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123/2020-5918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发展和改革局 | 发文日期 | 2020-05-08 |
临发改〔2020〕24号
郭建昶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的建议》提案已由区政协提案委员会转交我局办理。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提案进行了分析,主动与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会商,并对我区目前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情况进行了摸底梳理,现将有关工作内容答复如下:
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主要情况和问题
自《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浙江省消保法实施办法》)实施以来,单用途预付卡监管的发卡主体不再仅仅限于企业法人,还涉及庞大的个体工商户,据初步统计分析,临安区各行业发卡企业和个体户数量超过5000家。预付式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商家推销的普遍手段,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单用途预付卡给消费者带来折扣优惠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服务项目和质量与开卡时的承诺不一致。商家起初以高折扣吸引消费者,当消费者付款办了卡后,服务却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货不对板”的现象,当消费者对有关服务项目或质量的要求与商家产生分歧时,往往是“交款容易退款难”;二是中途要求增加费用或频繁推销产品。这一现象多出现在美容美发行业,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有的甚至采用胁迫手段要求消费者购买或试用某些产品;三是经营主体发生变化后,消费者维权困难。由于消费者无法预知商家在经营中的变故,一旦经营困难、破产、倒闭,消费者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护。更有极个别经营者可能乘机诈骗,甚至携款潜逃,消费者很难挽回经济损失,需要通过司法途径来进行维权。
单用途预付卡庞大的发卡主体,较低的发卡门槛,为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是监管对象众多。监管的行业涉及美容美发、保健健身、住宿餐饮、百货超市、汽车修车、洗衣洗浴、儿童游乐、教育培训、文化影院、旅游娱乐等各行各业,涉及的商家之多,难以估算。可以说,大到连锁超市,小到街头门面,都可以成为发卡的主体,都是监管对象。一旦开始备案如何监管几千家发卡单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监管平台不完备。目前,我区发卡机构多为个体工商户,而现有的国家、省级单用途预付卡备案平台只对集团企业、连锁企业等企业法人进行备案,无法对个体工商户发卡进行备案。浙江省发卡个体户备案平台尚未建成,个体工商户备案监管工作缺乏载体支撑。
二、当前主要应对措施
单用途预付卡的涉案金额往往不大,但是涉及人数众多,极易引起负面舆论,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谋划加强预付卡监管工作,加快纠纷处理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监管机制。以区信用工作建设领导小组为载体,建立完善长效联动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商务部门牵头做好规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行为,组织开展规范经营者单用途预付卡业务活动、资金使用等;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各类主体市场准入的监管,实现经营异常和违法经营户的信息共享;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查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违法案件,特别是涉及群体性、危害社会稳定的案件,协助线索调查;教育、文旅、卫生、住建、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介入涉及行业内预付卡纠纷协调和监管执法。
2.纳入信用管理。根据《浙江省商务领域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将单用途预付卡履约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制订单用途预付卡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定期发布红黑名单,施行多部门联合惩戒措施,促使经营者在发卡时考虑到可能遭受信用损害而不敢贸然违法,引导商家和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3.引入预付卡履约保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单用途预付卡履约保证保险,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发挥保险的风险防范和社会管理功能,参与预付卡预警管理和预付卡消费纠纷处理。
4.定期风险预警。筹建预付卡管理协会,开展社会对预付卡商户信用评级管理,联合新闻媒体,加大对预付卡消费的风险预警,定期公布失信名单,宣传预付卡相关规定,引导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理性购卡。
5.加强宣传教育。依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诚信建设万里行等活动,联合商务、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共同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升企业诚信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接省、市上级部门,待省发卡个体户备案平台建成立即开展备案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单用途预付卡热点行业,协同行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将高度重视、狠抓落实,逐步完善我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工作。
以上答复若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承办领导:朱志军
承 办 人:谈笑
联系电话:63721751
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4月29日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