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临安区科学技术协会官方网站! logo
bg
从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历史中回望临安工业经济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24 09:23:31  作者:       来源: 区科协     点击率: 2877

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思想,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也逐步形成一些现代化工业的基础,但几经战争破坏,到1949年几乎没有留给新中国多少经济遗产,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甚至落后于同期印度。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历史时期,分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得到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此,我们要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前30年与后40年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的主要贡献:首先中国找到了适合自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再次,使中国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前30年也为后40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准备阶段,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正因为有前30年艰难探索过程中受过挫折,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和教训,现在的中国才会坚定不移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民族工业复兴之路。

70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给中国这个古老国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飞越,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向世界性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这两大巨变表明,中国已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迈出了决定性步伐。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化阶段飞越,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当代人见证了一个千年古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性工业大国的。

新中国70年来的工业化进程,集曲折的过程和辉煌的成就于一身,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从哲学层面看,新中国成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在于遵循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讲,就是遵循了一个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共性规律,同时又尊重了自己的独特国情,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业化道路,最终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髙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实现经济髙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于去年9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一个突出的标志是我国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全球首位,成为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第一制造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数字化新型制造业髙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进程。

回望临安工业经济7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正是祖国工业化进程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缩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临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个体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比较像样的企业只有临安人民印刷厂、於潜酒厂、粮油厂等一些国营和集体企业。伴随着新中国70年前进的步伐,沐浴着4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临安人民以改革精神、开放胸怀投入到伟大时代的浪潮中。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一个工业基础一穷二白的山区农业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临安特点的山区兴工致富之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胆实践、敢为人先的精神。对工业大力实施从“开放搞活”,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民营企业快速崛起”、 坚持从“合力兴工”到“突破工业”、从“工业强市”到高举生态科技两面大旗,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终使临安工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的取得。

◎工业转型高端制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临安工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部工业企业仅为10家,工业总产值仅为152万元,改革开放以后,临安工业实现总量跃升、企业数量倍增、科技持续升级,到2018年底共有工业企业3981家,规模工业制造总产值达797.65亿元,为1949年的52477倍,年平均增长17.1%。目前已形成以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高端体系。

◎产业结构优化协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临安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行业门类较为单一,194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0.1%:3.1%:68%,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社会髙质量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稳步调整,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8%:44.2%:47.8%。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从1985年临安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宝临印刷电路板起,临安便积极实旋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特别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发表后,全区利用外资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全区批准外商投资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2.17亿美元。截止2018年底全区共有108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23.43亿美元,注册资本17.75亿美元。

◎外向经济多点开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临安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世纪初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贸市场进一步扩展,全区贸易出口额开始迅速扩大。1978年全区外贸出口仅为0.11亿元,1988年首次突破1亿元,1997年突破10亿元,2018年出口总额达到了119.11亿元。全区告别了过去初级、低档附加值产品为主结构,已经形成了以电线电缆、节能灯、、医药化工、机电产品、装饰纸等为主的多元结构。跨境电商从无到有,2018年底全区共有跨境上线企业370余家,占外贸企业的50%以上。其中跨境电商园入驻企业145家,实现出口2.41亿美元,占全区跨境出口的73.9%。

◎主要平台作用凸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主平台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作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青山湖科技城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以高瑞装备制造业为主,2018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383.41万元,占全区的48.1%。科技城规模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82.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9.4%。杭叉集团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产值突破百亿的工业企业、杭氧十万等级空分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科技城核心区累计引进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西安交大浙江研究院等一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创新载体46家。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临安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临安创新体系日趋完善。截止2018年底,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67家,杭州高新技术企业175家。2018年全区完成专利申请量4235件,其中发明专利950件;完成授权专利2325件,其中发明专利252件。2018年P&D经费内部支出达15.60亿元, 占比达到2.89%, 占比2000年提高208个百分点。

我们70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实践证明,临安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简陋到精益求精,从“遍地开花”到“腾笼换鸟”,从手工操作到智能制造,特别是青山湖科技城快速崛起与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临安工业大踏步迈进现代化。如今,临安工业经济已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抢抓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並以杭州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市的战略机遇,主动、深度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朝着产业现代化、数字化方向快步迈进。

面向未来,临安工业经济正以新的起点、新的姿态,实现新的腾飞,必将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继续扬帆远航再出发!

 

                                                                                               (李东升执笔)


加入收藏】 【 打印】 【     】 【 背景颜色】【 关闭
版权所有: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杭州瑞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市临安区政府主办 杭州市临安区政府办公室信息处理中心承办和维护 地址:衣锦街398号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0506979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8502001011号
网站标识码:3301850028        联系电话:0571-6375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