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种植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能排能灌。所选土壤应该是富含有机质、微酸性,前茬为水稻的砂壤土,播种前要深耕细耙,保证土层达30厘米。在耕前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20~30千克,然后进行3犁3耙,达到田平土碎,土肥融合,然后做厢播种。面积小的可采取耕耙后先做厢,在厢中间挖沟,将上述肥料集中施在沟中,盖土后播种铺膜,膜的两头和两边要压紧,有破口的地方用土封住,以利提高地温,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
精选种薯,适时播种 作春马铃薯栽植的品种应选休眠期短、早熟、结薯集中的,如东农303、克新2号、克新3号、郑薯5号、郑薯6号、坝薯9号、大洋河北种、大洋内蒙古种等。要严格去掉变异和防止混杂其他种薯。播前进行晒种,以促使薯芽快长。要将选好的种薯摊开用200倍40%福尔马林液或400倍75%百菌清液喷洒,用薄膜覆盖闷种2小时后通风晾干,再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处存放。切块的刀要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消毒。种薯切块要保证每个薯块有1~2个芽眠,重量20~30克。切块要在播种前1~2天进行。晾干后按切块在母薯上的部位或出芽情况分类存放在阴凉干燥有散光处,待伤口愈合后即可播种。播种一般在1~2月份进行。在这段时间播种生产的马铃薯水分少,淀粉多,味道好。过早播种气温高,出芽后易受冻害;过迟播种(如在3月播种),虽不冻死芽,但其上市期会延迟到6月底,效益差。一般每亩播种4000~4500穴,播后用土杂肥盖种或覆土,以不露薯为宜。为保暖防冻,出好苗,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查苗补蔸,确保全苗 马铃薯单株生产力高,全苗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出苗后应立即逐块逐垄地检查,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或补栽。为了使幼苗生长整齐一致,最好采用看苗分苗、大小分栽的办法。即选择穴内多发的苗,选阴天或傍晚将多余的幼苗连薯带根轻轻拔起,随拔随移栽,趁土湿润时用细土盖根,不必淋水,以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
适时追肥,合理浇水 春马铃薯播种后,因气温较低出芽慢,所以出苗破膜后,若遇干旱,可每亩追施稀薄粪尿水1000~1500千克,以达到既补养分又抗旱的目的。出齐苗后,每亩可穴施尿素12~15千克(在每4棵马铃薯中间挖1个洞),然后封口;当苗高50厘米时,每亩穴施尿素15千克(在两株马铃薯之间穴施)。马铃薯怕旱,若春季干旱时要进行灌水。灌水达到厢面湿润即排水,这样有利薯块膨大,提高产量。若春季阴雨天多,要挖深沟沥水,爽水降湿。地膜覆盖的薯地,雨后还要扫除垄面膜上的积水,并及时清沟,以达到雨住田干的目的,并适当使用生长调节剂。即在幼苗期喷施1次云大120,结薯期和膨大期各喷施1次块茎膨大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适时定苗培土 每蔸小马铃薯能长出1株或多株小苗,齐苗后就应及时剪除多余弱小苗,每蔸选留最壮的1~2株(最好是1株),以利高产和结大薯。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培土2次,第一次在齐苗后约10天内,苗高20~25厘米时进行重培土;第二次在封行前进行。培土的目的,一是增厚结薯层提高产量,二是防止块茎变绿和畸形,提高质量。培土时应防止损伤茎秆和把叶片压住。培土不宜太厚,否则直接影响地温的升高。若遇春季多雨,因怕土壤水分多而使通透性变差,所以培土一般以高出地面10厘米为宜。
防治病虫害 用稻田新土种马铃薯一般病少虫不多,但因薯地绿叶覆盖面大,常易诱发早期地下害虫,因而在出苗前后,要用0.25%纯敌百虫或4%敌百虫粉剂拌适量的米糠或鲜草、菜叶等,于傍晚撒入行间株旁,诱杀地老虎、蝼蛄,效果很好。春马铃薯常见病害有晚疫病和霉素病。防治晚疫病用500倍三乙膦酸铝,于4~5月每次雨后转晴时喷药1次;霉素病在春旱年发生严重,传染的主要媒介是蚜虫,可采用乐果乳剂和敌敌畏乳剂各1000倍液混合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