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红鱼白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成活率高、适宜池塘主养、混养及外荡套养等特点,近几年,翘嘴红鱼白养殖发展迅速,,一般池塘主养亩产可达400kg以上。
一、养殖环境
1、池塘要求:面积以2亩—10亩为宜,池水水深120—200cm,池底平坦,底泥厚度为10cm—25cm,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且进排水分开。
2、水质:养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在30cm左右,PH应保持在7—8为宜。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15天—20天,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干法清塘消毒,以彻底杀灭水体中潜在的病原体及敌害生物。清塘后曝晒4天—5天,注水50 cm—70cm。
2、肥水:鱼种放养前7天,池塘内施入经发酵的有机肥100kg/亩—200kg/亩,以培育水体中的饵料生物。
3、饲料台搭建:在池塘四周用芦苇或竹帘等材料搭建1—2个饲料台,并可种植少量水草。
三、鱼种放养
1、鱼种质量:放养的翘嘴红鱼白鱼种要求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无病灶。应选择由天然水域捕获的亲本培育而成的良种,严禁选用近亲繁殖的后代,从根本上保证商品翘嘴红鱼白的品质。
2、鱼种消毒:为防止鱼病的发生,提高放养成活率,鱼种入塘前,必须用2%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15分钟。
3、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翘嘴红鱼白放养的鱼种以规格为体长10cm/尾—15cm/尾的冬片鱼种为好,放养鱼种数量为800尾/亩—1200尾/亩,占池塘总放养量的80%;另可搭配放养20%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等。
4、放养时间:为当年12月—翌年3月中、上旬,宜选择晴天放养。
四、日常管理
1、投喂:投喂的饲料可选择三类,一是活饵料鱼,规格为翘嘴红鱼体长度的1/5—1/2;二是不变质的冰鲜鱼或鲜鱼;三是人工配合饲料,要求饲料粗蛋白含量达35%—40%,粒径2mm—3mm。实践证明,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或鲜鱼,残饵剩余少,不但可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池塘水环境,提高商品鱼品质,还可降低饲料成本。
活饵料鱼一般5天—7天投放1次;鱼种放养后一个月内,用冰鲜鱼或鲜鱼制成鱼糜,日投喂4—5次,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一个月后投喂切碎的冰鲜鱼块,每日2次;配合饲料投喂每天2次,投喂时间同鱼糜鱼块。
活鱼每次投放量为翘嘴红鱼白存塘鱼体总重量的1—2倍;鱼糜的日投喂量为存塘鱼体总重量的8%—10%;鱼块的日投喂量为存塘鱼体总重量的5%—8%;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为存塘鱼体总重量的2%—5%。一般以1小时内翘嘴红鱼白吃完为宜,并应根据鱼的摄食、活动及天气情况等灵活掌握。
活鱼可以直接投入池中;鱼糜要全池投喂,以逐渐将翘嘴红鱼白引上饲料台;切碎的鱼块定时投喂在饲料台上,或在池塘中定点抛投;人工配合饲料要定时、定点投喂,如为浮性颗粒饲料宜选择在上风处投喂。值得注意的是,冰鲜鱼与配合饲料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前期投喂冰鲜鱼,后期投喂配合饲料。
2、水质调控:放养后一个月内,将池水加到正常水位。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平时可用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活性制剂来调节水质。夏季7—8月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注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左右。
3、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至少各一次,以观察鱼群活动、摄食、天气及水色变化情况。并应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捞除剩饵残渣、死鱼、腐烂的水草等。
五、病害防治
1、综合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除做好放养前的清塘消毒外,一是要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充足;二是要定期用生石灰5kg/亩—10kg/亩化浆全池泼洒消毒,以调节水质;三是要以生物防治方法为主,如搭配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采用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减少化学药品用量,避免药物残留,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药物的使用;四是及时捞起病鱼、死鱼,并及时深埋处理。
2、常见病防治:细菌性烂鳃病预防由4月开始,每隔半月用二溴海因0.1ppm或溴氯海因0.2ppm全池泼洒消毒1次,治疗用二溴海因0.3ppm或溴氯海因0.45ppm全池泼洒,隔天再用1次;寄生虫病预防主要是做好清塘消毒及水质管理工作,治疗为每20天服用驱虫药一个疗程,每个疗程连续3天。
六、捕捞
一般先采用网捕,剩余部分再干塘起捕。上市规格为0.4kg/尾以上,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鱼应分级放入其他池塘中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