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年鉴(2006)
劳动
【概况】 2005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200个;再就业安置3830人,其中困难人员安置1060人;再就业培训1617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491人;举办适应性培训班11期,参加人员1126人次。全年共举办人力资源交流会8场(次),累计发布招用工信息3225条(次),接待用工单位1012家,接待求职登记10755人,向社会提供空岗信息21406个,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市场交流成功5914人,成交率55.3%。办理外出就业登记卡167人次,办理外来人员就业证644人次。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门要求,顺利实施《失业证》与《待业证》的并轨工作。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医疗补助金、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共计633.87万元。全年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584人次,发放“两金”(养老、医疗补助金)补贴2574人次,补助金额205.92万元。至年底,全市累计在册登记失业人员2341人,登记失业率4.2%。
全年受理工伤申报625件,作出工作认定608件,不予受理6件,不予认定3件。共组织三批95人次病退人员到市外指定医院复查,共办理职工退休(退职)644人(其中病退109人,特殊工种退休148人、企业军队转业干部提前五年退休11人,正常退休376人)。
【劳动监察】 2005年,劳动保障日常巡察用人单位320家,开展打击非法职介、劳动用工情况、打击违法使用童工行为等专项检查4次。承办市长公开电话287件,其中杭州市长电话交办90件,涉及职工2681人。追回拖欠工资1495.84万元,退还押金5.13万元,立案查处违法使用童工案1件。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4038人次。制定《临安市劳动保障监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劳动仲裁】 2005年,共鉴证劳动合同35352份,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753份,劳动合同签订率93%。受理仲裁案件107件,涉及职工226人,结案102件,结案率95.3%,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05.6万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22.9万元。
【职业培训与技工学校】 2005年,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198期,培训11867人次,通过考核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5552人。农村劳动力培训4962人,高技能培训368人。对26个劳动保障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培训。编写《农家乐》、《农民素质提高培训读本》。技工学校共招收新生354人,在读学生1200人,毕业生高职升学率和社会就业率达到90%。
【社会保险管理】 2005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企业1970家,比上年净增1273家,增长190%。参保职工52495人,增加7451人。收缴基金总额16126万元,支出11597万元,实现当年收支相抵结余4529万元,累计结余14488万元,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达14.99个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6624人,基金收入752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25312人,基金收入363万元;女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745人,基金收入4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23806人,征缴基金650.65万元(含调剂补助金),基本实现“五险”同步增长的局面。
退休人员物价补贴由原来的32元调整到每月35元。根据临劳社〔2005〕86号文件,调整企业部分原担任厂级领导职务的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标准。核定200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组织3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活动。
【首次开展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对象为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0周岁劳动年龄段内的临安市农业户籍人口,调查时间从2005年11月20日开始至2006年4月1日结束。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内容主要包括以独立家庭为单位的住户和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职业技能情况、培训意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等情况。
【制定《临安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派出工作组进驻临安经济开发区,市劳动保障局主要承担失地农民保障组工作。在坎头、研口、石泉等8个行政村开展试点工作,有6205人办理参保手续,并有704人按月领取养老基本生活保障金。全市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达到8502人,并有1878人按月领取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
(章菊芬)
人 事
【概况】 2005年,市人事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人才工作进一步推进。开展“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7个子规划,在完成7个子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十一五”人才规划。通过举办夏季人才交流会、人才集市、外出招聘、网上招聘等形式,共引进各类紧缺人才548名。邀请南非专家对临安正兴牧业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进行攻关。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成立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临安分中心。举办公务员初任培训、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公务员法培训、第二期浙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推荐7人参加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评选,对杭州市“131”人才进行考核。举办林业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班。人才环境走向和谐。首次对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改版临安人才网,办好《临安人才人事》,制作《走进春天》人才工作专题片。开展“十佳重才单位”、“十佳优秀人才”评比表彰和“我为人才人事工作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
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入。《临安市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由杭州市委办批准实施。完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申报工作,做好公共资源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广电网络局台分离、台网分离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改革的相关工作。招考录用制度日趋完善。坚持“凡进必考”,招考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4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4名。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开展乡镇(街道)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实施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
人事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2004年度1902名公务员和857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组织6名不称职、基本称职公务员参加基本素质培训。完善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组织全市68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将7162名在职人员(不含乡镇、街道机关事业人员)列入财政统发工资,对正常晋升工资的9327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核准增资。增加4004名离退休(职)人员离退休(职)生活费,调整491名精减退职老职工、769名供养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慰问特困户49户,生病退休干部100名。规范人事代理工作,新增代理人员787人,集体代理单位3家。完成13名营职以下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慰问下岗失业、退休等企业军转干部173名。受理信访件和市长公开电话85件,办结率和满意率100%。
是年,市人事局获省人事宣传先进单位、人事政务信息宣传先进单位,杭州市区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人事系统先进集体、人事宣传先进单位、退役士兵安置先进单位、人才人事工作创新奖等荣誉。
【“十五”期间人才工作呈现“五化”良好局面】 一是人才引进多元化。通过本地招聘、外出招聘、网上招聘等形式,共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2000余名,其中研究生46人、本科生1400余人。二是人才培养整体化。加快培养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5支人才队伍,实施“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5115”人才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名师名校长名医工程”等,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三是人才使用活力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25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67名;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和职称制度改革。四是人才政策完善化。先后出台《临安市关于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意见》、《临安市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临安市引进人才住房问题补充规定》,拨付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费120万元,为引进人才安排经济适用房21套;2005年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增加到250万元。五是人才环境和谐化。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展双“十佳”评比活动,组织召开外地人才恳谈会、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人才工作研讨会等,营造“四个尊重”良好氛围。
【“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 “十一五”人才规划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全市和谐发展为主线,着眼于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以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和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编制工作分总结调研、规划编制、起草、评估论证等四个阶段实施,自2004年12月启动,至2006年5月通过专家论证。主要采取四个做法:一是加强协作,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注重调查,在人才规划编制前期开展了一次规模最大的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摸清全市人才资源底数。三是科学预测,通过调查问卷、走访了解等方式广泛搜集各类信息资料,预测人才队伍发展趋势,探求发展规律。四是统筹规划,统筹城镇与农村,一般人才、高层次人才及紧缺人才的合理配置,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
【公务员“四五”普法教育】 在“四五”普法期间,以培养公务员执政理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建立了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和档案制度,组织公务员参加各类法制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活动,并且认真组织考试,参考率和及格率均98%以上。2002年组织全市公务员参加WTO培训考试,参考率98.65%,合格率99.68%;参加依法行政考试,参考率98.07%,合格率99.94%。2004年组织公务员参加行政许可法培训考试,参考率98.97%,合格率99.77%;组织新录用的188名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知识培训考核工作,参考率98.94 %,合格率99.46 %。2005年组织公务员法培训考试,参考率98.6%,合格率100%。
【人才引进突破500人】 2005年,市人事局积极拓宽引才渠道。举办夏季人才交流会,提供市场营销、机械机电等岗位1000余个。举办4期人才集市,5次组织64家用人单位赴外地参加人才招聘会。改版临安人才网,借助人才网搭建网上交流平台,新增企业会员73家,求职会员3000余名,140余万人次登录网站查询信息。共引进各类紧缺人才548名,其中硕士14名,本科289名。
【举办夏季人才交流大会】 2005年7月9日,在浙江林学院(衣锦校区)举办临安市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浙江万马高能量电池有限公司、市教育局等131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共推出市场贸易、机械机电、企业管理等近1000个工作岗位,创下临安市夏季人才交流大会进场招聘单位数的历史新高。大会共接待应聘人才3000余人次,其中本科生432人次,初步达成意向975人次。
【招考录用公务员46名】 根据省、杭州市的统一部署,临安市2005年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位计划数为52名,实际招考职位是47个。有1111名考生通过现场资格确认,取得笔试资格。参加考试981人,达到省最低控制分数线738人,纳入面试范围46个职位。按招考计划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进入面试分数线的考生140名。杭州市首次下派面试考官,实行考官抽签制。经面试、体检、考核,最终录用公务员46名。
【举办2005年首期人才集市】 2005年3月12日,年度首期人才集市在市人才市场举办。为了满足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市人事局认真谋划,加大宣传,精心准备,免费接送40余名在杭应届毕业生到临安应聘。万马、樱花、新剑等49家企业推出市场营销、会计、机电机械等462个岗位,共接待应聘人才1367人次,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72人次,中级以上职称87人次,初步达成意向487人次。
【成立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临安分中心】 2005年4月12日,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临安分中心在市人事局挂牌成立。杭州市人事局副局长江汝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彩珍参加授牌仪式。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根据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宣言精神成立,旨在培养长三角地区通用的紧缺人才。依托该服务中心和长三角优势,临安市举办了企业创业辅导活动和生产组织管理者、人事管理岗位等培训班,加快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开展“四个千”公务员法学习培训活动】 2005年,市人事局组织全市公务员对公务员法进行培训学习。编印发放公务员法单行本2200余册;组织全市在职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近2300人,分15期参加在市委党校举办的公务员法培训班,培训考核情况作为公务员登记、任职晋职、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在“电视党校”中安排8期公务员法专题讲座,组织千名公务员观看;组织1000余人参加公务员法知识竞赛,进一步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
【举办“林业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班”】 2005年6月,市人事局会同市林业局举办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班”。这是全省首个在县市开办的高级研讨班。研讨班邀请了数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与学员一同探讨林业产业建设问题。浙江林学院常务副院长、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周国模教授,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汪奎宏研究员,市林业局教授级高工王安国作了讲座。其他学者围绕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了专题发言。57名研讨班学员在听取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后,开展学习和讨论。9月底,省人事厅培训处、杭州市人事局培训教育处对研讨班进行检查验收,对研讨班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举办第三期公务员初任培训班】 2005年10月24日至30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市人事局联合举办第三期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班。2004、2005年全市新录用公务员7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楼沛明,市委党校副校长潘永成分别作了讲座。学员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公务员法原理等理论知识以及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业务知识。初任培训情况作为试用考核的内容之一,培训期满考试合格者,发给公务员初任培训证书。
【开展乡镇(街道)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试点工作】 2005年5月,市人事局选择太湖源镇、昌化镇、太阳镇三镇,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试点工作。试点乡镇成立了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根据各事业线工作职能、任务、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合理确定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职务档次和职责,严格按市人事局下达的结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8月底,试点乡镇完成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工作,并开展了专业技术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9月下旬,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
【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005年,经临安市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领导小组审议,304人被认定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162人,中专学历133人,认定对象人数创历史新高。认定专业为教师、工程、会计、经济、统计、农业、畜牧、计生等。(表 )
表 : 2005 年末临安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
合计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
总计 | 27808 | 983 | 6783 | 20042 |
1. 工程技术人员 | 6242 | 125 | 1526 | 4591 |
2. 农业技术人员 | 674 | 37 | 146 | 491 |
3. 科学技术人员 | 74 | 11 | 25 | 38 |
4. 卫生技术人员 | 3516 | 106 | 783 | 2627 |
5. 教育人员 | 8641 | 601 | 3022 | 5018 |
(高 校) | 795 | 182 | 244 | 369 |
(中专技校) | 112 | 13 | 47 | 52 |
(中 学) | 3686 | 396 | 1340 | 1950 |
(小 学) | 4048 | 10 | 1391 | 2647 |
6. 经济人员 | 3392 | 47 | 590 | 2755 |
7. 会计人员 | 3872 | 20 | 388 | 3464 |
8. 统计人员 | 604 | 112 | 492 | |
9. 翻译人员 | 5 | 5 | ||
10. 图书管理、文博人员 | 378 | 22 | 83 | 273 |
11. 新闻出版人员 | 118 | 2 | 14 | 102 |
12. 律师公证人员 | 29 | 3 | 3 | 23 |
13. 播音人员 | 18 | 7 | 11 | |
14. 工艺美术人员 | 27 | 3 | 24 | |
15. 体育人员 | 13 | 4 | 9 | |
16. 艺术人员 | 19 | 13 | 6 | |
17. 其他人员 ( 政工) | 186 | 9 | 64 | 113 |
【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2005年,首次对26个乡镇(街道)、57个部门单位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市人事局、人才办深入26个乡镇(街道)调研,召开两个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并专门召开人才考核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对照《临安市乡镇(街道)、部门2005年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表》,认真进行自查、评分。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人才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考评组,通过一听(汇报)二查(台帐资料)三评(综合评价)四结合(一般与特殊、定量与定性、平时与年终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核,确定考核总分。考核总分按2%的比例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乡镇(街道)、部门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之中,并作为评定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编办到临安调研】 2005年7月30日,中编办副主任黄文平、第四司司长区延佳在省人事厅副厅长、省编办副主任余良伍、事业处处长杨利明,杭州市编办副主任钟玮的陪同下到临安调研机构编制和改革工作,市委副书记章根明主持汇报会。市人事局长楼沛明重点向中编办领导汇报近年来临安市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与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情况。中编办副主任黄文平在听取汇报后,肯定临安市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与机构编制管理及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改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制定政策比较稳定,改革比较深入,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开展“我为人才人事工作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 2005年3月,市人事局向各乡镇(街道)、机关部门、“5818”企业发放征求稿200余份,并在《今日临安》、临安人才网等媒体上开辟信息专栏,发动社会各界为人才人事工作献计献策。此次活动共征集“金点子”32个,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2名,陈树刚等18名“金点子”获奖者受到表彰。
(潘军伟)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