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菜菌核病
目前菌核病、霜霉病等油菜病虫均已发生,发生时间早于往年,部分油菜田菌核病偏重;3月13日板桥灵溪等地调查,菌核病株发率为1.35%,重于去年株发率1.07%,轻于2015年3.13%。随着气温回升,若出现雨水偏多天气,病害仍会大面积流行,预计菌核病中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做好田间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摘除基部黄叶、病叶,增强田间通透性,降低田间菌源基数。
2、药剂防治:在始花到盛花期抢晴用药,药剂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255克/升异菌脲悬浮剂150克/ 亩,或25%咪鲜胺乳油4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喷雾;发病严重田块隔7~10天用第二次药。蚜虫发生较多的田块,可加入25%噻虫嗪可湿性粒剂5克/亩兼治。
另外,为防油菜缺硼影响产量,可用速效硼肥进行叶面喷施。
二、麦类赤霉病
本站3月13日板桥灵溪赤霉病带菌率调查,稻桩子囊壳丛发率15.3%、株发率3.7%,田间菌源充足。根据田间调查、历史资料,及结合数理统计模型等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将为中等发生年份(3级)。
防治意见:
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流行性病害,如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高、雨水多,容易在较短时间内造成流行。因此,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药剂防治”的策略,在做好麦田清沟排水等农业措施同时,掌握在小麦始花期(10%小麦开花)时用药普治1次,15天内如遇三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即抢晴再防治一次,做好预防工作。同时,注意做好纹枯病、灰飞虱、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防治药剂:
1、赤霉病:可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加水38公斤喷雾。
2、纹枯病:在小麦拔节孕穗期,可选5%井冈霉素水剂200ml/亩、或10%己唑醇 80-100毫升/亩,机动喷雾机兑水1.5-2背包/亩,手动喷雾器兑水3-4背包/亩喷雾。
3、灰飞虱、蚜虫发生田块可加25%吡蚜酮20-24克/亩进行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