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重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每一滴保粮护粮的汗水都见证了粮食工作者的艰辛付出,每一粒完好无损的粮食都证实了粮食工作者的劳有所报。如果把粮食人的工作浓缩成一本书,那么既有贯穿全书的日常工作,也有特殊时节里卓有成效的保粮手段,防治害虫、低温储粮,只为让粮食安全地度过每一个春秋冬夏。
一、粮食监管常态化,为粮食披上实时监控的“防护衣”。
仓库负责人将每天一次的工作日志、每周一次的粮情总结、每月一次的粮情讨论会以及每周两次的粮温检测、每月两次的进仓检查落实到位,严格做到实时监控、及时分析,对粮食的状态和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数据留痕。
二、仓房密闭严谨到位,为粮食穿上封锁气体的“防护衣”。
每年的封仓工作在三四月份进行,将冬季还未散去的冷气牢牢封锁在粮食中,达到“冷心”的效果。仓房密闭工作首先需要制作重达三四百斤重的薄膜,制作完成后人工抬入仓房内铺开准备嵌入槽管,嵌入耗时长且需要用老虎钳手动嵌入,完成后,保管员手上往往都会起水泡。
三、害虫防治不惧烈日,为粮食穿上安全无虫的“防护衣”。
在完成库房提升改造前,害虫防治仍采用药物熏蒸,药物挥发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厚重的防护服,无一不是对保管员的极大考验。尽管条件艰险,每年的熏蒸工作仍细致有效完成,灭虫害于萌芽状态,保证粮食安全过夏。
四、出入库工作严格把关,为粮食穿上健康合格的“防护衣”。
每年的出入库工作都是粮库耗时最久的一项工作,储存到年限的粮食需要出库流入市场,每年的新粮也要全部存入仓库中。从质量标准严格把关到入库流程全程监管,确保每一粒入库的粮食都符合标准。出入库繁忙的季节里,保证每天有保管员和检验员住库加班,尽快有序完成入库工作。
不同的工作图景展现了相同的奉献精神。粮食人这样的身份已远远超出职业这两个字的意义,从简陋的木房仓走来,到今日的机械化生产操作,始终秉持的是对粮食、对人民的承诺,端好碗、收好粮是始终飘荡在粮食人心中的一杆旗帜。我们最幸福的便是我们的不“显山露水”,将一切可能造成“惊涛骇浪”的因素都扼杀的摇篮里,做好这个伟大时代最坚强最平凡的基石。