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日期:
2010-08-11 15:48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5)教 育 教育


概述


【概况】  2004年,全市有中小学116所,其中小学74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4所。另有广播电视大学、电视中专、教师进修学校、技工学校、特殊学校、卫生进修学校各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6所。在校中小学生73860人,其中小学生36979人、初中生21683人、普高生9475人、职高生5723人。全市中小学在职教职工4639人,其中专任教师4061人。
    学前教育管理走向规范。25所幼儿园取得办园许可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6%;部分幼儿园开始托幼一体化尝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率达到91%,在杭州市七县(市)处于领先地位;玲珑小学等9所小学开始小班化教育实验。成人教育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培训指标。
    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布局调整与标准化学校建设取得预期成效。市第一所跨乡镇中学昌南初级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学食堂改造和校舍维修工作;建成临安教育网并完成“校校通”工程。新创3所杭州市级示范学校、2所省级示范学校、3个省级教育强乡(镇)。中职技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青山中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对锦城街道部分小学体制进行调整,少数弱校划归强校管理;部分学校联合办学,探索教育资源上的“强强互补”模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临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管理意见》,培养方式走多样化道路。深化新课程改革,继续开展全市性课程改革的培训,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发生深刻的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得到加强,校本课程进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全年有5只课题被列为2004年省教育规划课题,6只课题列入杭州市规划课题,3只课题列入杭州市课程改革课题,1所学校评为省校本科研先进集体。
    高考普通高校报名人数2808人,上线2693人;高职报名人数752人,上线565人;普高、职高上线3258人,上线率达95?9%,比例远远超过往年。上线万人比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市上线万人比为63?6/10000。2名学生跻身省理科前100名,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1名学生名列省文科第128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加强收费管理、财务管理和行风建设,实行“一费制”和收费公示制、大宗物品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在第三次“春风行动”中捐款141?586万元,为海啸灾区捐款近17万元。全年解决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184人;出台教育资助办法,对困难学生发放资助券39?3万元。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与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做到领导参与率、与提案人见面率、答复满意率三个100%。
    是年,市教育局获得考核优秀单位、人民满意单位、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王国平到临安调研基础教育工作】  2004年9月1日,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带领杭州市委、市政府及计划、财政、人事等部门的领导到临安进行基础教育工作调研。上午在临安市委书记王坚、市长方建生、副市长张亚联等领导陪同下,先后考察了青山镇中心小学、青山镇中学、玲珑中心小学、玲珑中学。下午主持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阐述了“名校集团化”的内涵与策略,指出“名校集团化”是解决“上好学难”问题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学校建设】 2004年,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学校检查评定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促进全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制定了《临安市实施万校标准化工程规划》。全年有11所学校向省教育厅申报“省标准化学校”,并将于2005年3月进行检查评定。

【实行“一费制”】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文件精神,2004年8月27日,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在临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4年秋季入学起,临安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一律实行“一费制”,即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为确保“一费制”顺利实施,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要求,制定了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即按规定足额安排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在今后三年内逐步创造条件,增加收入,达到国家提出的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缴纳杂费为补充的要求。

【中小学布局调整】 2004年,启动以跨乡镇撤并初中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撤河桥初级中学、湍口初级中学、洪岭中心学校初中部、石瑞中心学校初中部,建立第一所跨乡镇中学昌南初级中学。小学布局调整中,撤岔口完小,并入湍口镇中心小学;撤青山湖完小,并入青山湖中心小学。

【办学体制改革】  2004年,部分小学采取弱校划归强校管理的策略,临天辅导小学改为城北小学,下属的四所完小重新划分,横潭完小更名为城西小学,升格为城镇小学;青贤完小划归城北小学,万马完小划归西林小学,余村完小划归城南小学。公办的锦城一中、城南小学与民办的天目外国语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强强互补”的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 2004年,石镜小学李洁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绘画比赛中获三等奖;组团参加了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玲珑天屹完小的《飞龙在天》获特别奖,石镜小学、於潜镇中、太阳小学的节目均获一等奖,另有5所学校的节目获得二等奖,9所学校的节目获得三等奖,成绩仅次于萧山、富阳。

【开展创教育强乡(镇)工作】  2004年,新创板桥乡、大峡谷镇、湍口镇3个省级教育强乡(镇)。全市有18个省级教育强乡(镇),占乡镇总数的69?2%;有22个杭州市级教育强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4?5%。新创板桥小学、湍口小学、昌化镇二小3所杭州市级示范学校,龙岗小学、昌化镇中2所省级示范学校。全市有省级、市级示范小学17所,覆盖学生数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48?39%;省级、市级示范初中13所,覆盖学生数占全市初中生数的49?79%;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4所,覆盖幼儿数占全市在园幼儿数的11?76%。

【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工作实施细则》】 为方便学生乘车,彻底排除安全隐患,市政府于2004年11月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全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工作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市中小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交通(运管)部门,公安(交巡警)部门,农业(农机)部门,专业客运公司(车队),新闻媒体,教育部门、学校在确保学生乘车安全方面的具体职责;制定了补助亏损线路、每年进行乘车安全工作考核、设立学生交通安全奖、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等保障措施。

学前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6所,535个班级,在园幼儿12224人,教职工871人,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幼儿园13所,79个班级,在园幼儿1949人,教职工130人。等级幼儿园24所,其中甲级幼儿园3所,乙级幼儿园4所,丙级幼儿园9所,丁级幼儿园8所。

【市人大对学前教育进行重点调研】  2004年,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楼国富牵头,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就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概况、工作成效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今后几年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改革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出了建议。调研论文被选入《临安市2004年重点课题调研论文集》。

【成立学前教育科】  2004年8月,市教育局成立学前教育科,专门负责全市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科室成立后,抓住“准入管理”、“等级管理”、“行业管理”三大环节,坚持以公办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的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协同民政、卫生、物价、财政等部门和街道、乡镇一起,在规范办园管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努力。

【托幼机构办园许可证审批制度改革】 2004年,根据《临安市学前教育管理实施细则》精神,对全市幼儿园实行新的办园审批制度,市教育局负责办园许可证幼儿园审批和年检工作,街道、乡镇负责对“备案制”幼儿园进行审核,并以文件形式公布。“备案制”幼儿园批文有效时间为一学年。

【托幼机构等级评定】 2004年,为保障家长和受教育者的合法利益,调动举办者和教师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并进行规范管理,市教育局会同卫生、物价等部门,对取得办园许可证后申报等级的幼儿园进行等级评定,根据幼儿园园舍条件、师资水平、园务管理、保教质量、卫生保健等综合因素,评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并规定幼儿园按等级收费。

义务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有小学74所,初中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小学毕业6857人,在校学生36979人,教学班938个;初中毕业7394人,在校学生21683人,教学班456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9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率达到91%,在杭州市七县(市)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速度的加快,全市义务教育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的基础上,向均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玲珑小学等9所小学开始小班化教育实验。

【创建绿色学校】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原国家教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

高中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有普通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共180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200人,在校学生9475人,毕业生2678人。高考成绩比往年有较大突破。高考上线率96?4%;本科率万人比达到32?9,在杭州七县(市)中名列第二;2名考生跻身省理科前100名,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名考生名列省文科第128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全市有职业高中4所,132个教学班,招收新生2061人,在校学生5723人,毕业生1305人。中职技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职高评估验收,民办的金盾职高通过杭州市合格学校评估验收。中职技校、交口职高、昌化职高毕业生共1140人,考取高等院校480人,其中上普通高校线44人,总上线率42?1%。组织参加了杭州市职高数学竞赛,中职技校、昌化职高、交口职高分获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中职技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3年,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首次申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但未通过验收,主要是教学用房不足。2004年,投入500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同时增配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10月18~19日,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督导处对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组认为学校有较强的办学实力,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迅速;学校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临安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办学思路明确,教学改革力度大、成效好;师资队伍优秀,学生管理严格;专业设置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学校在杭州乃至浙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致同意通过评估验收并上报教育部,教育部于2005年1月下文批准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成人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参加岗位培训10785人次,毕业(结业)8954人次;参加资格培训3946人次,毕业(结业)2248人次;参加技术等级培训3001人次,毕业(结业)2858人次;进行适应性培训3848人次。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类专业技术干部4972人次,毕业(结业)3817人次。全市有企业职工培训基地11个,职工全员培训率41%,其中干部全员培训率53%。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完成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1852人次,其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22000余人次;参加农民“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教育830人,其中村干部739人,毕业733人;参加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中专班教育121人,毕业121人。
    全年高等教育自考报名10033人次,全年有361人毕业;参加高等教育学习2418人次,毕业1414人次;参加中等教育学习2936人次,毕业(结业)2573人次。非学历教育发展快速,参加人数达22809人次。

【开展农村干部“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 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从2003年起联合举办农村干部“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行政村干部高中学历教育学制为二年,课程按文化课、农业实用技术课设计。学员按教育计划规定学完全部课程,各科考试成绩合格,达到毕业总学分要求并取得相应的绿色证书者,发给浙江省教育厅统一印制、杭州市教育局验印的“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全市分19个教学点进行培训,2004年底,农村干部参加“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739人,毕业733人。

改善办学条件


【概况】  2004年,确立“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财政对教育拨款170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7%,达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征收农村教育附加费3400?7万元,城镇教育附加费653?5万元。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1527?69元,初中1527?7元。年实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596?62元,初中841?59元。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61?87元,初中105?93元。
    加强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在建项目24个,其中2004年开工项目16个;总面积83547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1560万元,2004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建成第一所跨乡镇中学昌南初级中学,青山中心小学、龙岗中心小学等项目顺利竣工;撤销河桥初中、湍口初中、石瑞初中、洪岭初中并入昌南初级中学。
    投资100万元,建成“临安教育网”,实施“校校通”工程。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5330台,达到1台/14?2人。

【昌南初级中学投入使用】  该校位于河桥镇玉屏山麓,占地80余亩,总投资4250万元,建筑面积27516平方米。该项目于2003年5月正式立项,同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9月1日,教学区正式投入使用,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计算机楼均按省Ι类标准装备。预计2005年2月生活区可投入使用,9月全面完成基建工程。2004年8月,撤销河桥初中、湍口初中、石瑞初中、洪岭初中,并入昌南初级中学。该校现有24个班,76名教职工,1201名学生。

【出台临安市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  2004年,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市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行教育资助办法的通知》,决定对低保家庭、特困家庭子女、烈士子女、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实施教育资助: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为杂费、代管费、住宿费之和;高中阶段为学费、代管费之和;公办幼儿园为50%的保育费。市政府从市教育专项基金、市职工解困急救资金、市慈善总会、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经费中统筹140万元作为2004学年教育资助资金。全年资助1304人,其中低保家庭学生373人、特困家庭学生19人、烈士子女2人、社会福利院监护学生9人,资助金额39?3115万元。推出“营养餐”,自2005年始为每位贫困住校生提供2顿营养餐,每餐3元,从教育资助资金中开支。

【完成中小学“三改”工程】  市教育局于2001年在对全市中小学进行全面调查后,制定了三年规划,对全市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厕所、饮用水、食堂分年度实行“三改”工作。2002年投入400余万元,改厕56所;2003年投入200余万元,安装64台二氧化氯发生器;2004年投入300万元,完成76所学校的食堂改造。至年底,全市中小学“三改”工程基本完成,走在全国前列,引起国家教育部的重视。

师资队伍建设


【概况】  2004年,继续完善职称考评机制,对申报中、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进行书面理论考试、说课和论文答辩。经临安市、杭州市教师职称评审组评审,全市275人获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中学一级教师116人,高级教师43人;小学一级教师110人,高级教师6人。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实行评聘分离制度。幼教、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为85?27%、99?95%、98?81%,普高、职高分别为95?28%、85?15%;小学、初中高学历教师分别为60?52%、53?79%。
    继续开展部分校级领导竞岗、三大镇教师公开招考、向社会青年招聘教师工作。组织第二轮公开选拔中小学副校长工作,有184人参加8个岗位的竞争。对调入锦城街道、於潜镇和昌化镇所属中小学的教师进行公开招聘,有167位教师参加17个岗位的竞争。通过公开招考,为145名社会青年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优秀教师张建华的先进事迹在《浙江教育信息报》头版头条大幅刊登,教育局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以“铸师魂、练师能”为主题的学习张建华事迹活动。锦城二中潘志平校长被评为“杭州市十佳校长”、“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启动名师名校长工程,确定首批“名师名校长”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优秀教师与特级教师挂钩结对,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成长的舞台;首次选派3名校长赴宁波挂职锻炼;出台《临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与管理办法》。

【出台《临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与管理办法》】  市教育局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于2004年10月出台《名师名校长培养及管理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培养目标,在5年内培养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名师15名,名校长3名;杭州市级学科带头人50名,名校长10名;临安市级骨干教师500名,骨干校长20名。该《意见》规定,各校必须为培养对象参加培训提供时间、经费上的保障;名师名校长重点培养对象应承担杭州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教育局为与省市特级教师挂钩结对的优秀教师承担科研经费并奖励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被认定的名师名校长由市政府给予专项奖励。同时,该《意见》还具体规定了名师名校长的认定、考核方式及管理措施。

【开展向张建华同志学习活动】  张建华,1955年6月17日出生于临安市横路乡横路村,1987年始在横路乡中心学校任教,1992年开始担任横路乡中小学校长。在横路乡财政赤字30余万元的情况下,筹资600余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校舍建设,彻底改变横路乡的教育面貌。张建华向来艰苦创业,坚持学习,爱护学生,关心教师,为发展横路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2004年4月25日,在检查横路乡中心幼儿园施工现场时心脏病突发,倒地猝逝。6月22日,《浙江教育信息报》在头版大幅刊登了张建华事迹。2004年,教育局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以“铸师魂,炼师能”为主题的学习张建华事迹活动。

【潘志平被评为杭州市首届十佳校长】  潘志平,1964年6月出生于临安市清凉峰镇,1981年8月始从事教育工作,1994年始先后担任马啸中学校长、颊口中学校长、天目高级中学副校长、锦城二中校长。每到一处,努力实践富有个性的办学目标:以抓常规为重点改变了老区马啸中学薄弱的学校面貌;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颊口中学迁址工程,使颊口中学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省级示范初中;以重构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培育为重点,提升了锦城二中的办学品位。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首届十佳校长、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新课程改革


【概况】  2004年,继续以专家引领、自主探索等途径进行教师新课程培训,开展一系列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交流、研讨活动及教学比武活动,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改革实验。
    4月中旬,举办了新课程研讨会,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和郑金洲教授、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等到临安讲学。“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研室撰写的《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一文入编《浙江省新课程巡礼活动论坛集》;制作了《课改回眸》VCD影片在浙江省新课程巡礼活动中播出,获得广泛关注;锦城二中、石镜小学、玲珑小学、河桥小学制作的板块在活动中展出。
    全市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与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开发出一大批优秀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进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锦城一中等6所学校被评为临安市校本课程先进学校。校本研训活动全面展开,锦城二中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锦城四中等8所学校被评为临安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
    教师在课程改革活动中参与“三项评比”活动,600余名教师参加青年教师理论考试,700多位教师撰写教学案例,120多位教师报名参加学科带头人评选。教研室钱锋老师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多媒体物理教学成果大赛中获特等奖,在浙江省物理优质评比中获一等奖;青云中学王洪波老师在浙江省初中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
    “全面+特长”的学生发展观得到家长和和社会的认可,共有2000余名学生参加特长生测试,其中200多名学生达到三级以上特长水平。

教育科研


【概况】  2004年,锦城二中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昌化中学被评为杭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2人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标兵,3人被评为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昌化中学的《农村高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天目外国语学校的《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衣锦小学的《构建小学生自主性学业求助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小学阅读“需要教学”研究》、石镜小学的《目标设置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5只课题被列为浙江省2004年规划课题,天目外国语学校、昌化中学、锦城二中、太阳小学、於潜一小、西天目中心小学等的6只课题被列为杭州市2004年规划课题,临安中学、於潜镇中、城南小学的3只课题被列为杭州市2004年课程改革专项课题。
    中职技校的《农村职业高中美工专业农民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获得浙江省第二届职教教学成果评审二等奖;昌化中学的《体验式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在浙江省教研室课题成果评审中获二等奖;衣锦小学在杭州市第19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锦城二中、城北小学获三等奖。有2人在浙江省2004年教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6人获三等奖。

(童裳胜)


电大工作


【概况】 2004年,临安电大招生564人,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140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73人,中专151人。完成非学历培训698人。毕业学生208人,其中本科生91人,大专生52人,中专生65人。
    4月,完成“省电大远程教育试点”归并于“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进一步规范了试点工作,促进电大远程教育健康发展;10月,与绍兴文理学院达成合作办学,以函授教育模式开办房屋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教学。11月,举行建校25周年校庆暨共商发展座谈会,历任校领导座谈会,编制了《开放时代,创业历程(1979~2004)》画册。葛丛林被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2004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赵建胜)


编辑:曾南方

特级武术教练——陈齐放


    陈齐放,男,1958年6月出生于临安锦城街道,汉族,大专文化。任临安振华武术馆馆长和临安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1981年取得武术二级裁判资格,2004年评为一级涉外武术教练员,2005年评为浙江省特级武术教练员。
    1970年,师从国家武术七段彭良明老师学武两年,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1975年下放横溪,过了3年知青生活,坚持每天早晚训练。1978年,先后在临安县粮油厂、临安县粮机厂、临安县饲料加工厂工作,曾担任厂团支部书记、厂工会主席,当选为临安县第八届人大代表。1985~1989年担任临安县武术协会秘书长,1989年后担任临安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至今。
    1985年开始带队参加浙江省、杭州市武术散打比赛,其中队员张革伟获48kg级冠军,陈小军获75kg级冠军。1993年,创办临安振华武术馆,专业培训习武爱好者。10余年来,共招收国内学子2000余人、国外学子34人,其中国外学子主要来自法国、西班牙、保加利亚、摩纳哥等欧洲国家;先后组队参加省、杭州市武术比赛30余次,获武术套路、散打等项目金牌23枚。
    1996年,学员季华峰、徐建民、钱国、徐昌、郑旭东分别获杭州市散打各级别第一、二、三、四名;1997年,在浙江省武术散打比赛中,学员钱国获48kg级第三名、季华峰获65kg级第四名、郑旭东获75kg级第三名。2001年,学员楼洪在全国武警散打比赛中一举闯进总决赛,后被保送广西南宁武警军官指挥学校深造。2004年,在“青春宝杯”第二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参赛队员共获金牌2枚、银牌10枚、铜牌1枚,并获集体项目二等奖,陈齐放获金牌1枚,他撰写的论文《武术浅谈》在2004年第二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科研论文报告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陈齐放长期潜心武术教学和武术研究,并在当地积极组织各类武术比赛。1996年组织临安市武术散打比赛,1997年临安振华武术馆与余杭中泰武术学校举行武术散打对抗赛,1998年组织临安市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1998年组织临安市武术散打锦标赛和浙江省第三届少儿武术邀请赛等。1999年,临安振华武术馆成功协助临安市人民政府承办“首届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精英赛”,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领导和临安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5年他再创佳绩,8月9~13日,他组队在北京参加“联合国60周年世界华人艺术盛典”选拔赛获金奖。9月16~22日,又率队赴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60周年世界华人艺术盛典”表演,获“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称号。
    临安振华武术馆成立之后,陈齐放多次获浙江省武术协会振华武术馆先进贡献奖、武术之星等荣誉,临安振华武术馆多次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集体。

(唐剑平)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教 育
发布时间:2010-08-11 15:48: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5)教 育 教育


概述


【概况】  2004年,全市有中小学116所,其中小学74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4所。另有广播电视大学、电视中专、教师进修学校、技工学校、特殊学校、卫生进修学校各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6所。在校中小学生73860人,其中小学生36979人、初中生21683人、普高生9475人、职高生5723人。全市中小学在职教职工4639人,其中专任教师4061人。
    学前教育管理走向规范。25所幼儿园取得办园许可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6%;部分幼儿园开始托幼一体化尝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率达到91%,在杭州市七县(市)处于领先地位;玲珑小学等9所小学开始小班化教育实验。成人教育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培训指标。
    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布局调整与标准化学校建设取得预期成效。市第一所跨乡镇中学昌南初级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学食堂改造和校舍维修工作;建成临安教育网并完成“校校通”工程。新创3所杭州市级示范学校、2所省级示范学校、3个省级教育强乡(镇)。中职技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青山中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对锦城街道部分小学体制进行调整,少数弱校划归强校管理;部分学校联合办学,探索教育资源上的“强强互补”模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临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管理意见》,培养方式走多样化道路。深化新课程改革,继续开展全市性课程改革的培训,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发生深刻的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得到加强,校本课程进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全年有5只课题被列为2004年省教育规划课题,6只课题列入杭州市规划课题,3只课题列入杭州市课程改革课题,1所学校评为省校本科研先进集体。
    高考普通高校报名人数2808人,上线2693人;高职报名人数752人,上线565人;普高、职高上线3258人,上线率达95?9%,比例远远超过往年。上线万人比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市上线万人比为63?6/10000。2名学生跻身省理科前100名,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1名学生名列省文科第128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加强收费管理、财务管理和行风建设,实行“一费制”和收费公示制、大宗物品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在第三次“春风行动”中捐款141?586万元,为海啸灾区捐款近17万元。全年解决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184人;出台教育资助办法,对困难学生发放资助券39?3万元。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与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做到领导参与率、与提案人见面率、答复满意率三个100%。
    是年,市教育局获得考核优秀单位、人民满意单位、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王国平到临安调研基础教育工作】  2004年9月1日,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带领杭州市委、市政府及计划、财政、人事等部门的领导到临安进行基础教育工作调研。上午在临安市委书记王坚、市长方建生、副市长张亚联等领导陪同下,先后考察了青山镇中心小学、青山镇中学、玲珑中心小学、玲珑中学。下午主持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阐述了“名校集团化”的内涵与策略,指出“名校集团化”是解决“上好学难”问题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学校建设】 2004年,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学校检查评定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促进全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制定了《临安市实施万校标准化工程规划》。全年有11所学校向省教育厅申报“省标准化学校”,并将于2005年3月进行检查评定。

【实行“一费制”】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文件精神,2004年8月27日,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在临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4年秋季入学起,临安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一律实行“一费制”,即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为确保“一费制”顺利实施,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要求,制定了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即按规定足额安排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在今后三年内逐步创造条件,增加收入,达到国家提出的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缴纳杂费为补充的要求。

【中小学布局调整】 2004年,启动以跨乡镇撤并初中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撤河桥初级中学、湍口初级中学、洪岭中心学校初中部、石瑞中心学校初中部,建立第一所跨乡镇中学昌南初级中学。小学布局调整中,撤岔口完小,并入湍口镇中心小学;撤青山湖完小,并入青山湖中心小学。

【办学体制改革】  2004年,部分小学采取弱校划归强校管理的策略,临天辅导小学改为城北小学,下属的四所完小重新划分,横潭完小更名为城西小学,升格为城镇小学;青贤完小划归城北小学,万马完小划归西林小学,余村完小划归城南小学。公办的锦城一中、城南小学与民办的天目外国语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强强互补”的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 2004年,石镜小学李洁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绘画比赛中获三等奖;组团参加了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玲珑天屹完小的《飞龙在天》获特别奖,石镜小学、於潜镇中、太阳小学的节目均获一等奖,另有5所学校的节目获得二等奖,9所学校的节目获得三等奖,成绩仅次于萧山、富阳。

【开展创教育强乡(镇)工作】  2004年,新创板桥乡、大峡谷镇、湍口镇3个省级教育强乡(镇)。全市有18个省级教育强乡(镇),占乡镇总数的69?2%;有22个杭州市级教育强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4?5%。新创板桥小学、湍口小学、昌化镇二小3所杭州市级示范学校,龙岗小学、昌化镇中2所省级示范学校。全市有省级、市级示范小学17所,覆盖学生数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48?39%;省级、市级示范初中13所,覆盖学生数占全市初中生数的49?79%;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4所,覆盖幼儿数占全市在园幼儿数的11?76%。

【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工作实施细则》】 为方便学生乘车,彻底排除安全隐患,市政府于2004年11月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全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工作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市中小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交通(运管)部门,公安(交巡警)部门,农业(农机)部门,专业客运公司(车队),新闻媒体,教育部门、学校在确保学生乘车安全方面的具体职责;制定了补助亏损线路、每年进行乘车安全工作考核、设立学生交通安全奖、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等保障措施。

学前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6所,535个班级,在园幼儿12224人,教职工871人,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幼儿园13所,79个班级,在园幼儿1949人,教职工130人。等级幼儿园24所,其中甲级幼儿园3所,乙级幼儿园4所,丙级幼儿园9所,丁级幼儿园8所。

【市人大对学前教育进行重点调研】  2004年,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楼国富牵头,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就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概况、工作成效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今后几年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改革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出了建议。调研论文被选入《临安市2004年重点课题调研论文集》。

【成立学前教育科】  2004年8月,市教育局成立学前教育科,专门负责全市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科室成立后,抓住“准入管理”、“等级管理”、“行业管理”三大环节,坚持以公办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的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协同民政、卫生、物价、财政等部门和街道、乡镇一起,在规范办园管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努力。

【托幼机构办园许可证审批制度改革】 2004年,根据《临安市学前教育管理实施细则》精神,对全市幼儿园实行新的办园审批制度,市教育局负责办园许可证幼儿园审批和年检工作,街道、乡镇负责对“备案制”幼儿园进行审核,并以文件形式公布。“备案制”幼儿园批文有效时间为一学年。

【托幼机构等级评定】 2004年,为保障家长和受教育者的合法利益,调动举办者和教师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并进行规范管理,市教育局会同卫生、物价等部门,对取得办园许可证后申报等级的幼儿园进行等级评定,根据幼儿园园舍条件、师资水平、园务管理、保教质量、卫生保健等综合因素,评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并规定幼儿园按等级收费。

义务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有小学74所,初中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小学毕业6857人,在校学生36979人,教学班938个;初中毕业7394人,在校学生21683人,教学班456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9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率达到91%,在杭州市七县(市)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速度的加快,全市义务教育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的基础上,向均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玲珑小学等9所小学开始小班化教育实验。

【创建绿色学校】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原国家教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

高中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有普通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共180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200人,在校学生9475人,毕业生2678人。高考成绩比往年有较大突破。高考上线率96?4%;本科率万人比达到32?9,在杭州七县(市)中名列第二;2名考生跻身省理科前100名,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名考生名列省文科第128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全市有职业高中4所,132个教学班,招收新生2061人,在校学生5723人,毕业生1305人。中职技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职高评估验收,民办的金盾职高通过杭州市合格学校评估验收。中职技校、交口职高、昌化职高毕业生共1140人,考取高等院校480人,其中上普通高校线44人,总上线率42?1%。组织参加了杭州市职高数学竞赛,中职技校、昌化职高、交口职高分获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中职技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3年,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首次申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但未通过验收,主要是教学用房不足。2004年,投入500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同时增配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10月18~19日,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督导处对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组认为学校有较强的办学实力,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迅速;学校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临安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办学思路明确,教学改革力度大、成效好;师资队伍优秀,学生管理严格;专业设置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学校在杭州乃至浙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致同意通过评估验收并上报教育部,教育部于2005年1月下文批准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成人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参加岗位培训10785人次,毕业(结业)8954人次;参加资格培训3946人次,毕业(结业)2248人次;参加技术等级培训3001人次,毕业(结业)2858人次;进行适应性培训3848人次。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类专业技术干部4972人次,毕业(结业)3817人次。全市有企业职工培训基地11个,职工全员培训率41%,其中干部全员培训率53%。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完成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1852人次,其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22000余人次;参加农民“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教育830人,其中村干部739人,毕业733人;参加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中专班教育121人,毕业121人。
    全年高等教育自考报名10033人次,全年有361人毕业;参加高等教育学习2418人次,毕业1414人次;参加中等教育学习2936人次,毕业(结业)2573人次。非学历教育发展快速,参加人数达22809人次。

【开展农村干部“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 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从2003年起联合举办农村干部“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行政村干部高中学历教育学制为二年,课程按文化课、农业实用技术课设计。学员按教育计划规定学完全部课程,各科考试成绩合格,达到毕业总学分要求并取得相应的绿色证书者,发给浙江省教育厅统一印制、杭州市教育局验印的“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全市分19个教学点进行培训,2004年底,农村干部参加“双证制”高中学历培训739人,毕业733人。

改善办学条件


【概况】  2004年,确立“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财政对教育拨款170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7%,达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征收农村教育附加费3400?7万元,城镇教育附加费653?5万元。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1527?69元,初中1527?7元。年实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596?62元,初中841?59元。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61?87元,初中105?93元。
    加强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在建项目24个,其中2004年开工项目16个;总面积83547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1560万元,2004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建成第一所跨乡镇中学昌南初级中学,青山中心小学、龙岗中心小学等项目顺利竣工;撤销河桥初中、湍口初中、石瑞初中、洪岭初中并入昌南初级中学。
    投资100万元,建成“临安教育网”,实施“校校通”工程。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5330台,达到1台/14?2人。

【昌南初级中学投入使用】  该校位于河桥镇玉屏山麓,占地80余亩,总投资4250万元,建筑面积27516平方米。该项目于2003年5月正式立项,同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9月1日,教学区正式投入使用,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计算机楼均按省Ι类标准装备。预计2005年2月生活区可投入使用,9月全面完成基建工程。2004年8月,撤销河桥初中、湍口初中、石瑞初中、洪岭初中,并入昌南初级中学。该校现有24个班,76名教职工,1201名学生。

【出台临安市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  2004年,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市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行教育资助办法的通知》,决定对低保家庭、特困家庭子女、烈士子女、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实施教育资助: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为杂费、代管费、住宿费之和;高中阶段为学费、代管费之和;公办幼儿园为50%的保育费。市政府从市教育专项基金、市职工解困急救资金、市慈善总会、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经费中统筹140万元作为2004学年教育资助资金。全年资助1304人,其中低保家庭学生373人、特困家庭学生19人、烈士子女2人、社会福利院监护学生9人,资助金额39?3115万元。推出“营养餐”,自2005年始为每位贫困住校生提供2顿营养餐,每餐3元,从教育资助资金中开支。

【完成中小学“三改”工程】  市教育局于2001年在对全市中小学进行全面调查后,制定了三年规划,对全市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厕所、饮用水、食堂分年度实行“三改”工作。2002年投入400余万元,改厕56所;2003年投入200余万元,安装64台二氧化氯发生器;2004年投入300万元,完成76所学校的食堂改造。至年底,全市中小学“三改”工程基本完成,走在全国前列,引起国家教育部的重视。

师资队伍建设


【概况】  2004年,继续完善职称考评机制,对申报中、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进行书面理论考试、说课和论文答辩。经临安市、杭州市教师职称评审组评审,全市275人获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中学一级教师116人,高级教师43人;小学一级教师110人,高级教师6人。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实行评聘分离制度。幼教、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为85?27%、99?95%、98?81%,普高、职高分别为95?28%、85?15%;小学、初中高学历教师分别为60?52%、53?79%。
    继续开展部分校级领导竞岗、三大镇教师公开招考、向社会青年招聘教师工作。组织第二轮公开选拔中小学副校长工作,有184人参加8个岗位的竞争。对调入锦城街道、於潜镇和昌化镇所属中小学的教师进行公开招聘,有167位教师参加17个岗位的竞争。通过公开招考,为145名社会青年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优秀教师张建华的先进事迹在《浙江教育信息报》头版头条大幅刊登,教育局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以“铸师魂、练师能”为主题的学习张建华事迹活动。锦城二中潘志平校长被评为“杭州市十佳校长”、“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启动名师名校长工程,确定首批“名师名校长”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优秀教师与特级教师挂钩结对,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成长的舞台;首次选派3名校长赴宁波挂职锻炼;出台《临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与管理办法》。

【出台《临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与管理办法》】  市教育局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于2004年10月出台《名师名校长培养及管理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培养目标,在5年内培养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名师15名,名校长3名;杭州市级学科带头人50名,名校长10名;临安市级骨干教师500名,骨干校长20名。该《意见》规定,各校必须为培养对象参加培训提供时间、经费上的保障;名师名校长重点培养对象应承担杭州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教育局为与省市特级教师挂钩结对的优秀教师承担科研经费并奖励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被认定的名师名校长由市政府给予专项奖励。同时,该《意见》还具体规定了名师名校长的认定、考核方式及管理措施。

【开展向张建华同志学习活动】  张建华,1955年6月17日出生于临安市横路乡横路村,1987年始在横路乡中心学校任教,1992年开始担任横路乡中小学校长。在横路乡财政赤字30余万元的情况下,筹资600余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校舍建设,彻底改变横路乡的教育面貌。张建华向来艰苦创业,坚持学习,爱护学生,关心教师,为发展横路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2004年4月25日,在检查横路乡中心幼儿园施工现场时心脏病突发,倒地猝逝。6月22日,《浙江教育信息报》在头版大幅刊登了张建华事迹。2004年,教育局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以“铸师魂,炼师能”为主题的学习张建华事迹活动。

【潘志平被评为杭州市首届十佳校长】  潘志平,1964年6月出生于临安市清凉峰镇,1981年8月始从事教育工作,1994年始先后担任马啸中学校长、颊口中学校长、天目高级中学副校长、锦城二中校长。每到一处,努力实践富有个性的办学目标:以抓常规为重点改变了老区马啸中学薄弱的学校面貌;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颊口中学迁址工程,使颊口中学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省级示范初中;以重构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培育为重点,提升了锦城二中的办学品位。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首届十佳校长、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新课程改革


【概况】  2004年,继续以专家引领、自主探索等途径进行教师新课程培训,开展一系列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交流、研讨活动及教学比武活动,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改革实验。
    4月中旬,举办了新课程研讨会,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和郑金洲教授、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等到临安讲学。“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研室撰写的《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一文入编《浙江省新课程巡礼活动论坛集》;制作了《课改回眸》VCD影片在浙江省新课程巡礼活动中播出,获得广泛关注;锦城二中、石镜小学、玲珑小学、河桥小学制作的板块在活动中展出。
    全市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与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开发出一大批优秀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进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锦城一中等6所学校被评为临安市校本课程先进学校。校本研训活动全面展开,锦城二中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锦城四中等8所学校被评为临安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
    教师在课程改革活动中参与“三项评比”活动,600余名教师参加青年教师理论考试,700多位教师撰写教学案例,120多位教师报名参加学科带头人评选。教研室钱锋老师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多媒体物理教学成果大赛中获特等奖,在浙江省物理优质评比中获一等奖;青云中学王洪波老师在浙江省初中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
    “全面+特长”的学生发展观得到家长和和社会的认可,共有2000余名学生参加特长生测试,其中200多名学生达到三级以上特长水平。

教育科研


【概况】  2004年,锦城二中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昌化中学被评为杭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2人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标兵,3人被评为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昌化中学的《农村高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天目外国语学校的《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衣锦小学的《构建小学生自主性学业求助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小学阅读“需要教学”研究》、石镜小学的《目标设置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5只课题被列为浙江省2004年规划课题,天目外国语学校、昌化中学、锦城二中、太阳小学、於潜一小、西天目中心小学等的6只课题被列为杭州市2004年规划课题,临安中学、於潜镇中、城南小学的3只课题被列为杭州市2004年课程改革专项课题。
    中职技校的《农村职业高中美工专业农民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获得浙江省第二届职教教学成果评审二等奖;昌化中学的《体验式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在浙江省教研室课题成果评审中获二等奖;衣锦小学在杭州市第19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锦城二中、城北小学获三等奖。有2人在浙江省2004年教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6人获三等奖。

(童裳胜)


电大工作


【概况】 2004年,临安电大招生564人,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140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73人,中专151人。完成非学历培训698人。毕业学生208人,其中本科生91人,大专生52人,中专生65人。
    4月,完成“省电大远程教育试点”归并于“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进一步规范了试点工作,促进电大远程教育健康发展;10月,与绍兴文理学院达成合作办学,以函授教育模式开办房屋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教学。11月,举行建校25周年校庆暨共商发展座谈会,历任校领导座谈会,编制了《开放时代,创业历程(1979~2004)》画册。葛丛林被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2004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赵建胜)


编辑:曾南方

特级武术教练——陈齐放


    陈齐放,男,1958年6月出生于临安锦城街道,汉族,大专文化。任临安振华武术馆馆长和临安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1981年取得武术二级裁判资格,2004年评为一级涉外武术教练员,2005年评为浙江省特级武术教练员。
    1970年,师从国家武术七段彭良明老师学武两年,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1975年下放横溪,过了3年知青生活,坚持每天早晚训练。1978年,先后在临安县粮油厂、临安县粮机厂、临安县饲料加工厂工作,曾担任厂团支部书记、厂工会主席,当选为临安县第八届人大代表。1985~1989年担任临安县武术协会秘书长,1989年后担任临安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至今。
    1985年开始带队参加浙江省、杭州市武术散打比赛,其中队员张革伟获48kg级冠军,陈小军获75kg级冠军。1993年,创办临安振华武术馆,专业培训习武爱好者。10余年来,共招收国内学子2000余人、国外学子34人,其中国外学子主要来自法国、西班牙、保加利亚、摩纳哥等欧洲国家;先后组队参加省、杭州市武术比赛30余次,获武术套路、散打等项目金牌23枚。
    1996年,学员季华峰、徐建民、钱国、徐昌、郑旭东分别获杭州市散打各级别第一、二、三、四名;1997年,在浙江省武术散打比赛中,学员钱国获48kg级第三名、季华峰获65kg级第四名、郑旭东获75kg级第三名。2001年,学员楼洪在全国武警散打比赛中一举闯进总决赛,后被保送广西南宁武警军官指挥学校深造。2004年,在“青春宝杯”第二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参赛队员共获金牌2枚、银牌10枚、铜牌1枚,并获集体项目二等奖,陈齐放获金牌1枚,他撰写的论文《武术浅谈》在2004年第二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科研论文报告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陈齐放长期潜心武术教学和武术研究,并在当地积极组织各类武术比赛。1996年组织临安市武术散打比赛,1997年临安振华武术馆与余杭中泰武术学校举行武术散打对抗赛,1998年组织临安市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1998年组织临安市武术散打锦标赛和浙江省第三届少儿武术邀请赛等。1999年,临安振华武术馆成功协助临安市人民政府承办“首届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精英赛”,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领导和临安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5年他再创佳绩,8月9~13日,他组队在北京参加“联合国60周年世界华人艺术盛典”选拔赛获金奖。9月16~22日,又率队赴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60周年世界华人艺术盛典”表演,获“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称号。
    临安振华武术馆成立之后,陈齐放多次获浙江省武术协会振华武术馆先进贡献奖、武术之星等荣誉,临安振华武术馆多次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集体。

(唐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