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教育科研 >
基于校本培训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新范例
阅读: 时间: 2018-04-12 12:00 来源: 区教育研训中心 发布:陈宏辉

——记晨曦教育集团东校区“微小组”研修的成功实践

 

一、对校本培训和学校教育科研困惑的再思考

近年来,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正受到我区学校管理者的日益重视,也涌现了很多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学校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学校管理者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如:一所学校如何确立适合所有教师的培训项目?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通过校本培训都能得到提高?这些都是让学校校本培训组织和管理者十分纠结的难题。

同样,学校教科研也正在受到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的重视。但是,学校教科研究竟应该从哪里缘起?学校教科研应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这也是普通老师每次开展课题研究时的痛苦拷问。

校本培训应该是能够让人人受益的,应该是教师们乐意主动参加的,也应该是基于解决学校发展、师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的。同样,学校教科研应该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该是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

晨曦教育集团东校区“微小组”形式的校本研修模式很好地回答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也实实在在地收到了实效,为学校长期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值得我区所有学校借鉴学习。

二、晨曦教育集团东校区“微小组”校本研修的具体做法

(一)微小组

微小组是一个介于团队与个体之间的人数不多的组织单位,它由有共同研究兴趣的老师自由组合而成。我们从组织形式这个角度来看,微小组是区别于学校全体教师团队或教研组团队研修的一种校本培训和研究方式,也区别于教师个人单打独斗型的研修方式,而是基于教师志同道合、分工合作而产生的校本研修方式。

具体组成方式有以下四种类型:

同课题组合:即对学校内研究同一类课题的老师组合在一起,这样的微小组就是同课题组合。这类微小组的成员,是学校里对教育教学有研究,经常有新的东西产生的老师。如:学科微视频设计应用研究微小组。

同意愿组合:即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有着共同的解决需求或兴趣的老师组合在一起,我们称这样的微小组为同意愿组合。如:语文学科微小组。

同空间组合:即指任教同一年级或同一学科,身处同一办公室或同一楼层,甚至是某一时间段能结伴同行的小组人员组合。如:一年级规范教育微课开发微小组。

同任务组合:即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接收同一个交派工作或担负相同的职责、责任的教师组合成微小组,我们把这种组合方式叫作同任务组合。如:电子白板操作小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参赛小组。

(二)微小组研修内容和组织方式

微小组研修内容为小组自我规划设定,涉及到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等领域,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微小组研修的主要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理论解读、案例交流、组织活动、课堂研磨、素养提升等五个方面。

理论解读:根据微小组活动主题的需要,学习相关主题理论,学习一些专业的理念和知识。其中,可以是教育权威专著,也可以是本学科新课标理念或学科名师的代表著作。

案例交流:通过对教育教学中的鲜活案例一个个进行诊断、处理方法的探讨。根据这些案例,微小组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分。

组织活动:通过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老师或学生活动,一来取得研究需要的具体案例,二来让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课堂研磨:大家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是微小组成员集体成长的过程。

素养提升:通过定时定点的技能培训和训练,使微小组成员的教师素养得到提高。如:开展电子白板技能训练、毛笔字书法训练等技能培训来达到提升和完善教师技能的目的。

微小组小而自由,活动不受场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除了学校规定的校本研修时间外,只要小组成员之间商量好,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活动。

从组织形式上看,微小组研修主要有两种形式:分散活动或集体组织。从实践类型看,微小组研修可以采用庄重的主题研讨会,也可以是轻松的休闲茶话会;可以通过qq、微信、视频等在网上交流碰撞,也可以是相约饭后散步中的漫谈启示。

(三)研修成果展示及成果提炼

微小组最主要是体现一线老师做朴素、真实教育科研的特点,所以微小组的成果也是丰富多样的。微小组成果的展示可以是不定期的,学校主张成熟一个展示一个。从目前学校研究的情况来看,微小组成果有从“口头版”、“文字版”、“视听版”三个角度九种样板方式呈现。文字成果有论述严瑾的课题论文、研究报告,也有记叙生动的教育叙事、发现笔记,还有娓娓道来的教育故事、案例分享。口头成果可以是一次论坛、一次讲座、一次演讲。视听成果可以是公开展示的一节课、一件教具、一个个案等。

学校在两个环节进行科研介入。一是在微小组成立之初,学校安排出专门的时间,听取各微小组的研究设想,帮助整理思路。首先在微小组自定主题的基础上,帮忙理出项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小组研修内容,鼓励成员进行课题引领,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提升活动要求。 二是微小组展示之时,学校微小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活动过程,活动之后理出帮助理出微小组的成果。学校根据展示和汇报,及时发现微小组本次研究中的亮点,如果需要,学校帮助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梳理出阶段性成果,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并保存微小组所有的资料,进一步推进微小组的课题研究。

三、微小组研修模式的成果价值

(一)微小组自由组合无压力,满足多数教师校本培训的自我需求。

微小组由共同研究兴趣的老师自由组合而成,是基于教师志同道合、分工合作而产生的教师校本研修方式。微小组“自主性”、“多元性”、“灵活性”三大特点,充分尊重教师的主观需求,研究主题、内容、形式由组长和组员们自己说了算,甚至成果选用哪种表达方式,也还是由微小组成员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特定的成果形式以及个人在表达方面的特长来具体选择。成果表达形式走向了更实际的需要,改变了老师们对校本研修的认识,使校本培训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大大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二)教师找到了教科研的生长点,提高了学校教科研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微小组研修汲取了“团队研究”与“个人研究”各自的优点,又降低了“课题研究”的门槛,使教育科研真正走进了老师们的心里。微小组研修转变了老师们对教育科研的看法和观点,微小组教采用了顺应民心的方式进行教育科研,打破狭隘的教育科研观念,建立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教科研姿态。微小组研修让老师们在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观察、理解、体验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新的判断,形成了新的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形成了真正的“自然科研”。这些观念只要在老师们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就能很好地指导老师的教科研实践,改变老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也改变老师们的价值取向。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05069790号-1
临安教育局主办 联系电话:0571-63721154
杭州瑞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33018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