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指导 > 蔬菜
大棚内应大量施有机肥
发布时间:2015-02-09 14:58:52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网
 据了解,有机肥中的禽畜粪肥、作物秸秆等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在棚室中积累为蔬菜所利用。从这一点出发,建议菜农朋友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棚内施足了有机肥,晚上关棚期间在棚中积累二氧化碳,形成较高的浓度,一般可达空气中浓度的3—5倍。这样等第二天大棚见光后,蔬菜就可利用这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作物会得到高产。一般来说,白天拉棚后,因棚内二氧化碳充足,一小时的光合作用就等于(其它时间段)光合作用进行了3—5小时。对此,建议菜农朋友每亩棚室施用5000公斤鸡粪等粪肥,有条件的菜农可以酌情再施用商品有机肥。

  二、巧放风,保证棚内有充足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一般来说,一天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在上午9—11点,一个是在下午1—3点。对于后者,那时棚内温度较高,菜农往往会拉开放风口,棚内的二氧化碳较多,足以保证充足的光合作用。而对于前者,有些菜农在操作中就有误区,尤其在深冬季节表现尤为突出。

  深冬季节,菜农往往在8点以后拉开草苫,这时棚内的二氧化碳较为充足,因为晚上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棚内施入了大量的畜禽粪等有机肥,晚上有机肥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很高,常是空气中的3-5倍。利用这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拉棚见光一小时后,棚中夜间积累的二氧化碳就会耗尽了,这时如果温度条件允许,菜农就应开始放风,使棚外的二氧化碳进棚。不然,蔬菜的光合作用就会因原料缺乏而停下来,虽然棚外阳光明媚,但棚内因缺乏原料——— 二氧化碳,导致光合作用没法进行,这大好时光就荒废掉了。针对这一点,菜农们往往不太注意,往往在棚内温度达到30℃以上时,才肯打开放风口,这样就得等到11点左右,错过了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作物不会高产。当然,在生产中,也有一些菜农,注重了这一点,作物得到了高产。

  菜农经验:

  寿光市洛城街道菜农张湖龙:上午分三次给棚室放风

  据张师傅介绍,第一次放风是在早上拉开草苫一小时后放风,此次放风的目的是排除湿气并让二氧化碳早进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此次放风很多菜农不认可,认为此时棚内气温很低,放风后使棚内气温迅速降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更谈不上温度上升了。张师傅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排除湿气后关闭风口,棚内升温更快。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上升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排除这部分湿气后,棚内湿度下降,升温快,这样的温室环境利于黄瓜的生长,不利于蔓枯病等喜高湿环境病害的发生。如果菜农担心深冬季节拉棚一小时后放风棚内温度会很低,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能调节。一小时后要放风,须注意温度条件,室外温度低可分几次放开,开始时可只放开一条缝,然后逐步分几次全放开,或关放间隔进行,要人为地创造条件,维持光合作用连续进行。

  第二次放风是在棚内温度上升至28-30℃时进行。这次放风的主要目的仍是排除湿气。此时正是光合作用进行旺盛时期,通过放风提高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第三次放风是在温度上升至30-35℃时再加大放风口,棚内的高温加速了水分的蒸发,通过放风排除湿气,利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此后进入黄瓜正常温度管理。当棚内温度下降至20℃时关闭风口。

  菜农误区:早上拉棚后接着放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深冬低温时期,有些菜农为降低棚内的湿度,在早上拉完草苫后接着打开放风口放风,记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尤其是深冬低温时期更是如此。

  冬季棚内温度较低,晚上一般在10℃—15℃,而相对湿度在后半夜多在95%—100%。如果早晨揭开草苫后,先不通风,而是先利用阳光提高棚内温度,棚内温度升高了,即使不通风,棚内相对湿度也会很快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由于冬季棚外温度很低,常在0℃以下,揭开草苫后棚内温度还未升高就通风,冷风进棚会产生雾,而且为了保温,早晨通风量很小,换气效果有限,根本达不到排湿的效果。

  另外,早上拉棚后接着放风,降低了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导致光合效率也随之降低。有机肥施用充足的大棚,晚上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冬季蔬菜大棚关闭较严,二氧化碳散失少,会在棚内积累形成较高的浓度。这些二氧化碳可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原料,对提高蔬菜的产量很有意义。为此,建议菜农不要一拉完棚就放风,要在拉草苫后1小时后再通风。

  三、借助设备增加棚内的二氧化碳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设备主要有二氧化碳气肥袋和二氧化碳智能气肥机。

  1.二氧化碳气肥袋。二氧化碳气肥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补充二氧化碳的产品,尤其在开花坐果期利用二氧化碳气肥袋施用二氧化碳可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增加产量,经济效益明显。但记者在青州市等地采访时,了解到菜农在施用二氧化碳气肥袋时不注意悬挂高度,导致效果变差。

  一般来说,在蔬菜棚内,二氧化碳气肥吊袋高度应在距地面1.5-1.8米的地方,这样二氧化碳从气肥袋内散发出来后,给其一个与空气充分均匀混合的时间和距离,才能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当然,这个高度还应根据植株长势高低来定,像黄瓜等长得较高的作物,悬挂时应适当增加高度,比如黄瓜长到1.7米时,就应把二氧化碳气肥袋挂在2米以上的部位。

  2.智能气肥机。据了解,这种气肥机可通过红外气体探测技术探测出大棚里面二氧化碳的浓度,然后根据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与植物进行生长所需要的最优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比较,发现不足的话,自动向大棚里释放二氧化碳。经过试验,这种气肥机的增产效果非常明显。

  这种智能气肥机配备了精密二氧化碳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温室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自动控制高压气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使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始终保持在用户设定的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浓度上。使用时,只要每天打开设备电源及二氧化碳气瓶,就可以完全自动化运行,不需要人工干预,开棚之前只要关闭设备电源及气瓶即可,很简单、很方便。

加入收藏】 【打印】 【  】 【背景颜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