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
日期:
2010-08-11 16:34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6)

  【概况】 2005年,浙江林学院实际录取本科生4606人,比上年增长8.68%;实际报到4514人,报到率98%。招生范围扩大到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在外省招生420人。录取研究生65名。成人教育招生523人,其中本科164人;启动“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工程,录取94名欠发达乡镇农村青年就读两年制脱产林业技术大专班。招收3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2005届毕业生2434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3.5%,在全省继续保持前列。
  新进人员150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具有高级职称20人,博士、博士后21人,硕士86人。48人晋升高级职称,91人晋升中级职称。选送15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64名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选拔推荐22名教师入选2005年度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新增生态学、城市规划设计、林业经济等3个学科的副教授评审权。增列32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表 )。
  全年共有347项课题获立项批复,到位科研总经费4150余万元。获各类科技成果、论文奖18项,其中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1项成果获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人获梁希科普奖。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学报影响因子列浙江省高校学报第一位。省木材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国家级木材工程中心。开展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组织“院士行”科技服务活动,与地方政府签订多项合作协议;选派13名省级科技特派员进驻欠发达乡镇。
  全年投入460余万元,用于图书馆资料建设,共采编各类纸质图书15万余册,订购中文期刊1600余种,外文期刊160余种。安排仪器设备费2500万元,完成采购任务84%。新校区建设总投资1.74亿元,总建筑面积84200平方米。预算收入2.4亿元,年预算支出2.59亿元。申请银行贷款资金8000万元,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583万元。植物园引进珍稀树种24种,新增388种类。争取国家林业局林业治沙贴息贷款项目2800万元。
  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大赛中获奖80项,其中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
  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加强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加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做好大型活动安全工作,结合“四五”普法验收,加大安全与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年,浙江林学院通过省“平安校园”考评,获“平安校园”称号,被评为全省高校“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单位”和“保卫工作创新单位”。

表 2005 年浙江林学院增列 32 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课名称

硕士研究生导师

森林培育学科

汤孟平 金爱武 袁 珂 仲山民 胡润淮 吴家胜 王小德 刘 力 王允祥 张妙仙 郭 明 张明如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

邵千钧 刘晓红 祁亨年 张文标

森林保护学科

马良进 胡军祥 王义平 郝德 君 宋福强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

赵维清 徐秀英 沈明其 程云行 钱杭园 夏少敏 姬亚岚 赵保胜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袁位高 杜国坚 汪传佳

  【副省长陈加元、盛昌黎视察浙江林学院】 2005年3月23日,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一行到浙江林学院视察,学校党委书记陈敬佑陪同,并汇报学校发展、校园建设、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情况。7月6日,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在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马林云、省教育厅副厅长郑继伟等陪同下,视察浙江林学院省“ 重中之重”学科——森林培育学科的建设情况。盛副省长一行实地察看了森林培育学科重点实验室、全自动智能温室以及户外基地,并听取汇报。盛昌黎副省长对“ 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建设目标予以肯定,对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抓学校整体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她希望学校继续从实际出发,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在抓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开展学科建设,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凝练几个优势学科,短期内做出成绩,使学校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教育部重新确认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为独立学院】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派专家到浙江对2004年11月28日教育部确认的17所独立学院开展专项检查。检查旨在总结试办独立学院的办学经验,深入了解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改进今后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月14日,以唐一科为组长,何仁龙、杨凌、张勇为组员的教育部独立学院检查组对天目学院基本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检查认为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具备独立办学条件。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学校作为全省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自2005年7月11日始,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期4个月。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并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满意率为99.7%。活动中,学校推出省优秀共产党员邵志鹏这个典型,在全省高校掀起学习热潮。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先进性教育主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大学”,提炼出“牢记服务宗旨,树立生态理念,弘扬浙林精神,实现发展目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启动管理工程】 2005年,制订《浙江林学院管理工程方案》,明确管理工程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提出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制度创新为重点,理顺关系为基础,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为核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工程方案,出台《校院两级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为两级管理的全面推行打下基础。根据《浙江林学院第三轮职员聘任工作方案》和《浙江林学院第三轮教学科研实验岗位聘任方案》,实施第三轮岗位聘任,其中聘任处级干部71人、科级干部56人。在处级干部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63人、女干部9人、硕士以上学历43人。

校区建设

  【概况】 2005年是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承前启后的一年,按照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浙江林学院紧紧围绕新生入学和资源调整的需求,坚持“建设抓进度,工程抓质量,管理抓成效”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完成两个校区的建设计划,使老校区改造和新校区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运行。

  【完成扩建四期工程项目】 2005年,浙江林学院有建设项目6项(含田径场改造),总投资11140万元,总建筑面积100200平方米。其中学生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4550平方米,四期学生公寓面积36397平方米,二期田径场改造工程面积16000平方米,后勤综合楼面积4093平方米,智能实验楼(在建)面积7257平方米,其主体结构于9月20日通过中间验收,八号学院楼(在建)面积21903平方米,主体结构于11月10日通过中间验收,工程合格率100%。至此,东湖校区建筑面积增至38万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施以及生活设施均得到明显改善。

  【扩建五期工程项目】 2005年,为适应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浙江林学院全面启动扩建五期工程,包括学生公寓、体育馆、游泳馆、星级宾馆等,其中五期学生公寓已完成投资立项、报批、设计、技术论证、施工招标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

  【植物园式校园建设】 2005年,浙江林学院基本完成药用植物园、珍稀植物园的地形改造和部分建群树木的种植。在植物引种工作方面,引进大树及珍稀树种24种共280株,采集野生树种50种,种植水生植物、岩生植物、速生景观林树木100种,增加树木1000余株,引进室内植物120余种,全年共新增植物388种类。至年底,学校植物园植物有1310种。接受舟山市林科所等各方捐赠26种共计330株;完成校友植物园树林认养活动。对植物进行登记拍照、图片归档,对具有代表性植物进行挂牌,聘请专家将所有植物资料结合学校地形地貌用CAD绘制输入电脑,建立立体图。是年,申报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评比。

  【获省级“平安校园”称号】 为贯彻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深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稳定,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学校制定《浙江林学院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实施规划》。12月21日,省“平安校园”考评专家组全面检查浙江林学院“平安校园”创建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随机访谈,并特别征询临安市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创建工作的评价。专家组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制度系统、措施具体,人防为主、辅以技防,校地协同、配合工作等5个方面充分肯定了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同时就进一步消除个别隐患,加强技防投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通过整改,浙江林学院获浙江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平安校园”称号。

人才培养

  【概况】 2005年,浙江林学院下拨37万元专项基金,开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修订工作。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学校实现由学年学分制向学分制的转变;对50个教学改革课题予以立项,获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新增动物科学、建筑学、市场营销、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6个专业。加强新增专业建设,修订新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计划等。按照《浙江省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对以上专业开展检查。加大投入,对3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校级重点专业进行第三期建设,对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中期检查。新增《森林生态学》1门省级精品课程。
  加强教学检查与评估,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根据教评指标,开展学院(部)的自评工作与校级评估工作,实施院(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采用自评、校内专家评估与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对2003年设置的6个新专业与2003、2004年批准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同时,修订、完善《浙江林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等相关管理规定,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力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5年,浙江林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近20人次出国访问考察、开展合作研究,涉及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挪威、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聘请外国文教专家12人次,短期讲学、考察、访问132人次。学校聘请长期驻校任教的外籍外语教师24人次。学校自主组织赴香港访问团1个。共有3名韩国和印度留学生长期在校攻读学位,同时有90余名师生到学校参加短期语言文化培训。
  学校与加拿大ALBERTA省科学院林产品研究所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继续派遣教师前往该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在实施中;与日本京都大学木材科学研究所等日本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日益加强。

  【研究生教育】 2005年,浙江林学院共招生65名硕士研究生,比上年增加25名,其中森林培育专业42名、森林保护专业13名、林业经济管理专业6名、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5名。成立研究生部总支部委员会,为研究生党团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发展和培训研究生党员。制订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学校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于7月完成论文送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工程】 2005年,浙江林学院启动学科建设工程。召开学科专业建设大会,出台《浙江林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05~2020年)》,构建新学科专业框架,理清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在“省属高校创新基地(重中之重学科)”和“省属第五批重点学科”评审中,学校森林培育学科被评为重中之重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选为省级重点学科A类,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林业经济管理、园林规划与设计四个学科被评选为省级重点学科B类。

  【新增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 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第10次硕士点评审中,并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审核,浙江林学院新增林业工程(涵盖拟新增的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个二级学位点)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1个,森林经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设计艺术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土壤学、林木遗传良种、森林经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11个。

  【成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2005年5月,浙江林学院成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和解决全国特别是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研究成果和技术支撑,进而为政府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并给予技术服务和指导,为社会培训环境资源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人才。该中心计划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硕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9月,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教授受聘担任浙江林学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共建“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 2005年5月,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与浙江林学院签约,双方共建森林土壤与环境实验室,加强森林土壤与环境研究。该实验室的成立,对提高林地生产力、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以及促进教学与产业的结合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促进双方学科交叉、优势互补,携手共同开拓森林土壤与环境研究领域,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生态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实验室将结合双方在林业和土壤研究方面的优势,在森林土壤与环境领域做出原创性的成果;建成森林土壤研究基地、著名环境研究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社会服务

  【概况】 2005年,浙江林学院科技服务工作主要以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扶贫和实施具体项目为主。组织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4个主持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部、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资金匹配总额300余万元。组织参加省内外主要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展示浙江林学院最新科研成果,与市场衔接,把科技成果推向社会。在中国经济林网、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江苏省昆山市网技术市场等各地的网上技术市场发布学校科技成果和咨询服务项目。同时,收集整理各地的农林业技术难题和需求,为全校教师与社会架起联系、对接的桥梁。
  由张齐生院士率18位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于8月14~16日在遂昌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举办专场科技报告会,进行特色林产品加工、资源培育等咨询和培训活动,实地考察林特基地和竹炭加工企业等,双方就浙江腊梅栽培和加工、特色林产品加工、人才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开发构想。

  【结对帮扶欠发达乡镇】 2005年11月9日,浙江林学院向结对帮扶的温州市苍南县苍禅乡捐赠12台彩电、6台电脑和人民币5万元。7月20~27日,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学习科技特派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宣传服务团”,赴瑞安、苍南科技扶贫服务小分队,在该乡开展贫困户调查、乡村旅游资源和农林业基地调研等科技服务活动。

   【支援“9?3”特大洪灾灾区重建工作】 2005年9月初,临安市昌化、龙岗、河桥等部分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突发性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浙江林学院立即与临安市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情况,党委书记陈敬佑、常务副院长周国模代表全校万名师生员工对受灾群众表示慰问,将8万元慰问金送到临安市领导手中。9月6日上午,陈敬佑、周国模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临安市副市长胡?等陪同下,赴重灾区——昌化后营、后葛、箬建三个村慰问,同时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向受灾群众捐款。

  【13名省科技特派员派驻欠发达乡镇】 2005年,经本人申请、学校推荐、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浙江林学院有13名教师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表 )。学校为保证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进行总结和指导。省科技特派员针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技发展项目,陆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驻地乡镇发展特色优势农林产业,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等提供科技支持。同时,学校制定出台《浙江林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暂行办法》,还组织学校科技专家到省科技特派员所驻乡镇实地开展科技攻关,指导林特产业发展。

表: 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及入驻乡镇名单

部 门

姓 名

性 别

入驻乡镇

生命科学学院

金爱武

遂昌县蔡源乡

生命科学学院

徐建伟

文成县云湖乡

生命科学学院

王记详

文成县上林乡

生命科学学院

金水虎

遂昌县高坪乡

工程学院

何志平

泰顺县黄桥乡

工程学院

王超

常山县芙蓉乡

工程学院

李延军

衢江区举村乡

园林与艺术学院

梁立军

泰顺县洲岭乡

园林与艺术学院

谢云

青田县季宅乡

旅游学院

严少 君

庆元县张村乡

旅游学院

张建国

柯城区七里乡

经济管理学院

甄立华

婺城区箬阳乡

信息工程学院

陈文辉

江山市张村乡

  【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 2005年10月,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浙江林学院发出《关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通知》,对全校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进行部署,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三个阶段。通过组织学习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文件的精神,大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组织开展节约型校园调研,了解学校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调查学校在资源节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项编制方案,建立节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成绩考核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创建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浙江林学院
发布时间:2010-08-11 16:34: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6)

  【概况】 2005年,浙江林学院实际录取本科生4606人,比上年增长8.68%;实际报到4514人,报到率98%。招生范围扩大到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在外省招生420人。录取研究生65名。成人教育招生523人,其中本科164人;启动“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工程,录取94名欠发达乡镇农村青年就读两年制脱产林业技术大专班。招收3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2005届毕业生2434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3.5%,在全省继续保持前列。
  新进人员150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具有高级职称20人,博士、博士后21人,硕士86人。48人晋升高级职称,91人晋升中级职称。选送15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64名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选拔推荐22名教师入选2005年度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新增生态学、城市规划设计、林业经济等3个学科的副教授评审权。增列32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表 )。
  全年共有347项课题获立项批复,到位科研总经费4150余万元。获各类科技成果、论文奖18项,其中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1项成果获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人获梁希科普奖。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学报影响因子列浙江省高校学报第一位。省木材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国家级木材工程中心。开展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组织“院士行”科技服务活动,与地方政府签订多项合作协议;选派13名省级科技特派员进驻欠发达乡镇。
  全年投入460余万元,用于图书馆资料建设,共采编各类纸质图书15万余册,订购中文期刊1600余种,外文期刊160余种。安排仪器设备费2500万元,完成采购任务84%。新校区建设总投资1.74亿元,总建筑面积84200平方米。预算收入2.4亿元,年预算支出2.59亿元。申请银行贷款资金8000万元,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583万元。植物园引进珍稀树种24种,新增388种类。争取国家林业局林业治沙贴息贷款项目2800万元。
  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大赛中获奖80项,其中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
  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加强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加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做好大型活动安全工作,结合“四五”普法验收,加大安全与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年,浙江林学院通过省“平安校园”考评,获“平安校园”称号,被评为全省高校“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单位”和“保卫工作创新单位”。

表 2005 年浙江林学院增列 32 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课名称

硕士研究生导师

森林培育学科

汤孟平 金爱武 袁 珂 仲山民 胡润淮 吴家胜 王小德 刘 力 王允祥 张妙仙 郭 明 张明如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

邵千钧 刘晓红 祁亨年 张文标

森林保护学科

马良进 胡军祥 王义平 郝德 君 宋福强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

赵维清 徐秀英 沈明其 程云行 钱杭园 夏少敏 姬亚岚 赵保胜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袁位高 杜国坚 汪传佳

  【副省长陈加元、盛昌黎视察浙江林学院】 2005年3月23日,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一行到浙江林学院视察,学校党委书记陈敬佑陪同,并汇报学校发展、校园建设、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情况。7月6日,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在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马林云、省教育厅副厅长郑继伟等陪同下,视察浙江林学院省“ 重中之重”学科——森林培育学科的建设情况。盛副省长一行实地察看了森林培育学科重点实验室、全自动智能温室以及户外基地,并听取汇报。盛昌黎副省长对“ 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建设目标予以肯定,对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抓学校整体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她希望学校继续从实际出发,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在抓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开展学科建设,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凝练几个优势学科,短期内做出成绩,使学校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教育部重新确认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为独立学院】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派专家到浙江对2004年11月28日教育部确认的17所独立学院开展专项检查。检查旨在总结试办独立学院的办学经验,深入了解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改进今后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月14日,以唐一科为组长,何仁龙、杨凌、张勇为组员的教育部独立学院检查组对天目学院基本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检查认为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具备独立办学条件。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学校作为全省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自2005年7月11日始,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期4个月。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并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满意率为99.7%。活动中,学校推出省优秀共产党员邵志鹏这个典型,在全省高校掀起学习热潮。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先进性教育主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大学”,提炼出“牢记服务宗旨,树立生态理念,弘扬浙林精神,实现发展目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启动管理工程】 2005年,制订《浙江林学院管理工程方案》,明确管理工程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提出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制度创新为重点,理顺关系为基础,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为核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工程方案,出台《校院两级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为两级管理的全面推行打下基础。根据《浙江林学院第三轮职员聘任工作方案》和《浙江林学院第三轮教学科研实验岗位聘任方案》,实施第三轮岗位聘任,其中聘任处级干部71人、科级干部56人。在处级干部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63人、女干部9人、硕士以上学历43人。

校区建设

  【概况】 2005年是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承前启后的一年,按照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浙江林学院紧紧围绕新生入学和资源调整的需求,坚持“建设抓进度,工程抓质量,管理抓成效”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完成两个校区的建设计划,使老校区改造和新校区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运行。

  【完成扩建四期工程项目】 2005年,浙江林学院有建设项目6项(含田径场改造),总投资11140万元,总建筑面积100200平方米。其中学生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4550平方米,四期学生公寓面积36397平方米,二期田径场改造工程面积16000平方米,后勤综合楼面积4093平方米,智能实验楼(在建)面积7257平方米,其主体结构于9月20日通过中间验收,八号学院楼(在建)面积21903平方米,主体结构于11月10日通过中间验收,工程合格率100%。至此,东湖校区建筑面积增至38万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施以及生活设施均得到明显改善。

  【扩建五期工程项目】 2005年,为适应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浙江林学院全面启动扩建五期工程,包括学生公寓、体育馆、游泳馆、星级宾馆等,其中五期学生公寓已完成投资立项、报批、设计、技术论证、施工招标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

  【植物园式校园建设】 2005年,浙江林学院基本完成药用植物园、珍稀植物园的地形改造和部分建群树木的种植。在植物引种工作方面,引进大树及珍稀树种24种共280株,采集野生树种50种,种植水生植物、岩生植物、速生景观林树木100种,增加树木1000余株,引进室内植物120余种,全年共新增植物388种类。至年底,学校植物园植物有1310种。接受舟山市林科所等各方捐赠26种共计330株;完成校友植物园树林认养活动。对植物进行登记拍照、图片归档,对具有代表性植物进行挂牌,聘请专家将所有植物资料结合学校地形地貌用CAD绘制输入电脑,建立立体图。是年,申报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评比。

  【获省级“平安校园”称号】 为贯彻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深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稳定,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学校制定《浙江林学院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实施规划》。12月21日,省“平安校园”考评专家组全面检查浙江林学院“平安校园”创建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随机访谈,并特别征询临安市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创建工作的评价。专家组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制度系统、措施具体,人防为主、辅以技防,校地协同、配合工作等5个方面充分肯定了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同时就进一步消除个别隐患,加强技防投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通过整改,浙江林学院获浙江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平安校园”称号。

人才培养

  【概况】 2005年,浙江林学院下拨37万元专项基金,开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修订工作。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学校实现由学年学分制向学分制的转变;对50个教学改革课题予以立项,获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新增动物科学、建筑学、市场营销、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6个专业。加强新增专业建设,修订新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计划等。按照《浙江省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对以上专业开展检查。加大投入,对3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校级重点专业进行第三期建设,对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中期检查。新增《森林生态学》1门省级精品课程。
  加强教学检查与评估,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根据教评指标,开展学院(部)的自评工作与校级评估工作,实施院(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采用自评、校内专家评估与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对2003年设置的6个新专业与2003、2004年批准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同时,修订、完善《浙江林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等相关管理规定,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力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5年,浙江林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近20人次出国访问考察、开展合作研究,涉及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挪威、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聘请外国文教专家12人次,短期讲学、考察、访问132人次。学校聘请长期驻校任教的外籍外语教师24人次。学校自主组织赴香港访问团1个。共有3名韩国和印度留学生长期在校攻读学位,同时有90余名师生到学校参加短期语言文化培训。
  学校与加拿大ALBERTA省科学院林产品研究所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继续派遣教师前往该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在实施中;与日本京都大学木材科学研究所等日本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日益加强。

  【研究生教育】 2005年,浙江林学院共招生65名硕士研究生,比上年增加25名,其中森林培育专业42名、森林保护专业13名、林业经济管理专业6名、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5名。成立研究生部总支部委员会,为研究生党团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发展和培训研究生党员。制订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学校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于7月完成论文送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工程】 2005年,浙江林学院启动学科建设工程。召开学科专业建设大会,出台《浙江林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05~2020年)》,构建新学科专业框架,理清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在“省属高校创新基地(重中之重学科)”和“省属第五批重点学科”评审中,学校森林培育学科被评为重中之重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选为省级重点学科A类,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林业经济管理、园林规划与设计四个学科被评选为省级重点学科B类。

  【新增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 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第10次硕士点评审中,并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审核,浙江林学院新增林业工程(涵盖拟新增的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个二级学位点)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1个,森林经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设计艺术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土壤学、林木遗传良种、森林经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11个。

  【成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2005年5月,浙江林学院成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和解决全国特别是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研究成果和技术支撑,进而为政府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并给予技术服务和指导,为社会培训环境资源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人才。该中心计划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硕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9月,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教授受聘担任浙江林学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共建“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 2005年5月,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与浙江林学院签约,双方共建森林土壤与环境实验室,加强森林土壤与环境研究。该实验室的成立,对提高林地生产力、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以及促进教学与产业的结合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促进双方学科交叉、优势互补,携手共同开拓森林土壤与环境研究领域,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生态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实验室将结合双方在林业和土壤研究方面的优势,在森林土壤与环境领域做出原创性的成果;建成森林土壤研究基地、著名环境研究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社会服务

  【概况】 2005年,浙江林学院科技服务工作主要以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扶贫和实施具体项目为主。组织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4个主持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部、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资金匹配总额300余万元。组织参加省内外主要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展示浙江林学院最新科研成果,与市场衔接,把科技成果推向社会。在中国经济林网、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江苏省昆山市网技术市场等各地的网上技术市场发布学校科技成果和咨询服务项目。同时,收集整理各地的农林业技术难题和需求,为全校教师与社会架起联系、对接的桥梁。
  由张齐生院士率18位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于8月14~16日在遂昌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举办专场科技报告会,进行特色林产品加工、资源培育等咨询和培训活动,实地考察林特基地和竹炭加工企业等,双方就浙江腊梅栽培和加工、特色林产品加工、人才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开发构想。

  【结对帮扶欠发达乡镇】 2005年11月9日,浙江林学院向结对帮扶的温州市苍南县苍禅乡捐赠12台彩电、6台电脑和人民币5万元。7月20~27日,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学习科技特派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宣传服务团”,赴瑞安、苍南科技扶贫服务小分队,在该乡开展贫困户调查、乡村旅游资源和农林业基地调研等科技服务活动。

   【支援“9?3”特大洪灾灾区重建工作】 2005年9月初,临安市昌化、龙岗、河桥等部分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突发性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浙江林学院立即与临安市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情况,党委书记陈敬佑、常务副院长周国模代表全校万名师生员工对受灾群众表示慰问,将8万元慰问金送到临安市领导手中。9月6日上午,陈敬佑、周国模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临安市副市长胡?等陪同下,赴重灾区——昌化后营、后葛、箬建三个村慰问,同时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向受灾群众捐款。

  【13名省科技特派员派驻欠发达乡镇】 2005年,经本人申请、学校推荐、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浙江林学院有13名教师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表 )。学校为保证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进行总结和指导。省科技特派员针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技发展项目,陆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驻地乡镇发展特色优势农林产业,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等提供科技支持。同时,学校制定出台《浙江林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暂行办法》,还组织学校科技专家到省科技特派员所驻乡镇实地开展科技攻关,指导林特产业发展。

表: 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及入驻乡镇名单

部 门

姓 名

性 别

入驻乡镇

生命科学学院

金爱武

遂昌县蔡源乡

生命科学学院

徐建伟

文成县云湖乡

生命科学学院

王记详

文成县上林乡

生命科学学院

金水虎

遂昌县高坪乡

工程学院

何志平

泰顺县黄桥乡

工程学院

王超

常山县芙蓉乡

工程学院

李延军

衢江区举村乡

园林与艺术学院

梁立军

泰顺县洲岭乡

园林与艺术学院

谢云

青田县季宅乡

旅游学院

严少 君

庆元县张村乡

旅游学院

张建国

柯城区七里乡

经济管理学院

甄立华

婺城区箬阳乡

信息工程学院

陈文辉

江山市张村乡

  【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 2005年10月,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浙江林学院发出《关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通知》,对全校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进行部署,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三个阶段。通过组织学习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文件的精神,大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组织开展节约型校园调研,了解学校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调查学校在资源节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项编制方案,建立节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成绩考核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创建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