2月12~23日,受法国尼斯市旅游局邀请,青山湖街道民间艺术节目“猪八戒背媳妇”赴法参加尼斯狂欢节表演,该节目根据中国传统剧目《哑背疯》改编而成,表演者上半身造型为农村妇女,步态模仿猪八戒。滑稽的造型、精彩的表演引起尼斯市民的热情关注,成为尼斯狂欢节的一个亮点。2003年,该节目在西博会狂欢节中获最佳表演奖和创意奖。

【旧石器考古获重大发现】 2004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森水,中国科学院专家罗志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新民和市文物馆联合组成的旧石器考古调查组在临安进行为期一周的旧石器考古调查。调查组沿杭昱公路,对苕溪、天目溪、昌化溪流域附近的20余处建设施工现场、砖瓦厂和洞穴进行甄选探寻,在玲珑街道、於潜镇、太湖源镇5个取土工地发现具有旧石器时代典型特征的石核、石片、砍砸器、石球、刮削器、手镐等打制石器22件,其中形成期最近的在1?2万年前,具有网红土层特征的石器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这些旧石器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临安旧石器遗存的空白。

【《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开馆】 《民族日报》是1939年1月5日在临安於潜镇鹤村创办的一张以宣传抗战为主要内容的四开铅印报纸,办报初期实际上由地下党控制,在60余名工作人员中,有地下党员30余人。《民族日报》社多次经受侵华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两次被国民党顽固派改组,8次迁徙社址,1945年9月在杭州终刊。《民族日报》记录了新闻先驱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修复旧址有重要意义。1988年,临安县政府将《民族日报》社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9年拨出专项经费对旧址进行征用。1999年至2000年,临安市政府再次筹集经费近30万元,依照“修旧如旧,维持原有格局”的原则,对濒危的旧址建筑进行全面修缮。2002年,临安市政府全面开展对《民族日报》文献、史料实物的抢救性征集。2004年是《民族日报》创刊65周年,国庆期间,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完成国保单位记录档案工作】 2004年,市文物馆完成2处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编制文字卷、图纸卷、照片卷、拓本及摹本卷、保护规划卷、文物调查考古发掘资料卷、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卷、文物展示卷、电子文件卷、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书卷、大事记卷、参考资料卷、论文卷、图书卷等26卷,并通过专家评审。

(卞建兴)


文学艺术


【概况】 2004年,市文联举办庆“元旦”书画展、民间艺术展、市政协成立20周年书画摄影展、“创国卫”摄影展、生态市建设摄影展、梅鹊《西欧掠影》、郑龙华《风光物语》摄影展、老年诗词、书画、花卉展等各类活动20余次。与市委主要领导一起慰问了文艺界老同志;主动和《中国民间艺术》百集电视剧剧组联系到临安拍摄民间艺术;先后到吴江、嵊州、萧山、富阳等地学习取经,接待西宁、青岛、吴江、海宁等省内外县(市)文联,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方志恩与国学大师文怀沙、文物鉴定大师杨仁恺等人联合举办“当代书画名家七人联展”;王江松的草书册页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这是他继上届获奖后第二次入展;巴利平有2件行书作品分别入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和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俞志平的作品《山村一隅》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版画部分;俞志平、柴鸿钧、王国平的作品分别在杭州市第五届风情画展中获得金、银、铜奖;郑兵的《豆腐作坊》、章国华的《老船工》获陕西户县全国农民画联展优秀奖;陈洁的作品《苦读》获全国政协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郑龙华的两件作品分别获浙江省残疾人书画摄影大赛金、银奖;《临安水龙》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群星奖”;汪新妃在国际小戏艺术节中参与睦剧小戏《月圆曲》表演并获金奖;程行获得杭州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杭州市文艺突出贡献奖”;钱高潮的《财运亨通》获“2004·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另外,民间文艺协会出版了《大明山故事》一书,张爱萍与杭州市文联签约出版了长篇小说《薄地厚土》。

【召开临安市第五次文代会】 2004年12月27~28日,临安市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市领导王坚、方建生、方金贵、肖锡坤、章根明、王宏、周少舟等出席会议,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蒋建东,省文联党组成员、组联处处长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杨培泽及杭州地区县(市)文联负责人到会祝贺。市委副书记王宏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市文联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就如何做好今后五年文联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市文联主席潘承文作了题为《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繁荣和发展临安文艺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第五届文联委员、常委、副主席、主席,潘承文当选为新一届文联主席,赵亚琴、方英儿当选为副主席。

【举办首届“天目颂”合唱节】 2004年6月26日,临安市首届“天目颂”合唱节决赛在临安剧院举行,共有来自全市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不同年龄段的16支合唱团参赛。经过角逐,锦城街道“宸鹰”艺术合唱团获一等奖,天目高级中学“天籁之声”合唱团、市农业局合唱团获二等奖,党群机关合唱团、於潜镇机关合唱团、银铃合唱团获三等奖。另外有十支团队获优秀奖,烟草专卖局获贡献奖,昌化镇机关合唱团、市工商分局合唱团、板桥乡合唱团、市老年大学合唱团获组织奖。部分参赛队在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大会上进行了汇报演出。

【举办第三届森博会纪实摄影大赛】 为宣传和展示森博会期间的各项内容,真实记录各个活动场景的盛况和每个精彩瞬间,为森博会留下一批珍贵的图片资料,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举办第三届森博会纪实摄影大赛。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800余幅。经过省市有关专家的认真评选,共有100余幅作品入选,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4件,优秀奖28件。

【第四届政府文艺奖颁奖】 2004年12月27日,在市政府会议中心举行了第四届政府文艺奖颁奖仪式,共有62件作品、67位作者获奖。参见“附录”栏目。

【举行《苍茫云海间》首发式】 2004年5月15日,市文联举行《苍茫云海间》首发式暨缅怀蔡涉同志座谈会。蔡涉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部分文艺界人士共20余人参加会议。蔡涉,浙江余杭人,16岁参加革命以后一直定居临安,曾任临安市文联第一任主席,新编《临安县志》主编,一生著书述史修志,1998年因心脏病突发猝逝。《苍茫云海间》系蔡涉学生黄婷为他整理出版的遗作,由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举行《千古一族》首发式】 2004年9月6日,市文联组织了《千古一族》首发仪式,来自文艺界的30余名人士参加活动。《千古一族》由陶福贤编著,历时十余年收集资料。该书由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作序。全书分为七个栏目,分别记载钱氏三代五王“保境安民、善事中原、纳土归宋”的国策及钱氏后裔尊教重学、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各类事迹,上溯彭祖,下追当今钱姓有识之士。该书由京华出版社出版。

【举行《吴越钱王》首发式】 2004年10月29日,市文联与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钱王祠举办《吴越钱王》首发式。该书由市文联葛伟执笔,以文物史料、民间传说、风景名胜三方面内容组成,采用散文结构的文体形式,配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图片,全面展示吴越国三代五王建国到纳土归宋的整个历史过程。该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举行《天目流风》首发式】  2004年12月27日,举行了《天目流风》首发式。《天目流风》收集了临安近年来发表的散文、诗歌、小说、儿童文学等作品100余篇,大部分作品具有吴越大地特有的乡土气息和人情风味,充分展现了全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背景,同时体现了全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良好的创作心态。该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吴越》杂志】 2004年,《吴越》共刊出4期,发表文艺作品百余篇,计30余万字。一年来,本着提高杂志质量,发现、培养人才的目标,组织召开了《吴越》创作座谈会和青年作者、文学爱好者笔会,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

(孙宏雷)


广播电视


【概况】 2004年,广播电视新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突出宣传临安在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缓解要素制约,扎实推进“强市、名城、胜地”建设的主要成就;重点报道“三农”、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完成市委第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市人大、市政协“两会”的宣传;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力度。先后开展贯彻“两会”精神、“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打造“平安临安”、市政协成立20周年和人大制度建立50周年等30多项重大主题报道。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调改。临安电视台《临安新闻》节目进行全新改版,节目长度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播出次数从3次增加到6次;新开设新闻专题节目《视线》,恢复《天目警界》栏目,推出《民情热线》、《每周质检》和《旅游信息》等专栏;临安人民广播电台自办节目时间从8小时增加到14小时,播出方式从以录播为主转向以直播为主,逐渐形成《生活百事》、《咖啡音乐》等品牌栏目。先后与西湖明珠频道、西湖之声电台、浙江电台城市之声联合举办“全国越剧票友大赛获奖节目”送戏下乡、“我为‘七一’献热血”闭幕式、第三届森博会闭幕式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现场直播等活动(见表27~28)。
    按规划逐步实施网络升级改造。在新建住宅小区开展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对南苑二区等老城区实施网络宽带750兆升级改造。以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村村通有线电视”为重点,实现全市651个行政村全部通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电视通村率、入户率明显提高。有线数字电视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3月与杭州同步推出数字电视。及时对昌昱高速公路、华光潭水库工程等市重点工程所涉及的有线电视管网进行迁移改道。
表27:

临安电视台节目时间表

(2004年1月1日起实行)

07:00重播《临安新闻》
07:15歌曲
07:30电视剧
08:20TV直销
09:00重播《临安新闻》
09:15重播昨晚电视剧
11:00重播专题
11:15动画片
11:35广告
12:00重播《临安新闻》
12:15小品文艺
13:00电视剧
16:30广告文艺
17:30专题
18:00广告文艺
18:10动画片
18:25TV直销
18:40《临安新闻》
19:00转中央台《新闻联播》
19:35专题:《视线》(周一、周二)《金桥》(周三、周四)《天目警界》(周五、周六)《健康之友》(周日)
20:00电视剧
21:00重播《临安新闻》
21:15电视剧
22:30重播《临安新闻》
22:45晚间影院
24:50全天结束

表28:


临安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时间表

FM96?4兆赫(2004年1月1日起实行)

时 间周一至周日
5:50-6:00开始曲预告节目
6:00-6: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6:15-6:30天目晨曲、气象、广告
6:30-7:00*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7:00-8:00*浙江台《浙广早新闻》
8:00-8: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8:15-8:30广告、文艺、气象
8:30-9:00《评书联播》
9:00-9:30音乐欣赏 周六9:00-10:00《音乐隧道》周日《城市传播》
9:30-10:00《健康指南》一、三、五

《信息电波》二、四
10:00-10: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周六10:00-11:00《女性空间》
10:15-11:00《生活百事》一至五
11:00-11:30《空中服务网》一至六
11:30-12:00《对农村广播》首播二、四、六 周日《午间音乐》

*《海楠说农村》浙台一、三、五
12:00-12: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12:15-12:40一《三百六十行》首播、二《生命与水》三《建设之声》、四《绿色世界》、五《金叶天地》、《人口与计生》、六《今日交通》、日《土地纵横》
12:40-13:00《广告、文艺》
13:00-14:00《汽车杂志》
14:00-15:30《咖啡音乐》 周日16:00-17:00《箐箐校园》
15:30-16:00《夕阳无限好》
16:00-16:30《评书联播》
16:30-17:30《戏曲天地》 周日17:00-18:00重播《女性空间》
17:30-18:00《欢乐小世界》
18:00-18:15首播《临安新闻》
18:15-18:40《三百六十行》重播(同中午)
18:40-19:30《情未了热线》一至日
19:30-20:00《对农村广播》二、四、六

《空中服务网》一、三、五日
20:00-20:30*中央台《全国新闻联播》
20:30-21:00《空中服务网》
21:00-21: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21:15-21:55《走进晚风》
21:55-22:00气象、结束曲
22:00 全天播音结束

注:每周二下午13:00-17:20停机检修,*号为转播上级台节目。 广播电视实现全年安全正常播出。在全国两会期间、重大节日、重要时段和敏感时期,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平台“发射、接收、传输”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播出率达国家甲级标准。投资90多万元,在临安电视台安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
    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办发〔2004〕11号文件精神,推进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工作。6月,实现全市26个乡镇(街道)传输网络有序整合。在原广电服务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临安市广播电视器材采购中心,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器材采购、供应的管理。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工作坚持日常监管与重点清查相结合,强化行业管理。11月,开展全市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

【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管理体制调整】为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广电网络平台,推进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工作,2004年6月,市广播电视局根据临政发〔2004〕137号文件,对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人、财、物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实行垂直管理,真正形成了上下贯通、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全市一张网”。完成对全市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财务审计和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资产的全面评估。

【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 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是临安市政府2004年十件实事之一。市广电局作为工程责任单位,对工程规划、器材采供、具体施工实施全面严格管理。2004年3月至10月,经过近8个月紧张施工,共架设光缆140公里,开通高山村、新建村等15个偏远山区行政村1400余户有线电视,解决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提前完成“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
【组织“走进临安,走进天目山”电视采风活动】 “走进临安,走进天目山”大型电视采风活动是第三届森博会的重要项目。2004年9月16~21日,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30家电视台带着“唐昌古镇河桥”、“大树王国天目山”等30个采访选题,到临安经济开发区、天目山风景旅游区等地对临安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采访,通过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的形式,全面详尽地反映临安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10月,30家电视媒体陆续播出所拍摄的专题片。11月,临安电视台开辟“外地媒体看临安”专题,集中展播这些电视专题片。

【昌北中心机房搬迁】 为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质量,2004年9月,市广电局将1550兆传输信号开通至岛石镇,并同时将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昌北中心机房从大峡谷镇搬迁至岛石镇,分三路将信号送到岛石镇、大峡谷镇和新桥乡,确保昌北地区绝大多数群众能收看到像锦城城区一样清晰的电视节目。

【启用新记者证】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2004年11月,临安广播电视台首批40名记者启用新记者证。新记者证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统一编号,所有记者证均可通过“中国记者网”进行查验审核。

【开展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根据中央综治办、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对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问题加强综合治理的通知》要求,2004年11月,市广电局会同市综治办开始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至年底,共出动稽查人员100余人次,进行非法地卫接收设施稽查23次,拆除71只,有效遏制擅自接收境外卫星电视的现象。


(叶浩然)


档案工作


【概况】 2004年,市档案馆共接待查阅档案897人次,利用档案资料1571卷次,复制和摘录档案资料4526页。现行文件中心接待查阅咨询近1000人次,利用文件50余件次。接收各类档案15936卷件,其中按卷整理12752卷,按件整理3184件;收集整理图书资料230余册;接收第三届森博会资料300余件;现行文件中心收集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文件2587件,资料30余册。编写了《临安历史上的今天》(7万余字)、《临安县二轻系统干部任免文件汇编》(5万余字)和2004年档案利用效果实例30个。

【开展档案宣传月活动】 2004年9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17周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档案宣传月活动。组织宣传车,在锦城、於潜、昌化等主要街道沿街宣传,悬挂横幅20余条;组织全市200余人参加浙江档案网和《杭州日报》上的档案法知识竞赛,24人获奖;上街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档案业务咨询服务,接待咨询60余人次,向市民发放档案宣传资料100余册、现行文件目录100多份;召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探讨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思路,并发放档案管理和业务资料80余册。

【档案目标管理】 2004年,全市共有49家单位的档案管理通过省、市级目标认定,其中市纪检委通过省一级认定;潜川镇政府、湍口镇政府、玲珑街道办事处、市统计局通过省二级认定;三口镇政府、板桥乡政府、乐平乡政府、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三级认定;昌化中学、锦城一中、锦城三中、昌化镇第二小学达杭州市一级标准;昌化职高、城南小学、西林小学、城北小学、石门小学、东天目中心学校、杨岭中心学校、上甘中心学校、塔山中心学校、马山中心学校、紫水中心学校、板桥乡初级中学、告岭初级中学、凌口小学、横塘小学、太阳镇中心小学、堰口中心学校、方元小学、景村小学、西天目乡中心学校、横路乡中心学校、千洪乡中心学校、湍口镇中心小学、顺溪小学、洲头小学、仁里中小学、呼日小学、上溪中心学校、龙井桥中心学校、鱼跳中心学校、於潜镇中心幼儿园达到杭州市二级标准;市广播电视局、市水利水电局、市青山殿水电开发公司、浙江汇锦集团、里畈水库管理处达到杭州市级标准。

【社区建档率100%】 2004年,通过以会代训和多次上门开展指导服务,锦城街道所属各社区按照“四有”标准,落实人员、经费,开展建档工作。至年底,所属11个社区全部建档,建档率100%,社区档案案卷总数为527卷,386件次。

【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  2004年,一是开展馆藏档案的条目录入工作,至年底共录入机读条目27413条,其中案卷级1005条,文件级26408条。二是开展“临安档案”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栏目增加至16个,更新网页15次,发布动态信息24条。三是建立局域网,实现了馆内档案资源信息的共享。

(徐 辉)


新闻传媒中心


【概况】 2004年,面对县(市)党报整顿后《临安日报》停刊的严峻形势,转换观念,实现机构转型,成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创办《今日临安》,开通临安新闻网,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
    全年宣传报道一是把握正确导向,突出报道重点。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和市领导重要活动,报道全市政治、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如市委全委会、“两会”、“创国卫”、“机关效能建设”、“森博会”、“平安临安”、“工业经济”等内容都在当天编发;着力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尽量活泼版面,丰富内容。二是围绕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开设专题、专栏和开展系列报道。全年在《今日临安》和新闻网中开设各类专题、专栏20余个,主要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关注‘三农’”、“第三届森林资源博览会”、“以‘四个一流’推进工业经济”、“坚持执政为民,破除‘四难一差’”等。三是发挥市委、市政府指导工作的抓手作用,开辟专版,创新有效形式。专门就中心工作和重点、热点问题在《今日临安》推出《今日关注》,每周一期,报道中既有新闻事实,又有剖析,主要内容有创国卫建设的五小行业整治、效能建设、旅游整合、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汽车超载整治、洗车业有序管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煤气市场供应、防范街面犯罪等;对全市社会生活中的先进典型进行专访,推出《临安人物》版面,全年推出市财政局职工金小梅、原横路中心学校校长张建华、奥运参赛选手盛江、文化馆干部程行、为神五输送电源核心的胡伟民等。四是坚持“三贴近”,加大互动交流。在《今日临安》开辟“民情热线”、“百姓话题”、“街头一幕”、“阿兵看天”、“人间万象”等栏目;对有序用电、土地补偿、移民拆迁、森博会如何开等热点问题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政策宣传、引导。在新闻网上突出网络交互的特点,开设天目论坛、网上留言、在线投稿、彩信天地等栏目;推出中秋短信征集、天目使者短信评选、临安新十景评选、黄金周摄影赛等活动。
    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6月15日,专门召开宣传通讯员会议,各乡镇(街道)、部门的60多名通讯员参加培训。11月9日,邀请20多位副刊(专栏)作者,一起商讨副刊(专栏)如何办出特色,办出风格。

【成立新闻传媒中心】 随着《临安日报》的停刊,临安日报社也相应撤销,为确保市委、市政府信息的有效传递,原临安日报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方案,经市委研究决定,于2004年4月20日发文临委〔2004〕31号《关于建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的通知》,成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

【创办《今日临安》】 2004年2月4日,《今日临安》刊出第1期,至年底出版242期。《今日临安》每周五期,四开四版,一版为时政要闻;二版为综合信息;三版、四版为专刊、专栏,开设有“三农看台”、“卫生与健康”、“经济纵横”、“今日关注”、“旅游天地”、“理论与实践”、“临安人物”、“天目文苑”等栏目。5月,推出《今日资讯》,与《今日临安》同期出版。《今日临安》和《今日资讯》期印数最初为6000份,从6月起增加到10000份。《今日临安》、《今日资讯》实行免费赠阅,赠阅范围为市级机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学校、医院、重点企业、离休及部分退休老干部等。

【开通临安新闻网】 2004年7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文浙新办〔2004〕42号《关于开设“临安新闻”网页的批复》,同意由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整合临安新闻资源,创办临安新闻网。临安新闻网是以新闻类为主的综合性网站,主要职能是发布新闻、对外宣传、资讯服务、网上互动四个方面。网页主要设有临安政情、悠久历史、独特地理、吴越文化、丰富资源、城市建设、区域经济等栏目,突出临安地域特色,全面展示临安形象和风貌。开设新闻频道、专题频道、服务频道、互动频道、资讯频道五个频道25个栏目,在新闻频道和专题频道中设置有“今日临安”、“国际风云”、“中国新闻”、“体育世界”、“娱情直报”、“热点专题”、“三农看台”、“经济纵横”等。至年底,临安新闻网共发信息近万条,总计字数500万,网站日浏览量为1?5万人次,在alexa综合排名中位居浙江省县(市)新闻网首位。

(钱 钢)


编辑:曾南方



《临安年鉴(2004)》优秀撰稿人



金琴波(市委办)寿屹峰(市人大办)傅贤军(市委宣传部)于海燕(浙江林学院)陈朝晖(市建设局)张伟峰(市供电局)帅正义(市经发局)夏寅槐(市交通局)童铁江(市人事局)杜方云(市人民法院)郑美芳(市检察院)郁东升(市农业局)吴佳涛(市总工会)孙宏雷(市文联)沈伟南(市药监局)舒峦峰(市工商分局)胡景跃(市供销总社)郑 敏(市外经贸局)毛雅芬(市环保局)章绚宁(市卫生局)戴志宏(临安经济开发区)凌 冰(玲珑街道)许雪珍(高虹镇)滕小龙(於潜镇)周国华(潜川镇)王根贵(昌化镇)邵振根(河桥镇)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文化·新闻
发布时间:2010-08-11 15:47: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5)文化·新闻


文化事业


【概况】 2004年,市文化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市有204支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村,开展活动近千场。组织元宵灯会、送文化下乡、“三江”歌手大赛、纪念市政协成立20周年等大型文艺活动。第三届“森博会”期间,主办“吴越风情”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协办森博会开幕式综艺晚会、鸡血石邮票首映式、森博会闭幕式暨全国三项铁人邀请赛等活动。民间艺术节目“猪八戒背媳妇”再次走出国门,参加法国尼斯狂欢节;《乐平蚕龙》、《五凤朝阳》参加“西博会”狂欢节,获最佳表演奖。
    文化下乡点多面广。全市分15个点,共演出40多个节目,送去3000幅书画作品、800册科技书籍,展出20余块图板,参加下乡活动人员近200人,观众近万人。引导企业参与文化下乡活动,免费送电影到全市三分之二自然村。
    市图书馆全年接纳读者8万人次,外借图书10万册(次),收集地方文献50种400册;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读爱国主义教育书”征文等10多次读书征文活动;调整藏书书库,选出几万种馆藏经典著作,实现开架借阅;做好资源共享工程,与杭州市图书馆通过虚拟专网连接,实现杭州地区九馆“一证通”。钱王陵园全年接待各类旅游团队953个,游客10?5万人次,门票收入66万元;对全市老年人和儿童实行免费游园,同时获得全市唯一一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完成临安剧院、市文化音像发行服务站、临安市越剧团三家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在杭州地区走在前列。
    文化市场以“标本兼治,长效管理”为目标,全年出动稽查人员205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户)4045家(次),立案查处违规经营单位54家,其中吊销许可证5家,没收非法出版物12922盒(册),非法电路板57块,赌博机13台,非法游戏机17台,取缔黑网吧等非法文化经营单位55家,取缔非法演出17次,联合执法22次;组织文化经营单位负责人法律法规培训10次,累计培训487人次。
    全年实施6处较大建设工地的施工跟踪调查,抢救性清理各建设工地发现的古墓葬31座,清理出土西汉至明清时期的瓿、壶、钵等各类器物95件,收缴取土工程中发现的唐代铜镜、新石器石钺等文物5件,征、采集香炉等流散文物24件。在已经加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三槐堂、?德堂、敦伦堂、陈家祠堂的维护;中止迫近康陵保护范围的石宕开采;实施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河桥老街的环境整治,恢复街区传统风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日报》纪念馆建成开馆,成为全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工作,昱岭关、天目窑、天目山和尚灵塔群、婆留井、陈家祠堂等五处较突出的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文本已呈报省政府,目前已通过省文物局初步审核。
    湍口镇投资70万元建造新文化中心楼,河桥镇投资20万元改建文化楼,西天目乡、横路乡分别投资40万元用于创建硬件设施。四乡(镇)均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验收。临安市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综合试点县。

【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 2004年7月30日,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肯定了近几年来全市文化工作的成绩,强调吴越文化名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名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出台《临安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若干意见》,为文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物质保障。

【《临安水龙》获全国“群星奖”】 2004年9月25日,在宁波大剧院揭晓的全国七个舞蹈类“群星奖”中,《临安水龙》榜上有名。“群星奖”是1991年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是专门奖励由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作者创作的文化艺术作品。2004年是全国“群星奖”评比制度改革的第一年,“群星奖”与少儿艺术专业奖“蒲公英奖”合二为一,纳入中国艺术节评奖,由每年评选一次改为三年评选一次,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000多个节目和作品角逐这一全国群众文化的最高奖项。“群星奖”是临安市群众文化艺术历史上获得的最高奖项,突出展示了临安民间艺术的内在实力。

【举办“吴越风情”广场文化艺术节】 “吴越风情”广场文化艺术节是森博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央视3台的“激情广场大家唱”、中国京剧院的“森嘉之声红色经典现代京剧演唱会”、“锦城之夜全市文艺汇演”三项活动组成。整个活动参与人次逾8万,为森博盛会营造了良好氛围。“激情广场大家唱”由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8次,扩大了临安对外宣传力度。

【举办杭州市第17届“三江”歌手大奖赛】2004年6月11日,杭州市第17届“三江”歌手决赛在临安剧院举行,有来自临安、淳安、富阳、建德、桐庐的27位歌手参赛。临安选手徐斌、陈秋晨等组合,桐庐县文化馆选送的陈安等组合获一等奖,同时临安市还获得2个二等奖、1个优秀组织奖和辅导奖。为办好这次大赛,市文化局先分锦城、玲珑、於潜、昌化昌北四片进行预选赛,马啸、太阳、藻溪、玲珑、上甘、青山等乡镇(街道)还举行了乡镇预选赛,参赛人数达500余人。4月29日,在临安剧院举行临安市“十大歌手”决赛。

【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 此次普查以“查清资源、明确方向、搞好规划、规范管理”为目标,内容包括民间戏曲表演艺术、民间造型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制作和技艺等方面。普查涉及全市26个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均成立包括分管领导、文化站长、老艺人、村干部等人员组成的普查小组。为提高普查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专程聘请省、市专家前来授课。100多名普查员对全市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地毯式的普查。据不完全统计,采访老艺人2000余人次,收录民间艺人89位,灯彩表演45个,民间造型艺术44个,民间灯彩表演节目种类300余个;发现许多极具保护价值的项目,如西天目“九龙灯”、板桥“人龙”、东天目“花灯”、昌化“罗汉”以及昌化民间编织工艺等;取得昌北民歌民谣、湍口睦剧和目莲戏等一批濒临失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编辑成《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料普查汇编》(临安卷)。

【《猪八戒背媳妇》赴法国表演】 2004年2月12~23日,受法国尼斯市旅游局邀请,青山湖街道民间艺术节目“猪八戒背媳妇”赴法参加尼斯狂欢节表演,该节目根据中国传统剧目《哑背疯》改编而成,表演者上半身造型为农村妇女,步态模仿猪八戒。滑稽的造型、精彩的表演引起尼斯市民的热情关注,成为尼斯狂欢节的一个亮点。2003年,该节目在西博会狂欢节中获最佳表演奖和创意奖。

【旧石器考古获重大发现】 2004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森水,中国科学院专家罗志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新民和市文物馆联合组成的旧石器考古调查组在临安进行为期一周的旧石器考古调查。调查组沿杭昱公路,对苕溪、天目溪、昌化溪流域附近的20余处建设施工现场、砖瓦厂和洞穴进行甄选探寻,在玲珑街道、於潜镇、太湖源镇5个取土工地发现具有旧石器时代典型特征的石核、石片、砍砸器、石球、刮削器、手镐等打制石器22件,其中形成期最近的在1?2万年前,具有网红土层特征的石器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这些旧石器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临安旧石器遗存的空白。

【《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开馆】 《民族日报》是1939年1月5日在临安於潜镇鹤村创办的一张以宣传抗战为主要内容的四开铅印报纸,办报初期实际上由地下党控制,在60余名工作人员中,有地下党员30余人。《民族日报》社多次经受侵华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两次被国民党顽固派改组,8次迁徙社址,1945年9月在杭州终刊。《民族日报》记录了新闻先驱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修复旧址有重要意义。1988年,临安县政府将《民族日报》社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9年拨出专项经费对旧址进行征用。1999年至2000年,临安市政府再次筹集经费近30万元,依照“修旧如旧,维持原有格局”的原则,对濒危的旧址建筑进行全面修缮。2002年,临安市政府全面开展对《民族日报》文献、史料实物的抢救性征集。2004年是《民族日报》创刊65周年,国庆期间,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完成国保单位记录档案工作】 2004年,市文物馆完成2处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编制文字卷、图纸卷、照片卷、拓本及摹本卷、保护规划卷、文物调查考古发掘资料卷、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卷、文物展示卷、电子文件卷、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书卷、大事记卷、参考资料卷、论文卷、图书卷等26卷,并通过专家评审。

(卞建兴)


文学艺术


【概况】 2004年,市文联举办庆“元旦”书画展、民间艺术展、市政协成立20周年书画摄影展、“创国卫”摄影展、生态市建设摄影展、梅鹊《西欧掠影》、郑龙华《风光物语》摄影展、老年诗词、书画、花卉展等各类活动20余次。与市委主要领导一起慰问了文艺界老同志;主动和《中国民间艺术》百集电视剧剧组联系到临安拍摄民间艺术;先后到吴江、嵊州、萧山、富阳等地学习取经,接待西宁、青岛、吴江、海宁等省内外县(市)文联,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方志恩与国学大师文怀沙、文物鉴定大师杨仁恺等人联合举办“当代书画名家七人联展”;王江松的草书册页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这是他继上届获奖后第二次入展;巴利平有2件行书作品分别入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和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俞志平的作品《山村一隅》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版画部分;俞志平、柴鸿钧、王国平的作品分别在杭州市第五届风情画展中获得金、银、铜奖;郑兵的《豆腐作坊》、章国华的《老船工》获陕西户县全国农民画联展优秀奖;陈洁的作品《苦读》获全国政协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郑龙华的两件作品分别获浙江省残疾人书画摄影大赛金、银奖;《临安水龙》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群星奖”;汪新妃在国际小戏艺术节中参与睦剧小戏《月圆曲》表演并获金奖;程行获得杭州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杭州市文艺突出贡献奖”;钱高潮的《财运亨通》获“2004·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另外,民间文艺协会出版了《大明山故事》一书,张爱萍与杭州市文联签约出版了长篇小说《薄地厚土》。

【召开临安市第五次文代会】 2004年12月27~28日,临安市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市领导王坚、方建生、方金贵、肖锡坤、章根明、王宏、周少舟等出席会议,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蒋建东,省文联党组成员、组联处处长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杨培泽及杭州地区县(市)文联负责人到会祝贺。市委副书记王宏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市文联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就如何做好今后五年文联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市文联主席潘承文作了题为《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繁荣和发展临安文艺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第五届文联委员、常委、副主席、主席,潘承文当选为新一届文联主席,赵亚琴、方英儿当选为副主席。

【举办首届“天目颂”合唱节】 2004年6月26日,临安市首届“天目颂”合唱节决赛在临安剧院举行,共有来自全市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不同年龄段的16支合唱团参赛。经过角逐,锦城街道“宸鹰”艺术合唱团获一等奖,天目高级中学“天籁之声”合唱团、市农业局合唱团获二等奖,党群机关合唱团、於潜镇机关合唱团、银铃合唱团获三等奖。另外有十支团队获优秀奖,烟草专卖局获贡献奖,昌化镇机关合唱团、市工商分局合唱团、板桥乡合唱团、市老年大学合唱团获组织奖。部分参赛队在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大会上进行了汇报演出。

【举办第三届森博会纪实摄影大赛】 为宣传和展示森博会期间的各项内容,真实记录各个活动场景的盛况和每个精彩瞬间,为森博会留下一批珍贵的图片资料,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举办第三届森博会纪实摄影大赛。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800余幅。经过省市有关专家的认真评选,共有100余幅作品入选,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4件,优秀奖28件。

【第四届政府文艺奖颁奖】 2004年12月27日,在市政府会议中心举行了第四届政府文艺奖颁奖仪式,共有62件作品、67位作者获奖。参见“附录”栏目。

【举行《苍茫云海间》首发式】 2004年5月15日,市文联举行《苍茫云海间》首发式暨缅怀蔡涉同志座谈会。蔡涉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部分文艺界人士共20余人参加会议。蔡涉,浙江余杭人,16岁参加革命以后一直定居临安,曾任临安市文联第一任主席,新编《临安县志》主编,一生著书述史修志,1998年因心脏病突发猝逝。《苍茫云海间》系蔡涉学生黄婷为他整理出版的遗作,由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举行《千古一族》首发式】 2004年9月6日,市文联组织了《千古一族》首发仪式,来自文艺界的30余名人士参加活动。《千古一族》由陶福贤编著,历时十余年收集资料。该书由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作序。全书分为七个栏目,分别记载钱氏三代五王“保境安民、善事中原、纳土归宋”的国策及钱氏后裔尊教重学、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各类事迹,上溯彭祖,下追当今钱姓有识之士。该书由京华出版社出版。

【举行《吴越钱王》首发式】 2004年10月29日,市文联与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钱王祠举办《吴越钱王》首发式。该书由市文联葛伟执笔,以文物史料、民间传说、风景名胜三方面内容组成,采用散文结构的文体形式,配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图片,全面展示吴越国三代五王建国到纳土归宋的整个历史过程。该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举行《天目流风》首发式】  2004年12月27日,举行了《天目流风》首发式。《天目流风》收集了临安近年来发表的散文、诗歌、小说、儿童文学等作品100余篇,大部分作品具有吴越大地特有的乡土气息和人情风味,充分展现了全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背景,同时体现了全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良好的创作心态。该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吴越》杂志】 2004年,《吴越》共刊出4期,发表文艺作品百余篇,计30余万字。一年来,本着提高杂志质量,发现、培养人才的目标,组织召开了《吴越》创作座谈会和青年作者、文学爱好者笔会,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

(孙宏雷)


广播电视


【概况】 2004年,广播电视新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突出宣传临安在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缓解要素制约,扎实推进“强市、名城、胜地”建设的主要成就;重点报道“三农”、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完成市委第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市人大、市政协“两会”的宣传;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力度。先后开展贯彻“两会”精神、“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打造“平安临安”、市政协成立20周年和人大制度建立50周年等30多项重大主题报道。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调改。临安电视台《临安新闻》节目进行全新改版,节目长度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播出次数从3次增加到6次;新开设新闻专题节目《视线》,恢复《天目警界》栏目,推出《民情热线》、《每周质检》和《旅游信息》等专栏;临安人民广播电台自办节目时间从8小时增加到14小时,播出方式从以录播为主转向以直播为主,逐渐形成《生活百事》、《咖啡音乐》等品牌栏目。先后与西湖明珠频道、西湖之声电台、浙江电台城市之声联合举办“全国越剧票友大赛获奖节目”送戏下乡、“我为‘七一’献热血”闭幕式、第三届森博会闭幕式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现场直播等活动(见表27~28)。
    按规划逐步实施网络升级改造。在新建住宅小区开展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对南苑二区等老城区实施网络宽带750兆升级改造。以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村村通有线电视”为重点,实现全市651个行政村全部通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电视通村率、入户率明显提高。有线数字电视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3月与杭州同步推出数字电视。及时对昌昱高速公路、华光潭水库工程等市重点工程所涉及的有线电视管网进行迁移改道。
表27:

临安电视台节目时间表

(2004年1月1日起实行)

07:00重播《临安新闻》
07:15歌曲
07:30电视剧
08:20TV直销
09:00重播《临安新闻》
09:15重播昨晚电视剧
11:00重播专题
11:15动画片
11:35广告
12:00重播《临安新闻》
12:15小品文艺
13:00电视剧
16:30广告文艺
17:30专题
18:00广告文艺
18:10动画片
18:25TV直销
18:40《临安新闻》
19:00转中央台《新闻联播》
19:35专题:《视线》(周一、周二)《金桥》(周三、周四)《天目警界》(周五、周六)《健康之友》(周日)
20:00电视剧
21:00重播《临安新闻》
21:15电视剧
22:30重播《临安新闻》
22:45晚间影院
24:50全天结束

表28:


临安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时间表

FM96?4兆赫(2004年1月1日起实行)

时 间周一至周日
5:50-6:00开始曲预告节目
6:00-6: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6:15-6:30天目晨曲、气象、广告
6:30-7:00*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7:00-8:00*浙江台《浙广早新闻》
8:00-8: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8:15-8:30广告、文艺、气象
8:30-9:00《评书联播》
9:00-9:30音乐欣赏 周六9:00-10:00《音乐隧道》周日《城市传播》
9:30-10:00《健康指南》一、三、五

《信息电波》二、四
10:00-10: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周六10:00-11:00《女性空间》
10:15-11:00《生活百事》一至五
11:00-11:30《空中服务网》一至六
11:30-12:00《对农村广播》首播二、四、六 周日《午间音乐》

*《海楠说农村》浙台一、三、五
12:00-12: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12:15-12:40一《三百六十行》首播、二《生命与水》三《建设之声》、四《绿色世界》、五《金叶天地》、《人口与计生》、六《今日交通》、日《土地纵横》
12:40-13:00《广告、文艺》
13:00-14:00《汽车杂志》
14:00-15:30《咖啡音乐》 周日16:00-17:00《箐箐校园》
15:30-16:00《夕阳无限好》
16:00-16:30《评书联播》
16:30-17:30《戏曲天地》 周日17:00-18:00重播《女性空间》
17:30-18:00《欢乐小世界》
18:00-18:15首播《临安新闻》
18:15-18:40《三百六十行》重播(同中午)
18:40-19:30《情未了热线》一至日
19:30-20:00《对农村广播》二、四、六

《空中服务网》一、三、五日
20:00-20:30*中央台《全国新闻联播》
20:30-21:00《空中服务网》
21:00-21:15重播《临安新闻》、周一《一周要闻》
21:15-21:55《走进晚风》
21:55-22:00气象、结束曲
22:00 全天播音结束

注:每周二下午13:00-17:20停机检修,*号为转播上级台节目。 广播电视实现全年安全正常播出。在全国两会期间、重大节日、重要时段和敏感时期,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平台“发射、接收、传输”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播出率达国家甲级标准。投资90多万元,在临安电视台安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
    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办发〔2004〕11号文件精神,推进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工作。6月,实现全市26个乡镇(街道)传输网络有序整合。在原广电服务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临安市广播电视器材采购中心,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器材采购、供应的管理。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工作坚持日常监管与重点清查相结合,强化行业管理。11月,开展全市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

【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管理体制调整】为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广电网络平台,推进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整合工作,2004年6月,市广播电视局根据临政发〔2004〕137号文件,对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人、财、物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实行垂直管理,真正形成了上下贯通、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全市一张网”。完成对全市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财务审计和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资产的全面评估。

【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 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是临安市政府2004年十件实事之一。市广电局作为工程责任单位,对工程规划、器材采供、具体施工实施全面严格管理。2004年3月至10月,经过近8个月紧张施工,共架设光缆140公里,开通高山村、新建村等15个偏远山区行政村1400余户有线电视,解决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提前完成“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
【组织“走进临安,走进天目山”电视采风活动】 “走进临安,走进天目山”大型电视采风活动是第三届森博会的重要项目。2004年9月16~21日,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30家电视台带着“唐昌古镇河桥”、“大树王国天目山”等30个采访选题,到临安经济开发区、天目山风景旅游区等地对临安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采访,通过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的形式,全面详尽地反映临安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10月,30家电视媒体陆续播出所拍摄的专题片。11月,临安电视台开辟“外地媒体看临安”专题,集中展播这些电视专题片。

【昌北中心机房搬迁】 为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质量,2004年9月,市广电局将1550兆传输信号开通至岛石镇,并同时将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昌北中心机房从大峡谷镇搬迁至岛石镇,分三路将信号送到岛石镇、大峡谷镇和新桥乡,确保昌北地区绝大多数群众能收看到像锦城城区一样清晰的电视节目。

【启用新记者证】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2004年11月,临安广播电视台首批40名记者启用新记者证。新记者证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统一编号,所有记者证均可通过“中国记者网”进行查验审核。

【开展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根据中央综治办、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对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问题加强综合治理的通知》要求,2004年11月,市广电局会同市综治办开始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至年底,共出动稽查人员100余人次,进行非法地卫接收设施稽查23次,拆除71只,有效遏制擅自接收境外卫星电视的现象。


(叶浩然)


档案工作


【概况】 2004年,市档案馆共接待查阅档案897人次,利用档案资料1571卷次,复制和摘录档案资料4526页。现行文件中心接待查阅咨询近1000人次,利用文件50余件次。接收各类档案15936卷件,其中按卷整理12752卷,按件整理3184件;收集整理图书资料230余册;接收第三届森博会资料300余件;现行文件中心收集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文件2587件,资料30余册。编写了《临安历史上的今天》(7万余字)、《临安县二轻系统干部任免文件汇编》(5万余字)和2004年档案利用效果实例30个。

【开展档案宣传月活动】 2004年9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17周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档案宣传月活动。组织宣传车,在锦城、於潜、昌化等主要街道沿街宣传,悬挂横幅20余条;组织全市200余人参加浙江档案网和《杭州日报》上的档案法知识竞赛,24人获奖;上街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档案业务咨询服务,接待咨询60余人次,向市民发放档案宣传资料100余册、现行文件目录100多份;召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探讨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思路,并发放档案管理和业务资料80余册。

【档案目标管理】 2004年,全市共有49家单位的档案管理通过省、市级目标认定,其中市纪检委通过省一级认定;潜川镇政府、湍口镇政府、玲珑街道办事处、市统计局通过省二级认定;三口镇政府、板桥乡政府、乐平乡政府、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三级认定;昌化中学、锦城一中、锦城三中、昌化镇第二小学达杭州市一级标准;昌化职高、城南小学、西林小学、城北小学、石门小学、东天目中心学校、杨岭中心学校、上甘中心学校、塔山中心学校、马山中心学校、紫水中心学校、板桥乡初级中学、告岭初级中学、凌口小学、横塘小学、太阳镇中心小学、堰口中心学校、方元小学、景村小学、西天目乡中心学校、横路乡中心学校、千洪乡中心学校、湍口镇中心小学、顺溪小学、洲头小学、仁里中小学、呼日小学、上溪中心学校、龙井桥中心学校、鱼跳中心学校、於潜镇中心幼儿园达到杭州市二级标准;市广播电视局、市水利水电局、市青山殿水电开发公司、浙江汇锦集团、里畈水库管理处达到杭州市级标准。

【社区建档率100%】 2004年,通过以会代训和多次上门开展指导服务,锦城街道所属各社区按照“四有”标准,落实人员、经费,开展建档工作。至年底,所属11个社区全部建档,建档率100%,社区档案案卷总数为527卷,386件次。

【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  2004年,一是开展馆藏档案的条目录入工作,至年底共录入机读条目27413条,其中案卷级1005条,文件级26408条。二是开展“临安档案”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栏目增加至16个,更新网页15次,发布动态信息24条。三是建立局域网,实现了馆内档案资源信息的共享。

(徐 辉)


新闻传媒中心


【概况】 2004年,面对县(市)党报整顿后《临安日报》停刊的严峻形势,转换观念,实现机构转型,成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创办《今日临安》,开通临安新闻网,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
    全年宣传报道一是把握正确导向,突出报道重点。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和市领导重要活动,报道全市政治、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如市委全委会、“两会”、“创国卫”、“机关效能建设”、“森博会”、“平安临安”、“工业经济”等内容都在当天编发;着力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尽量活泼版面,丰富内容。二是围绕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开设专题、专栏和开展系列报道。全年在《今日临安》和新闻网中开设各类专题、专栏20余个,主要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关注‘三农’”、“第三届森林资源博览会”、“以‘四个一流’推进工业经济”、“坚持执政为民,破除‘四难一差’”等。三是发挥市委、市政府指导工作的抓手作用,开辟专版,创新有效形式。专门就中心工作和重点、热点问题在《今日临安》推出《今日关注》,每周一期,报道中既有新闻事实,又有剖析,主要内容有创国卫建设的五小行业整治、效能建设、旅游整合、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汽车超载整治、洗车业有序管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煤气市场供应、防范街面犯罪等;对全市社会生活中的先进典型进行专访,推出《临安人物》版面,全年推出市财政局职工金小梅、原横路中心学校校长张建华、奥运参赛选手盛江、文化馆干部程行、为神五输送电源核心的胡伟民等。四是坚持“三贴近”,加大互动交流。在《今日临安》开辟“民情热线”、“百姓话题”、“街头一幕”、“阿兵看天”、“人间万象”等栏目;对有序用电、土地补偿、移民拆迁、森博会如何开等热点问题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政策宣传、引导。在新闻网上突出网络交互的特点,开设天目论坛、网上留言、在线投稿、彩信天地等栏目;推出中秋短信征集、天目使者短信评选、临安新十景评选、黄金周摄影赛等活动。
    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6月15日,专门召开宣传通讯员会议,各乡镇(街道)、部门的60多名通讯员参加培训。11月9日,邀请20多位副刊(专栏)作者,一起商讨副刊(专栏)如何办出特色,办出风格。

【成立新闻传媒中心】 随着《临安日报》的停刊,临安日报社也相应撤销,为确保市委、市政府信息的有效传递,原临安日报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方案,经市委研究决定,于2004年4月20日发文临委〔2004〕31号《关于建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的通知》,成立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

【创办《今日临安》】 2004年2月4日,《今日临安》刊出第1期,至年底出版242期。《今日临安》每周五期,四开四版,一版为时政要闻;二版为综合信息;三版、四版为专刊、专栏,开设有“三农看台”、“卫生与健康”、“经济纵横”、“今日关注”、“旅游天地”、“理论与实践”、“临安人物”、“天目文苑”等栏目。5月,推出《今日资讯》,与《今日临安》同期出版。《今日临安》和《今日资讯》期印数最初为6000份,从6月起增加到10000份。《今日临安》、《今日资讯》实行免费赠阅,赠阅范围为市级机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学校、医院、重点企业、离休及部分退休老干部等。

【开通临安新闻网】 2004年7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文浙新办〔2004〕42号《关于开设“临安新闻”网页的批复》,同意由临安市新闻传媒中心整合临安新闻资源,创办临安新闻网。临安新闻网是以新闻类为主的综合性网站,主要职能是发布新闻、对外宣传、资讯服务、网上互动四个方面。网页主要设有临安政情、悠久历史、独特地理、吴越文化、丰富资源、城市建设、区域经济等栏目,突出临安地域特色,全面展示临安形象和风貌。开设新闻频道、专题频道、服务频道、互动频道、资讯频道五个频道25个栏目,在新闻频道和专题频道中设置有“今日临安”、“国际风云”、“中国新闻”、“体育世界”、“娱情直报”、“热点专题”、“三农看台”、“经济纵横”等。至年底,临安新闻网共发信息近万条,总计字数500万,网站日浏览量为1?5万人次,在alexa综合排名中位居浙江省县(市)新闻网首位。

(钱 钢)


编辑:曾南方



《临安年鉴(2004)》优秀撰稿人



金琴波(市委办)寿屹峰(市人大办)傅贤军(市委宣传部)于海燕(浙江林学院)陈朝晖(市建设局)张伟峰(市供电局)帅正义(市经发局)夏寅槐(市交通局)童铁江(市人事局)杜方云(市人民法院)郑美芳(市检察院)郁东升(市农业局)吴佳涛(市总工会)孙宏雷(市文联)沈伟南(市药监局)舒峦峰(市工商分局)胡景跃(市供销总社)郑 敏(市外经贸局)毛雅芬(市环保局)章绚宁(市卫生局)戴志宏(临安经济开发区)凌 冰(玲珑街道)许雪珍(高虹镇)滕小龙(於潜镇)周国华(潜川镇)王根贵(昌化镇)邵振根(河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