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先从幼嫩的细根染病腐烂开始,后扩展到粗根。5月初,病根表面布满紫褐色网状菌丝束或绒布状菌丝体。后期,菌丝体中有紫褐色颗粒状小菌核。病根皮层腐烂,容易剥落。病根木质部也呈紫褐色。病害扩展到根颈部后,菌丝体继续向上蔓延,裹着干基。病株随着根部腐烂的加重而逐渐枯死。
它的病原是紫色卷担菌,菌丝体在病根周围集结成菌膜或菌索,紫红色。病菌以菌丝体、菌束或菌核随着病根在土壤里越冬。
菌核在土中可成活多年,当环境适宜时,产生菌丝体,侵染树木(果树)幼根,遂使根部腐烂。菌丝束能在土中或地表蔓延,当接触到健康树木(果树)根部后即直接侵入。同时,病菌通过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或病残组织的转移也会传染。病害在4月发生,整个生长季节都可感病,7~8月份仍是发病盛期。病害在低洼潮湿、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株树先发病后,它就成为该病害的发病中心。
防治上
首先要对香榧林地进行实地查看,有没有香榧树枯死或不明原因的落叶现象,如有的话,再经挖根部查看,确定为紫色根腐病病菌所致,即为“发病中心”。要立好标志,做好记录,按照现场划定发病范围。
其次,对香榧造林地调查,确定香榧造林地以前有没有种过番薯,有没有出现过番薯烂根(即“网筋”番薯)现象,有的话,一般不能作为香榧树造林地,要进行调整;或造林前要严格做好土壤消毒。
第三,对枯死的香榧植株,要连根挖起,集中烧毁;挖树后的土坑内要进行消毒。发现用“网筋”番薯喂过猪牛羊等牲畜的,其栏肥上山使用前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方法是把栏肥堆放在空地上,铺一层栏肥后用药液喷湿,再放一层栏肥,再用药液喷湿。后覆盖薄膜、稻草。堆放半个月至1个月后,方可上山使用。
第四,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香榧造林地;造林地如遇粘重土壤的平地或低洼地,则对挖好的植树穴(尤如一只“碗”),一定要在地势低处从“碗口到碗底” 挖条沟, 后覆上松土,使“碗” 内不积水,以利植株健康生长。对挖好的植树穴要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同时,铺盖青草或稻草,以保土壤墒情,防止干旱。
第五,进行药物防治,防治时间应在发病前即3月中旬到4月中旬,天气晴朗,隔一周用药液浇灌一次,连续防治两次。经试验证明, 用7 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2%石灰水、1%硫酸铜液、1%波尔多液、5%菌毒清100倍液等均可。施药液时,在病株根部周围挖数条不同半径的环沟或辐射状条沟,深及见根,灌浇时可分数次,让根部充分消毒,再覆上松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