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政
日期:
2010-08-12 15:33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7)

   【概况】2006年,市民政局完成128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下拨资金9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每人每月140元,第四季度全市列入低保3099户,计6436人,全年支出保障金589.28万元。争取并发放"6·10"灾害救灾资金36.6万元。修订完善《临安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暂行办法》,588人得到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05.31万元。全市集中供养五保对象720人,"三无"对象73人。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73人。市慈善总会筹集善款272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238万元,救助4000余人次。全市各乡镇(街道)建立慈善工作站,各社区建立慈善捐赠接收点。
   修订、印发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办事指南,全市民间组织190家。拟定《临安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抽取11个社会团体进行财务审计,104个社团和2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年检,年检率分别为98.1%和100%。拟定《临安市村务工作规则》和《临安市村务公开暂行办法》,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抽查,全市651个村和11个居委会设立村务公开栏。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青山湖街道被命名为省级示范街道,桥头村等6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出台《在乡抗战老战士享受城镇医疗保险规定》、《临安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实施办法》。3月,召开全市双拥工作表彰大会,表彰27家双拥模范单位和33名双拥工作先进个人。春节、"八一"走访重点优抚对象90余人,发放慰问经费40余万元;组织4次慰问驻训部队,发放慰问品、慰问金3万余元,为驻临部队官兵捐赠书籍近3万元。根据《临安市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年在乡烈属优抚金最高为7992元,最低5088元,义务兵优待金为5090元,发放优抚金900余万元,优待金350余万元。为680余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补助医疗费120万元,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费18万元;维修9处烈士墓地,下拨修护经费9万余元;为2名烈属、89名退伍军人和5名精减下放复员军人办理递补手续。接收退役士兵294人,义务兵自谋职业率达96%,转业士官自谋职业率为40%,市民政局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开展一期年度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启动"临安市革命烈士陵园"选址定点工作。调整军队离退休干部工资,全市15名军队离退休干部人均月工资增加1591元。
   全市福利企业建立资质管理办公室,51家福利企业完成销售额2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安置残疾职工2373人,安置率47%,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11556元。开展福利企业改革试点工作,调整、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市社会福利院全年新收养弃婴、孤儿25人,送养22人,3名儿童实施"明天计划"康复手术。
   全年办理婚姻登记4783对,其中,结婚登记3914对,离婚登记869对,登记合格率100%。办理收养登记84对,行政审批中心民政窗口受理业务499件。迁移、绿化覆盖坟墓1965座,治理率85.3%,"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工作被杭州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昌化殡仪馆新建火化炉1台,并翻新旧炉。全市增设城乡门牌24629块,街路牌35块,命名住宅小区27家,地名工作被杭州市民政局评为先进。组织移民村干部参加技术培训,完成新安江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个,投入资金592.5万元。
   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21件次,其中,受理群众来信242件,来访4469人次。办理人大、政协意见建议11件,组织人员编撰《临安市民政志》。
   市婚姻登记处先后受到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表彰,被评为浙江省和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

  【完成危房改造128户】2006年是临安市危房改造第三年,计划改造危房28户,市民政局经过调查摸底,增加改造户100户。制订工作计划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注重调研,组织下乡督查,下拨资金95万元。128户改造任务于6月底前全部完工。至此,全市在两年半时间内完成危房改造486户,市民政局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开展敬老院评优活动】2006年,全市敬老院开展"创示范、争优秀、争当先进工作者"活动,市民政局组织35名敬老院院长、副院长参加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培训,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市民政局先后2次组织对全市25所敬老院院容院貌、生活设施、院务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突击检查。年终评选出"示范敬老院"4所,"优秀敬老院"4所,"先进敬老院"1所,"优秀敬老院院长"11人,"敬老院先进工作者"10人。截至年底,全市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20人,供养率92%;供养三无老人73人,供养率93.5%。

  【修订完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政策】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临安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低保家庭享受医疗救助起报点从自负2500元降到自负1000元;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器官移植四种指定病种以外大病患者起报点从自负5万元起降低到自负3万元起;将年度累计最高救助不超过2万元提高到4万元。10月1日始,《临安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进一步调整,对低保和五保对象实行零起点救助,并将门诊费用列入救助范围,同时推出助医卡制度,根据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对患病困难家庭实施二次救助,助医卡最高限额1万元。全年享受医疗救助588户,支出医疗救助金205.31万元,年度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率89.2%。

  【出台《临安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实施办法》】2006年12月,出台《临安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实施办法》,从2007年1月1日起实行。该《办法》主要针对在乡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简称在乡"三属"),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在乡精减下放复员军人)部队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患重大疾病(灾害、事故)而造成支付医疗费用困难的现役义务兵家属等五类医疗补助对象,并对五类人员医疗补助标准和补助办理作具体规定。

  【制定退伍军人递补公示制度】2006年,市民政局制定《临安市退伍军人递补公示制度》,从2007年1月始,乡镇(街道)在确定递补对象前必须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对于原定恤定补对象注销情况;现拟递补对象公示开始和截止时间;拟递补对象基本情况等。公示时间为10天,公示无异议后再上报至市民政局,在上报材料中必须附公示原稿。

  【水库移民工作稳妥实施】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临安市大中型水库移民核定登记工作涉及省内外42座水库,26个乡镇(街道)367个村,时间跨度最长达到50年。全年共接待来访1500余人次,接听来电1000余次,回复来信50余份,初步核定登记移民3.6万余人。

  【救助管理站建设基本完成】2006年,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临安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站位于锦城街道长桥1号,占地4.5亩,建筑面积1495平方米,于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救助站按标准设置值班室、医务室、学习室、传染病房、精神病房、管理人员用房、厨房、卫生间等生活用房。救助区分为男性救助区、女性救助区、儿童救助区和救助观察区。救助站共有套房22间,每间均配置卫生间,内装紧急呼救系统。

  【福利企业建立资质管理办公室】2006年5月,全市51家福利企业全部建立"资质管理办公室",残疾职工30人以上规模企业39家,均配备1名~3名专职管理人员,15家小规模企业也落实以资质管理为主的兼职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办公室依法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对残疾人录用管理和在岗管理,确保残疾职工上岗率100%,出勤率80%以上,并将组织开展职工文娱康复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文化和技术水平,落实社会福利企业扶持政策。

  【临安市首家慈善超市成立】2006年,临安市首家慈善超市成立,超市位于市民政局一楼。慈善超市为非赢利机构,接受单位和个人的捐物、捐款,定时、定量、无偿向救助对象发放物品。超市成立时,有棉被、衣服、电饭锅等千余件物品,救助对象凭慈善总会发放的爱心卡到慈善超市领取物品。

  【召开"十一五"规划专家论证会】2006年5月23日,市民政局邀请省民政厅、杭州市民政局、临安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领导、专家,召开《临安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临安市"十一五"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论证会。与会领导、专家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国家民政事业发展态势,结合临安市实际情况,对临安"十一五"民政事业和社区服务业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以及规划行文,进行分析、讨论。专家组认为,两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前瞻性强,目标科学可行,保障措施得力,同意通过论证。

  【开展界线、界桩检查】2006年4月25日至5月18日,由临安市民政局与安徽省宁国市、绩溪县、歙县民政局组成工作组,对近140公里边界线进行界线、界桩检查,这次检查是自2000年两省行政区域界线勘界以来首次联合检查。检查主要对2006年联合检查小组根据边界线经常性维护管理中掌握的边界情况,逐段核对边界走向,两侧地物地貌及其方位物等变化情况,按照两省政府在2000年勘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协议书附图、界线登记表上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检查,对有损坏界桩、界线进行维护、换新、对边界线群众进行调研,对尚有争议地方,提出处理意见。

  【建立救灾快速反应系统分会场】2006年11月初,市民政局建立民政视频暨救灾快速反应系统分会场,与省民政厅、杭州市民政局视频救灾系统实现对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第一时间上传灾情,接受上级指示,最大限度争取时间,减少灾害损失。

  【临安民政网开通】2006年12月,临安民政网(www.lamz.gov.cn)建成开通。该网站主要由民政动态、网上办事、政策法规、政务公开、基层民政、民政视频等功能区组成,公布相关民政重大决策、地方性法规,实施政务公开。(杨雪飞)

分享:
字体: [

]
打印
民 政
发布时间:2010-08-12 15:33: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7)

   【概况】2006年,市民政局完成128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下拨资金9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每人每月140元,第四季度全市列入低保3099户,计6436人,全年支出保障金589.28万元。争取并发放"6·10"灾害救灾资金36.6万元。修订完善《临安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暂行办法》,588人得到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05.31万元。全市集中供养五保对象720人,"三无"对象73人。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73人。市慈善总会筹集善款272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238万元,救助4000余人次。全市各乡镇(街道)建立慈善工作站,各社区建立慈善捐赠接收点。
   修订、印发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办事指南,全市民间组织190家。拟定《临安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抽取11个社会团体进行财务审计,104个社团和2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年检,年检率分别为98.1%和100%。拟定《临安市村务工作规则》和《临安市村务公开暂行办法》,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抽查,全市651个村和11个居委会设立村务公开栏。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青山湖街道被命名为省级示范街道,桥头村等6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出台《在乡抗战老战士享受城镇医疗保险规定》、《临安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实施办法》。3月,召开全市双拥工作表彰大会,表彰27家双拥模范单位和33名双拥工作先进个人。春节、"八一"走访重点优抚对象90余人,发放慰问经费40余万元;组织4次慰问驻训部队,发放慰问品、慰问金3万余元,为驻临部队官兵捐赠书籍近3万元。根据《临安市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年在乡烈属优抚金最高为7992元,最低5088元,义务兵优待金为5090元,发放优抚金900余万元,优待金350余万元。为680余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补助医疗费120万元,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费18万元;维修9处烈士墓地,下拨修护经费9万余元;为2名烈属、89名退伍军人和5名精减下放复员军人办理递补手续。接收退役士兵294人,义务兵自谋职业率达96%,转业士官自谋职业率为40%,市民政局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开展一期年度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启动"临安市革命烈士陵园"选址定点工作。调整军队离退休干部工资,全市15名军队离退休干部人均月工资增加1591元。
   全市福利企业建立资质管理办公室,51家福利企业完成销售额2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安置残疾职工2373人,安置率47%,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11556元。开展福利企业改革试点工作,调整、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市社会福利院全年新收养弃婴、孤儿25人,送养22人,3名儿童实施"明天计划"康复手术。
   全年办理婚姻登记4783对,其中,结婚登记3914对,离婚登记869对,登记合格率100%。办理收养登记84对,行政审批中心民政窗口受理业务499件。迁移、绿化覆盖坟墓1965座,治理率85.3%,"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工作被杭州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昌化殡仪馆新建火化炉1台,并翻新旧炉。全市增设城乡门牌24629块,街路牌35块,命名住宅小区27家,地名工作被杭州市民政局评为先进。组织移民村干部参加技术培训,完成新安江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个,投入资金592.5万元。
   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21件次,其中,受理群众来信242件,来访4469人次。办理人大、政协意见建议11件,组织人员编撰《临安市民政志》。
   市婚姻登记处先后受到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表彰,被评为浙江省和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

  【完成危房改造128户】2006年是临安市危房改造第三年,计划改造危房28户,市民政局经过调查摸底,增加改造户100户。制订工作计划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注重调研,组织下乡督查,下拨资金95万元。128户改造任务于6月底前全部完工。至此,全市在两年半时间内完成危房改造486户,市民政局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开展敬老院评优活动】2006年,全市敬老院开展"创示范、争优秀、争当先进工作者"活动,市民政局组织35名敬老院院长、副院长参加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培训,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市民政局先后2次组织对全市25所敬老院院容院貌、生活设施、院务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突击检查。年终评选出"示范敬老院"4所,"优秀敬老院"4所,"先进敬老院"1所,"优秀敬老院院长"11人,"敬老院先进工作者"10人。截至年底,全市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20人,供养率92%;供养三无老人73人,供养率93.5%。

  【修订完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政策】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临安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低保家庭享受医疗救助起报点从自负2500元降到自负1000元;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器官移植四种指定病种以外大病患者起报点从自负5万元起降低到自负3万元起;将年度累计最高救助不超过2万元提高到4万元。10月1日始,《临安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进一步调整,对低保和五保对象实行零起点救助,并将门诊费用列入救助范围,同时推出助医卡制度,根据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对患病困难家庭实施二次救助,助医卡最高限额1万元。全年享受医疗救助588户,支出医疗救助金205.31万元,年度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率89.2%。

  【出台《临安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实施办法》】2006年12月,出台《临安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实施办法》,从2007年1月1日起实行。该《办法》主要针对在乡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简称在乡"三属"),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在乡精减下放复员军人)部队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患重大疾病(灾害、事故)而造成支付医疗费用困难的现役义务兵家属等五类医疗补助对象,并对五类人员医疗补助标准和补助办理作具体规定。

  【制定退伍军人递补公示制度】2006年,市民政局制定《临安市退伍军人递补公示制度》,从2007年1月始,乡镇(街道)在确定递补对象前必须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对于原定恤定补对象注销情况;现拟递补对象公示开始和截止时间;拟递补对象基本情况等。公示时间为10天,公示无异议后再上报至市民政局,在上报材料中必须附公示原稿。

  【水库移民工作稳妥实施】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临安市大中型水库移民核定登记工作涉及省内外42座水库,26个乡镇(街道)367个村,时间跨度最长达到50年。全年共接待来访1500余人次,接听来电1000余次,回复来信50余份,初步核定登记移民3.6万余人。

  【救助管理站建设基本完成】2006年,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临安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站位于锦城街道长桥1号,占地4.5亩,建筑面积1495平方米,于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救助站按标准设置值班室、医务室、学习室、传染病房、精神病房、管理人员用房、厨房、卫生间等生活用房。救助区分为男性救助区、女性救助区、儿童救助区和救助观察区。救助站共有套房22间,每间均配置卫生间,内装紧急呼救系统。

  【福利企业建立资质管理办公室】2006年5月,全市51家福利企业全部建立"资质管理办公室",残疾职工30人以上规模企业39家,均配备1名~3名专职管理人员,15家小规模企业也落实以资质管理为主的兼职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办公室依法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对残疾人录用管理和在岗管理,确保残疾职工上岗率100%,出勤率80%以上,并将组织开展职工文娱康复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文化和技术水平,落实社会福利企业扶持政策。

  【临安市首家慈善超市成立】2006年,临安市首家慈善超市成立,超市位于市民政局一楼。慈善超市为非赢利机构,接受单位和个人的捐物、捐款,定时、定量、无偿向救助对象发放物品。超市成立时,有棉被、衣服、电饭锅等千余件物品,救助对象凭慈善总会发放的爱心卡到慈善超市领取物品。

  【召开"十一五"规划专家论证会】2006年5月23日,市民政局邀请省民政厅、杭州市民政局、临安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领导、专家,召开《临安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临安市"十一五"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论证会。与会领导、专家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国家民政事业发展态势,结合临安市实际情况,对临安"十一五"民政事业和社区服务业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以及规划行文,进行分析、讨论。专家组认为,两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前瞻性强,目标科学可行,保障措施得力,同意通过论证。

  【开展界线、界桩检查】2006年4月25日至5月18日,由临安市民政局与安徽省宁国市、绩溪县、歙县民政局组成工作组,对近140公里边界线进行界线、界桩检查,这次检查是自2000年两省行政区域界线勘界以来首次联合检查。检查主要对2006年联合检查小组根据边界线经常性维护管理中掌握的边界情况,逐段核对边界走向,两侧地物地貌及其方位物等变化情况,按照两省政府在2000年勘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协议书附图、界线登记表上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检查,对有损坏界桩、界线进行维护、换新、对边界线群众进行调研,对尚有争议地方,提出处理意见。

  【建立救灾快速反应系统分会场】2006年11月初,市民政局建立民政视频暨救灾快速反应系统分会场,与省民政厅、杭州市民政局视频救灾系统实现对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第一时间上传灾情,接受上级指示,最大限度争取时间,减少灾害损失。

  【临安民政网开通】2006年12月,临安民政网(www.lamz.gov.cn)建成开通。该网站主要由民政动态、网上办事、政策法规、政务公开、基层民政、民政视频等功能区组成,公布相关民政重大决策、地方性法规,实施政务公开。(杨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