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330185/2017-7044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政府 发文日期 2017-01-19
统一编号 有效性
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安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日期:
2017-01-19 17:03
来源:
市政府
浏览量:

临安市人民政府文件


临政函〔2016〕79号


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安市“十三五”
教育事业发 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临安市“十三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临安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31日

(此件可公开发布)



临安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浙江省、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准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常态、新特征,实现 2020年前全面建成高水平的、优质均衡的临安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好地为临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依据浙 江省、杭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教育 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是临安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临安教育紧紧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打响 “读好书在临安”教育品牌。经过五年努力,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内涵品质整体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普遍提高,顺利完 成了“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我市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临安教育已总体上具备了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发展基 础。
1.在教育投入上取得突破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62.8亿元,为改善教育基础条件,提高教师收入提供了资 金保障。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免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从小学450元、初中650元,提高到小学750元、初中950元;在学校建设方面累计投入 101652万元,竣工面积达172887平方米。
2.在布局优化上取得突破
落实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完成天目外国语学校、特殊 学校迁建,实施临安中学迁建工程;完成锦城一中、青山初中、昌北初中改扩建工程;实施薄弱学校和塑胶运动场两项改造工程;建成玲珑、高虹、板桥、潜川、清凉峰等中心幼儿 园。教育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提升,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办学条件,为布局调整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5年间小学从39所调整到40所,初中从18所调整到14所,九年一贯制从 5所调整到4所,有50所学校被评定为浙江省标准化学校。
3.在师资提升上取得突破
教师队伍总量基本满足发展需要,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明显,教师执 教能力普遍提高,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培训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显著增强,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普遍提升。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中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占78%, 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逐步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2.8%。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领雁工程”、“天目 彩虹”引智工程等项目,提升了全市教师业务水平,培养了一批省市级名优教师和优秀人才,“十二五”期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人,浙江省特级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 称号7人,杭州市教坛新秀称号92人,浙江省、杭州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94人。
4.在内涵建设上取得突破
成功创建杭 州市学前教育强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临安中学、於潜中学被认定为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 高考成绩取得突破,普高教育优质发展。昌化职高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创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2个、省示范专业3个,职业教育强劲发展。17所镇街成校均成功 创建省标准化成校,创建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1个,杭州市职工教育示范基地4个,年均培训劳动力6.6万人次,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建成浙江省示范数字档案室1个,浙江省 规范化数字档案室7个。平安校园建设机制日臻完善,教育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表1:“十二五”教育工作重要成果
综合

完成锦城一中、 锦城三中二期、青山初中、昌北初中三期、特殊学校、青山小学二期三期、高虹幼儿园、潜川幼儿园、板桥幼儿园、玲珑幼儿园、天目外国语学校、城东小学等项目建设。
布局调整
完成天目外国语学校迁建,实施临安中学迁建工程;完成锦城一中等改扩建工程;完成特殊学校迁建工程;实施薄弱学校和塑胶运动场两项改造工程;建成玲珑等 中心幼儿园。5年间小学从39所调整到40所,初中从18所调整到14所,九年一贯制从5所调整到4所。
队伍建设
教师总量、结构、素质提升明显:教师 学历结构变化明显,基本完成学历提升任务;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占78 %;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逐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 达到 92.8 %。完成五年一轮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开展第二轮名师培养工作,涌现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7人获浙江省教坛新秀,92人 获杭州市教坛新秀,有 94名教师分别获浙江省、杭州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学前教育
先后创建成为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市和杭州市学前教育强 市。全市17个镇街成功创建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或先进镇街。全市建成公办幼儿园24所,园区分点24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近98.8%,全市就读公办幼儿园儿童人数占全市在 园儿童总数的50%,全市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0.1%,全市甲乙丙丁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1.3%。
义务教育

全市开展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工作,推进选修课选课走班制度。教师开发普通高中选修课546门,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9门、杭州市精品课程 16门、临安市精品课程34门。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实施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方案,修订出台各类高中招生信息技术考试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
临安市中职技校成功创建浙江省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校;昌化职高鸡血石雕刻专业创建浙江省新兴专业。建立职教联席会议制度,从全市层面确立了临安职教的协调办法。 同时,加强行业联系,建立各职高主体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了5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从体制上完成了中职技校与交口职高的合并。
继续教育

平稳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总量随我市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水平同步调整。出台临安市优秀教育人才奖励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 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奖励。实施农村特岗教师津贴,鼓励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其他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决战期,作为民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事业既面临重 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在临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从宏观环境分析。国家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 盖”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省市级层面,浙江省、杭州市作为发达地区提出在全国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临安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围绕“东部领跑、中部崛起、西部富美” 的总体布局,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和“三美”临安建设,着力推动城市国际化、产业现代化、全域景区化,全力打造杭州硅谷核心区、市域统筹特色区、美丽杭州样板区、杭州西部 新城区及和美生活品质区,努力建设活力更强、产业更优、生态更美、城乡更靓、人民更富的美丽幸福新临安,在杭州世界名城建设中展现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美丽临安、幸福生活必须以教育为基石和支撑。
从社会需求分析。浙江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行列,教育需求发生很大变化。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 变,群众的教育意识普遍增强,教育需求多元化、层次化;二是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使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迅猛增长,特别是随着户籍制度改革举措的落地,群众的教育服务需求进一 步释放;三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明显增加,群众的教育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所以,未来五年,教育服务需求增长明显,教育事业将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期。推进以 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从教育问题分析。虽然“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临安加速转型升级的全面需要,对照人民群众读好书的新期盼,对照建设现 代化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全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在不少方面仍比较滞后,教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要求,应试教育倾向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 然存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亟待改进的方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繁重。教育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保障水平尚须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优 质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优质品牌学校总体缺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教育资源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增长、生育政策调整等新情况面临 结构性短缺矛盾,局部区域结构性入学难问题仍然存在。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还较大,学前教育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有待提高,优质幼儿园数量不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程度不够, 城乡学校差别较大,农村部分地区办学水平相对滞后;普高教育特色不明显,课程改革深度力度不够,应对新高考能力有待加强;职业高中在群众心中地位还不够高,吸引力还不够 强,专业结构、专业水平需进一步调整提高,职教资源整合明显滞后。必须 正视和下大力气解决这些教育问题,进而促进临安教育向着更宏大的发展愿景大步前行。
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深入实施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着力于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协调、增强活力、强化服务,全面提升临安教育品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临安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打造美丽 幸福新临安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 广泛的公平教育,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建成高水平、均衡优质的临安现代教育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表二:“十 三五”期间临安市教育事业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2015年

学前三年入园率
99%
2
90.7%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85%
4
100%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100%
6
99.8%

优质高中段教育覆盖率
100%
8
89%

中小学建网学校比例
100%
10

幼儿园 87%


小学80%

初中96%

全市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签约缔结友好学校比例
30%
12
1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2.4年
14
14.2年

其中:受过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92%
15
6.6万人次

三、“十三五”主要发展任务
1.学前教育
制定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均衡、优质发展,有效解决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到2020年,全市建成覆盖城乡 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加教育资源,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户籍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全市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 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比例达到70%以上。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等级幼儿园和标准化达标幼儿园创建力 度,到2020年,全市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甲、乙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率达到85%以上;杭州市标准化达标幼儿园比例达到88%及以上。进一步提 高保教人员专业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素质。到2020年,全市园长和教师资格证持有率达98%以上,园长持有上岗证率达100%;园长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 以上学历达95%以上;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总数占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65%以上;配齐保健、财务、保育及行政管理的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社会保险缴纳率达100%, 基本实现幼儿园非编教师和在编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大体相当。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到2020年,全市名园集团化覆盖率达68%,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 体覆盖率达93%,充分发挥城区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切实提升结对幼儿园的整体保教水平。
2.义务教育
进一步统筹城乡义务 教育发展,到2020年,全市建成均衡优质的义务教育体系。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小 班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城乡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构建和谐人文的课堂生态,促进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等因素完美整 合、和谐发展;开好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注重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严格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坚持不懈地抓好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着力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建设上,完善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支持 优质中小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同时,积极引进杭州育才等市域外名校资源,以点促面,辐射、带动中小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3.普通高中
坚持多样化、差异 化发展之路,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优质、多样、差异和可选择的普通高中体系。加快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省特色示范高中建设,比例达到 80%以上。抓实抓好与杭城名校合作办学模式,借力提升、借梯登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嫁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从 关注选修课数量转变为更加关注选修课质量;从关注走班秩序转变为更加关注分类、分层走班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过度依赖本校单一课程资源转移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管理方式 变革。建立有效的、多样化的选课分层走班管理制度;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愿景,不断完善适应高考改革的选课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帮助学生 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年的学习课程;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制度,全面、准确地将学生的学业、特长发展情况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4.职业高中
立足服务临安经济建设的战略定位,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 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到2020年,全市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水平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普教职教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我市及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需 求,规划和拓展新的职业教育资源。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大力扶持、培育与先进制造业、现代 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专业,积极探索与生态养生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努力建设紧扣产业、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到2020年, 创建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技能大师和大师工作室各1个,省德育品牌项目1个。深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主干课程90%以上实行分层走班教育,选修课比重超过35%。推进 “课证融通”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普职高课程融通、学籍转换、学习成果互认等制度,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教育选修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 立政府主导、行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弘扬“工匠”精神,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项目。
5.特殊教育
树立、宣传、推广特殊教育融合理念,促进特殊 教育学生更好发展。到2020年,全市建成全纳适合的现代特殊教育体系。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和送教上门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向学 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工作,三类残疾学生学前三年和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包括按规定开展送教上门)达 99.9%,实现特教和普职教深度融合。加强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提升残疾儿童少年的就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资源教室。 建立健全促进特殊教育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与卫计、民政、残联等行业部门的合作,促进医疗康复与教育的更紧密结合,实现医疗、康复和教育的同步进行。
6.终身 教育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终身化水平。到2020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格局,全市初步建成全 纳、多元、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完成市、镇街、社区(村)三级市民学习圈的构建,重点建设“镇街30分钟市民学习圈”,15岁以上常住人口识字率超过98%,主 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常住老龄人口中享受老年教育人口覆盖面超过60%。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着力推 动重点人群学习。进一步加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扎实做好社区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品牌项目建设,建设省级现代化成人学校5所,培育省级成教品牌项目5个。扶持社区示范学习 型社团,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团建设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7.高等教育
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水平、特色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办好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安分 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保障体系。依托环境优势和完善配套,积极吸引高 等院校入驻临安,支持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州医学院发展。完善地校互动机制,积极为高等院校的建设发展创造条件。 鼓励本地企业承担高校后勤服务,增强高校对地方的信任度。加快建设大学社区,鼓励教职员工落户临安,增强高校教职工的归属感。搭建和组建稳定的科研创新合作平台和跨学科、 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高校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具有地域 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四、“十三五”工作重点
(一)全面推进教育素质化。
1.以德育为纲促进素质教育。以弘扬和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在德育的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小学阶段重点加强行 为规范养成教育,较好地养成孝亲长、有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初中阶段重点深化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劳动意识和环保 生态意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高中阶段重点深化现代文明教育,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感,具有正确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还应初步具备以敬业、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意识。
2.以人文为重促进素质教育。按照“整体思考、分步实 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多形式组织中小学校 学生参加和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实验能力、爱国精神、人格修养、法制理念、安全意识、文学、艺术、美育等培养。落实“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培育“美丽学生”。探索学校美育工作,构建学校美育体系。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以好家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家校良性互动机制,打造惠及全市家庭并辐射全杭州乃至全省 的家庭教育工作品牌。
3.以健康为本促进素质教育。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积极鼓励并有序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 区、走进军营,开展实践体验,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对国情省情市情的了解,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进一步深化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培育学校体育特色和学生体育爱好,确保学 生在校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扩大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各单项比赛的学生参与面,重点加强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继续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结果通报制度,充 分发挥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作用,关心、辅导加及时治疗,不断增强学生的珍爱生命意识和抗挫折能 力。
(二)全面推进师资优质化。
1.严抓师德提升形象。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将师德教育列入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 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宣传,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师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建设检查惩处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师德规 范行为;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公办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
2.紧抓培训提升素养。按省定编制配足教师,做到学科结构合理,满足教学工作需要。通过 全方位、系列化培训,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新一轮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依托既有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及成果,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有机结合,在全市重点培养一批省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和骨 干教师队伍,着力形成省级特级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重视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发挥其专业指导作用。制定实施新一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年 度培训计划,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落实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按教师工资总额的3%、中小学按不少于日常公用经费总额的10%列支教师培训经费;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中 心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对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和过程监督。
3.狠抓管理提升内涵。严格教师资质,建立健全教师招聘、培训、使用、考核等方面制度,优化配置,激 励先进。全面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严格实施国家教师准入制度,重点完善幼儿园、民办学校教师准入机制;2016年启动实施浙江省中小学教师 “县管校聘”试点市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形成择优竞 争机制,完善教师引进和退出机制,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干部有序流动机制;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健全教师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挂钩机制;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 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特岗教师津贴,鼓励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促进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教师评优评先机制;改善教师的工作、 学习、生活条件,切实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三)全面推进改革综合化。
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办法,大力构建和完善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各类高中招生制度和办法,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控制普高班额,调整普高规模,保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增加保送生招生人数,确保重点高 中保送生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提升职业高中专业吸引力,扩大学生的选择性,逐步调整职业高中部分优质专业招生方式和录取批次;启动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进一步 完善体育升学考试办法;改革保送生招生录取办法,保送生取消单独组织考试,通过统一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后提前择优录取;调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部分文化学科满分分值及计分 方式;探索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各类高中招生工作硬挂钩。
2.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改进学校、学生、教师评价体系,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作用。建立 健全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配套的学校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性评价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报告制度;修订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把推 进课程改革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完善学校年度工作业绩考评制度、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细则,以考核为导向引导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办学、发展办学;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 素养监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引导学校开展体育与艺术特色项目培育工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校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 对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满意度的抽测和反馈。
3.深化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促进权力阳光运行。探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探索实践教育管办评分离,推进教师队伍“县管校聘” 改革试点和“校长职级制”,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章程践行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完善中小学校校 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等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制度。以规范董事会或理事会与学校管理层关系为重点,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民办学校内 部治理体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计划,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改革活力,健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四)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化。
健全教育公共普惠机制,强化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精准资助工程,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与物价相联系 的资助标准调整制度,加强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设,高标准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发生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扩大学生资助面。完善 低保家庭、困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学入园的教育资助制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有教无类的起点公平,因材施教的过程公平,人尽其才的结果公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 得感。切实落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积分制度,保障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 制,突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关心帮助。进一步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合理划分学区,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持续推进阳光招生、巩固“零择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阳 光、均衡分班。
(五)全面推进布局科学化。
实施《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年)》,按照统筹城乡,突出城区,以城带镇,配套建设,小 学均衡布点兼顾就近入学,初中合理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高中规模效益和普职教协调发展,以及把握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适应我市城镇化发展趋势,重点 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点,着重解决城区就学问题,通过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增加城区和集镇中小学教育资源总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减少城区中小学班额,实现中小 学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完成临安中学、博世凯实验小学迁建,科技城附小、潜川小学新建,青云初中、板桥小学、晨曦小学西校区改扩 建项目。实施城北小学新建、石镜小学改扩建项目,稳步有序推进农村学校建设。完成职业高中资源整合,形成两校三区的职业教育布局。实施中职技校长桥校区、临天校区改造项 目。实施《临安市学前教育布局布点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布点,解决群众就近上幼儿园难的问题。新建锦北中心幼儿园。实施美丽学校建设项目, 打造教育系统的绿水青山,到2020年85%以上中小学建成浙江省“美丽校园”。
(六)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把握“互联网+教育”脉动,充分发挥教育 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建成与智慧城市、学习型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临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依托浙江省、杭州市“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学习服务体系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等项目,推进智慧教育创 新行动,基本建成临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体系。推进教育智能化管理,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全面实现“校校通、园园通、班班通、人人通”。 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全面融合,全面建设“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更广泛运用。到 2020年,中小学有效生机比达到5∶1;师机比达到1∶1。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普通教室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各类专用教室多媒体配备率达到100%。实验室和专用教 室标准化率达100%。在所有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段学校、5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开展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教育决策、教学水平提升提 供有力支撑。创新课堂教学,鼓励学校和教师引进“翻转课堂”、微课程以及“慕课”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更多的网上在线课程和虚拟实验;优化教育系统 性管理和学校基础管理;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到2020年,建设11个以我市名师、三星级教师为首的“名师网上工作室”;建设以6所名校为核心的网络共同 体,每年各建设2—4个特色应用实验室;2/3以上学校参与优质视频建设,50%以上的教师能参与网上“晒课”评课等网络教研活动,初步建成以网络为中心的学习社区。
(七)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
认真落实全面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全面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教育系统“七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各类教 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从教,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管 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切实规范学校的招生、收费等行为,大力推行阳光教育,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监察、审计、财务等监督制度,依法依 规及时查处发生在教育领域里的不正之风。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情况、教育系统贯彻党和 政府重大教育实施情况、整治教育突出问题情况的督查,督政督学有机结合,形成强有力的教导督导局面。
(八)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
打造教育开放发展格 局,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加强城市国际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有机互动,形成与城市国际化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国际化临安实践。深化教育国际交流,拓展 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推进师生海外交流、教师海外研训、学生海外游学等途径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并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容。积极参与省市千校结对等有关教育国际化项目,积极创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教育国际化示范校。逐步增加全市中 小学与海外学校结对数、年度交流互访师生人数、年度教师赴海外培训研修人数和高中段学校聘有外教的比例。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外语应用与跨文化交际能 力。依托市社区学院、市老年大学和市电视老年大学等载体实施市民外语公益普及工程。在全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融入国 际理解教育元素,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宗教、风俗和礼仪。推动有境外姊妹学校的市内中小学校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探索以国际 理解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校园活动、社团活动。鼓励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领导保障机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 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把推动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和落实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 度,建立重大教育决策咨询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各司其职,齐抓共 管,组织实施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项目。同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运用“党建+”的思维,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 斗力、执行力,为“十三五”教育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完善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增强镇街举办学前 教育的责任;落实“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管理体制,注重调动镇街参办义务教育的积极性;强化“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 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企业、行业的办学责任;健全“政府负责、分级办学、分类管理”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分级分类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地方为主、 社会参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协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关心参与继续教育。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按照确保教育经费实现法定增长的要求,逐级落实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教育的经费保障责任。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的保障机制,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出资或捐资兴办教育。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中所占比例,力争到2020年达 到10%以上,确保在地方教育附加中按不低于20%比例、在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合理制定和调整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普惠 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补助标准。适时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有效确保全免费教育的实现。建立健全高中段教育政府经费保证制度。制定和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 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民办教育在财税、金融、土地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方面遇到的问题。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推进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补助生均经费等方式 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及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健全教育经费审计、监察制度,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 法,健全学生资助审计,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管理。
(三)完善平安保障机制。
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狠抓学校综治安全维稳 应急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全员责任体系,完善“平安校园”考评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围绕校园和谐,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着力化解 矛盾纠纷;加强部门和镇街联动,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 文化、食品和卫生等环境;加强全员综治安全应急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围绕依法治校,完善警校共建机制,落实社会参与、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学校治理模式,扎实推进 “法治校园”。围绕争先进位,突出平安宣教和演练,进一步推进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建设;加强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完善学生公交化出行模式,探索平安创建监管新体系。
(四)完善考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要指标纳入临安市年度综 合考评内容,同时把规划实施情况及辖区教育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社会监督。面向社会、面向市民,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育规划的 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有效组织引导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制度。加 强规划实施的管理,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细化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确保目标任务精准落实。督促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确保“十三五”规划完成质量和效率。在 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题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的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总结 规划实施中的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推动规划目标的实现。

附件:1.“十三五”中小学校建设项目
2.“十三五”中小学校建设预安排 项目
3.“十三五”幼儿园建设项目
 













附件 1

“十三五”中小学校建设项目

序号
性质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万元)
1
迁建
2016完成
32000
2
迁建
2016完成
7700
3
新建
2016完成
11000
4
迁建
2016完成
1400
5
改扩建
2016完成
4634
6
改扩建
2016完成
3489
7
改扩建
2016完成
4791
8
新建
2016-2019
15000
9
改扩建
2017-2018
1300
10
改建
2017
1000
总  计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用地

西林小学改扩建
改扩建36班小 学,教学楼等18000平方米
48

锦南新城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钱锦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高新园区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於潜中心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昌化一小迁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锦城二中扩建
扩建成 36班初中
76

藻溪小学改造
原藻溪初中校舍改造
 

颊口小学改扩建
食堂、学生宿舍等6000平方米
 

 
 
93300





附件3

“十三五”幼儿园建设 项目

序号
性质
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额
(万元)
1
民办
2016
1000
2
小区配套
2016-2017
1200
3
新建
2017-2019
2400
4
小区配套
2018-2019
1600
5
小区配套
2019-2020
1200
总计

7400































抄送:市委 各部门,市纪委,市人武部,市各群众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市各民主党派。
临安市人民政府办公 室                    2016年12月31日印发


附件下载:临政函〔2016〕79号.pdf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0330185/2017-7044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政府
发文日期 2017-01-19
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安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1-19
信息来源: 市政府
浏览量:

临安市人民政府文件


临政函〔2016〕79号


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安市“十三五”
教育事业发 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临安市“十三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临安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31日

(此件可公开发布)



临安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浙江省、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准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常态、新特征,实现 2020年前全面建成高水平的、优质均衡的临安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好地为临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依据浙 江省、杭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教育 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是临安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临安教育紧紧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打响 “读好书在临安”教育品牌。经过五年努力,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内涵品质整体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普遍提高,顺利完 成了“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我市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临安教育已总体上具备了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发展基 础。
1.在教育投入上取得突破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62.8亿元,为改善教育基础条件,提高教师收入提供了资 金保障。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免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从小学450元、初中650元,提高到小学750元、初中950元;在学校建设方面累计投入 101652万元,竣工面积达172887平方米。
2.在布局优化上取得突破
落实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完成天目外国语学校、特殊 学校迁建,实施临安中学迁建工程;完成锦城一中、青山初中、昌北初中改扩建工程;实施薄弱学校和塑胶运动场两项改造工程;建成玲珑、高虹、板桥、潜川、清凉峰等中心幼儿 园。教育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提升,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办学条件,为布局调整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5年间小学从39所调整到40所,初中从18所调整到14所,九年一贯制从 5所调整到4所,有50所学校被评定为浙江省标准化学校。
3.在师资提升上取得突破
教师队伍总量基本满足发展需要,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明显,教师执 教能力普遍提高,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培训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显著增强,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普遍提升。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中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占78%, 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逐步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2.8%。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领雁工程”、“天目 彩虹”引智工程等项目,提升了全市教师业务水平,培养了一批省市级名优教师和优秀人才,“十二五”期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人,浙江省特级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 称号7人,杭州市教坛新秀称号92人,浙江省、杭州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94人。
4.在内涵建设上取得突破
成功创建杭 州市学前教育强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临安中学、於潜中学被认定为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 高考成绩取得突破,普高教育优质发展。昌化职高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创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2个、省示范专业3个,职业教育强劲发展。17所镇街成校均成功 创建省标准化成校,创建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1个,杭州市职工教育示范基地4个,年均培训劳动力6.6万人次,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建成浙江省示范数字档案室1个,浙江省 规范化数字档案室7个。平安校园建设机制日臻完善,教育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表1:“十二五”教育工作重要成果
综合

完成锦城一中、 锦城三中二期、青山初中、昌北初中三期、特殊学校、青山小学二期三期、高虹幼儿园、潜川幼儿园、板桥幼儿园、玲珑幼儿园、天目外国语学校、城东小学等项目建设。
布局调整
完成天目外国语学校迁建,实施临安中学迁建工程;完成锦城一中等改扩建工程;完成特殊学校迁建工程;实施薄弱学校和塑胶运动场两项改造工程;建成玲珑等 中心幼儿园。5年间小学从39所调整到40所,初中从18所调整到14所,九年一贯制从5所调整到4所。
队伍建设
教师总量、结构、素质提升明显:教师 学历结构变化明显,基本完成学历提升任务;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占78 %;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逐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 达到 92.8 %。完成五年一轮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开展第二轮名师培养工作,涌现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7人获浙江省教坛新秀,92人 获杭州市教坛新秀,有 94名教师分别获浙江省、杭州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学前教育
先后创建成为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市和杭州市学前教育强 市。全市17个镇街成功创建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或先进镇街。全市建成公办幼儿园24所,园区分点24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近98.8%,全市就读公办幼儿园儿童人数占全市在 园儿童总数的50%,全市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0.1%,全市甲乙丙丁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1.3%。
义务教育

全市开展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工作,推进选修课选课走班制度。教师开发普通高中选修课546门,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9门、杭州市精品课程 16门、临安市精品课程34门。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实施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方案,修订出台各类高中招生信息技术考试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
临安市中职技校成功创建浙江省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校;昌化职高鸡血石雕刻专业创建浙江省新兴专业。建立职教联席会议制度,从全市层面确立了临安职教的协调办法。 同时,加强行业联系,建立各职高主体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了5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从体制上完成了中职技校与交口职高的合并。
继续教育

平稳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总量随我市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水平同步调整。出台临安市优秀教育人才奖励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 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奖励。实施农村特岗教师津贴,鼓励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其他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决战期,作为民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事业既面临重 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在临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从宏观环境分析。国家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 盖”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省市级层面,浙江省、杭州市作为发达地区提出在全国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临安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围绕“东部领跑、中部崛起、西部富美” 的总体布局,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和“三美”临安建设,着力推动城市国际化、产业现代化、全域景区化,全力打造杭州硅谷核心区、市域统筹特色区、美丽杭州样板区、杭州西部 新城区及和美生活品质区,努力建设活力更强、产业更优、生态更美、城乡更靓、人民更富的美丽幸福新临安,在杭州世界名城建设中展现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美丽临安、幸福生活必须以教育为基石和支撑。
从社会需求分析。浙江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行列,教育需求发生很大变化。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 变,群众的教育意识普遍增强,教育需求多元化、层次化;二是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使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迅猛增长,特别是随着户籍制度改革举措的落地,群众的教育服务需求进一 步释放;三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明显增加,群众的教育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所以,未来五年,教育服务需求增长明显,教育事业将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期。推进以 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从教育问题分析。虽然“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临安加速转型升级的全面需要,对照人民群众读好书的新期盼,对照建设现 代化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全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在不少方面仍比较滞后,教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要求,应试教育倾向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 然存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亟待改进的方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繁重。教育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保障水平尚须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优 质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优质品牌学校总体缺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教育资源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增长、生育政策调整等新情况面临 结构性短缺矛盾,局部区域结构性入学难问题仍然存在。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还较大,学前教育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有待提高,优质幼儿园数量不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程度不够, 城乡学校差别较大,农村部分地区办学水平相对滞后;普高教育特色不明显,课程改革深度力度不够,应对新高考能力有待加强;职业高中在群众心中地位还不够高,吸引力还不够 强,专业结构、专业水平需进一步调整提高,职教资源整合明显滞后。必须 正视和下大力气解决这些教育问题,进而促进临安教育向着更宏大的发展愿景大步前行。
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深入实施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着力于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协调、增强活力、强化服务,全面提升临安教育品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临安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打造美丽 幸福新临安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 广泛的公平教育,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建成高水平、均衡优质的临安现代教育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表二:“十 三五”期间临安市教育事业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2015年

学前三年入园率
99%
2
90.7%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85%
4
100%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100%
6
99.8%

优质高中段教育覆盖率
100%
8
89%

中小学建网学校比例
100%
10

幼儿园 87%


小学80%

初中96%

全市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签约缔结友好学校比例
30%
12
1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2.4年
14
14.2年

其中:受过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92%
15
6.6万人次

三、“十三五”主要发展任务
1.学前教育
制定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均衡、优质发展,有效解决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到2020年,全市建成覆盖城乡 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加教育资源,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户籍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全市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 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比例达到70%以上。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等级幼儿园和标准化达标幼儿园创建力 度,到2020年,全市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甲、乙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率达到85%以上;杭州市标准化达标幼儿园比例达到88%及以上。进一步提 高保教人员专业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素质。到2020年,全市园长和教师资格证持有率达98%以上,园长持有上岗证率达100%;园长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 以上学历达95%以上;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总数占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65%以上;配齐保健、财务、保育及行政管理的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社会保险缴纳率达100%, 基本实现幼儿园非编教师和在编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大体相当。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到2020年,全市名园集团化覆盖率达68%,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 体覆盖率达93%,充分发挥城区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切实提升结对幼儿园的整体保教水平。
2.义务教育
进一步统筹城乡义务 教育发展,到2020年,全市建成均衡优质的义务教育体系。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小 班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城乡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构建和谐人文的课堂生态,促进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等因素完美整 合、和谐发展;开好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注重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严格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坚持不懈地抓好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着力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建设上,完善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支持 优质中小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同时,积极引进杭州育才等市域外名校资源,以点促面,辐射、带动中小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3.普通高中
坚持多样化、差异 化发展之路,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优质、多样、差异和可选择的普通高中体系。加快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省特色示范高中建设,比例达到 80%以上。抓实抓好与杭城名校合作办学模式,借力提升、借梯登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嫁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从 关注选修课数量转变为更加关注选修课质量;从关注走班秩序转变为更加关注分类、分层走班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过度依赖本校单一课程资源转移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管理方式 变革。建立有效的、多样化的选课分层走班管理制度;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愿景,不断完善适应高考改革的选课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帮助学生 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年的学习课程;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制度,全面、准确地将学生的学业、特长发展情况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4.职业高中
立足服务临安经济建设的战略定位,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 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到2020年,全市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水平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普教职教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我市及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需 求,规划和拓展新的职业教育资源。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大力扶持、培育与先进制造业、现代 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专业,积极探索与生态养生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努力建设紧扣产业、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到2020年, 创建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技能大师和大师工作室各1个,省德育品牌项目1个。深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主干课程90%以上实行分层走班教育,选修课比重超过35%。推进 “课证融通”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普职高课程融通、学籍转换、学习成果互认等制度,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教育选修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支持。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 立政府主导、行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弘扬“工匠”精神,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项目。
5.特殊教育
树立、宣传、推广特殊教育融合理念,促进特殊 教育学生更好发展。到2020年,全市建成全纳适合的现代特殊教育体系。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和送教上门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向学 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工作,三类残疾学生学前三年和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包括按规定开展送教上门)达 99.9%,实现特教和普职教深度融合。加强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提升残疾儿童少年的就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资源教室。 建立健全促进特殊教育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与卫计、民政、残联等行业部门的合作,促进医疗康复与教育的更紧密结合,实现医疗、康复和教育的同步进行。
6.终身 教育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终身化水平。到2020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格局,全市初步建成全 纳、多元、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完成市、镇街、社区(村)三级市民学习圈的构建,重点建设“镇街30分钟市民学习圈”,15岁以上常住人口识字率超过98%,主 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常住老龄人口中享受老年教育人口覆盖面超过60%。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着力推 动重点人群学习。进一步加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扎实做好社区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品牌项目建设,建设省级现代化成人学校5所,培育省级成教品牌项目5个。扶持社区示范学习 型社团,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团建设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7.高等教育
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水平、特色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办好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安分 校,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保障体系。依托环境优势和完善配套,积极吸引高 等院校入驻临安,支持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州医学院发展。完善地校互动机制,积极为高等院校的建设发展创造条件。 鼓励本地企业承担高校后勤服务,增强高校对地方的信任度。加快建设大学社区,鼓励教职员工落户临安,增强高校教职工的归属感。搭建和组建稳定的科研创新合作平台和跨学科、 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高校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具有地域 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四、“十三五”工作重点
(一)全面推进教育素质化。
1.以德育为纲促进素质教育。以弘扬和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在德育的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小学阶段重点加强行 为规范养成教育,较好地养成孝亲长、有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初中阶段重点深化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劳动意识和环保 生态意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高中阶段重点深化现代文明教育,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感,具有正确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还应初步具备以敬业、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意识。
2.以人文为重促进素质教育。按照“整体思考、分步实 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多形式组织中小学校 学生参加和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实验能力、爱国精神、人格修养、法制理念、安全意识、文学、艺术、美育等培养。落实“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培育“美丽学生”。探索学校美育工作,构建学校美育体系。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以好家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家校良性互动机制,打造惠及全市家庭并辐射全杭州乃至全省 的家庭教育工作品牌。
3.以健康为本促进素质教育。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积极鼓励并有序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 区、走进军营,开展实践体验,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对国情省情市情的了解,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进一步深化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培育学校体育特色和学生体育爱好,确保学 生在校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扩大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各单项比赛的学生参与面,重点加强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继续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结果通报制度,充 分发挥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作用,关心、辅导加及时治疗,不断增强学生的珍爱生命意识和抗挫折能 力。
(二)全面推进师资优质化。
1.严抓师德提升形象。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将师德教育列入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 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宣传,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师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建设检查惩处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师德规 范行为;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公办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
2.紧抓培训提升素养。按省定编制配足教师,做到学科结构合理,满足教学工作需要。通过 全方位、系列化培训,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新一轮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依托既有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及成果,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有机结合,在全市重点培养一批省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和骨 干教师队伍,着力形成省级特级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重视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发挥其专业指导作用。制定实施新一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年 度培训计划,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落实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按教师工资总额的3%、中小学按不少于日常公用经费总额的10%列支教师培训经费;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中 心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对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和过程监督。
3.狠抓管理提升内涵。严格教师资质,建立健全教师招聘、培训、使用、考核等方面制度,优化配置,激 励先进。全面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严格实施国家教师准入制度,重点完善幼儿园、民办学校教师准入机制;2016年启动实施浙江省中小学教师 “县管校聘”试点市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形成择优竞 争机制,完善教师引进和退出机制,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干部有序流动机制;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健全教师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挂钩机制;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 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特岗教师津贴,鼓励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促进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教师评优评先机制;改善教师的工作、 学习、生活条件,切实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三)全面推进改革综合化。
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办法,大力构建和完善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各类高中招生制度和办法,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控制普高班额,调整普高规模,保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增加保送生招生人数,确保重点高 中保送生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提升职业高中专业吸引力,扩大学生的选择性,逐步调整职业高中部分优质专业招生方式和录取批次;启动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进一步 完善体育升学考试办法;改革保送生招生录取办法,保送生取消单独组织考试,通过统一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后提前择优录取;调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部分文化学科满分分值及计分 方式;探索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各类高中招生工作硬挂钩。
2.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改进学校、学生、教师评价体系,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作用。建立 健全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配套的学校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性评价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报告制度;修订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把推 进课程改革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完善学校年度工作业绩考评制度、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细则,以考核为导向引导学校规范办学、自主办学、发展办学;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 素养监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引导学校开展体育与艺术特色项目培育工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校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 对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满意度的抽测和反馈。
3.深化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促进权力阳光运行。探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探索实践教育管办评分离,推进教师队伍“县管校聘” 改革试点和“校长职级制”,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章程践行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完善中小学校校 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等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制度。以规范董事会或理事会与学校管理层关系为重点,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民办学校内 部治理体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计划,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改革活力,健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四)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化。
健全教育公共普惠机制,强化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精准资助工程,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与物价相联系 的资助标准调整制度,加强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设,高标准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发生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扩大学生资助面。完善 低保家庭、困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学入园的教育资助制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有教无类的起点公平,因材施教的过程公平,人尽其才的结果公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 得感。切实落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积分制度,保障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 制,突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关心帮助。进一步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合理划分学区,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持续推进阳光招生、巩固“零择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阳 光、均衡分班。
(五)全面推进布局科学化。
实施《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年)》,按照统筹城乡,突出城区,以城带镇,配套建设,小 学均衡布点兼顾就近入学,初中合理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高中规模效益和普职教协调发展,以及把握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适应我市城镇化发展趋势,重点 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点,着重解决城区就学问题,通过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增加城区和集镇中小学教育资源总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减少城区中小学班额,实现中小 学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完成临安中学、博世凯实验小学迁建,科技城附小、潜川小学新建,青云初中、板桥小学、晨曦小学西校区改扩 建项目。实施城北小学新建、石镜小学改扩建项目,稳步有序推进农村学校建设。完成职业高中资源整合,形成两校三区的职业教育布局。实施中职技校长桥校区、临天校区改造项 目。实施《临安市学前教育布局布点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布点,解决群众就近上幼儿园难的问题。新建锦北中心幼儿园。实施美丽学校建设项目, 打造教育系统的绿水青山,到2020年85%以上中小学建成浙江省“美丽校园”。
(六)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把握“互联网+教育”脉动,充分发挥教育 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建成与智慧城市、学习型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临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依托浙江省、杭州市“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学习服务体系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等项目,推进智慧教育创 新行动,基本建成临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体系。推进教育智能化管理,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全面实现“校校通、园园通、班班通、人人通”。 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全面融合,全面建设“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更广泛运用。到 2020年,中小学有效生机比达到5∶1;师机比达到1∶1。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普通教室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各类专用教室多媒体配备率达到100%。实验室和专用教 室标准化率达100%。在所有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段学校、5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开展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教育决策、教学水平提升提 供有力支撑。创新课堂教学,鼓励学校和教师引进“翻转课堂”、微课程以及“慕课”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更多的网上在线课程和虚拟实验;优化教育系统 性管理和学校基础管理;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到2020年,建设11个以我市名师、三星级教师为首的“名师网上工作室”;建设以6所名校为核心的网络共同 体,每年各建设2—4个特色应用实验室;2/3以上学校参与优质视频建设,50%以上的教师能参与网上“晒课”评课等网络教研活动,初步建成以网络为中心的学习社区。
(七)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
认真落实全面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全面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教育系统“七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各类教 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从教,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管 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切实规范学校的招生、收费等行为,大力推行阳光教育,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监察、审计、财务等监督制度,依法依 规及时查处发生在教育领域里的不正之风。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情况、教育系统贯彻党和 政府重大教育实施情况、整治教育突出问题情况的督查,督政督学有机结合,形成强有力的教导督导局面。
(八)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
打造教育开放发展格 局,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加强城市国际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有机互动,形成与城市国际化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国际化临安实践。深化教育国际交流,拓展 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推进师生海外交流、教师海外研训、学生海外游学等途径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并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容。积极参与省市千校结对等有关教育国际化项目,积极创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教育国际化示范校。逐步增加全市中 小学与海外学校结对数、年度交流互访师生人数、年度教师赴海外培训研修人数和高中段学校聘有外教的比例。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外语应用与跨文化交际能 力。依托市社区学院、市老年大学和市电视老年大学等载体实施市民外语公益普及工程。在全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融入国 际理解教育元素,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宗教、风俗和礼仪。推动有境外姊妹学校的市内中小学校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探索以国际 理解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校园活动、社团活动。鼓励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领导保障机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 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把推动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和落实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 度,建立重大教育决策咨询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各司其职,齐抓共 管,组织实施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项目。同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运用“党建+”的思维,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 斗力、执行力,为“十三五”教育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完善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增强镇街举办学前 教育的责任;落实“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管理体制,注重调动镇街参办义务教育的积极性;强化“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 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企业、行业的办学责任;健全“政府负责、分级办学、分类管理”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分级分类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地方为主、 社会参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协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关心参与继续教育。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按照确保教育经费实现法定增长的要求,逐级落实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教育的经费保障责任。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的保障机制,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出资或捐资兴办教育。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中所占比例,力争到2020年达 到10%以上,确保在地方教育附加中按不低于20%比例、在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合理制定和调整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普惠 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补助标准。适时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有效确保全免费教育的实现。建立健全高中段教育政府经费保证制度。制定和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 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民办教育在财税、金融、土地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方面遇到的问题。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推进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补助生均经费等方式 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及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健全教育经费审计、监察制度,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 法,健全学生资助审计,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管理。
(三)完善平安保障机制。
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狠抓学校综治安全维稳 应急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全员责任体系,完善“平安校园”考评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围绕校园和谐,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着力化解 矛盾纠纷;加强部门和镇街联动,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 文化、食品和卫生等环境;加强全员综治安全应急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围绕依法治校,完善警校共建机制,落实社会参与、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学校治理模式,扎实推进 “法治校园”。围绕争先进位,突出平安宣教和演练,进一步推进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建设;加强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完善学生公交化出行模式,探索平安创建监管新体系。
(四)完善考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要指标纳入临安市年度综 合考评内容,同时把规划实施情况及辖区教育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社会监督。面向社会、面向市民,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育规划的 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有效组织引导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制度。加 强规划实施的管理,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细化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确保目标任务精准落实。督促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确保“十三五”规划完成质量和效率。在 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题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的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总结 规划实施中的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推动规划目标的实现。

附件:1.“十三五”中小学校建设项目
2.“十三五”中小学校建设预安排 项目
3.“十三五”幼儿园建设项目
 













附件 1

“十三五”中小学校建设项目

序号
性质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万元)
1
迁建
2016完成
32000
2
迁建
2016完成
7700
3
新建
2016完成
11000
4
迁建
2016完成
1400
5
改扩建
2016完成
4634
6
改扩建
2016完成
3489
7
改扩建
2016完成
4791
8
新建
2016-2019
15000
9
改扩建
2017-2018
1300
10
改建
2017
1000
总  计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用地

西林小学改扩建
改扩建36班小 学,教学楼等18000平方米
48

锦南新城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钱锦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高新园区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於潜中心小学新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昌化一小迁建
新建36班小学
50

锦城二中扩建
扩建成 36班初中
76

藻溪小学改造
原藻溪初中校舍改造
 

颊口小学改扩建
食堂、学生宿舍等6000平方米
 

 
 
93300





附件3

“十三五”幼儿园建设 项目

序号
性质
建设起止年限
投资额
(万元)
1
民办
2016
1000
2
小区配套
2016-2017
1200
3
新建
2017-2019
2400
4
小区配套
2018-2019
1600
5
小区配套
2019-2020
1200
总计

7400































抄送:市委 各部门,市纪委,市人武部,市各群众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市各民主党派。
临安市人民政府办公 室                    2016年12月31日印发


附件下载:临政函〔2016〕79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