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
日期:
2010-08-12 15:42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7)

  劳动

  【概况】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7519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0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14人。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217人,其中技能培训452人,创业培训46人。全年办理失业登记831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3%。全市参加失业保险单位共2785家,其中,事业(行业)单位169家、企业2616家,参保人数29651人,比上年增加5765人;收缴失业保险费797.03万元,支出329.17万元,累计结余1162.65万元。举办各类人力资源交流会13场次,接纳求职登记8317人,交流成功4242人,成功率51%,提供岗位19213个(包括交流会提供岗位数)。市就业管理服务处为市政府起草《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送审稿)》,送审稿年底定稿出台,即临政发〔2006〕275号文件。
   全年共收到申请工伤申报案件940件,比上年上升75.4%,其中,认定工伤923件。1月,调整企业最低月工资标准,由510元提高到560元;9月,再次调整企业最低月工资标准,由560元提高到620元。共办理职工退休(职)手续695人,其中正常退休399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194人,企业军转干部提前退休8人,病退50人,破产退休44人。受理劳动能力鉴定124人,其中,因工致残119人,非因工致残5人。完成首次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全市263244个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登记输入电脑,并与杭州市联网。市技工学校共招收新生460人,在校学生1100人,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就学和社会就业率均为100%。

  【就业管理】2006年,与市残联联合举办残疾人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共有11家单位提供近100个岗位,300余名残疾人进场参加应聘,当场录用5人,85人达成录用意向。举办中职技校毕业生集中推介会,共有10家职校17个专业1236名毕业生向社会推出,推介会有74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当场录用178人。市就业管理服务处组织8家企业单位,赴丽水和安徽休宁招收技术工人。是年,市就业管理服务处获杭州市再就业先进单位、杭州市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等荣誉。

  【劳动监察】2006年,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52起,市长公开电话交办283件,其中,杭州市长公开电话交办116件。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880.17万元,清退押金8.32万元。全年开展清欠工资、打击非法中介、劳动用工、持证上岗、建筑企业民工维权、违法使用童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合同以及"春雨"行动等7次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287家,查处童工案件2起,清退童工3人,处罚额4万元。4月22日,成功平息临安"春天"房产工地近百名民工在钱王街小山弄转盘静坐事件,为655名民工发放工资115.15万元。全年共接待来人来访3750人次,处理信访件88件,其中,上级转访信件51件。开展足浴和美容美发行业整治活动,督促无证上岗人员226人参加培训。

  【建立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制度和欠薪长效机制】2006年,制定出台《临安市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全市共有759家企业完成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同时,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原则,对有隶属关系的用人单位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无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以属地管辖为主,明确欠新应急周转金筹措实行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共担原则,即市政府安排30万元,企业较多的8个乡镇(街道)各安排10万元,其他18个乡镇各安排5万元;资金账户由市、乡镇(街道)两级分别设立。全市26个乡镇(街道)相继制订《欠薪周转金制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村级劳动保障室和配置协理员队伍制度》。

  【劳动仲裁】2006年,共立案173起,结案169起,其中,调解139起,裁决30起。已结案中涉及经济标的395万元,其中,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297.5万元,为用人单位减少经济损失97.5万元。为各类企业办理劳动合同鉴证16329人,共计48987份。全市3309家企业112742名职工中,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有107522人,合同签订率95.37%。根据杭州市劳动保障局要求,经临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临安市劳动仲裁院,核定事业编制2人。

  【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共培训各类初、中、高技能工人716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12人,培训后就业率6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50人,失地农民培训2190人,第二、第三产业农民工培训266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农家乐"、蚕桑、花卉园艺等方面为主。与市妇联合作,举办妇女"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共有27名农村妇女主任和下岗失业女职工参加培训。举办SI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班,企业主参加培训19人。开展足浴行业技能培训,城区足浴工参加培训220余人。
   【社会保险管理】2006年,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62642人,其中,参保企业2737家,新增687家;参保职工39003人,新增9236人;个体工商户参保23639人,新增911人。征收养老保险费18.93亿元,结余5075万元,累计基金结余19.56亿元,支付能力17个月,比上年增加2个月。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单位437家,总人数19012人,其中,在职职工13956人,离、退休人员5056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9411万元,支付离、退休费用9987万元,是年赤字576万元,累计结余604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812人,净增19500人,全年征收工伤基金46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费39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876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751人,净增10006人,征收81万元,支付27万元,基金累计结余276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005人,净增6381人,基金累计结余8090万元。对1200名74岁以上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

  【养老金调整和发放】2006年,全市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85元,另加社会化管理服务费40元,共计625元。从11月始,发放时间由原来的每月8日统一调整为每月15日,先后两次给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至年底,全市离休人员1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工人31人、退休8768人、退职150人,人均养老金分别为2913.32元、1872.96元、1169.5元、625.5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始,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者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从23%调整为20%;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对2006年退休、退职的669人实行新养老金计发办法,人均养老金1177.40元。

  【医疗保险基金】2006年,印发《临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核操作办法》(临劳险〔2006〕10号),进一步明确医保基金审核的范围对象、资料收集、内容及程序,并出台《关于全市离休干部医疗费实行定点医院记账的实施意见和补充通知》(临政办〔2006〕19号),统一凭"专用病历"和"天目医保卡"在定点医疗机构刷卡结算。

  【实施"五费统征、四费合一"征缴机制】2006年,出台《临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规定从7月1日起,企业职工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由地税根据企业的情况直接统一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劳动保障局提供数据,也由地税统一征缴,上述规定简称"五费统征、四费合一"。实施"五费统征、四费合一"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低标准准入、规范化管理、逐步完善提高",要求一般企业的参保人数不低于在册职工总人数的45%,福利企业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不低于在册职工总人数的70%,以后均将逐步过渡到100%,从而实现企业参保的全覆盖。养老保险单位缴费17%、个人缴费8%;失业保险单位缴费2%、个人缴费1%;工伤保险缴费1%;生育保险缴费0.3%;医疗保险缴费5%。没有把基本医疗保险与其他四项保险捆绑征收,而是鼓励单位、企业和职工参保,实行分类入库、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相分离。

  【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制定出台《临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补充意见》,对新参保的被征地农民的缴费标准和享受待遇,由原来的1个标准调整为3个标准,即一次性交纳2.6万元、2.1万元、1.6万元,享受标准对应为230元、180元、130元。全市参保26个村(其中青山湖街道11个村),参加被征地保险13819人(其中青山湖街道8941人)。全年已收被征地农民保障基金3727万元,支付975.9万元,累计结余基金7218.97万元,共有3927人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

  【"金保工程"升级】金保工程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2年提出的建设覆盖劳动保障领域主要业务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金保工程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子系统,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2006年,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构建集业务管理、基金监督、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劳动保障信息平台,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发展目标和杭州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临安市"五费统征、四费合一"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机制改革工作,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由浙江网新恩普公司承担市"社保网"平台升级工作。该系统分为业务经办、公共服务、信息交换3个支撑平台,2个专业系统,即"五险合一"系统和劳动综合管理系统,7个支系统,共投资450万元,11月1日投入运行。(章菊芬)

人事

  【概况】2006年,全市共引进大专学历以上紧缺人才59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人才21人,本科以上学历219人。申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8个,引进腹腔胚胎移植新技术,五大洲发展中国家智力引进官员52人到临安考察指导。申报并实施"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及"波尔山羊繁育与推广技术"两个省高级研修班项目。编制下发《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开展"人才强市"宣传月活动,重点安排制作播放"走进春天"人才专题片、"走百家企业、访百名人才"、"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系列报道、"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等25项活动。编辑《临安人才人事》12期,在各类刊物上刊出人事信息240余篇。设立人才专项经费220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安排经济适用房60套。
   拟订畜牧兽医制度改革方案,组建临安市畜牧兽医局。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拟订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经市编委会审议批准。拟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用暂行规定和事业单位聘任制管理办法,制订出台《临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公务员编制管理,开展"吃空饷"问题清理督查。坚持"凡进必考",招考录用公务员49人、事业人员151人。完成20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完成全市2247名公务员、9141名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对2名考核不称职人员作降职降薪处理。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职务和级别工资2495人,调整精简退职老职工、供养遗属生活费1325人次。办理到龄退休187人;组织550人参加离退休干部新春团拜会,300余名退休干部参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慰问住院、生病在家退休干部100人,慰问退休、在职干部特困户47户。探索职称制度改革,核定全市26个乡镇(街道)专业技术岗位,首次编印发放《职称工作实用手册》。人才市场日常接待招聘单位200余家次,接待求职登记人员440余人次,办理人事代理、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3094人次。改版临安人才网,全年网站点击率85万人次。受理信访件和市长公开电话5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100%。组织"人才·和谐·发展"征文活动。
   11月24日,浙江省人事厅厅长陈仲方、杭州市人事局局长郑素成一行到临安调研人才人事工作。是年,市人事局获浙江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省人事宣传先进单位、省人事政务信息宣传先进单位,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人事宣传先进单位等。

  【完成公务员登记工作】2006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贯彻实施方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领导机构,由市委副书记王宏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苗强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瑾任副组长,组织、纪检、人事、监察、财政、编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楼沛明兼任办公室主任;市人事局根据省、杭州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对全市行政机关(含参照、依照单位)编制数、实有人数、退养人数、领导职数配备、非领导职务设置、选(聘)任制干部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配备办公场地和计算机等设备,设立公务员登记办公室,集中组织、人事部门人员开展审核工作。全市七大类机关人数1974人(不含省级以下垂直管理单位),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登记人数为284人,全市列入暂缓登记对象为55人。

  【完成工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杭州市人事局工资处选定富阳、临安两县(市)定点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市人事局完成信息采集和相应数据的二次收集上报工作,为全省制定工改实施政策提供可靠依据。组织开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行工资制度执行情况清理和自查,并对现有人员工资套改基本情况进行核实。开展工资套改前期调查和培训。至年底,完成审核与公示,进入准备审批执行阶段。
   【全面实施"812"人才工程】2006年,制定《临安市"812"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380名,其中,第一层次80人,第二层次100人,第三层次200人。市人事局推荐8人参加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评选,推荐46人参加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选拔,4人获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推荐2人参加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推荐"131"培养人选3人赴德国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创新"主题培训;推荐"131"培养人选6人参加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培训。
  
   【引进紧缺急需人才595人】2006年,市人事局以引进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拓宽渠道,完成"135"引进人才计划。举办春、夏季人才交流会和5期人才集市,组织385家用人单位参会,7次组织51家用人单位赴上海、哈尔滨招聘人才及参加浙江省、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改版临安人才网,开展网上招聘和人才库选用人才,新增应聘人才7000余人,招聘单位341家次。组织5家企业携10个项目参加宁波"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达成合作意向8个。共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人才595人,本科以上学历219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21人。

  【编制完成《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2006年5月,《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规划》提出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66100人,年均增长8%左右,基本建设成总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产出高效、环境和谐的人才强市。专家论证委员会经过论证,认为规划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对人才发展的要求,突出政府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职能,为全面推进临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专家意见,市人才办对人才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10月14日,市政府以临政发〔2006〕253号文件正式下发。

  【市人事局与上海静安区人事局结为友好局】2006年4月10日,市人事局和上海静安区人事局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上海市静安区政府签订人才交流友好合作协议,缔结为友好局,并建立五项合作机制。建立两地人才人事工作日常交流机制,每年开展1至2次局领导班子工作研讨和科室人员交流互访活动。建立两地人才资源开发合作机制,在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人才网站和引智等方面强化互惠合作,定期在两地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两地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定期交流人才培训工作经验,互派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参加对方人才专项培训,联合进行有相同专业需求和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建立信息互通发布机制,建立人才人事政策和信息互通"绿色通道",实现人才信息网站互联、人才信息数据库共享。建立两地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互派、交流机制。

  【举办夏季人才交流大会】2006年7月8日,市人事局在浙江林学院(衣锦校区)举办临安市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教育局等134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其中,企业101家、事业单位33家,共推出市场营销、机械机电、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财会等1000余个岗位。大会共接待应聘人才3000余人次,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3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990人次。

  【招考录用公务员49名】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06年,临安市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位计划数为56名,共有1817人报名,实际招考职位是49个,其中,政府部门8名、参照机关5名、乡镇机关15名、地税和工商部门8名、公安交警12名、乡镇人武部专职干部1名。按招考计划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147名考生进入面试分。面试工作采用封闭式管理,实行考官抽签制、考官异地交流制,并邀请市纪检部门工作人员担任监督员。经面试、体检、考核,最终录用公务员49名。

  【52名发展中国家智力引进官员到临安考察】2006年11月25日,由商务部和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智力引进官员研修班"到临安进行为期一天的考察交流。研修班的主题是"分享发展经验、促进交流合作"。52名研修班成员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中北美及加勒比海等38个国家,涉及人力资源、外交事务、财政金融、经贸及教育等行业。官员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的奶牛养殖场和波尔山羊养殖场,听取正兴牧业负责人关于企业引智等情况的介绍,并就波尔山羊养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开展"走百家企业,访百名人才"活动】2006年5月至6月,市人才办、市人事局、市劳动局等有关部门联合走访10家大企业大集团和100家成长性企业,开展"走百家企业,访百名人才"活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使用情况、企业外地人才引进及使用情况、企业优化创业环境的主要做法,以及征求企业、人才在创业环境建设中对政府、部门、单位服务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

  【举办波尔山羊育种技术高级研修班】2006年12月,市人事局会同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杭州市外国专家局举办"波尔山羊育种技术高级研修班"。邀请南非波尔山羊专家、国际山羊协会秘书长、比勒陀尼亚大学范尼卡教授作专题讲座,来自全省各地90余名种羊场场长、杭州市七县(市、区)畜牧技术干部、重点养羊大户在听取专家的讲座后,展开学习和讨论。范尼卡教授还实地踏看了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所属的省一级种羊场,了解波尔山羊的养殖情况,并向技术人员传授世界领先的腹腔胚胎移植新技术。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成果推广部部长张映霞、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杨旭光、杭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赵敏等领导出席高级研修班。

  【举办"创业在临安"外地人才恳谈会】2006年6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组织召开"创业在临安"外地人才恳谈会,杭州万马高能量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仲庆等10名外地人才参加会议。外地人才对临安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尊重、关心和爱护外来人才的举措表示满意,也对政府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并就如何完善完善人才政策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畅谈了建议。

  【举办人才政策咨询活动暨"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2006年6月,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市人民广场联合举办人才政策咨询活动暨"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咨询活动就人才就业政策和人事档案代理政策、程序,事业单位招考相关政策、法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相关政策,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接受市民咨询。"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分"重才"、"聚才"、"育才"、"用才"4个板块内容,全面展示临安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此次活动共接待市民500余人次,发放资料600余份。

  【举办春季人才交流大会】2006年2月25日,临安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市人事局人才中心举办。浙江华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0余家单位设摊招聘,推出营销、文秘、商贸管理等700余个岗位。此次人才集市共接待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20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近400人次。

  【举办第四期公务员初任培训班】2006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临安市第四期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是年新录用公务员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在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中,学员们通过集中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依法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国家安全与保密制度、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业务知识,了解机关工作特点、程序和要求。初任培训情况作为新录用公务员试用考核的内容之一,培训期满考试合格者,发给公务员初任培训证书。

  【编印《职称工作实用手册》】2006年5月,市人事局组织编印《职称工作实用手册》。为使手册更实用、全面和准确,市人事局先后3次组织近60家部门、企业的人事干部,就初稿征求意见,并召集局科室人员就初稿进行讨论、审议,不断完善手册内容,最终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发放。作为全市第一本职称工作工具书,手册以最新发布的政策文件为依据,并结合工作实践,涉及职称工作中207个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8个项目列入杭州市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2006年6月,市人事局组织5家企业参加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协助企业与11家国外专家组织洽谈20余次,促使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8月,市人事局上报波尔山羊优化育种技术引进应用、竹碳制品应用推广、服装与加工贸易、胎圈用钢丝等8个项目,全部通过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审核,列入2006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
  
   【261人被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6年,经临安市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领导小组审议,261人被认定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6年度认定对象共计268人,其中,助理工程师66人、助理会计师78人、助理经济师38人,其他助理级专业技术人员86人,认定专业为工程、农业、教师、经济、会计、统计、播音等。(汪露琳)

分享:
字体: [

]
打印
劳动·人事
发布时间:2010-08-12 15:42: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临安年鉴(2007)

  劳动

  【概况】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7519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0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14人。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217人,其中技能培训452人,创业培训46人。全年办理失业登记831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3%。全市参加失业保险单位共2785家,其中,事业(行业)单位169家、企业2616家,参保人数29651人,比上年增加5765人;收缴失业保险费797.03万元,支出329.17万元,累计结余1162.65万元。举办各类人力资源交流会13场次,接纳求职登记8317人,交流成功4242人,成功率51%,提供岗位19213个(包括交流会提供岗位数)。市就业管理服务处为市政府起草《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送审稿)》,送审稿年底定稿出台,即临政发〔2006〕275号文件。
   全年共收到申请工伤申报案件940件,比上年上升75.4%,其中,认定工伤923件。1月,调整企业最低月工资标准,由510元提高到560元;9月,再次调整企业最低月工资标准,由560元提高到620元。共办理职工退休(职)手续695人,其中正常退休399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194人,企业军转干部提前退休8人,病退50人,破产退休44人。受理劳动能力鉴定124人,其中,因工致残119人,非因工致残5人。完成首次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全市263244个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登记输入电脑,并与杭州市联网。市技工学校共招收新生460人,在校学生1100人,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就学和社会就业率均为100%。

  【就业管理】2006年,与市残联联合举办残疾人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共有11家单位提供近100个岗位,300余名残疾人进场参加应聘,当场录用5人,85人达成录用意向。举办中职技校毕业生集中推介会,共有10家职校17个专业1236名毕业生向社会推出,推介会有74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当场录用178人。市就业管理服务处组织8家企业单位,赴丽水和安徽休宁招收技术工人。是年,市就业管理服务处获杭州市再就业先进单位、杭州市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等荣誉。

  【劳动监察】2006年,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52起,市长公开电话交办283件,其中,杭州市长公开电话交办116件。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880.17万元,清退押金8.32万元。全年开展清欠工资、打击非法中介、劳动用工、持证上岗、建筑企业民工维权、违法使用童工、工伤保险和劳动合同以及"春雨"行动等7次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287家,查处童工案件2起,清退童工3人,处罚额4万元。4月22日,成功平息临安"春天"房产工地近百名民工在钱王街小山弄转盘静坐事件,为655名民工发放工资115.15万元。全年共接待来人来访3750人次,处理信访件88件,其中,上级转访信件51件。开展足浴和美容美发行业整治活动,督促无证上岗人员226人参加培训。

  【建立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制度和欠薪长效机制】2006年,制定出台《临安市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全市共有759家企业完成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同时,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原则,对有隶属关系的用人单位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无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以属地管辖为主,明确欠新应急周转金筹措实行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共担原则,即市政府安排30万元,企业较多的8个乡镇(街道)各安排10万元,其他18个乡镇各安排5万元;资金账户由市、乡镇(街道)两级分别设立。全市26个乡镇(街道)相继制订《欠薪周转金制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村级劳动保障室和配置协理员队伍制度》。

  【劳动仲裁】2006年,共立案173起,结案169起,其中,调解139起,裁决30起。已结案中涉及经济标的395万元,其中,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297.5万元,为用人单位减少经济损失97.5万元。为各类企业办理劳动合同鉴证16329人,共计48987份。全市3309家企业112742名职工中,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有107522人,合同签订率95.37%。根据杭州市劳动保障局要求,经临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临安市劳动仲裁院,核定事业编制2人。

  【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共培训各类初、中、高技能工人716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12人,培训后就业率6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50人,失地农民培训2190人,第二、第三产业农民工培训266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农家乐"、蚕桑、花卉园艺等方面为主。与市妇联合作,举办妇女"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共有27名农村妇女主任和下岗失业女职工参加培训。举办SI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班,企业主参加培训19人。开展足浴行业技能培训,城区足浴工参加培训220余人。
   【社会保险管理】2006年,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62642人,其中,参保企业2737家,新增687家;参保职工39003人,新增9236人;个体工商户参保23639人,新增911人。征收养老保险费18.93亿元,结余5075万元,累计基金结余19.56亿元,支付能力17个月,比上年增加2个月。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单位437家,总人数19012人,其中,在职职工13956人,离、退休人员5056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9411万元,支付离、退休费用9987万元,是年赤字576万元,累计结余604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812人,净增19500人,全年征收工伤基金46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费39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876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751人,净增10006人,征收81万元,支付27万元,基金累计结余276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005人,净增6381人,基金累计结余8090万元。对1200名74岁以上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

  【养老金调整和发放】2006年,全市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85元,另加社会化管理服务费40元,共计625元。从11月始,发放时间由原来的每月8日统一调整为每月15日,先后两次给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至年底,全市离休人员1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工人31人、退休8768人、退职150人,人均养老金分别为2913.32元、1872.96元、1169.5元、625.5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始,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者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从23%调整为20%;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对2006年退休、退职的669人实行新养老金计发办法,人均养老金1177.40元。

  【医疗保险基金】2006年,印发《临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核操作办法》(临劳险〔2006〕10号),进一步明确医保基金审核的范围对象、资料收集、内容及程序,并出台《关于全市离休干部医疗费实行定点医院记账的实施意见和补充通知》(临政办〔2006〕19号),统一凭"专用病历"和"天目医保卡"在定点医疗机构刷卡结算。

  【实施"五费统征、四费合一"征缴机制】2006年,出台《临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规定从7月1日起,企业职工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由地税根据企业的情况直接统一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劳动保障局提供数据,也由地税统一征缴,上述规定简称"五费统征、四费合一"。实施"五费统征、四费合一"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低标准准入、规范化管理、逐步完善提高",要求一般企业的参保人数不低于在册职工总人数的45%,福利企业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不低于在册职工总人数的70%,以后均将逐步过渡到100%,从而实现企业参保的全覆盖。养老保险单位缴费17%、个人缴费8%;失业保险单位缴费2%、个人缴费1%;工伤保险缴费1%;生育保险缴费0.3%;医疗保险缴费5%。没有把基本医疗保险与其他四项保险捆绑征收,而是鼓励单位、企业和职工参保,实行分类入库、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相分离。

  【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制定出台《临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补充意见》,对新参保的被征地农民的缴费标准和享受待遇,由原来的1个标准调整为3个标准,即一次性交纳2.6万元、2.1万元、1.6万元,享受标准对应为230元、180元、130元。全市参保26个村(其中青山湖街道11个村),参加被征地保险13819人(其中青山湖街道8941人)。全年已收被征地农民保障基金3727万元,支付975.9万元,累计结余基金7218.97万元,共有3927人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

  【"金保工程"升级】金保工程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2年提出的建设覆盖劳动保障领域主要业务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金保工程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子系统,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2006年,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构建集业务管理、基金监督、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劳动保障信息平台,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发展目标和杭州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临安市"五费统征、四费合一"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机制改革工作,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由浙江网新恩普公司承担市"社保网"平台升级工作。该系统分为业务经办、公共服务、信息交换3个支撑平台,2个专业系统,即"五险合一"系统和劳动综合管理系统,7个支系统,共投资450万元,11月1日投入运行。(章菊芬)

人事

  【概况】2006年,全市共引进大专学历以上紧缺人才59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人才21人,本科以上学历219人。申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8个,引进腹腔胚胎移植新技术,五大洲发展中国家智力引进官员52人到临安考察指导。申报并实施"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及"波尔山羊繁育与推广技术"两个省高级研修班项目。编制下发《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开展"人才强市"宣传月活动,重点安排制作播放"走进春天"人才专题片、"走百家企业、访百名人才"、"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系列报道、"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等25项活动。编辑《临安人才人事》12期,在各类刊物上刊出人事信息240余篇。设立人才专项经费220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安排经济适用房60套。
   拟订畜牧兽医制度改革方案,组建临安市畜牧兽医局。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拟订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经市编委会审议批准。拟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用暂行规定和事业单位聘任制管理办法,制订出台《临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公务员编制管理,开展"吃空饷"问题清理督查。坚持"凡进必考",招考录用公务员49人、事业人员151人。完成20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完成全市2247名公务员、9141名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对2名考核不称职人员作降职降薪处理。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职务和级别工资2495人,调整精简退职老职工、供养遗属生活费1325人次。办理到龄退休187人;组织550人参加离退休干部新春团拜会,300余名退休干部参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慰问住院、生病在家退休干部100人,慰问退休、在职干部特困户47户。探索职称制度改革,核定全市26个乡镇(街道)专业技术岗位,首次编印发放《职称工作实用手册》。人才市场日常接待招聘单位200余家次,接待求职登记人员440余人次,办理人事代理、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3094人次。改版临安人才网,全年网站点击率85万人次。受理信访件和市长公开电话5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100%。组织"人才·和谐·发展"征文活动。
   11月24日,浙江省人事厅厅长陈仲方、杭州市人事局局长郑素成一行到临安调研人才人事工作。是年,市人事局获浙江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省人事宣传先进单位、省人事政务信息宣传先进单位,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人事宣传先进单位等。

  【完成公务员登记工作】2006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贯彻实施方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领导机构,由市委副书记王宏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苗强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瑾任副组长,组织、纪检、人事、监察、财政、编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楼沛明兼任办公室主任;市人事局根据省、杭州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对全市行政机关(含参照、依照单位)编制数、实有人数、退养人数、领导职数配备、非领导职务设置、选(聘)任制干部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配备办公场地和计算机等设备,设立公务员登记办公室,集中组织、人事部门人员开展审核工作。全市七大类机关人数1974人(不含省级以下垂直管理单位),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登记人数为284人,全市列入暂缓登记对象为55人。

  【完成工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杭州市人事局工资处选定富阳、临安两县(市)定点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市人事局完成信息采集和相应数据的二次收集上报工作,为全省制定工改实施政策提供可靠依据。组织开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行工资制度执行情况清理和自查,并对现有人员工资套改基本情况进行核实。开展工资套改前期调查和培训。至年底,完成审核与公示,进入准备审批执行阶段。
   【全面实施"812"人才工程】2006年,制定《临安市"812"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380名,其中,第一层次80人,第二层次100人,第三层次200人。市人事局推荐8人参加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评选,推荐46人参加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选拔,4人获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推荐2人参加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推荐"131"培养人选3人赴德国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创新"主题培训;推荐"131"培养人选6人参加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培训。
  
   【引进紧缺急需人才595人】2006年,市人事局以引进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拓宽渠道,完成"135"引进人才计划。举办春、夏季人才交流会和5期人才集市,组织385家用人单位参会,7次组织51家用人单位赴上海、哈尔滨招聘人才及参加浙江省、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改版临安人才网,开展网上招聘和人才库选用人才,新增应聘人才7000余人,招聘单位341家次。组织5家企业携10个项目参加宁波"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达成合作意向8个。共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人才595人,本科以上学历219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21人。

  【编制完成《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2006年5月,《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规划》提出临安市"十一五"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66100人,年均增长8%左右,基本建设成总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产出高效、环境和谐的人才强市。专家论证委员会经过论证,认为规划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对人才发展的要求,突出政府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职能,为全面推进临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专家意见,市人才办对人才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10月14日,市政府以临政发〔2006〕253号文件正式下发。

  【市人事局与上海静安区人事局结为友好局】2006年4月10日,市人事局和上海静安区人事局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上海市静安区政府签订人才交流友好合作协议,缔结为友好局,并建立五项合作机制。建立两地人才人事工作日常交流机制,每年开展1至2次局领导班子工作研讨和科室人员交流互访活动。建立两地人才资源开发合作机制,在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人才网站和引智等方面强化互惠合作,定期在两地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两地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定期交流人才培训工作经验,互派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参加对方人才专项培训,联合进行有相同专业需求和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建立信息互通发布机制,建立人才人事政策和信息互通"绿色通道",实现人才信息网站互联、人才信息数据库共享。建立两地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互派、交流机制。

  【举办夏季人才交流大会】2006年7月8日,市人事局在浙江林学院(衣锦校区)举办临安市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教育局等134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其中,企业101家、事业单位33家,共推出市场营销、机械机电、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财会等1000余个岗位。大会共接待应聘人才3000余人次,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3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990人次。

  【招考录用公务员49名】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06年,临安市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位计划数为56名,共有1817人报名,实际招考职位是49个,其中,政府部门8名、参照机关5名、乡镇机关15名、地税和工商部门8名、公安交警12名、乡镇人武部专职干部1名。按招考计划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147名考生进入面试分。面试工作采用封闭式管理,实行考官抽签制、考官异地交流制,并邀请市纪检部门工作人员担任监督员。经面试、体检、考核,最终录用公务员49名。

  【52名发展中国家智力引进官员到临安考察】2006年11月25日,由商务部和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智力引进官员研修班"到临安进行为期一天的考察交流。研修班的主题是"分享发展经验、促进交流合作"。52名研修班成员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中北美及加勒比海等38个国家,涉及人力资源、外交事务、财政金融、经贸及教育等行业。官员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的奶牛养殖场和波尔山羊养殖场,听取正兴牧业负责人关于企业引智等情况的介绍,并就波尔山羊养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开展"走百家企业,访百名人才"活动】2006年5月至6月,市人才办、市人事局、市劳动局等有关部门联合走访10家大企业大集团和100家成长性企业,开展"走百家企业,访百名人才"活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使用情况、企业外地人才引进及使用情况、企业优化创业环境的主要做法,以及征求企业、人才在创业环境建设中对政府、部门、单位服务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

  【举办波尔山羊育种技术高级研修班】2006年12月,市人事局会同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杭州市外国专家局举办"波尔山羊育种技术高级研修班"。邀请南非波尔山羊专家、国际山羊协会秘书长、比勒陀尼亚大学范尼卡教授作专题讲座,来自全省各地90余名种羊场场长、杭州市七县(市、区)畜牧技术干部、重点养羊大户在听取专家的讲座后,展开学习和讨论。范尼卡教授还实地踏看了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所属的省一级种羊场,了解波尔山羊的养殖情况,并向技术人员传授世界领先的腹腔胚胎移植新技术。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成果推广部部长张映霞、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杨旭光、杭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赵敏等领导出席高级研修班。

  【举办"创业在临安"外地人才恳谈会】2006年6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组织召开"创业在临安"外地人才恳谈会,杭州万马高能量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仲庆等10名外地人才参加会议。外地人才对临安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尊重、关心和爱护外来人才的举措表示满意,也对政府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并就如何完善完善人才政策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畅谈了建议。

  【举办人才政策咨询活动暨"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2006年6月,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市人民广场联合举办人才政策咨询活动暨"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咨询活动就人才就业政策和人事档案代理政策、程序,事业单位招考相关政策、法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相关政策,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接受市民咨询。"创业在临安"摄影图片展分"重才"、"聚才"、"育才"、"用才"4个板块内容,全面展示临安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此次活动共接待市民500余人次,发放资料600余份。

  【举办春季人才交流大会】2006年2月25日,临安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市人事局人才中心举办。浙江华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0余家单位设摊招聘,推出营销、文秘、商贸管理等700余个岗位。此次人才集市共接待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2000余人次,初步达成意向近400人次。

  【举办第四期公务员初任培训班】2006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临安市第四期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是年新录用公务员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在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中,学员们通过集中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依法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国家安全与保密制度、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业务知识,了解机关工作特点、程序和要求。初任培训情况作为新录用公务员试用考核的内容之一,培训期满考试合格者,发给公务员初任培训证书。

  【编印《职称工作实用手册》】2006年5月,市人事局组织编印《职称工作实用手册》。为使手册更实用、全面和准确,市人事局先后3次组织近60家部门、企业的人事干部,就初稿征求意见,并召集局科室人员就初稿进行讨论、审议,不断完善手册内容,最终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发放。作为全市第一本职称工作工具书,手册以最新发布的政策文件为依据,并结合工作实践,涉及职称工作中207个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8个项目列入杭州市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2006年6月,市人事局组织5家企业参加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协助企业与11家国外专家组织洽谈20余次,促使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8月,市人事局上报波尔山羊优化育种技术引进应用、竹碳制品应用推广、服装与加工贸易、胎圈用钢丝等8个项目,全部通过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审核,列入2006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计划。
  
   【261人被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6年,经临安市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领导小组审议,261人被认定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6年度认定对象共计268人,其中,助理工程师66人、助理会计师78人、助理经济师38人,其他助理级专业技术人员86人,认定专业为工程、农业、教师、经济、会计、统计、播音等。(汪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