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
日期:
2010-08-11 15:53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5)劳动·人事

劳动


【概况】  2004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806个,完成目标任务113.4%;再就业安置3931人,完成目标任务103?4%,其中困难人员安置1072人,完成目标任务107?2%。举办失业人员适应性培训班43期,计5425人,其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4466人;举办创业培训班1期,共51人。发布招用工信息3350条(次),举办劳动力交流会8场(次),接待就业登记8630人次,其中市场交流成功5612人;办理就业证2482本,外出务工证647本。新增失业登记人员146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23865人,登记失业率为4.2%。收缴失业保险基金605万元,完成杭州市下达的征缴任务;发放失业保险金517万元。新办再就业优惠证1304册,办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手续128笔,计256万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171人,比上年增加7349人,收缴基金总额13261万元,支出988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21402人,增加2492人,基金收入186万元,支出65万元;女工生育保险基金支出20万元。机关事业参加养老保险479家,计18689人,收缴基金9562万元,支付8925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2185人,其中职工38517人,收缴基金8035万元,支付636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全市26个乡镇街道651个行政村,10?6万人参保,其中999人享受农保基金。各项保险基金均有结余,符合社保“略有结余”的原则。
全年共鉴证劳动合同45000份,纠正不规范合同1900份,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3200份,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7?3%;受理仲裁案件123件,结案115件,结案率为93?5%;所结案件涉及经济标的245万元,其中职工工资89万元,工伤补偿128万元,其他28万元。强化劳动监察,简化程序,上门服务,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327家,涉及职工14821人;年检1038家,涉及职工4万余人;为职工追讨工资503万元;清退押金21万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3起,清退童工5人。接待来访2564人次,其中3人以上集体上访85起2621人次。受理群众举报427件,承接市长公开电话256件,解决欠薪突发事件5起。行政执法、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的群众满意率达98%。受理工伤申报343件,其中认定339件,不予认定及不予受理共4件,无行政复议和上诉情况发生。办理退休712人,其中正常退休147人;对60名企业军转干部进行调查,为21名军转干部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发证4450人,其中高级工361人;实施临安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包括被征地农民在内共计4652人;技校生质量不断提高,升学率8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徐步正撰写的《对社会保险一些提法的思考》获杭州市2001~2002年度劳动保障优秀成果一等奖。

【依法征缴社会养老保险】  2004年,改革征缴机制,根据临政发〔2004〕302号《临安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规定,12月1日起,全市所有企业以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45%的比例,由地税统一征收养老保险基金。至年底,全市应缴费企业2332家中已申报缴纳的2052家,申报率88%;应缴金额637万元中已申报缴纳614万元,申报率为96?4%。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3%】 根据临政发〔2004〕248号《关于推进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完成锦城街道、於潜镇和昌化镇人事档案室建设,对长住三地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其他乡镇街道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暂向市社险办移交统一管理,本着“成熟一家办理一家”的原则,逐步移交给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至年底,已移交企业退休人员8401人,全市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3%。
【修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2002年7月,推出《临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2004年1月,作部分修改:增加“7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一个待遇档次;对长期住院病人,住院每满一周年设一个“起付线”;对中断参保1年以上人员,退休后根据其不同的缴费年限,适当增加个人负担比例;“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公室划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从而降低基金风险等。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10周年】 2004年7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借此机会,开展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全年除在报刊、电视上宣传20余次外,7月集中出动183人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咨询,为4500余人释疑解惑;发放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资料41000余份;展出图板及横幅标语等300余块(次);在《今日临安》上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知识测试题,组织劳动法知识现场答题竞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执法大检查。

【杜全会评为杭州市再就业“双十佳”】 杜全会,男,37岁,中专学历,锦城街道人。1988年,他以土地征用工身份进入临安膨润土矿工作,五年合同期满后,他失业了。1993年3月,他借了2000元与人合办五金建材店,获得成功。2003年,在临安经济开发区独资创建临安会达钢构有限公司。至2004年,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职工200余人,年产值5000余万元,累计缴纳各类税收300余万元。根据杭州市委组织、宣传部门要求,在杭州地区开展“再就业双十佳”评选活动。杭州临安会达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全会,经《杭州日报》公示后被评为“杭州市再就业双十佳明星”。

【开展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办法试点】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2004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凡16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纳生活保障金26000元,由市社会保险办公室管理,其中政府补助7800元,村和个人承担18200元;对满60周岁男性、满55周岁女性,从办理手续的次月起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暂定为每人每月220元。此项工作先后在锦城街道的平山、马溪、泥山湾、青龙村和青山湖街道的民主村进行试点,为全面推广提供经验。

【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 2004年4月12日,临委办〔2004〕29号《关于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作为市委市府“实施农村八大实事工程”的配套规定下发,实施免费培训。劳动保障局负责4000农民的基础培训任务。参加培训的农民绝大多数转变了原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念,向从工、从商方面转变,不少学员提出技能培训的要求。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发证的4450人中,大部分是农民。

【劳动保障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2004年9月17日,新劳动保障综合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大楼位于临天路75号,劳动局院内原办公楼西侧,2003年10月8日动建,楼高6层,占地面积446平方米,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办公楼集劳务交流、社会保险缴费、局机关办公和会议等于一体。市劳动保障局办公用房达到6742平方米。
【劳动力交流推行人性化管理】 2004年,在新劳动保障综合大楼劳动力交流,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除改善职业介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信息资源共享,打破各职业介绍所各自为政的壁垒,使整个职业介绍场所一览无余,全部信息在大厅挂牌发布,求职者称便。尊重求职者,让求职者与职业介绍人员面对面,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第14次组织退休人员体检游览活动】 2004年11月,第14次退休人员体检游览活动开展顺利,200余名退休人员参加此次活动,在免费体验之后,免费游览杭州一些旅游景点,体验杭州变化。该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全市已有2000余名企业退休人员享受这一待遇。

(徐步正)

 

人 事


【概况】 2004年,市人事局深入贯彻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人才工作进一步强化。先后7次组织58家用人单位赴西安、太原、武汉招聘人才,参加省、杭州市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组织3家企业参加中国博士后人才与科技项目浙江洽谈会,万马集团与浙江大学签订博士后招收长期协议,奥星电子与上海交大洽谈机械设备改造科技项目2个。举办夏季人才交流大会、4期人才集市和2场人才专场招聘会。新增140余家用人单位在临安人才网上发布招聘信息,1000余人在网上注册应聘,20余万人次登录网站查询信息。全年共引进大专学历以上人才459人,其中研究生11人、本科生266名。启动临安“812”人才培养工程。举办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2名杭州市“13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赴美培训,推荐22人参加杭州市“131”培养人员补充选拔工作,举办“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报告会和政工专业更新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起草《临安市2004~2010年人才工作规划》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参与乡镇卫生院改革、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加强对上一轮市乡机构改革后运行情况的调研,理清改革思路,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配合车改领导小组就车改工作人员编制情况进行梳理,提出审核意见。干部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坚持“凡进必考”,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公务员招考首次实行考官抽签制和权重系数评分,制定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体检标准》,全年公开招录62名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和8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对5家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以考代评,组织13个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外语等考试,1571人报名;首次实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公示制。
人事管理日益规范。做好2003年度1902名公务员和857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12371名工作人员调标增资工作和3965名离退休人员增加生活费的核准工作。调整576位精简退职老职工和698人的供养遗属的生活补助费。配合市总工会调整40位离退休劳动模范津贴。审核市级机关部门15个单位的工资卡。完成“三项奖金”发放制度的调研与实施工作。完成65个事业单位300余名新进人员造册和档案整理工作。接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协议鉴证295份,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584份,中专毕业生档案203人,办理毕业生落户362人。新增信用联社、浙江华兴集团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代理单位,新增人事代理819人。完成12名营职以下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完成91件信访件和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的答复工作。建立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十佳重才单位”、“十佳优秀人才”等评比表彰活动。
是年,市人事局被评为杭州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杭州市卫生先进单位,临安市人民群众满意单位,临安市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临安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局领导班子被评为临安市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市人才中心被评为临安市文明单位(见表18~19)。

【召开全市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  2004年3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市府会议中心召开第一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会上作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会议由市长方建生主持,全市各机关单位组织副书记、“5818”和“30家小强人”企业负责人300余人参加会议。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市教育局局长褚林森、浙江新剑精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新平等三人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市委书记王坚强调,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发人才第一资源,为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会上下发《临安市2004~2010年人才工作规划》和《临安市关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

【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 2004年2月14日,招考公务员现场报名工作在市人才中心进行。本次招考是历次公务员招考岗位最多的一次,共招考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79名,其中市级机关64名、乡镇机关15名。全市共有913名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报名,其中657人报考乡镇机关,109人报考人民警察,9个岗位由于学历、专业的限制出现零报名现象。5月15日,共有830人参加笔试。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共招考录用公务员62名。

【推进“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 2004年,市人事局以提高公务员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组织188名35周岁以下,2000年1月1日以后考录的国家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以专题学习班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第二期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举办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第二期在职公务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与临安电大联办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大专起点本科远程教育班。逐步建立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为主要形式,学历教育为补充的培训机制,促进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举办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2004年9月6日,在市委党校举行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开班仪式。这次培训班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市60余位2000年以后担任副主任科员的公务员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集中学习《公务员政治理论》、《公务员基本职能和决策意识》、《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等课程。

【创新公务员招考报名工作】 至2004年12月26日,下一年公务员招考报名工作全部结束。此次公务员报考全部采取网络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法,不再组织现场报名。全市计划招考公务员49名(不含法院、检察院),网上报名人数1429人,是历年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是乡镇机关,报名人数为706人,报名和录用比例为141?2?1,是历年来最高的招考录取比例。

【举办夏季人才交流大会】 2004年7月24日,市人事局在浙江林学院老校区举办2004年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全市104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推出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统计、财务、电工等40余个专业1000余个岗位。近2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进场应聘,初步达成协议1042人次,其中本科以上304人次,大专以上436人次,中专及以下302人次。

【举办首届人才集市】 2004年5月30日,首届人才集市在市人事局人才中心开市。浙江万马集团、奥星电子、鑫富生化、信用联社等52家企业设台招聘,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提供30个专业500余个岗位。本次人才集市共接待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8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342人次,其中本科生74人次,大专生141人次,中专及以下127人次。

【组团参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2004年1月13日,市人事局组织市民政局、社区学院、天目药业、顺达集团等8家企事业单位赴杭州和平会展中心,参加2004届杭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推出应聘岗位80余个。累计接待大中专毕业生823人次,初步达成意向366人次,其中本科生215人次,专科生151人次。

【组织企业赴杭招聘人才】 2004年3月26日,市人事局组织电力实业、华兴集团等7家企业赴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新馆参加“2004年春季杭州人才交流大会”,面向全国和杭州地区推出园林绿化、机械设计、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20个专业共98个岗位,两天时间里共接待各类应聘人才4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156人次,其中研究生4人次,本科生114人次,大专生38人次。

【赴西安太原招贤纳才】 2004年5月17日,市人事局组织市教育局、文化局、新闻传媒中心、钱王律师事务所、杭州四季润加强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用人单位赴西安、太原两地招聘人才。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天恒机械有限公司、临安自来水公司等9家用人单位通过市人事局代为招聘。本次招聘共推出77个岗位,涉及英语(师范类)、舞蹈、戏曲编导、采编、律师、营销经理等20多个专业。共接待应届毕业生和各类人才3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30人次,当场签约8人。

【启动“812”人才工程】 2004年7月2日,市人事局组织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职称工作安排,提出全市2004年职称工作的任务。重点是实施市“812”人才工程,加快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评价体系,力争到2010年培养80名45岁左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40岁以下的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200名3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骨干,称为“812”人才工程。

【出台《临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体检标准》】 2004年,出台《临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体检标准》。该《标准》对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体检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恶性肿瘤、慢性肾炎等疾病的人员和患慢性肝炎且肝功能不正常,乙肝三系检查大三阳者,事业单位不予录用;对乙肝三系检查小三阳者,规定不得从事护理、助产、食品卫生监督、幼儿教育及直接接触食品和药品等岗位的工作。

【评选市“十佳优秀人才”和“十佳重才单位”】 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优秀人才”、“十佳重才单位”评选活动。推荐评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分推荐、初审、评审、公示、终审五个步骤进行。评选活动设立评选委员会,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年底,确定初审对象,从中筛选出汪军等十佳优秀人才候选人20名,浙江万马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佳重才单位候选单位15家。 

【举办《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报告会】 2004年10月15日,市人事局邀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许为民教授在临安剧院作《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报告,主要内容为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领域和进展,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市各机关部门分管领导干部,“5818”企业和部分“小强人”企业负责人,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报告会。

【临安人才网登陆超过52万人次】 截至2004年12月31日,登陆临安人才网查询信息的人员超过52万人次。临安人才网自2003年5月开通以来,已成为全市重要的信息服务平台之一,有140余家企业会员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2000余名人才上网注册求职。临安人才网的建立为招聘企业和求职人才提供“24小时零距离”交流平台,降低了招聘求职成本,实现双赢。表18:

2004年临安市专业技术人员一览表

单位:人

人员类别合 计高 级中 级初 级

合 计

24815686581218317
1?工程技术人员573611113794246
2?农业技术人员65033138479
3?科学技术人员11353
4?卫生技术人员3343997152529
5?
           教育
           人员
高校4332020
中专技校111124752
中 学347034812241898
小学38711012772584



6?经济人员3004304472527
7?会计人员3300172962987
8?统计人员588 109479
9?翻译人员5  5
10?图书、档案、文博人员3121066236
11?新闻出版人员115 14101
12?律师公证人员293323
13?播音人员17 611
14?工艺美术人员27 324
15?体育人员13 49
16?艺术人员19 136
17?其他人员15174698

表19:

2004年临安市初定、认定、评审、考试取得职称人数一览表

单位:人

人员类别合 计高 级中 级初 级

合 计

18241055151204
工程技术人员37316117240
农业技术人员214611
卫生技术人员178771100
教育
           人员
高校8233
中专技校523
中学35848116194
小学311 114197



经济人员2071751139
会计人员340627307
统计人员8 17
图书、档案、文博人员734
播音人员2 11
其他人员6 15

(潘军伟 )

编辑:唐剑平

分享:
字体: [

]
打印
劳动·人事
发布时间:2010-08-11 15:53: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5)劳动·人事

劳动


【概况】  2004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806个,完成目标任务113.4%;再就业安置3931人,完成目标任务103?4%,其中困难人员安置1072人,完成目标任务107?2%。举办失业人员适应性培训班43期,计5425人,其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4466人;举办创业培训班1期,共51人。发布招用工信息3350条(次),举办劳动力交流会8场(次),接待就业登记8630人次,其中市场交流成功5612人;办理就业证2482本,外出务工证647本。新增失业登记人员146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23865人,登记失业率为4.2%。收缴失业保险基金605万元,完成杭州市下达的征缴任务;发放失业保险金517万元。新办再就业优惠证1304册,办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手续128笔,计256万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171人,比上年增加7349人,收缴基金总额13261万元,支出988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21402人,增加2492人,基金收入186万元,支出65万元;女工生育保险基金支出20万元。机关事业参加养老保险479家,计18689人,收缴基金9562万元,支付8925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2185人,其中职工38517人,收缴基金8035万元,支付636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全市26个乡镇街道651个行政村,10?6万人参保,其中999人享受农保基金。各项保险基金均有结余,符合社保“略有结余”的原则。
全年共鉴证劳动合同45000份,纠正不规范合同1900份,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3200份,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7?3%;受理仲裁案件123件,结案115件,结案率为93?5%;所结案件涉及经济标的245万元,其中职工工资89万元,工伤补偿128万元,其他28万元。强化劳动监察,简化程序,上门服务,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327家,涉及职工14821人;年检1038家,涉及职工4万余人;为职工追讨工资503万元;清退押金21万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3起,清退童工5人。接待来访2564人次,其中3人以上集体上访85起2621人次。受理群众举报427件,承接市长公开电话256件,解决欠薪突发事件5起。行政执法、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的群众满意率达98%。受理工伤申报343件,其中认定339件,不予认定及不予受理共4件,无行政复议和上诉情况发生。办理退休712人,其中正常退休147人;对60名企业军转干部进行调查,为21名军转干部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发证4450人,其中高级工361人;实施临安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包括被征地农民在内共计4652人;技校生质量不断提高,升学率8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徐步正撰写的《对社会保险一些提法的思考》获杭州市2001~2002年度劳动保障优秀成果一等奖。

【依法征缴社会养老保险】  2004年,改革征缴机制,根据临政发〔2004〕302号《临安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规定,12月1日起,全市所有企业以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45%的比例,由地税统一征收养老保险基金。至年底,全市应缴费企业2332家中已申报缴纳的2052家,申报率88%;应缴金额637万元中已申报缴纳614万元,申报率为96?4%。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3%】 根据临政发〔2004〕248号《关于推进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完成锦城街道、於潜镇和昌化镇人事档案室建设,对长住三地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其他乡镇街道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暂向市社险办移交统一管理,本着“成熟一家办理一家”的原则,逐步移交给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至年底,已移交企业退休人员8401人,全市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3%。
【修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2002年7月,推出《临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2004年1月,作部分修改:增加“7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一个待遇档次;对长期住院病人,住院每满一周年设一个“起付线”;对中断参保1年以上人员,退休后根据其不同的缴费年限,适当增加个人负担比例;“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由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公室划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从而降低基金风险等。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10周年】 2004年7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借此机会,开展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全年除在报刊、电视上宣传20余次外,7月集中出动183人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咨询,为4500余人释疑解惑;发放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资料41000余份;展出图板及横幅标语等300余块(次);在《今日临安》上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知识测试题,组织劳动法知识现场答题竞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执法大检查。

【杜全会评为杭州市再就业“双十佳”】 杜全会,男,37岁,中专学历,锦城街道人。1988年,他以土地征用工身份进入临安膨润土矿工作,五年合同期满后,他失业了。1993年3月,他借了2000元与人合办五金建材店,获得成功。2003年,在临安经济开发区独资创建临安会达钢构有限公司。至2004年,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职工200余人,年产值5000余万元,累计缴纳各类税收300余万元。根据杭州市委组织、宣传部门要求,在杭州地区开展“再就业双十佳”评选活动。杭州临安会达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全会,经《杭州日报》公示后被评为“杭州市再就业双十佳明星”。

【开展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办法试点】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2004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凡16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纳生活保障金26000元,由市社会保险办公室管理,其中政府补助7800元,村和个人承担18200元;对满60周岁男性、满55周岁女性,从办理手续的次月起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暂定为每人每月220元。此项工作先后在锦城街道的平山、马溪、泥山湾、青龙村和青山湖街道的民主村进行试点,为全面推广提供经验。

【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 2004年4月12日,临委办〔2004〕29号《关于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作为市委市府“实施农村八大实事工程”的配套规定下发,实施免费培训。劳动保障局负责4000农民的基础培训任务。参加培训的农民绝大多数转变了原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念,向从工、从商方面转变,不少学员提出技能培训的要求。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发证的4450人中,大部分是农民。

【劳动保障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2004年9月17日,新劳动保障综合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大楼位于临天路75号,劳动局院内原办公楼西侧,2003年10月8日动建,楼高6层,占地面积446平方米,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办公楼集劳务交流、社会保险缴费、局机关办公和会议等于一体。市劳动保障局办公用房达到6742平方米。
【劳动力交流推行人性化管理】 2004年,在新劳动保障综合大楼劳动力交流,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除改善职业介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信息资源共享,打破各职业介绍所各自为政的壁垒,使整个职业介绍场所一览无余,全部信息在大厅挂牌发布,求职者称便。尊重求职者,让求职者与职业介绍人员面对面,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第14次组织退休人员体检游览活动】 2004年11月,第14次退休人员体检游览活动开展顺利,200余名退休人员参加此次活动,在免费体验之后,免费游览杭州一些旅游景点,体验杭州变化。该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全市已有2000余名企业退休人员享受这一待遇。

(徐步正)

 

人 事


【概况】 2004年,市人事局深入贯彻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人才工作进一步强化。先后7次组织58家用人单位赴西安、太原、武汉招聘人才,参加省、杭州市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组织3家企业参加中国博士后人才与科技项目浙江洽谈会,万马集团与浙江大学签订博士后招收长期协议,奥星电子与上海交大洽谈机械设备改造科技项目2个。举办夏季人才交流大会、4期人才集市和2场人才专场招聘会。新增140余家用人单位在临安人才网上发布招聘信息,1000余人在网上注册应聘,20余万人次登录网站查询信息。全年共引进大专学历以上人才459人,其中研究生11人、本科生266名。启动临安“812”人才培养工程。举办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2名杭州市“13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赴美培训,推荐22人参加杭州市“131”培养人员补充选拔工作,举办“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报告会和政工专业更新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起草《临安市2004~2010年人才工作规划》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参与乡镇卫生院改革、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加强对上一轮市乡机构改革后运行情况的调研,理清改革思路,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配合车改领导小组就车改工作人员编制情况进行梳理,提出审核意见。干部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坚持“凡进必考”,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公务员招考首次实行考官抽签制和权重系数评分,制定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体检标准》,全年公开招录62名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和8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对5家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以考代评,组织13个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外语等考试,1571人报名;首次实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公示制。
人事管理日益规范。做好2003年度1902名公务员和857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12371名工作人员调标增资工作和3965名离退休人员增加生活费的核准工作。调整576位精简退职老职工和698人的供养遗属的生活补助费。配合市总工会调整40位离退休劳动模范津贴。审核市级机关部门15个单位的工资卡。完成“三项奖金”发放制度的调研与实施工作。完成65个事业单位300余名新进人员造册和档案整理工作。接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协议鉴证295份,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584份,中专毕业生档案203人,办理毕业生落户362人。新增信用联社、浙江华兴集团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代理单位,新增人事代理819人。完成12名营职以下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完成91件信访件和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的答复工作。建立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十佳重才单位”、“十佳优秀人才”等评比表彰活动。
是年,市人事局被评为杭州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杭州市卫生先进单位,临安市人民群众满意单位,临安市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临安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局领导班子被评为临安市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市人才中心被评为临安市文明单位(见表18~19)。

【召开全市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  2004年3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市府会议中心召开第一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会上作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会议由市长方建生主持,全市各机关单位组织副书记、“5818”和“30家小强人”企业负责人300余人参加会议。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市教育局局长褚林森、浙江新剑精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新平等三人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市委书记王坚强调,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发人才第一资源,为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会上下发《临安市2004~2010年人才工作规划》和《临安市关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

【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 2004年2月14日,招考公务员现场报名工作在市人才中心进行。本次招考是历次公务员招考岗位最多的一次,共招考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79名,其中市级机关64名、乡镇机关15名。全市共有913名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报名,其中657人报考乡镇机关,109人报考人民警察,9个岗位由于学历、专业的限制出现零报名现象。5月15日,共有830人参加笔试。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共招考录用公务员62名。

【推进“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 2004年,市人事局以提高公务员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组织188名35周岁以下,2000年1月1日以后考录的国家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以专题学习班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第二期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举办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第二期在职公务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与临安电大联办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大专起点本科远程教育班。逐步建立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为主要形式,学历教育为补充的培训机制,促进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举办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2004年9月6日,在市委党校举行首期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开班仪式。这次培训班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市60余位2000年以后担任副主任科员的公务员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集中学习《公务员政治理论》、《公务员基本职能和决策意识》、《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等课程。

【创新公务员招考报名工作】 至2004年12月26日,下一年公务员招考报名工作全部结束。此次公务员报考全部采取网络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法,不再组织现场报名。全市计划招考公务员49名(不含法院、检察院),网上报名人数1429人,是历年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是乡镇机关,报名人数为706人,报名和录用比例为141?2?1,是历年来最高的招考录取比例。

【举办夏季人才交流大会】 2004年7月24日,市人事局在浙江林学院老校区举办2004年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全市104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推出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统计、财务、电工等40余个专业1000余个岗位。近2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进场应聘,初步达成协议1042人次,其中本科以上304人次,大专以上436人次,中专及以下302人次。

【举办首届人才集市】 2004年5月30日,首届人才集市在市人事局人才中心开市。浙江万马集团、奥星电子、鑫富生化、信用联社等52家企业设台招聘,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提供30个专业500余个岗位。本次人才集市共接待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8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342人次,其中本科生74人次,大专生141人次,中专及以下127人次。

【组团参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2004年1月13日,市人事局组织市民政局、社区学院、天目药业、顺达集团等8家企事业单位赴杭州和平会展中心,参加2004届杭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推出应聘岗位80余个。累计接待大中专毕业生823人次,初步达成意向366人次,其中本科生215人次,专科生151人次。

【组织企业赴杭招聘人才】 2004年3月26日,市人事局组织电力实业、华兴集团等7家企业赴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新馆参加“2004年春季杭州人才交流大会”,面向全国和杭州地区推出园林绿化、机械设计、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20个专业共98个岗位,两天时间里共接待各类应聘人才4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156人次,其中研究生4人次,本科生114人次,大专生38人次。

【赴西安太原招贤纳才】 2004年5月17日,市人事局组织市教育局、文化局、新闻传媒中心、钱王律师事务所、杭州四季润加强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用人单位赴西安、太原两地招聘人才。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天恒机械有限公司、临安自来水公司等9家用人单位通过市人事局代为招聘。本次招聘共推出77个岗位,涉及英语(师范类)、舞蹈、戏曲编导、采编、律师、营销经理等20多个专业。共接待应届毕业生和各类人才3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30人次,当场签约8人。

【启动“812”人才工程】 2004年7月2日,市人事局组织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职称工作安排,提出全市2004年职称工作的任务。重点是实施市“812”人才工程,加快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评价体系,力争到2010年培养80名45岁左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40岁以下的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200名3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骨干,称为“812”人才工程。

【出台《临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体检标准》】 2004年,出台《临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体检标准》。该《标准》对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体检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恶性肿瘤、慢性肾炎等疾病的人员和患慢性肝炎且肝功能不正常,乙肝三系检查大三阳者,事业单位不予录用;对乙肝三系检查小三阳者,规定不得从事护理、助产、食品卫生监督、幼儿教育及直接接触食品和药品等岗位的工作。

【评选市“十佳优秀人才”和“十佳重才单位”】 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优秀人才”、“十佳重才单位”评选活动。推荐评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分推荐、初审、评审、公示、终审五个步骤进行。评选活动设立评选委员会,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年底,确定初审对象,从中筛选出汪军等十佳优秀人才候选人20名,浙江万马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佳重才单位候选单位15家。 

【举办《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报告会】 2004年10月15日,市人事局邀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许为民教授在临安剧院作《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报告,主要内容为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领域和进展,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市各机关部门分管领导干部,“5818”企业和部分“小强人”企业负责人,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报告会。

【临安人才网登陆超过52万人次】 截至2004年12月31日,登陆临安人才网查询信息的人员超过52万人次。临安人才网自2003年5月开通以来,已成为全市重要的信息服务平台之一,有140余家企业会员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2000余名人才上网注册求职。临安人才网的建立为招聘企业和求职人才提供“24小时零距离”交流平台,降低了招聘求职成本,实现双赢。表18:

2004年临安市专业技术人员一览表

单位:人

人员类别合 计高 级中 级初 级

合 计

24815686581218317
1?工程技术人员573611113794246
2?农业技术人员65033138479
3?科学技术人员11353
4?卫生技术人员3343997152529
5?
           教育
           人员
高校4332020
中专技校111124752
中 学347034812241898
小学38711012772584



6?经济人员3004304472527
7?会计人员3300172962987
8?统计人员588 109479
9?翻译人员5  5
10?图书、档案、文博人员3121066236
11?新闻出版人员115 14101
12?律师公证人员293323
13?播音人员17 611
14?工艺美术人员27 324
15?体育人员13 49
16?艺术人员19 136
17?其他人员15174698

表19:

2004年临安市初定、认定、评审、考试取得职称人数一览表

单位:人

人员类别合 计高 级中 级初 级

合 计

18241055151204
工程技术人员37316117240
农业技术人员214611
卫生技术人员178771100
教育
           人员
高校8233
中专技校523
中学35848116194
小学311 114197



经济人员2071751139
会计人员340627307
统计人员8 17
图书、档案、文博人员734
播音人员2 11
其他人员6 15

(潘军伟 )

编辑:唐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