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指导 > 粮油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5-01-23 15:49:11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网

饶河县西林子乡是我县水稻生产主产区,全乡有水稻面积3.8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1/3。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优质无公害的水稻产品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绿色水稻生产,对品种,栽培,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实施水稻无公害栽培,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从品种选择及合理栽培、肥料和农药使用四个环境着手,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稻米,并经专门机构认定。

  1 品种选择

  1.1 应选择水稻良种。水稻良种,一是要具有优良种性,包括高产、抗病虫、抗逆、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等特性;二是要种子优良,具有本品种特性,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发芽健壮整齐,无传染病害,干燥耐储藏。 我乡的水稻主栽品种为空育131。但是通过几年来种植我们发现空育131这个品种虽然米质产量都可以,但易感稻瘟病。所以今年我们引进了龙粳14这个新品种,通过一年的种植看,抗病性,抗逆性,品质都比较好。

  1.2 水稻种子的质量标准。杂交水稻种子的标准是:一级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二级种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常规水稻种子的标准是:原种纯度不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良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2 合理栽培

  2.1 首先要做好晒种和种子风选。在水稻种子浸种3~5天,并将种子薄晒2~3天然后进行风选;将风选后的种子用波美比重1∶1的黄泥水或盐水进行精选,再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药液浸种,或用线菌清15g对水9kg,浸稻种6kg。

  2.2 全面推广水稻无公害旱育壮秧,培育壮苗,提高抗性。

  2.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合理密植能促进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善田间的温光条件,有力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产量。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综合考虑。目前我乡早育稀植插秧水稻大部分采用9×3寸的规格,平方米19~21穴,每穴4~5株苗。

  2.4 科学管水。无公害水稻栽培应采取浅水栽秧,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即开始脱水晒田,多次轻晒。晒田时,放水落干,待田面无水3~5天后,再上新水,保水2~3天后,再次落干。有水抽穗、灌浆,干湿交替壮籽。灌浆结实后,坚持千千湿湿,间歇灌溉,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防止后期脱水过早影响优质稻谷品质。

  2.5 最好实行机械或人工除草、除稗,同时拔除病虫为害植株。杂草防治亦可选用安全性强、无农药残留的高效除草剂~50%稗阔净防除。

  2.6 秋冬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并实行区域化种植,减少病虫迁移桥梁。

  3 药肥使用

  3.1 无公害水稻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保证磷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推广施用无公害水稻专用肥或复合肥。适宜施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及饼肥等。有机肥以头年稻草还田为主,栽秧前半个月施腐熟畜肥。

  3.2 农药使用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水稻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实施栽培,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值以下,并保证稻米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规定。实施化学防治,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指定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合理混用;要有限制地使用具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或采用农药加载体撒施方法,防治前期一代螟虫和杂草;对水稻叶面病虫、穗部病虫实行针对性低容量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实施生物防治:一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天敌种群多样性,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二是有限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等;三是养鸭,即在水稻返青后至孕穗期,可有效控制稻田前期杂草和水稻基部虫害。


加入收藏】 【打印】 【  】 【背景颜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