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年鉴(2007)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概况】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北缘,属亚热带温湿型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区内有高等植物2160种,动物4716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金钱松等4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余种,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昆虫模式标本产地"。天目山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遗迹众多,也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2006年,天目山管理局及时调整天目山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建立护林督察队伍、护林管火队伍、森林扑火队伍。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与局属科室(所)、驻山单位及周边相关联防村签订防火责任状,落实防火责任制,联合西天目乡把防火工作纳入保护区周边村的年终业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全年出动宣传车100余次,张贴标语600余张,悬挂横幅18条,向周边农户发放防火宣传资料4000余份,并在西天目乡郜岭中学和西天目乡中心学校开展防火知识竞赛等"五个一"活动。修订完善防火相关规章制度20个。定期组织局干部职工、天目山旅游公司森林消防队和周边村干部群众扑火突击队进行培训和训练,聘请防火专家讲课,提高扑火技能和自救能力。购买风力灭火机5台、对讲机4只及一批消防防火器材,并给每位防火队员办理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天目山义务森林消防队通过杭州市验收,成为杭州市森林消防示范队伍。
坚持每月一次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不稳定因素大排查活动,每季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调处活动。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登记发证,登记领证率100%。全年查处违章吸烟行为7起。
编制实施《天目山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提高预防管理科技含量和灾害处置应急能力。开展柳杉古树群综合防治工作,依据2004年11月专家组会诊意见及2005年初步防治工作实践,从有效增强柳杉树体抗性、控制病虫害发生程度及深层次探索柳杉衰退原因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柳杉病虫害防治及复壮工作。开展松材线虫病、柳杉病原菌、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疫病、酸雨等六个项目的自然生态监测工作。成立局松材线虫病防范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松材线虫病防范工作的通知》,查处松木案件3起。
更新观念,强化监管手段,推进天目山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利用环境容量、自然承载力等指标和《总体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对区内的开发实行控制性监管。按期完成天目山上山公路大修工程、游步道改建工程、生态公园序园区建设,总投资5400万元。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进行的十年阶段评估。举办天目山保护区建区5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杭州天目山2006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承办自然保护区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论坛。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全国示范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杜晴洲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保护区50年没有发生火灾,得到省、杭州市政府书面嘉奖。(庞春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贾治邦到保护区考察】2006年3月1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贾治邦、副局长张建龙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考察。贾治邦了解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核心区位置、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繁殖、柳杉树树龄、天目山文化及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一、二期工程建设等情况,并仔细询问工程建设内容及成效。贾治邦指出,要树立"保护第一"的意识,不能出现乱砍滥伐,对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一定要保护好;天目山的古树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管理局的责任重于泰山,对古树名木一定要建立翔实的基础科技档案,要有科学的保护措施,对珍稀物种要深入研究,采取人工繁育,实现有效保护。(王祖良)
【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阶段评估】2006年4月15~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UNESCOMAB北京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浙江大学的官员和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韩念勇带领下对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进行十年阶段评估。经过3天的考察、走访、交流讨论,评估组详细了解了天目山加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来各方面的工作。评估组最后把评估材料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总部。(庞春梅)
【举办保护区建区50周年庆典活动】2006年10月13日,举行天目山保护区建区50周年纪念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研究员、局长顾问、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金鉴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省林业局副厅长叶胜荣参加活动并讲话,市委书记邵毅致辞。各位专家和领导在讲话中都肯定天目山的工作成绩,要求天目山继续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探索路子,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利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海洋局自然保护处处长王艳香,杭州市林水局副局长陈勤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俞明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郎宗月,副市长翁东潮,市政协副主席陈有根,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北京市园林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自然保护区代表参加纪念仪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基金会、省林业局、杭州市林水局等还发来贺信。
【《天目山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通过论证】2006年9月30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论证。该项目工程总投资554万元,建设期限为2006~2008年,建设内容包括保护工程(界牌标牌、检查哨卡、综合视频监测监控系统、巡护步路、防火设施、扑火设备、消防水池等)、科研宣教工程(展厅布置、科研设备、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水文水质监测站、科教科普路线等)及基础设施工程(供水供电设施、生态公厕等)。(杨淑贞)
【天目山被评为"全国示范保护区"】2006年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林业局、环保总局、中科院等7部委在北京召开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暨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宣布正式启动全国林业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天目山、武夷山、鄱阳湖等51个首批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正式挂牌。天目山管理局局长杜晴洲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为浙江省林业系统唯一的先进个人。(杜晴洲)
【天目山综合保护工程完成4个子项目】2006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工程计划总投资53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400万元。综合保护工程包括上山公路大修工程、游步道工程、珍稀植物园工程、学生公寓工程4个子项目。天目山上山公路大修工程全长18.3公里,路基宽7米,路面宽6.5米,完成投资4000万元。游步道工程完成投资350万元,新建游步道765米,占地面积约1150平方米,整修原有步道1500米,面积2890平方米。珍稀植物园工程占地面积约11.2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道路硬化面积13720平方米,当年序园区完成投资520万元。五星级酒店(包括学生公寓)规划占地90亩,总投资2.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30万元,其中,天目村征地款400万元,五星级酒店设计费130万元。由于农保田指标无法解决,五星级酒店暂时无法启动兴建。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安装】2006年6月,天目山管理局组织《天目山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论证会,邀请省政府办公厅、省林业局、省防火办、省林火监测信息中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的6位专家、领导参加。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方案符合国内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满足该地区森林灾害预警监控与资源信息管理的应用需求,编制技术线路可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前端监控系统、传输系统、监控中心控制系统、森林监管软件系统四大部分,前端监控系统在保护区设10个森林防火监控点。监控系统设激光红外夜视系统、网络视频监控及语音警示、森林防火"电子眼"、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软件系统包括防火信息管理系统、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PS跟踪系统、图像控制与治安监控系统、古树名木管理系统、野生动物监控系统、森林病虫害监控系统等。该系统实施后,保护区可以随时掌握区内各类情况,动态地管理区内资源,提升保护区对森林灾害的预警、监控和处置能力,提高保护区防范森林灾害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年底,该系统安装完成。
【承办中国生物多样性基金会论坛】第五届森博会主要项目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基金会自然保护区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论坛,于2006年10月15日在临安市举行。该届年会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和临安市政府共同主办,天目山管理局承办,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研究员、局长顾问、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金鉴明,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主任王捷,国家海洋局自然保护处处长王艳香,副市长翁东潮等专家和领导出席年会,国内60余家自然保护区代表参加会议。金鉴明作年会工作报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会首席科学家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副所长王献溥先后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怎样恢复我国退化的生态系统》和《我国保护区建立50周年--论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向质量阶段发展》主题报告。天目山、广东车八岭、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江西井冈山、陕西太白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保护管理工作相互交流经验和做法。(王祖良)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概况】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境内,与浙江省淳安县及安徽省绩溪、歙县、宁国三县交界,区内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8月扩区并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建立保护区管理局,核定事业编制36人,下设办公室、保护科、科教科、社区管理科、森警中队、保护站等部门。保护区由龙塘山森林生态系统、千顷塘野生梅花鹿区域、顺溪坞珍稀植物区域三大块组成,总面积16.8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3万亩,占19.7%;缓冲区面积2.7万亩,占16.0%;实验区面积10.8万亩,占64.3%。总面积中集体林12.3万亩,占总面积的73%,牵涉到4个乡镇22个村。保护区内有居民590人。保护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濒危、珍稀物种多,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也是濒危、珍稀物种的集中产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据调查,有高等植物1976种,脊椎动物283种,昆虫1800余种;有梅花鹿、云豹、黑麂、豹、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穿山甲、白鹇、中华虎凤蝶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2种;有包括银杏、银缕梅、夏腊梅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内的国家级保护植物31种,模式标本植物28种,中国特有属20个,浙江省特有种11个。
【资源保护】2006年,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依法治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保护宣传四项工作入手,开展资源保护工作。
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与保护站、景区旅游公司等职能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由保护科、森警中队进行督查。全年接到举报电话10余个,查处装吊捕杀野生梅花鹿案2起、盗挖苗木案2起,查处装吊、下夹子10余人次,行政处罚13人,其中1人移交司法部门。
投入100余万元,开辟、营造防火林带42公里,重点地段形成林火阻隔网络,并通过杭州市林水局验收。在龙塘山区域新建?望台1座,该区域森林防火?望范围达到80%以上。在马啸区域新建浙川保护点管护用房1座,在千顷塘区域新建童玉梅花鹿专门保护站管护用房1座。添置部分扑火工具。
对办公楼进行改装,增设档案室、远程视频监控指挥中心、扑火工具存放室、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室。投入20余万元,改建专业科研实验室,配备实验台、高倍显微镜、多功能高倍电子望远镜、恒温箱等高新实验仪器。总投资1281万元的一期建设规划基本完成。预计总投资1300万元的二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浙江大学、浙江省林科院等有关专家论证,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部门报批。
开展中小学暑期夏令营、综治宣传月、科技下乡、全民爱鸟周宣传等活动,派出科技人员30余人次深入社区乡镇村开展宣传,展出宣传图片100余幅,动物标本40余只(羽),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小册子3000份(册),张贴标语、通告800余条,悬挂宣传标语横幅40余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昌化老年大学开设环境保护及花卉种植课程。开通清凉峰网站(已失效),编辑《清凉峰简报》12期。继续派出1名副局级干部支持新疆建设,推荐1人赴常山挂职锻炼,推荐1人协助省林业局开展沿海大陆架、海岛植物资源调查。
【科技馆通过"两个基地"评审】2006年,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科技馆被列为新华社浙江分社外宣基地,同时通过浙江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省环境教育基地及浙江省绿化委员会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评审。全年共接待大中小学生及游客5000余人次。该馆于2004年被列为杭州市环境教育基地。
【建立野生梅花鹿研究所】清凉峰保护区保存着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华南梅花鹿的最大野生种群。在前两年开展的梅花鹿种群数量调查基础上,2006年4月26日,与浙江林学院合作,建立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研究所。申报《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种群生存力与破碎化栖息地的关系研究》和《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种群生存力及扩繁技术研究》两个省级课题,开展野生梅花鹿扩繁工程。
【召开野生梅花鹿专题会议】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分别于2006年6月21日、11月13日召开两次区内各乡镇、有关部门领导、各村村长、书记、村民代表参加的野生梅花鹿保护宣传专题会议,会上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相关乡镇、村各级负责人签订野生梅花鹿保护协议,聘请部分村民为义务监督员,将广大群众吸纳到资源保护联防体系当中。
【举行万名驴友探险登山活动】(参见"专辑"栏目)
【协拍《清凉峰探险休闲》专题片】2006年,清凉峰管理局协助中国黄河电视台,按照体现"时代特征、保护区特点、临安特色"构想,拍摄《清凉峰探险休闲》专题片。该片获得杭州市政府和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等主办的"东方休闲之都"大型易地采访活动二等奖,并在中央4套、浙江卫视、杭州电视台和临安电视台播放。
【昌化林场通过第二轮FSC森林认证】2001年4月,保护区下属的昌化林场对干坑林区940公顷国有林,向美国SmartWood提出国际森林认证体系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认证申请。4月25日至28日,评估组一行5人到林场进行现场评估。7月,完成认证评估报告(同意发放证书)。2002年2月,昌化林场收到美国SmartWood总部的证书,成为中国首家国际森林认证体系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单位。通过第一轮FSC森林认证的五年中,昌化林场调整森林经营管理方式,促进林业生产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向生态型质的转变及提升,净利润100万元,解决部分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金问题。2006年12月,昌化林场通过第二轮FSC森林认证。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志》出版】2006年5月,历时五年编纂完成的《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志》由吉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浙江林学院教授李明华主编,分自然环境、资源、名胜与特产、营建、管理、社区与文化等7编28章,全书40万字。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原浙江省副省长许行贯、原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分别为该书题词,杭州市政协副主席为该书作序。(姜飞龙)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